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排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816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液压排水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汽车领域的应急排水装备,尤其涉及一种液压排水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地球气候异常,旱涝灾害频繁,洪涝灾害、山洪暴发、矿难透水事故时常发生,因暴雨洪灾形成的内涝积水,造成道路交通瘫痪,低洼建筑、地下建筑及人防工程进水,往往不能及时将水排出,造成大量财产及设备损失。同时给市民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危及市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随着市场对排水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对排水车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现有技术的排水车,主要由汽车底盘、水管和潜水泵组成,水管与潜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水管通过流体换向装置、快速连接装置和伸缩管与潜水泵的出口端连接,伸缩管通过连接法兰与潜水泵连接成一体,并通过管箍置于呈三角形的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伸缩管支架上,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的底边与汽车底盘连接,平移举升滑动作业装置的伸缩管支架上端通过支撑与汽车底盘连接。

这种排水车在作业时,需完成平移举升滑动伸缩等动作,其结构繁杂,实际操作受地形影响大,且使用环境受到限制;在多人排水作业时,操作人员没有休息场所。排水车上的排水辅助设备裸露在外,易受环境影响,缩短使用寿命;整车不美观,操作过程中运动设备与操作人员处于同一平面,存在安全隐患;当出现故障时因没有配置应急动力单元,失去了动力源,导致运行中的设备无法收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一种液压排水车就是针对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为了解决现有的排水车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常常受到水涝区域地形的限制无法开展作业,且排水车作业范围小,需距离水涝区域较近,设备易损,操作人员安全性低以及应急保障能力差等问题,特设计的一种液压排水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压排水车,包括底盘车、液压潜水泵及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车上设置有车厢,所述车厢设置有液压控制柜、液压泵、液压油箱及应急动力柜,所述底盘车安装有转塔,所述转塔设置有臂架系统,并通过转塔马达进行控制,所述液压潜水泵与液压控制柜相连。

一种液压排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系统包括有内臂水管和伸缩管,所述内臂水管与伸缩管通过旋转接头和旋转法兰相连,所述旋转接头安装有加强板,所述伸缩管通过法兰盘和螺栓与液压潜水泵相连,所述内臂水管通过第一变幅油缸完成动作,所述伸缩管通过第二变幅油缸及伸缩油缸完成动作。

所述内臂水管连接有汇流水箱,所述汇流水箱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液压泵采用串联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与底盘车取力器相连。

所述车厢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给油管内液压油散热。

所述车厢设置为控制室、休息室和设备室,所述控制室设置有液压控制柜、液压泵、散热器、液压油箱、应急动力柜和水带卷盘;所述休息室设置有工作门、桌椅、卧具和监控器,所述监控器通过安装在底盘车、车厢及臂架系统上的摄像头进行监控工作;所述设备室设置有工具柜和水带卷盘;所述控制室和设备室两侧安装有卷帘门。

所述水带缠绕在水带卷盘上。

所述底盘车设置有清洗装置和发电机。

所述底盘车安装有升降照明灯和h型支撑腿。

所述车厢前部安装有爬梯,车厢顶部安装有护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上装水管臂架系统平稳变幅,支撑腿、臂架展开安全可靠,实现多向多角度排水;上装高度集成,结余空间设计了封闭式车厢,保护了设备,提供了休息空间;增加应急动力柜,在动力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将设备收回;采用闭式回路控制系统,减小了液压油箱容积,提高液压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应急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液压排水车的布置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布置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液压排水车的外观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外观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液压排水车的臂架系统主视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涉及液压排水车的臂架系统工作图;

图8是本发明涉及液压排水车的一种工作状态主视图;

图9图8的右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涉及液压排水车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涉及液压排水车的液压控制原理图。

附图所示,其中,1为底盘车、11为升降照明灯、12为h型支撑腿、13为转塔、14为清洗装置、15为发电机、2为臂架系统、21为旋转接头、211为加强板、22为内臂水管、23为伸缩油缸、24为伸缩管、25为第二变幅油缸、26为第一变幅油缸、27为汇流水箱、28为转塔马达、29为出水口、3为车厢、31为控制室、311为液压控制柜、312为散热器、313为液压泵、314为液压油箱、315为应急动力柜、32为卷帘门、33为护栏、34为休息室、341为卧具、342为桌椅、343为监控器、344为工作门、35为设备室、351为工具柜、36为爬梯、4为水带卷盘、5为液压潜水泵、6为水带、7为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液压排水车,包括底盘车1、液压潜水泵5及水带6,其底盘车1上设置有车厢3,车厢3设置有液压控制柜311、液压泵313、液压油箱314及应急动力柜315,底盘车1安装有转塔13,转塔13设置有臂架系统2,并通过转塔马达28进行控制,液压潜水泵5与液压控制柜311相连。

液压控制柜311是使用液压泵将机械能转化为压力,推动液压油的。通过智能化控制各种阀门改变液压油的流向,从而推动液压缸做出不同行程、不同方向的动作,完成各种设备不同的动作需要。

液压潜水泵5最大的优势在于跟同等功率的电动潜水泵相比,体积是后者的1/3,且在任何时候都无需担心会有漏电的这类安全事故。由于它体积小,转速高,重量轻,便于携带,通常被用于许多城市的应急大流量供水、抗洪排涝等需要快速反应的移动设备。它可以装在挖掘机上使用,也可以跟其他液压行走车辆配合使用,且不用再投资动力装置。

如果液压泵313出现故障时,动力源就没有了,而设置的应急动力柜315就是在这种应急状况下还可给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的,其收回动作跟正常操作一样的,使用应急动力柜315解决了各种设备或装置无法归位的问题。

一种液压排水车,其臂架系统2包括有内臂水管22和伸缩管24,内臂水管22与伸缩管24通过旋转接头21和旋转法兰相连,旋转接头21安装有加强板211,伸缩管24通过法兰盘和螺栓与液压潜水泵5相连,内臂水管22通过第一变幅油缸26完成动作,伸缩管24通过第二变幅油缸25及伸缩油缸23完成动作。

内臂水管22连接有汇流水箱27,汇流水箱27设置有出水口29。汇流是指产流水量在某一范围内的集中过程,将两股水流汇聚在汇流水箱27里,可使积水平稳流向排水场地。

液压泵313采用串联液压泵,液压泵313与底盘车1取力器相连。

底盘车1取力器是利用底盘的富余动力,通过车架下的电励磁交流发电机将发动机输出动力转化为交流电,供车厢3内设备使用。一般在载重车变速器上都有取力窗口,经过传动轴带动发电机工作,经过励磁自动控制,转速自动伺服电机控制速度。

车厢3设置有散热器312,散热器312给油管内液压油散热。

车厢3设置为控制室31、休息室34和设备室35,控制室31设置有液压控制柜311、散热器312、液压泵313、液压油箱314、应急动力柜315和水带卷盘4;休息室34设置有工作门344、桌椅342、卧具341和监控器343,监控器343通过安装在底盘车1、车厢3及臂架系统2上的摄像头进行监控工作,在休息室34内便可监测排水状况;设备室35设置有工具柜351和水带卷盘4;控制室31和设备室35两侧安装有卷帘门32。工具柜351用于放置抢险救援所需的工具,卷帘门32方便开启,快速收放设备及水带6,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并提高迅速开展作业的能力。

水带6缠绕在水带卷盘4上。根据水带6的不同规格分别缠绕在各个水带绞盘4上。

底盘车1设置有清洗装置14和发电机15。如果液压潜水泵5使用后残留污垢,可通车辆内清洗装置14中高压水枪进行清洗,清洗装置14的动力由液压泵313提供。发电机15可以安装在底盘车1的下备箱里,不占用车厢3有效空间。车辆内自带的清洗装置14,可对排水设备作业后进行清洗,防止污水对设备的锈蚀。

底盘车1安装有升降照明灯11和四个h型液压支撑腿12。升降照明灯11通过螺栓连接在底盘车1的驾驶室上方。升降照明灯11可以在夜间照亮工作环境,有利排水抢险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底盘车1配置前后两套可水平和垂直伸缩的h型液压支撑腿12,这四个h型液压支撑腿12通过支座固定在底盘车1大梁的合适位置,使用时支撑腿12向下伸出触地,将底盘车1车身顶起,使底盘车1的大部分(或全部)重量由h型支撑腿12支撑,从而保持车体的平稳。

车厢3前部安装有爬梯36,车厢3顶部安装有护栏33。使用爬梯36方便操作人员到达车厢3顶部进行一些维护的工作,护栏33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

底盘车1驾驶室上还可设置工程警灯,工程警灯可对应急排水场合起到警示作用。

该液压排水车的主要结构包括:底盘车1、升降照明灯11、车厢3、卷帘门32、休息室34、水带卷盘4、液压控制柜311、小型发电机15、清洗装置14、h型支撑腿12、散热器312、串联液压泵313、液压油箱314、应急动力柜315、旋转接头21、内臂水管22、伸缩油缸23、伸缩管24、液压潜水泵5、加强板211、第一变幅油缸26、第二变幅油缸25、臂架转塔13、转塔马达28、汇流水箱27、水带6、出水口29、卧具341、桌椅342、监控器343等。

该液压排水车整车动力使用全液压作为水泵动力,采用开式液压泵与闭式液压泵串联连接组成组合式液压系统。其中闭式系统产生的液压能用于液压潜水泵5工作,开式系统产生的液压能用于控制h型液压支撑腿12以及上装排水臂架系统2。其中闭式控制系统配备散热器312可对液压油散热,开式控制系统内集成负载敏感反馈。臂架系统2及h型支撑腿12的控制可在液压控制柜311或遥控器上实现,遥控面板与液压控制柜311面板按钮一致。

车厢3分为控制室31、休息室34及设备35室。控制室31内安装有整个液压系统,通过支腿控制液压阀来控制h型支撑腿12的运行,通过上部动作液压阀来控制第一变幅油缸26、转台马达13、第二变幅油缸25、伸缩油缸23、潜水泵5、水带卷盘4及清洗装置14的运行,参见图11所示。其中散热器312、液压油箱314及应急动力柜315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集成控制室31的底架上。液压控制柜311通过螺栓安装在车厢3左侧的底架上。串联液压泵313通过万向轴与汽车底盘全功率取力器连接得到液压动力,并将液压油箱314内的液压油输送至整车液压油缸、液压潜水泵5、转塔马达28以及h型支撑腿12处。回油管路经过散热器312给油管内液压油散热。

另外,利用现场作业专用汽车的蓄电池作为动力源,在液压排水车上配备了应急动力柜315为紧急情况下收回臂架2及h型支撑腿12提供动力。当串联液压泵312出现故障时,动力源就没有了,而应急动力柜315就是可以应急给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的,收回动作跟正常操作一样的,只是动力源更换了。

车厢3中部设有休息室34,通过车辆工作门344可登上休息室34。休息室34内有可供休息的桌椅342及卧具341,休息室34内设置有排水车系统运行监控器343,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各个摄像头可在休息室内监测车辆外的排水状况。

设备室35内有安装有水带卷盘4,水管卷盘4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盘车1底架上。

由旋转接头21、内臂水管22、伸缩油缸23、伸缩管24、液压潜水泵5、加强板211、第一变幅油缸26、第二变幅油缸25、臂架转塔13、转塔马达28组成臂架系统2安装在底盘车1整车后方。液压潜水泵5与伸缩管24通过均布有通孔的法兰盘用螺栓进行连接,旋转接头21通过布置在两端的旋转法兰将内臂水管22与伸缩管24连接成臂架系统的进水通道。进水通道通过旋转法兰连接汇流水箱27,作业时水从液压潜水泵5进入,经过伸缩管24与内臂水管22汇集在汇流水箱27,再从汇流水箱27下方出水口29排出。这个转塔马达28是给转塔13旋转提供动力的,汇流水箱27的作用是汇集两根内臂水管22内的水,将水引向下方出水口29。

臂架转塔13安装在底盘车1后方,与底盘大梁通过骑马螺栓进行连接。旋转接头21处安装加强板211提高强度,加强板211通过布置在两端的孔位与旋转接头21上的法兰接口进行连接。

如图7至图11所示,以车辆行驶状态时的臂架为初始位置。只有h型支撑腿12展开支撑到位,并稳定好底盘车1后,臂架系统2和液压潜水泵5才能工作。臂架系统2和液压潜水泵5工作时,h型支撑腿12锁定不能动作。

内臂水管22通过第一变幅油缸26动作完成相应展开,在展开过程中不能进行其他动作,直到第一变幅油缸26完全伸出后才可以进行旋转动作。

当臂架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二变幅油缸25动作将伸缩管24展开。液压潜水泵5的伸缩动作由伸缩油缸23推动伸缩管24完成。

当液压排水车到达现场后,将该液压排水车停至作业区域的合适位置。开启底盘车1取力器,将h型支撑腿12展开。待整车平稳后,快速开启车厢3控制室31和设备室35两侧的卷帘门32后,将水带卷盘4上的水带6卸下。通过快速接头将水带6与出水口29进行连接,并将另一端放置到指定排水位置。操作液压控制柜311或者遥控面板上对应的控制开关,控制第一变幅油缸26和第二变幅油缸25将臂架伸长展开,控制伸缩油缸23伸长推出伸缩管24,将液压潜水泵5移动至工作位置,再操控遥控面板上启动按钮开启液压潜水泵5进行排水作业。

完成作业后,操作液压控制柜311或者遥控器,伸缩油缸23将伸缩管24、液压潜水泵5收回至原位。第二变幅油缸25收缩,臂架回转至原位,第一变幅油缸26收缩,臂架回位。

如果液压潜水泵5使用后残留污垢,可通过车辆内清洗装置14中高压水枪进行清洗,清洗装置14动力由液压泵313提供。

当液压排水车处于工作状态时,底盘车1启动,底盘车1的发动机飞轮带动已安装的底盘车全功率取力器运行,使其与其连接的传动轴带动串联液压泵313运行,串联液压泵313将液压控制柜311中的液压油箱314经多路液压组合阀(包括支腿控制液压阀和上部动作液压阀)分别输送到油缸23、25、26、液压潜水泵5、转塔马达28、水带卷盘4和液压h型支撑腿12。

液压排水车的车厢3内还可以安装集成了数据采集传感器的控制装置;集成了gps及数据传输模块的通讯装置及散热器312。液压排水车还可集成电子控制模块、可实时数据传输通讯模块,操作更加简便,并实现远程控制,与指挥中心进行数据共享。

采用这种液压排水车,增加应急动力柜315,在动力设备出现故障时能提供应急动力将设备收回;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上装水管臂架系统2平稳变幅,h型支撑腿12、臂架展开逻辑安全可靠,在重心危险区域具有展开保护机制,可实现多向多角度排水。通过上方臂架系统2变幅可实现左、右、下、大倾角,大延伸各方向排水;上装高度集成,结余空间设计了封闭式车厢3,既避免了设备的风吹雨打,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又可供人员休息;采用闭式回路控制系统,减小了液压油箱314容积,提高液压效率,降低成本;其结构布局合理紧凑,高度集成,方便开启,快速收放设备、水带6,突出应急抢险特点,极大提高了应急救援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