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装置及具有安装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3323发布日期:2018-07-27 19:3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装置及具有安装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车辆也逐渐增多,使得车辆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一种必备交通工具。

一般而言,车辆内均设置有电机控制器和保险丝盒,为了安装电机控制器和保险丝盒,通常在车身骨架的匹配前梁与匹配后梁之间设置有安装梁,并且,匹配前梁与匹配后梁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则安装梁与匹配后梁之间设置有支撑梁。具体地,安装梁的第一端与匹配前梁相连接,安装梁的第二端与支撑梁的第一端相连接,支撑梁的第二端与匹配后梁相连接。安装梁上开设有电机控制器安装孔和保险丝盒安装孔,电机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安装孔相连接,以固定电机控制器;保险丝盒与保险丝盒安装孔相连接,以固定保险丝盒。

通常,安装梁与支撑梁之间为焊接连接,这样就容易导致焊接数量较多,进而降低安装梁和支撑梁的强度。并且,安装梁用于安装电机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然而现有的安装梁的强度较低,容易导致安装梁的损坏,进而无法起到安装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装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梁与支撑梁的焊接数量多且安装梁的强度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安装装置的车辆。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安装装置,用于车辆,该装置包括:安装板、支撑件和第一加强机构;其中,安装板的第一端用于与匹配前梁相连接,安装板的第二端与支撑件相连接且一体成型,支撑件用于与匹配后梁相连接;安装板开设有用于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接的第一安装孔和用于与保险丝盒相连接的第二安装孔;第一加强机构连接于安装板。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中,第一加强机构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其中,安装板包括:凸起段和两个平直段;凸起段置于两个平直段之间,安装板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置于两个平直段;第一加强件连接于安装板的第一端的平直段;第二加强件连接于安装板的凸起段。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中,第一加强件为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并且,各第一加强筋在安装板的第一端的平直段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中,每个第一加强筋均呈八边形设置或者呈六边形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中,第二加强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和至少一个第三加强筋;其中,各第二加强筋与各第三加强筋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中,每个第二加强筋和每个第三加强筋均为三角形的加强筋,每个第二加强筋的尺寸均大于每个第三加强筋的尺寸,各第三加强筋分别插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之间的间隙内。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中,安装板的第一侧面用于与电机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相连接,第一加强机构设置于安装板的第二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为安装板相对的两个侧面。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还包括:第二加强机构;其中,第二加强机构连接于支撑件。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装置中,支撑件为内部中空的柱状体,并且,支撑件与安装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板和支撑件分别与匹配前梁和匹配后梁相连接,实现了安装装置与车辆的车身骨架的稳定连接,通过安装板开设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能够使得电机控制器和保险丝盒通过安装板与车身骨架稳定连接,并且,安装板与支撑件为一体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梁与支撑梁的焊接连接,无需焊接,便于加工,提高了安装板与支撑件连接处的强度,还能够减少零部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第一加强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安装板的强度,避免安装板的损坏,使得安装板更好地与电机控制器和保险丝盒相连接,进而确保了安装装置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梁与支撑梁的焊接数量多且安装梁的强度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匹配前梁、匹配后梁、电机控制器、保险丝盒和上述任一种安装装置;其中,安装装置中安装板的第一端与匹配前梁相连接,安装装置中支撑件与匹配后梁相连接;安装板的第一安装孔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接,安装板的第二安装孔与保险丝盒相连接。

由于安装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安装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处于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处于安装状态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安装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安装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安装装置用于车辆,具体地,车辆包括:匹配前梁4、匹配后梁5、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安装装置置于匹配前梁4和匹配后梁5之间,并且,安装装置用于安装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

如图所示,安装装置包括:安装板1、支撑件2和第一加强机构3。其中,安装板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用于与匹配前梁4相连接,安装板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右端)与支撑件2相连接,支撑件2用于与匹配后梁5相连接。具体地,由于匹配前梁4与匹配后梁5在高度方向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则支撑件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匹配后梁5相连接,支撑件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安装板1的第二端相连接,支撑件2用于支撑安装板1以弥补匹配前梁4与匹配后梁5之间的高度差。

优选的,支撑件2为内部中空的柱状体,并且,支撑件2与安装板1相垂直。具体地,支撑件2的内部中空,支撑件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等,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的截面为长方形。这样,支撑件2的内部中空,能够更好地减轻支撑件2的重量,进而实现了安装装置的轻量化设计,并且,支撑件2与安装板1相垂直,便于安装装置的加工制造。

支撑件2与安装板1为一体成型,以减少支撑件2与安装板1之间的连接,进而增强了安装装置的强度。

具体实施时,安装板1与支撑件2均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并且采用压力铸造方式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与支撑件2的材料为铸造铝合金AlSi10MgMn。具体实施时,当压铸完成后,对零部件进行碱性电解抛光处理,在抛光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搅拌溶液。经过碱性电解抛光处理,可以提高安装装置的机械性能,改善安装装置的摩擦性能,表现出良好的反光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具体实施时,安装板1的第一端与匹配前梁4为焊接连接,支撑件2与匹配后梁5为焊接连接。安装板1的第一端设置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轴线方向与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图1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相平行,并且,连接板8要高于安装板1。也就是说,在高度方向上,连接板8置于安装板1的上方(相对于图1而言)。

安装板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1用于与电机控制器6相连接,电机控制器6通过第一安装孔11与安装板1相连接,进而实现电机控制器6与匹配前梁4和匹配后梁5相连接,保证了电机控制器6的稳定安装。第二安装孔12用于与保险丝盒7相连接,保险丝盒7通过第二安装孔12与安装板1相连接,进而实现了保险丝盒7与匹配前梁4和匹配后梁5相连接,保证了保险丝盒7的稳定安装。具体实施时,第一安装孔11为两个,并且,根据电机控制器6的位置来确定两个第一安装孔11的开设位置。第二安装孔12也为两个,并且,根据保险丝盒7的位置来确定两个第二安装孔12的开设位置。

第一加强机构3连接于安装板1,第一加强机构3用于对安装板1的强度进行加强。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板1和支撑件2分别与匹配前梁4和匹配后梁5相连接,实现了安装装置与车辆的车身骨架的稳定连接,通过安装板1开设的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能够使得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通过安装板1与车身骨架稳定连接,并且,安装板1与支撑件2为一体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梁与支撑梁的焊接连接,无需焊接,便于加工,提高了安装板1与支撑件2连接处的强度,还能够减少零部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第一加强机构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安装板1的强度,避免安装板1的损坏,使得安装板1更好地与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相连接,进而确保了安装装置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梁与支撑梁的焊接数量多且安装梁的强度低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板1可以包括:凸起段13和两个平直段14。凸起段13置于两个平直段14之间,安装板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置于两个平直段14。具体地,安装板1为一块平直板,两个平直段14置于安装板1的两端,凸起段13置于安装板1的中间部位,则凸起段13的两端与两个平直段14一一对应连接。在安装板1的宽度方向(图5所示的由上至下的方向)上,凸起段13的中心轴线高于平直段14的中心轴线,平直段14与凸起段13的连接处为平滑过度连接。

第一加强机构3可以包括:第一加强件31和第二加强件32。其中,第一加强件31连接于安装板1的第一端的平直段14,具体地,安装板1的第一端置于平直段14,第一加强件31连接于安装板1的第一端。第二加强件32连接于安装板1的凸起段13,以对安装板1的凸起段13进行加强。优选的,安装板1的第二端的平直段14也设置有加强件。

具体实施时,根据电机控制器6的位置,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11开设于安装板1第一端处的平直段14,另一个第一安装孔11开设于安装板1第二端处的平直段14。根据保险丝盒7的位置,其中一个第二安装孔12开设于安装板1第一端处的平直段14,另一个第二安装孔12开设于安装板1第一端处的平直段14与凸起段13的连接处。安装板1第一端处的平直段14的第一安装孔11置于两个第二安装孔12之间。根据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的位置,第一加强件31连接于安装板1的第一端且置于第一安装孔11的左端(相对于图5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第二端的平直段14的长度小于安装板1第一端的平直段14的长度,则安装板1第二端的平直段14仅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而不再设置加强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加强件31对安装板1的第一端进行加强,通过第二加强件32对安装板1的凸起段13进行加强,从而实现了对安装板1整体强度的增强,有效地保护了安装板1,进而提高了安装装置的强度。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件31为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并且,各第一加强筋在安装板1的第一端的平直段14沿安装板1的长度方向(图5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均匀分布。

每个第一加强筋可以呈四边形设置或者三角形设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优选的,每个第一加强筋均呈八边形设置或者呈六边形设置,这是因为,呈八边形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或者呈六边形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的加强效果相较于其他形状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的加强效果更好,这样,能够更好地对安装板1的第一端进行加强,进而有效地提高安装装置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加强筋均呈八边形设置。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加强件3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321和至少一个第三加强筋322。其中,各第二加强筋321与各第三加强筋322交错布置。具体地,各第二加强筋321和各第三加强筋322均连接于安装板1的凸起段13。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321之间具有间隙,每个第三加强筋322分别置于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321之间的间隙内。这样,通过第二加强筋321与第三加强筋322的交错布置,能够使得第二加强筋321与第三加强筋322布置的更为紧密,更有效地提高安装板1的强度。

参见图2和图5,每个第二加强筋321和每个第三加强筋322均为三角形的加强筋,每个第二加强筋321的尺寸均大于每个第三加强筋322的尺寸。各第三加强筋322分别插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321之间的间隙内,具体地,各第二加强筋321均置于安装板1凸起段13的上部(相对于图5而言),并且,各第二加强筋321的三角形的尖角均朝向凸起段13的下部(相对于图5而言),以及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32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各第三加强筋322均置于安装板1凸起段13的下部,并且,各第三加强筋322的三角形的尖角均朝向凸起段13的上部,以及每个第三加强筋322均插设于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321之间的间隙内。这样,各第二加强筋321和各第三加强筋322为紧密依次交错设置,使得第二加强筋321和第三加强筋322的排布更为紧密,能够有效地提高安装板1凸起段13的强度。

具体实施时,为了能够满足该安装装置的铸造工艺,该安装装置的拔模角度大于等于2度,才可以铸造,能够适合量产,并节约成本。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安装板1的第一侧面15用于与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相连接,第一加强机构3设置于安装板1的第二侧面16,其中,第一侧面15与第二侧面16为安装板1相对的两个侧面。具体地,安装板1的第一侧面15为图1所示的上面,安装板1的第二侧面16为图2所示的上面。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均置于安装板1的上部(相对于图4而言),则第一侧面15与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相对应。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加强机构3设置于安装板1的第二侧面16,能够避免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与第一加强机构3之间的干涉,使得第一加强机构3能够对安装板1进行加强。

上述各实施例中,安装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加强机构(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二加强机构连接于支撑件2。具体地,第二加强机构可以连接于支撑件2的外壁。第二加强机构可以为加强筋,该加强筋可以呈环形,则环形的加强筋绕设于支撑件2的外壁。该加强筋也可以呈四边形设置或者呈三角形设置或者呈八边形设置或者呈六边形设置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加强筋可以为多个,各加强筋在支撑件2的外壁上均匀分布。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加强机构,能够对支撑件2进行加强,提高支撑件2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安装装置的强度,更好地起到对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进行安装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使得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通过安装板1与车身骨架稳定连接,并且,安装板1与支撑件2为一体成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梁与支撑梁的焊接连接,无需焊接,便于加工,提高了安装板1与支撑件2连接处的强度,还能够减少零部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第一加强机构3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安装板1的强度,避免安装板1的损坏,使得安装板1更好地与电机控制器6和保险丝盒7相连接,进而确保了安装装置的强度。

车辆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匹配前梁4、匹配后梁5、电机控制器6、保险丝盒7和上述任一种安装装置。其中,安装装置中的安装板1的第一端与匹配前梁4相连接,安装装置中的支撑件2与匹配后梁5相连接。安装板1的第一安装孔11与电机控制器6相连接,安装板1的第二安装孔12与保险丝盒7相连接。

其中,安装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安装装置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安装装置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装置及具有安装装置的车辆原理相同,相关之处可以相互参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