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0007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自动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刹车装置,属于汽车领域。尤其适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刹车。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在可行性和实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无人驾驶的发展极为迅速,各大车企相继对其研究与开发。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然而在短期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还不可能,而如何实现半自动化无人驾驶,即实现手动驾驶与自动驾驶相结合又相互独立将对实现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起到指导性意义。

无人驾驶汽车主要包括转向、刹车、离合器等关键技术研究,自动刹车系统对于保障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设计出与人工脚刹完全独立的自动刹车装置还有待研究,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自动刹车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的一种自动刹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自动刹车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内的脚刹踏板,所述脚刹踏板的下方有一个槽钢件,所述槽钢件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基体上,槽钢件的另一端固定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一个凸轮;当脚刹踏板处在完全抬起状态时,所述凸轮的基圆部的周面与脚刹踏板的支撑杆相接触;当脚刹踏板处在完全压低状态时,所述凸轮的凸出部的周面与脚刹踏板的支撑杆相接触。

优选的是,还包括一个护板,所述护板设置在凸轮一侧,且两者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凸轮中部设有一个中心孔,在中心孔的侧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键槽,环绕中心孔的凸轮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所述护板的中心处设有一个通孔,当通孔与中心孔同心时,所述护板上设有多个与螺纹孔相对应的侧孔。

优选的是,所述凸轮和护板通过螺钉与螺纹孔的配合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凸轮和电机转轴通过螺钉固接;所述电机转轴和凸轮之间通过键与键槽的配合实现凸轮与电机转轴同步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螺钉上通过套装弹性垫圈将凸轮和护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螺钉上通过套装弹性垫圈将凸轮和电机转轴固定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电机座和槽钢件之间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固接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当人工驾驶时,电机断电不工作,凸轮处于合适的方向,凸轮下边缘对脚刹踏板无作用力,可通过脚踩脚刹踏板制动汽车;当自动驾驶时,电机通电工作,当需要制动时,电机转动带动凸轮转动,凸轮下边缘向下挤压脚刹踏板,从而将汽车制动。人工驾驶脚刹制动与自动驾驶自动刹车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刹车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刹车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刹车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凸轮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护板的左视图。

图中:1-脚刹踏板;2-电机;3-凸轮;4-护板;5-弹性垫圈;6-螺钉;7-螺栓;8-螺母;9-电机座;10-槽钢件;3-1-螺纹孔;3-2-键槽;3-3-中心孔;4-1-通孔;4-2-侧孔,1a—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自动刹车装置,包括设置在汽车内的脚刹踏板1,脚刹踏板1的左下方有一个槽钢件10,槽钢件10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基体上,槽钢件10的另一端有电机座9,电机座9和槽钢件10之间通过螺栓7和螺母8配合固接连接在一起,电机座9左侧固定有电机2,电机2的转轴上设置有一个凸轮3,护板4设置在凸轮3右侧,且两者固定在一起;当脚刹踏板1处在完全抬起状态时,凸轮3的基圆部的周面与脚刹踏板1的支撑杆1a相接触;当脚刹踏板1处在完全压低状态时,凸轮3的凸出部的周面与脚刹踏板1的支撑杆1a相接触。

凸轮3中部设有一个中心孔3-3,在中心孔3-3的侧面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键槽3-2,环绕中心孔3-3的凸轮3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四个螺纹孔3-1;护板4的中心处设有一个通孔4-1,当通孔4-1与中心孔3-3同心时,护板4上设有四个与螺纹孔3-1相对应的侧孔4-2。凸轮3和护板4通过弹性垫圈5、螺钉6与螺纹孔3-1的配合固定连接在一起;凸轮3和电机2转轴通过弹性垫圈5、螺钉6固接;电机2转轴和凸轮3之间通过键与键槽3-2的配合实现凸轮3与电机2转轴同步转动。

工作过程:

当人工驾驶时,电机2断电不工作,凸轮3处于合适的方向,凸轮3下边缘对脚刹踏板1无作用力,可通过脚踩脚刹踏板1制动汽车;当自动驾驶时,电机2通电工作,当需要制动时,电机2转动带动凸轮3转动,凸轮3下边缘向下挤压脚刹踏板1,从而将汽车制动。

尽管具体地参考其优选实施例来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