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驻车差速机构、车辆的动力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31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驻车差速机构、车辆的动力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驻车差速机构、车辆的动力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于车辆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越来越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功能配置不断丰富,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换挡装置和驻车装置也越来越频繁,其中,换挡机构主要用来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的动力中断机构,驻车机构主要用于汽车停稳后稳定车辆,避免汽车在斜坡路面停车时由于溜车造成事故

现有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模块通常采用电机加减速器的形式,当车速较高时可能会产生反驱动电机的现象,造成电机损伤,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中应用换挡机构,可以在车速较高或者无需电驱动的情况下,中断电机传递至车轮的动力。现有的换挡机构通常设置在减速机的输入轴或者中间轴上,由于减速机的输入轴和中间轴转速较高,换挡时,换挡冲击大,换挡困难,且用户体验较差。

而且,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中,驻车机构和换挡机构通常分开设置,驻车机构和换挡机构的集成度不高,因此,导致新能源汽车中的部件冗余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驻车差速机构,以解决现有的车辆中换挡冲击大,而且驻车机构和换挡机构的集成度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驻车差速机构,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包括:

滑动挡板;

电驱动输入模块;

电驱动输出模块;

驻车模块;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体和过渡结构,所述电磁体和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直线滑动;

在驻车模式下,所述电磁体断电,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第一位置,使得所述滑动挡板与所述驻车模块连接;在电驱动模式或脱档模式下,所述电磁体通电,所述电磁体和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使得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与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接合或者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体上设有滑环,所述滑环与所述滑动挡板连接,在所述电磁体通电的状态下,所述电磁体通过所述滑环向所述滑动挡板施加远离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的电磁力。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结构包括弹簧板,所述弹簧板位于所述电磁体和所述滑动挡板之间,并处于储能状态,所述弹簧板向所述滑动挡板施加朝向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的弹性力。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挡板上设有第一驻车齿,所述驻车模块上设有第二驻车齿,在所述驻车模式下,所述第一驻车齿和所述第二驻车齿啮合,使得所述滑动挡板和所述驻车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包括:

齿圈、驻车差速壳体以及凸轮环;其中

所述齿圈和所述驻车差速壳体连接;

所述驻车差速壳体和所述凸轮环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挡板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凸轮环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使得所述滑动挡板和所述凸轮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包括:

半轴齿轮、行星架、行星轴以及行星齿轮;其中

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

所述行星轴分别与所述行星齿轮和所述行星架连接。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凸轮环与所述行星架的接合或者脱离,实现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和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的接合或者脱离;

在电驱动模式下,所述电磁体通电,所述电磁体和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凸轮环与所述行星架接合,实现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和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的接合;

在脱档模式下,所述电磁体通电,所述电磁体和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第三位置,所述凸轮环与所述行星架脱离,实现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和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的脱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驻车差速机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差速机构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电磁体的电磁力大小,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不同的位置,实现驻车功能和换挡功能,也就是说,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集成传统的差速机构和换挡机构的功能,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集成度高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差速机构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动力系统输出端,由于动力系统的输出端转速较低,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换挡时换挡冲击较小,用户体验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车辆中换挡冲击大,而且驻车机构和换挡机构的集成度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和上述驻车差速机构;其中

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减速机连接;

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电驱动输入模块与所述减速机的中间轴连接;

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驻车模块设置在所述减速机的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的车辆中换挡冲击大,而且驻车机构和换挡机构的集成度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车辆的动力系统。

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所述车辆与上述驻车差速机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差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滑动挡板,2-驻车模块,3-电磁体,4-弹簧板,5-齿圈,6-驻车差速壳体, 7-凸轮环,8-半轴齿轮,9-行星架,10-行星轴,11-行星齿轮,12-滑环,100- 电动机,200-减速机,300-驻车差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差速机构具体可以包括:滑动挡板;电驱动输入模块;电驱动输出模块;驻车模块;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体和过渡结构,所述电磁体和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直线滑动;在驻车模式下,所述电磁体断电,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第一位置,使得所述滑动挡板与所述驻车模块连接;在电驱动模式或脱档模式下,所述电磁体通电,所述电磁体和所述过渡结构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使得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与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接合或者脱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可以通过所述电磁体和所述过渡结构的共同作用驱动所述滑动挡板直线滑动,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磁体对所述滑动挡板上的电磁力方向、与所述过渡结构对所述滑动挡板的作用力方向可以是相反的。

具体的,通过控制所述电磁体的电磁力大小和所述过渡结构的作用大小可以实现二者之间力的平衡,进而使得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不同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差速机构中,当所述滑动挡板的位置不同时,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工作模式也不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挡板的位置可以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相应的,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对应的工作模式可以包括:所述驻车模式、所述电驱动模式和所述脱档模式。

在所述驻车模式下,可以控制所述电磁体断电,这样,所述电磁体对所述滑动挡板没有电磁力作用,所述过渡结构可以推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第一位置,使得所述滑动挡板与所述驻车模块连接,实现驻车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驻车模块可以与车辆上的固定部件连接,这样,当车辆在斜坡上停车后,从车辆的轮胎传递过来的扭矩最终通过所述驻车模块传递至车辆的固定部件上,因此,可以避免车辆在斜坡停车后出现溜车的现象,实现车辆的驻车功能。

在电驱动模式下,可以控制所述电磁体通电,通过控制所述电磁体的电磁力和所述过渡结构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使得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滑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动挡板与所述驻车模块脱离,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与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接合。这样,当所述滑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由于所述驻车差速机构中的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和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接合,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实现车辆的动力系统和车辆的电驱动桥之间的扭矩传递,驱动车辆行驶。

在脱档模式下,可以控制所述电磁体通电,通过控制所述电磁体的电磁力和所述过渡结构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使得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当所述滑动挡板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滑动挡板与所述驻车模块脱离,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与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脱离。这样,当需要断开车辆的电驱动扭矩传递或者车辆的车速较高时,可以控制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自所述第三位置时,中断车辆的动力系统和电驱动桥之间的扭矩传递,实现车辆的换挡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差速机构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电磁体的电磁力大小,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不同的位置,实现驻车功能和换挡功能,也就是说,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集成传统的差速机构和换挡机构的功能,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集成度高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差速机构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动力系统输出端,由于动力系统的输出端转速较低,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换挡时换挡冲击较小,用户体验较好。

实施例二

参照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驻车差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差速机构具体可以包括:滑动挡板 1;电驱动输入模块;电驱动输出模块;驻车模块2;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磁体3和所述过渡结构,电磁体3和所述过渡结构可以驱动滑动挡板 1直线滑动。

优选地,所述电驱动输入模块可以包括:齿圈5、驻车差速壳体6以及凸轮环7;其中,齿圈5和驻车差速壳体6连接;驻车差速壳体6和凸轮环7间隙配合,在实际应用中,齿圈5可以与车辆动力系统中的中间轴连接,实现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电驱动输入。

优选地,滑动挡板1上可以设有第一连接部,凸轮环7上可以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以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使得滑动挡板1和凸轮环 7连接,这样,在滑动挡板1直线滑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所述凸轮环7直线滑动。

优选地,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可以包括:半轴齿轮8、行星架9、行星轴 10以及行星齿轮11;其中,半轴齿轮8与行星齿轮11啮合;行星轴10分别与行星齿轮11和行星架9连接,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电驱动模块可以通过半轴齿轮8与车辆的电驱动桥连接,实现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电驱动输出。

优选地,电磁体3上可以设有滑环12,滑环12与可以滑动挡板1连接,在电磁体3通电的状态下,电磁体3可以通过滑环12向滑动挡板1施加远离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的电磁力。

优选地,过渡结构可以为弹簧板4,弹簧板4位于电磁体3和滑动挡板1 之间,并处于储能状态,弹簧板4可以向滑动挡板1施加朝向所述电驱动输出模块的弹性力。

优选地,滑动挡板1上可以设有第一驻车齿,驻车模块2上可以设有第二驻车齿,在所述驻车模式下,所述第一驻车齿和所述第二驻车齿啮合,使得滑动挡板1和驻车模块2连接。

在驻车模式下,车辆停止,电磁体3断电,弹簧板4可与推动滑动挡板1 朝向凸轮环7的方向滑动,直至滑动挡板1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滑动挡板1 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滑动挡板1上的第一驻车齿和驻车模块2上的第二驻车齿啮合,同时,滑动挡板1推动凸轮环7与行星架9处于接合状态。由于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通过半轴齿轮8与车辆的电驱动桥连接,因此,在驻车模式下,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扭矩传递的路径为:半轴齿轮8→行星齿轮11→行星轴10→行星架9→凸轮环7→差速器壳体6→滑动挡板1→驻车模块2,也就是说,扭矩最终会传递到驻车模块2上抵消扭矩,实现驻车功能。

在电驱动模式下,电磁体3通电,带动滑环12向远离凸轮环7的方向移动较小距离,压缩滑动挡板1,直至滑动挡板1滑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当滑动挡板1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滑动挡板1与驻车模块2脱离,滑动挡板2压缩弹簧板4,弹簧板4的弹性力与电磁体3的电磁力相互平衡,使得滑动挡板1带动凸轮环7稳定在所述第二位置,同时凸轮环7保持与行星架9接合。由于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通过齿圈5与车辆动力系统中的中间轴连接,实现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电驱动输入,因此,在电驱动模式下,扭矩传递路径为:齿圈5 →差速器壳体6→凸轮环7→行星架9→行星轴10→行星齿轮11→半轴齿轮8。也就是说,扭矩最终会通过半轴齿轮8传递至车辆的电驱动桥上,进而驱动车辆行驶。

在脱挡模式下,电磁体3通电,带动滑环12向远离凸轮环7的方向移动较大距离,压缩滑动挡板1,直至滑动挡板1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当滑动挡板1 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滑动挡板1与驻车模块2脱离,同时滑动挡板1带动凸轮环7与行星架9脱离。滑动挡板1压缩弹簧板4,弹簧板4的弹性力与电磁体3的电磁力相互平衡,使得滑动挡板1带动凸轮环7稳定在所述第三位置。由于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通过半轴齿轮8与车辆的电驱动桥连接,因此,在脱档模式下,扭矩传递路径为:半轴齿轮8→行星齿轮11→行星轴10→行星架 9。由于行星架9与凸轮环7脱离,行星架9处于空转状态,扭矩无法传递至凸轮环7,中断车辆的动力系统和车辆的电驱动桥之间的扭矩传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差速机构中,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电磁体的电磁力大小,驱动所述滑动挡板滑动至不同的位置,实现驻车功能和换挡功能,也就是说,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集成传统的差速机构和换挡机构的功能,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集成度高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驻车差速机构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动力系统输出端,由于动力系统的输出端转速较低,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换挡时换挡冲击较小,用户体验较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具体可以包括:电动机、减速机和上述驻车差速机构。其中,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电驱动输入模块与所述减速器的中间轴连接;所述驻车差速机构的驻车模块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的壳体上。所述车辆的动力系统中,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集成了传统的差速机构和换挡机构的功能,同时实现驻车功能和换挡功能。

参照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辆的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系统具体可以包括:电动机100、减速机200和驻车差速机构300。其中,电动机100和减速机200连接;驻车差速机构300的电驱动输入模块与减速机的中间轴连接;驻车差速机构300 的驻车模块设置在减速机的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动力系统中,由于所述驻车差速机构集成了传统的差速机构和换挡机构的功能,因此可以同时实现驻车功能和换挡功能;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的动力系统中,所述驻车差速机构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动力系统输出端,由于动力系统的输出端转速较低,因此,所述驻车差速机构换挡时换挡冲击较小,用户体验较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车辆的动力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