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9728阅读:5247来源:国知局
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后排座椅的空调出风口常设置于前排座椅的后底部、紧贴底板上,容易使灰尘或污垢进入出风口。

传统的空调出风口的导流罩或导流管能够减少灰尘或污垢进入空调出风口,但目前大部分汽车都会铺设脚垫,方便踩脏后进行清洗;同时空调出风口的导流罩或导流管会被脚垫盖住,导致空调出风口出风效果差,容易把脚垫的灰尘吹起来,污染汽车内部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能够避免空调出风口出来的气体被污染,便于乘客根据需要选择出风位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包括: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的一端设有与空调出风口的内壁或外壁可拆卸连接的外接结构;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二通风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外壁设有安装部;及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内、所述第二通风管内或所述第一通风管与所述第二通风管之间。

上述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使用时,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及过滤组件依次连接好,然后利用第一通风管的外接结构与汽车后排的空调出风口相连通,同时利用安装部根据客户需要将第二通风管的安装在汽车后排的任意位置,当空调运转送风时,该过滤组件可净化输送的空气,提高汽车内部空气质量。如将空调出风口的出来的风导流至汽车前排的后背上,能够避免空调出风口被汽车脚垫盖住,防止空调出风口出来的气体被污染(吹起地板上的灰尘及细菌,造成污染),保证空调出风口的出风顺畅。该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能够避免空调出风口出来的气体吹起地板上的灰尘及细菌,防止气体被污染,便于乘客根据需要选择出风位置。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调节风向或/和关闭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还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与所述第二通风管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收纳盒设置于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出风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管设有与所述收纳盒相通的缺口,所述缺口靠近所述第二通风管的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管内还设有异物挡板所述异物挡板设置于所述缺口的边缘、且靠近所述过滤组件设置,所述异物挡板设有多个通风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口的内壁与所述异物挡板的外壁相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结构设有至少两个卡体,至少两个卡体相互配合形成卡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结构还设有紧固套,所述紧固套可移动设置所述外接结构还设有紧固套,所述紧固套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上,且所述卡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紧固套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体的外螺纹结构的横截面呈锥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接结构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管的对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向外凸出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上,所述安装部设有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连接管及设置于所述过滤连接管上的过滤层,所述过滤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通风管及所述第二通风管螺纹连接,所述过滤层内置有吸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通风管,110、外接结构,112、卡体,114、紧固套,116、密封圈,200、第二通风管,210、安装部,212、安装孔,220、缺口,230、异物挡板,232、通风通孔,300、过滤组件,310、过滤连接管,400、调节装置,500、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包括:第一通风管100,第一通风管100的一端设有与空调出风口的内壁或外壁可拆卸连接的外接结构110;第二通风管200,第二通风管200的一端与第一通风管100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通风管200的外壁设有安装部210;及过滤组件300,过滤组件300设置于第一通风管100内、第二通风管200内或第一通风管100与第二通风管200之间。

如图1至2所示,上述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使用时,第一通风管100、第二通风管200及过滤组件300依次连接好,然后利用第一通风管100的外接结构110与汽车后排的空调出风口相连通,同时利用安装部210根据客户需要将第二通风管200的安装在汽车后排的任意位置,当空调运转送风时,该过滤组件300可净化输送的空气,提高汽车内部空气质量。如将空调出风口的出来的风导流至汽车前排的后背上,能够避免空调出风口被汽车脚垫盖住,防止空调出风口出来的气体被污染,保证空调出风口的出风顺畅。该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能够避免空调出风口出来的气体被污染,便于乘客根据需要选择出风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通风管200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调节风向或/和关闭出风口的调节装置400。因而利用调节装置400可调节第二通风管200的出风风向或关闭出风口,为乘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该调节装置400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空调出风口的导流装置还包括收纳盒500,收纳盒500与第二通风管200可拆卸连接,且收纳盒500设置于过滤组件300与第二通风管200的出风口之间。因而通过设置收纳盒500,便于存储从第二通风管200进入的灰尘或其他杂质,防止灰尘或其他杂质进入汽车空调内部造成汽车空调污染;该收纳盒500与第二通风管200可拆卸连接,便于定期清洗或更换收纳盒500。进一步的,第二通风管200设有与收纳盒500相通的缺口220及异物挡板230,缺口220靠近第二通风管200的出风口设置,异物挡板230设置于缺口220的边缘、且靠近过滤组件300设置,异物挡板230设有多个通风通孔232。因而利用异物挡板230可将从第二通风管200进入的异物阻挡在异物挡板230外,且该异物在重力作用下掉入收纳盒500内进行存储;当第二通风管200送风时,可防止积聚的异物被吹出第二通风管200,造成空气质量的二次污染。再进一步的,缺口220的内壁与异物挡板230的外壁相切,能通过异物挡板230将异物引导进入收纳盒500进行存储。

如图1至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外接结构110设有至少两个卡体112,至少两个卡体112相互配合形成卡接部(未示出)。因而可利用卡体112直接卡接空调出风口的内壁形成内接或空调出风口的外壁外接,实现了第一通风管100的安装固定。进一步的,外接结构110还设有紧固套114,紧固套114可移动设置外接结构110还设有紧固套114,紧固套114可移动设置于第一通风管100上,且卡体112的外壁设有与紧固套114螺纹配合的外螺纹结构(未示出)。因而可通过拧紧紧固套114来进一步使卡体112挤压空调出风口的内壁或外壁,使第一通风管100与空调出风口的连接更加牢靠。具体的,卡体112的外螺纹结构的横截面呈锥形结构,便于与紧固套114形成套接挤压配合。

同时,外接结构110还设有密封圈116,密封圈116设置于第一通风管100的对接口。因而利用密封圈116进一步提高第一通风管100与空调出风口的密封程度,防止漏风。该密封圈116为橡胶圈、发泡弹性棉圈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部210向外凸出设置于第二通风管200上,安装部210设有安装孔212。因而可实现第二通风管200的安装固定,如利用软绳穿过安装孔212将第二通风管200绑固在预设位置上,便于乘客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第二通风管200的出风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组件300包括过滤连接管310及设置于过滤连接管310上的过滤层,过滤连接管310与第一通风管100及第二通风管200螺纹连接,过滤层内置有吸附材料。因而便于更换过滤层,该过滤层可为活性炭过滤网,活性炭过滤网包或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风管100与第二通风管200的可拆卸连接、第二通风管200与收纳盒500的可拆卸连接的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安装部210不局限于本具体实施例公开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向内凹设形成卡部或设置磁铁进行吸附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在现有技术中实现,在此不再累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