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9165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底板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底板结构,其具备:设置于车辆的底板,且用于对构成转向轴的接头进行覆盖的接头罩;以及用于支承驾驶员的脚的放脚板。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的底板的位于驾驶员侧的位置,设有油门踏板、制动踏板,而且根据机型还设有离合器踏板,并且设有用于保持就座时的驾驶员的左脚的放脚板。

另外,在底板上配置有用于将发动机室侧的转向齿轮箱与车室侧的方向盘连结的转向轴。转向轴中通过接头将转向齿轮侧轴和方向盘侧轴连结,并且覆盖所述接头的接头罩设置于底板。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的接头罩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46264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驾驶员将脚载置于放脚板的状态下,若车辆从前面受到碰撞载荷,则所述驾驶员有时无法在所述放脚板上踏住。因此,驾驶员的脚可能在放脚板上滑动而向底板的前方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用于解决这种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底板结构,其即使在被施加有外部载荷时,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抑制驾驶员的脚不必要地向底板的前方移动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底板结构,其具备:接头罩,其设置于车辆的底板,且用于对构成转向轴的接头进行覆盖;以及放脚板,其用于支承驾驶员的脚。

在底板结构中,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头罩与放脚板相互重合。并且,在接头罩上形成有突起部,在驾驶员的载置于放脚板的脚向车辆前方移动时,脚尖与突起部抵接,由此限制脚向该车辆前方进一步移动。

另外,在该底板结构中,优选的是,接头罩在突起部的内部设有肋。

而且,在该底板结构中,优选的是,接头罩的突起部具有供脚尖抵接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相对于载置脚的放脚板的载置面配置成大致直角。

另外,在该底板结构中,优选的是,在脚尖与突起部抵接的状态下,至少脚的脚后跟载置于放脚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驾驶员的载置于放脚板的脚向车辆前方移动时,脚尖与设置于接头罩的突起部抵接。因此,能够限制驾驶员的脚向车辆前方进一步移动。因此,即使在被施加有外部载荷时,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抑制驾驶员的脚不必要地向底板的前方移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底板结构的车辆的底板的主要部分结构说明图。

图2是所述底板结构的图1中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构成所述底板结构的接头罩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所述底板结构的动作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底板结构12…车辆

14…底板16…油门踏板

18…制动踏板20…放脚板

20s…载置面22l…左脚

22ls…脚尖22r…右脚

26…转向轴28…接头

30…接头罩30m…罩主体

32…突起部32f…抵接面

32r1、32r2…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底板结构10适用于车辆12的底板14。在底板14的驾驶员侧,沿着车宽方向(箭头h方向)配置有油门踏板16、制动踏板18及放脚板20。

放脚板20是保持就座时的驾驶员的左脚22l的构件,所述驾驶员的右脚22r放置于油门踏板16或制动踏板18。在放脚板20的载置面(上表面)20s设有防滑用的橡胶24,并且如图2所示,所述载置面20s从水平方向向上方倾斜角度θ°。

如图1所示,在放脚板20的车辆前后方向(箭头l方向)前方设有用于对构成转向轴26的接头28进行覆盖的接头罩30。接头罩30例如由聚乙烯(pe)形成。从车辆前后方向(箭头l方向)观察时,接头罩30与放脚板20相互重合。

转向轴26中,通过接头28将转向齿轮侧轴26a和方向盘侧轴26b连结。虽然未图示,但转向齿轮侧轴26a与发动机室侧的转向齿轮箱连结,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方向盘侧轴26b与车室侧的方向盘连结。

接头罩30设有具有大致筒形状而环绕接头28的罩主体30m,并且在所述罩主体30m的外周一体地设有凸缘30f。凸缘30f安装于底板14。在接头罩30上形成有突起部32,在驾驶员的载置于放脚板20的左脚22l向车辆前方移动时,脚尖22ls与突起部32抵接,由此限制该左脚22l向该车辆前方进一步移动。

如图1~图3所示,突起部32具有供左脚22l的脚尖22ls抵接的平板状的抵接面32f。如图2所示,抵接面32f相对于载置左脚22l的放脚板20的载置面20s配置成大致直角。如图4所示,以在左脚22l的脚尖22ls与突起部32的抵接面32f抵接的状态下所述左脚22l的脚后跟22lk载置于放脚板20的载置面20s上的方式,设定所述抵接面32f与所述载置面20s的前端20se的距离t。

如图3所示,接头罩30在突起部32的内部分别设有多根肋32r1、32r2。肋32r1具有相互平行地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肋32r2具有相互平行地沿着大致铅垂方向延伸的板状。肋32r1与肋32r2彼此交叉而构成为格子状。

在这样构成的底板结构10中,如图1所示,驾驶员通过右脚22r操作油门踏板16及制动踏板18来使车辆12行驶。此时,驾驶员的左脚22l载置(保持)于放脚板20的载置面20s上。

因此,当车辆12从前方被碰撞而对所述车辆12施加有外部载荷时,在驾驶员上作用有因冲击而朝向前方的大的力。在此,驾驶员的左脚22l载置于放脚板20的载置面20s上,容易在所述载置面20s上滑动而向车辆前方移动。

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驾驶员的载置于放脚板20的左脚22l向车辆前方移动时,如图4所示,脚尖22ls与设置于接头罩30的突起部32抵接。因此,驾驶员的左脚22l向车辆前方进一步移动的情况被限制。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得到如下这样的效果:即使在被施加有外部载荷时,也能够可靠地抑制驾驶员的左脚22l不必要地向底板14的前方移动的情况。

而且,如图2所示,突起部32的抵接面32f相对于载置左脚22l的放脚板20的载置面20s配置成大致直角。由此,具有左脚22l的脚尖22ls可靠地抵接支承于抵接面32f这样的优点。

而且,在左脚22l的脚尖22ls抵接于突起部32的抵接面32f的状态下,所述左脚22l的脚后跟22lk载置于放脚板20的载置面20s。因此,驾驶员能够在放脚板20的载置面20s上使左脚22l良好地踏住。

另外,如图3所示,接头罩30在突起部32的内部分别设有多跟肋32r1、32r2。因此,即使驾驶员的左脚22l激烈地碰撞突起部32,也能够良好地确保所述突起部32的刚度,能够提高该突起部32的耐久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底板结构,其即使在被施加有外部载荷时,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抑制驾驶员的脚不必要地向底板的前方移动的情况。在底板结构(10)中,从车辆前后方向观察时,接头罩(30)与放脚板(20)相互重合。并且,在接头罩(30)上形成有突起部(32),在驾驶员的载置于放脚板(20)的左脚(22L)向车辆前方移动时,脚尖(22LS)与该突起部(32)抵接,由此限制该左脚(22L)向该车辆前方进一步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皆川康博;前地辉武;川上雅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7.01.19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