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944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拖拉机等作业车辆,尤其涉及设置在液压装置的液压回路中途的油温传感器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的农业用拖拉机中,为了实现各种作业机的升降驱动或回转操纵等而设置液压装置,但采用将液压装置的工作油填充到变速箱体中的结构,采用通过液压泵的驱动来使工作压力油经由配管输送给各种阀以及气缸机构的结构。但是,在工作油的温度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可能引起气蚀或使发动机起动产生障碍。此外,如果比规定值高,则可能产生提前劣化等。因此,采用如下方式:设置对工作油箱(变速箱体)的工作油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油温传感器,但该油温传感器设置于工作油箱内(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59-37389号公报

但是,由于专利文献1的油温传感器采用设置于工作油箱内的油中的结构,特别是在低温下,箱整体的工作油温度变得均匀要花费时间,此外在像农用拖拉机那样,将变速箱体兼用作工作油箱的情况下,由于其容量较大,因此,更难以确保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内容,通过对油温传感器的配置结构进行研究,可靠地测定控制油的温度,由此,解决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具有对变速箱体12内的工作油进行抽吸的齿轮泵70,在变速箱体12与齿轮泵70之间,在对工作油进行抽吸的通路的中途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5。

对于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中,所述油温传感器85设置于所述齿轮泵70的上方。

对于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在所述齿轮泵70的上游侧构成有变更工作油的流向的工作油通路77b,在面对该工作油通路77b的位置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5。

对于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在所述齿轮泵70的上游侧构成有变更工作油的流向的工作油通路77b,在面对该工作油通路77b的位置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5。

对于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始端侧与变速箱体12连接的吸入配管76的终端部与块部77连接,该块部77的工作油通路77b与齿轮泵70连通,在面对工作油通路77b的位置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5。

对于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在连接有吸滤器71的吸油通路75上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5,该吸滤器71对来自变速箱体12的工作油进行过滤。

对于技术方案7所述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实用新型中,吸油通路75形成于变速箱体12内,油温传感器85安装于通向该吸油通路75的安装孔86中。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由于在变速箱体12与齿轮泵70之间,在对工作油进行抽吸的通路的中途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5,因此,在兼用作为工作油箱的变速箱体的情况下,工作油温度难以变得均匀,难以准确地对控制用工作油的检测进行测定,但对于在变速箱体12与齿轮泵70之间在对工作油进行抽吸的通路的中途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5的结构中,与直接检测工作油的油温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对流入到吸入配管76的控制用工作油进行直接油温检测,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油温。

根据技术方案2~4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技术方案1所述的效果之外,工作油良好地流动,能够对工作油直接进行油温检测,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油温。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实用新型,除了技术方案1所述的效果之外,通过将块部77的工作油通路77b与齿轮泵70连通,在面对工作油通路77b的位置设置油温传感器85,仅是对块部77实施油温传感器85安装孔的加工,因此,使安装结构简单化,能够提高维护性。

根据技术方案6~7所述的实用新型,由于在连接有吸滤器71的吸油通路75上设置油温传感器85,因此,能够对要流入到吸入配管76的工作油进行油温检测,因此,能够作为与控制用油同等的油温来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拖拉机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拖拉机的变速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线图。

图3A是示出拖拉机的变速装置尤其是行驶系统传动机构的剖视图,图3B是拖拉机的变速装置尤其是PTO系统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4A是示出向齿轮泵的传动系统的平剖视图,图4B是金属件部周边的侧视图,图4C是金属件部及齿轮泵安装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从车宽方向左侧观察拖拉机的变速箱体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从车宽方向右侧观察拖拉机的前变速箱体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从车宽方向左侧观察拖拉机的前变速箱体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拖拉机的变速箱体及吸滤器、齿轮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吸滤器安装部位的放大侧视图。

图10是从下方侧观察拖拉机的变速箱体的局部仰视图。

图11是向块部安装油温传感器的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其他例的油温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2:变速箱体;70:齿轮泵;71:吸滤器;75:吸油通路;76:吸入配管;77:块部;77b:工作油通路;85:油温传感器;86:安装孔;87:过滤器支承结构体;87a:吸油通路;88: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是指拖拉机1的前后方向。进一步地说,前后方向是指该拖拉机1直行时的行进方向,将行进方向前方侧称作前后方向前侧,将后方侧称作前后方向后侧。并且,车宽方向是指水平地垂直于该前后方向的方向。这里,将在观察前后方向前侧的状态下的右侧称作车宽方向右侧,将在观察前后方向前侧的状态下的左侧称作车宽方向左侧。

图1所示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拖拉机1为通过动力源所产生的动力而自动行驶并进行在农田等处的作业的农用拖拉机等作业车辆。拖拉机1具有前轮2、后轮3、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4以及变速装置(变速器)5。其中,前轮2主要被设置为转向用的车轮即转向轮。后轮3主要被设置为驱动用的车轮即驱动轮。能够通过变速装置(变速器)5适当减速由搭载于机体前部的发动机罩6内的发动机4所产生的旋转动力并传递给后轮3,后轮3通过该旋转动力而产生驱动力。并且,该变速装置5还能够根据需要将由发动机4所产生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前轮2,在该种情况下,前轮2和后轮3这四个轮成为驱动轮并产生驱动力。即,在变速装置5中,能够进行二轮驱动和四轮驱动的切换,能够对发动机4的旋转动力进行减速,将减速后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前轮2、后轮3。并且,在拖拉机1中,在机体后部配设有可安装旋转装置(省略图示)等作业机的连结装置7。

在拖拉机1中,从操纵席8前侧的仪表板10立设有方向盘11,并且在操纵席8的周围配设有离合器踏板、制动踏板、加速踏板等各种操作踏板和前进后退杆、变速杆等各种操作杆。

图2是示出变速装置5的变速箱体12内的传动机构13的线图。变速装置5构成为包括变速箱体12(参照图3、4)和传动机构13,该传动机构13配置于该变速箱体12内并从发动机4向后轮3等传递旋转动力。传动机构13将来自发动机4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前轮2、后轮3以及安装于机体的作业机,并通过来自发动机4的旋转动力来驱动这些部件。

具体而言,传动机构13构成为包括输入轴14、前进后退切换机构15、作为高低变速机构的Hi-Lo变速机构16、主变速机构17、副变速机构18、2WD/4WD切换机构19、PTO(Power take-off:动力输出)驱动机构20等。

输入轴14与发动机4的输出轴结合,被输入来自发动机4的旋转动力。

前进后退切换机构15构成为包括前进侧齿轮组15a、后退侧齿轮组15b、反转中间齿轮15c、液压多片离合器形态的前进液压多片离合器C1以及后退液压多片离合器C2,在前进液压多片离合器C1为接合状态而后退液压多片离合器C2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借助前进侧齿轮组15a和前进液压多片离合器C1,将传递到输入轴14的旋转动力以前进方向旋转方式传递给中间轴21。在前进液压多片离合器C1为释放状态而后退液压多片离合器C2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借助后退侧齿轮组15b、反转齿轮15c以及后退液压多片离合器C2,将传递给输入轴14的旋转动力以后退方向旋转方式传递给中间轴21。

并且,前进后退切换机构15还作为主离合器发挥功能,通过使前进、后退液压多片离合器C1、C2都为释放状态而成为空挡状态,从而能够切断向前轮2、后轮3侧的动力传递。能够由作业人员操作图外前进后退切换杆,通过液压控制而在前进、后退和空挡之间切换。并且,能够通过踩踏操作离合器踏板而使前进、后退液压多片离合器C1、C2都成为释放状态。

Hi-Lo变速机构16构成为包括Hi(高速)侧齿轮组16a、Lo(低速)侧齿轮组16b、液压多片离合器(Hi(高速)侧离合器)C3以及液压多片离合器(Lo(低速)侧离合器)C4,在液压多片离合器C3为接合状态而液压多片离合器C4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借助液压多片离合器C3、Hi侧齿轮组16a对传递到中间轴21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而传递给变速轴22。在液压多片离合器C3为释放状态而液压多片离合器C4为接合状态的情况下,借助液压多片离合器C4、Lo侧齿轮组16b对传递到中间轴21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而传递给变速轴22。例如由作业人员接通/切断图外Hi-Lo切换开关(高低变速操作开关),由此能够通过液压控制而在Hi(高速)侧、Lo(低速)侧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能够以高速和低速两挡中的任一挡进行变速。

主变速机构17构成为包括第一速齿轮组17a、第二速齿轮组17b、第三速齿轮组17c、第四速齿轮组17d、第五速齿轮组17e、第六速齿轮组17f而作为多个变速挡,通过例如由作业人员操作主变速操作杆(未图示),能够选择多个变速挡中的一个挡进行切换,从而能够利用第一速齿轮组17a~第六速齿轮组17f这六个齿轮组中的任一齿轮组进行变速。

副变速机构18构成为包括第一副变速器24和第二副变速器25等,借助第一副变速器24、第二副变速器25等对传递到变速轴23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变速轴26。第一副变速器24能够以高速挡或者低速挡对从发动机4传递来并被主变速机构17等变速后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侧。第二副变速器25能够以比第一副变速器24更低速的超低速挡对从发动机4传递来并被主变速机构17等变速后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作为驱动轮的后轮3侧。此外,在要求形式简化等的情况下,省略第二副变速器25。

而且,变速装置5的传动机构13使传递到变速轴26的旋转动力经由后轮差动器27、后车轴28、减速用的行星齿轮减速机构29等而传递给后轮3。其结果为,在拖拉机1中,后轮3作为驱动轮被来自发动机4的旋转动力旋转驱动。

2WD/4WD切换机构19构成为包括传递轴19a、Hi(高速)侧齿轮组19b、Lo(低速)侧齿轮组19c、液压多片离合器(Lo(低速)侧离合器)C6、液压多片离合器(Hi(高速)侧离合器)C7以及传递轴19d,2WD/4WD切换机构19与液压多片离合器C6、C7的接合/释放状态相应地改变传递路径而将传递到传递轴19a的旋转动力传递给传递轴19d。在2WD/4WD切换机构19中,在液压多片离合器C6为接合状态而液压多片离合器C7为释放状态的情况下,借助Lo侧齿轮组19c、液压多片离合器C6对传递到传递轴19a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传递轴19d。另外,来自变速轴26的旋转动力经由齿轮30、齿轮31、传递轴32、联轴器33等被传递(输入)至传递轴19a。

变速装置5的传动机构13将传递到传递轴19d的旋转动力经由前轮差动器34、前车轴35、纵轴36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37等传递给前轮2。

PTO驱动机构20构成为包括PTO离合器机构38、PTO变速机构39以及PTO轴40等,能够切换向PTO轴40侧的动力的传递和切断。PTO离合器机构38构成为包括齿轮38a、液压多片离合器C5以及传递轴38b,通过使液压多片离合器C5成为接合状态,PTO离合器机构38成为向PTO轴40侧传递动力的PTO驱动状态,将从输入轴14经由齿轮41传递到齿轮38a的旋转动力借助液压多片离合器C5传递给传递轴38b。通过使液压多片离合器C5成为释放状态,PTO离合器机构38成为切断了向PTO轴40侧的动力的传递的PTO非驱动状态(空挡状态),切断传递到齿轮38a的旋转动力向传递轴38b侧的传递。

此外,在该拖拉机1中,如后述那样,设置有经由与齿轮38a啮合的齿轮70a、与该齿轮70a啮合的齿轮70b等而被驱动的齿轮泵(GP)70。

PTO变速机构39构成为包括Hi(高速)侧齿轮组39a、Lo(低速)侧齿轮组39b、传递轴39c以及换挡装置39d,与换挡装置39d的位置相应地通过Hi侧齿轮组39a或者Lo侧齿轮组39b对传递到传递轴38b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传递给传递轴39c。

PTO轴40通过万向联轴器(未图示)与作业机侧输入轴(未图示)结合,将来自发动机4的旋转动力传递给作业机,以能够通过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等进行传动的方式配置于机体左右中心。

此外,如图5~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箱体12分为前后方向前侧的前变速箱体12F和前后方向后侧的后变速箱体12R。而且,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变速箱体12F配置为在左右面上分配有前进后退切换机构15的液压多片离合器C1、C2控制用的离合器阀55、Hi-Lo变速机构16的液压多片离合器C3、C4控制用的离合器阀56、PTO离合器机构38的液压多片离合器C5控制用的离合器阀57、2WD/4WD切换机构19的液压多片离合器C6、C7控制用的离合器阀64以及齿轮泵70等。这里,在前变速箱体12F上,如图6所示,在车宽方向右侧的面上配置有离合器阀55、离合器阀56以及离合器阀64。另一方面,在前变速箱体12F上,如图7所示,在车宽方向左侧的面上配置有离合器阀57和齿轮泵70。其结果为,在该拖拉机1中,能够在前变速箱体12F的外表面上高效地配置离合器阀55、56、57、64、齿轮泵70等。

接下来,对作为所述液压泵的齿轮泵70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齿轮泵70通过其驱动对收纳于变速箱体12的工作油进行抽吸,并分配供给至作业机升降用液压回路、转向控制用液压回路,但如上述那样,配置于变速箱体12(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前变速箱体12F)的一侧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左侧)。即,齿轮泵70构成为如上述那样通过与齿轮38a啮合的齿轮70a、与该齿轮70a啮合的齿轮70b等而被驱动,但是齿轮70a和齿轮70b被装卸自如的金属件69轴支承在前变速箱体12F侧面。而且,齿轮泵70的输入轴部70c以花键嵌合的状态贯穿于支承齿轮70b的中空轴70d,使齿轮泵的外壳构成为相对于上述金属件69装卸自如。在上述金属件69的上表面设置有能够检测作为齿轮泵70驱动用输入齿轮的齿轮70b的旋转的旋转传感器68。齿轮70b的旋转受到发动机旋转的动力,不经由中途变速单元而以一定的传动比旋转联动,因此,能够进行与发动机旋转成比例的旋转检测。由于该旋转传感器68利用安装于变速箱体12的外侧的金属件69等安装部件而安装,因此,调整和更换等维护容易。

在后变速箱体12R的一侧面,在与齿轮泵70左右相同的侧面(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左侧)上,装卸自如地设置有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是2个)吸滤器71、71。吸滤器71、71在圆筒状壳体内内置有盒式过滤器,以通过适配器72、72覆盖变速箱体12R的左侧面的开口的方式并列安装2个。即,构成为:在后变速箱体12R的吸滤器71、71的安装开口部73、73上形成有使后变速箱体12R内部空间与该开口部73、73连通的通孔74、74,后变速箱体12R内工作油能够流入安装于开口部73、73的吸滤器71、71的内部。此外,所述适配器72、72一端被螺纹固定于吸滤器71、71的中心部。该适配器72、72形成为中空,其一端通向吸滤器71、71,另一端安装于后变速箱体12R的同时与形成于该后变速箱体12R的角部的吸油通路75连通。

该吸油通路75是在通过铸造成型而预先形成的厚壁部上形成贯通孔75a而形成的。吸油通路75在前后方向上形成,形成有供所述2个吸滤器71、71的适配器72、72安装的安装孔75b、75b,将吸滤器71、71向该安装孔75b、75b安装的同时,两适配器72、72各自的另一端都通向吸油通路75。因此,构成为:从通孔74、74流入的工作油如后述那样受到伴随着齿轮泵驱动的吸入作用,由此,通过盒式过滤器经由适配器72、72的中空部而到达吸油通路75。

与后变速箱体12R的所述安装孔75b、75b并列地形成通向所述吸油通路75的流出通路75c。该流出通路75c经由软管或管等吸入配管76与所述齿轮泵70连通。另外,构成为:能够将吸入配管76的终端部的块部77装卸自如地安装于齿轮泵70的上表面而螺栓固定。

当通过齿轮泵70的驱动而产生吸油作用时,后变速箱体12R内的工作油从通孔74、74流入2个吸滤器71、71中,在吸滤器71、71内,在从外周侧经由盒式过滤器期间,杂质等被过滤,经由适配器72、72的中空部而到达吸油通路75。进而,该吸油通路75的工作油从流出通路75c流出,能够通过软管或管等吸入配管76流入到齿轮泵70内。

另外,所述吸油通路75的穿孔加工的始端侧开口与前侧的变速箱体(在图示的例子中是间隔箱体12S)的凸缘部接合而密封。

接下来,对吸滤器71、71的保护结构进行说明。向后变速箱体12R安装的2个并列的吸滤器71、71配置为其侧方被左后轮3覆盖。此外,在后变速箱体12R的下表面设置安装板78R,在间隔箱体12S的下表面设置安装板78S。即将形成为截面U状并采用加强结构的安装板78R、78S与变速箱体12的下表面接合,通过螺栓将2处牢固地紧固。而且,以横跨这些前后安装板78R、78S的方式安装保护板79。构成为:通过该保护板79覆盖并列的吸滤器71、71的下表面。保护板79呈平板状,但后部弯曲形成,实现加强并应用于高度不同的后变速箱体12R和间隔箱体12S。保护板79的板厚依赖于原材料强度,但优选不会因瓦砾或小石子类的飞散碰撞而变形的程度的厚度。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吸滤器71、71的横侧方被左后轮3保护,下表面被保护板79保护,能够将对其他物体的碰撞或基于飞散物的损伤防患于未然。

在所述吸入配管76的终端部的块部77安装有油温传感器85。如果进行详细的说明,则在块部77中,以密封状态贯插有吸入配管76的终端部的入口通路77a与通向所述齿轮泵70的出口通路77b以大致直角状连通,在该连通部位以内外贯通状形成细孔77c,从而贯插保持油温传感器85。油温传感器85由前端的细筒状部85a、大径的安装部85b及电连接端子部85c等构成,构成为:当工作油接触细筒状部85a时,能够通过检测工作油的热作用于图外测温元件而产生的电阻值,来电输出工作油的温度。

如上所述,由于将油温传感器85设置于直至齿轮泵70的吸入配管76终端部,因此,作为被齿轮泵70抽吸上来并经由控制阀向致动器引导的所谓控制用工作油,能够对从齿轮泵70排出的工作油直接进行油温检测。因此,在兼用作工作油箱的变速箱体的情况下,工作油温度难以变得均匀,因此,在变速箱体中设置油温传感器85的情况下难以对控制用工作油的检测进行测定,但与上述那样直接检测工作油的油温的情况相比,由于能够对流入到吸入配管76的控制用工作油直接进行油温检测,因此,能够适当地检测油温。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在与齿轮泵70连接的块部77上设置油温传感器85的结构,但替代该结构,也可以是形成通向所述吸油通路75的贯通孔75a的安装孔86,从而能够安装油温传感器85的方式(图9)。

另外,替代将吸滤器71、71安装用的吸油通路75与后变速箱体12R一体地成型,采用将通过铸件制作而在内部形成有吸油通路87a的过滤器支承结构体87安装于变速箱体12,以使得工作油流通的结构,采用在安装吸滤器71、71的同时,将油温传感器85安装于通向上述吸油通路87a的安装孔88的结构。(图12)。

这样,即使在检测向吸滤器71、71流入的流入工作油或者从吸滤器71、71流出并到达吸入配管76的工作油的油温的结构中,也与上述同样地,能够检测作为控制用的工作油的适当的工作油的油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