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牵引锚固件的挂车联轴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9317发布日期:2019-06-15 00:4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具有牵引锚固件的挂车联轴节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挂车联轴节,挂车联轴节具有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具有设置用于布置在机动车的尾部上的横梁和保持在横梁上的用于保持挂车联轴节的联结元件、尤其是联结臂的支架,其中联结元件设置用于紧固挂车或负载载体,其中支架借助牵引锚固装置的牵引锚固件、尤其是螺钉与横梁连接,其中牵引锚固件沿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穿过横梁,并且使支架的由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或平行于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的轴线穿过的支座面朝横梁压紧。



背景技术:

这种挂车联轴节例如在de102013018771a1中描述。这种挂车联轴节的方案设置的是,唯一的螺钉用作用于将支架紧固在横梁上的牵引锚固件,这导致简单的安装。然而,所使用的部件,尤其是螺栓非常有意地是特别实心的,以便可以吸收在行驶运行中出现的力。材料耗费是巨大的。



技术实现要素:

从此出发,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挂车联轴节。

为了解决该任务,在开头提到的类型的挂车联轴节中设置的是,支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侧面,支撑侧面在牵引锚固件旁凸出到支座面前方并且贴靠在横梁上,从而支架在牵引锚固件的侧向旁边关于横向于牵引锚固件的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作用的力支撑在横梁上。

该力也可以被称为至少一个力,即从而支架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在牵引锚固件的侧向旁边关于横向于牵引锚固件的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地作用的至少一个力支撑在横梁上。

本发明的基本方案是,横梁和支架在牵引锚固件的侧向旁边相互支撑,从而横向于牵引锚固件的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地作用到支架上的力,例如在联结臂或联结元件上的支撑力,或者在联结元件上的推力/牵引力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传递至横梁。牵引锚固件由此仅或至少基本上仅沿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或牵引轴线的方向被加载力,即仅必须吸收牵引力,而横向于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作用的力通过支架的至少一个侧向的支撑侧面至少部分被截获。

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使支架和横梁利用力相互支撑,该力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力,和/或具有一个或多个力分量,例如沿y方向或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的力分量和/或沿z方向或平行于车辆高度轴线延伸的力分量。

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例如可以使支架相对于横梁关于转矩支撑,转矩围绕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地延伸。但支架借助支撑侧面相对于横梁的支撑也可以是转动支撑或关于转矩的支撑,转矩围绕与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呈一定角度的,尤其是直角的转动轴线在支架与横梁之间出现,该转动轴线尤其是在牵引锚固件的区域中与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相交。即当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例如沿行驶方向或x方向延伸时,至少一个侧面可以支持关于x方向的转矩,和/或关于y方向或车辆横向方向的转矩,和/或关于z方向或平行于车辆高度轴线的方向的转矩。

优选的是,支座面和至少一个支撑侧面相互呈直角。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优选平行于牵引锚固件的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地延伸。

此外,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可以是倒圆的和/或相对支座面不呈直角的支撑侧面,或者包括这种支撑侧面。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例如可以相对支座面呈斜角,例如像v形的配置的侧向支脚。

支架关于力借助至少一个支撑侧面支撑在横梁上,该力相对于牵引锚固件的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适宜地直角地延伸,或者在大约90º,即例如80º至100º,优选85º至95º的角度中延伸。尤其地,支撑侧面提供的支撑力优选在挂车联轴节的使用位置中大约竖直地延伸。

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例如设置在凸出到支架的基体前方的支撑脚上。

但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也可以设计为支架的基体上的凹陷部。在凹陷部的底部上适宜地设置有支座面。

适宜的方案设置的是,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和支座面连续地相互过渡。此外有利的是,在支撑侧面与支座面之间不设置棱边。

支座面和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例如可以构造或具有弯曲轮廓。弯曲轮廓例如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

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和支座面也可以是弧形的或具有弧形的横截面的总支撑面的区段。

优选设置的是,在支座面与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之间设置有匹配于横梁的棱边区域的、例如倒圆的容纳轮廓。

此外有利的是,横梁平面地和/或形状锁合地贴靠在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和支座面上,以及在支撑侧面与支座面之间延伸的容纳轮廓上。

一个方案可以设置的是,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和支座面形成l形的配置。

此外可能的是,支撑侧面和支座面形成唯一的支撑面,利用支撑面将支架支撑在横梁上。

此外有利的是,支架借助支座面和唯一的支撑侧面支撑在横梁上。支撑侧面在此适宜地支撑在横梁的下侧,或者横梁的面对车道表面的表面上。

支座面在使用位置中适宜地竖直地定向。

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在使用位置中有利地水平地延伸。

此外可能的是,支撑侧面不与支架的另外的支撑侧面对置。

但也可能的是,也就是说,支座面形成夹子式的容纳部的底部,在容纳部中,两个支撑侧面凸出到支座面前方,支撑侧面相互对置并且在支撑侧面之间容纳有横梁。

优选设置的是,至少一个支撑侧面包括相互对置的第一支撑侧面和第二支撑侧面,从而横梁容纳在第一和第二支撑侧面之间。

优选的方案在此设置u形的配置,即支座面设置在底部上,并且相互对置的支撑侧面设置在容纳部的侧向支脚上。

相互对置的支撑侧面例如u形或v形地布置。也就是说,用于横梁的具有支撑侧面的容纳部例如具有u形或v形的横截面。

此外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支撑侧面支撑在横梁的在使用位置中在上方或下方的表面上。也就是说,支撑侧面例如支撑在横梁的面对车道表面或者背对该表面的表面上。当存在两个支撑侧面时,支撑侧面显然可以支撑在横梁的上方的和下方的或背对车道表面的和面对车道表面的表面上。

优选的方案设置的是,至少一个支撑侧面是布置在支撑凸出部上的支撑侧面,支撑凸出部在横梁上嵌入容纳部中。容纳部例如可以是凹陷部或凹部。凹陷部例如设置在横梁的棱边区域上。

优选的是,支架具有至少两个支撑凸出部,在支撑凸出部之间布置有横梁。

也可能的是,支撑凸出部嵌入其中的容纳部是横梁上的通孔或孔。牵引锚固件尤其是穿过该通孔。

支撑凸出部或至少一个支撑凸出部适宜地布置在支座面旁或支座面上。例如,支撑凸出部凸出到支座面前方。可能的是,支撑凸出部例如布置在支座面上的横向中间或纵向中间或者横向中间和纵向中间。

此外有利的是,支撑凸出部具有用于拧入牵引锚固件的旋接容纳部。因此,牵引锚固件可以拧入支撑凸出部中。也可能的是,支撑凸出部具有用于牵引锚固件的通孔。牵引锚固件例如可以穿过支撑凸出部的通孔地与支架连接。牵引锚固件例如可以是棒形的主体,其从支架凸出并且穿过支撑凸出部。

优选的是,在支架和横梁之间布置有支撑元件,支撑元件具有用于牵引锚固件的通孔,尤其是多个通孔。支撑元件例如可以是板形的。在支撑元件上例如可以设置有两个或更多的用于牵引锚固件的通孔,其中牵引锚固件-通孔适宜地沿行方向并排布置。行方向沿横梁的纵向方向或平行于该纵向方向地延伸。

优选的方案例如设置的是,支撑元件具有用于刚好或至少两个牵引锚固件的通孔。

此外有利的是,在支撑元件上存在至少一个支撑凸出部,支撑凸出部进入横梁的容纳部或通孔中。支撑元件例如可以提供用于支撑在横梁上的支撑侧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侧面。

支撑元件本身又有利地支撑在支架上,至少支撑在支架的支座面上。可能的是,支撑元件提供支撑侧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侧面,然而,支架本身不直接在支座面的侧向旁边支撑横梁。

当采取随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时,之前提到的措施尤其是可以顺利地实现。

支撑元件适宜地支撑在支架的支座面和至少一个支撑侧面上。但也可能的是,支撑元件具有匹配于支架的例如通过支架的支座面和至少一个支撑侧面限定的内轮廓的外轮廓,并且支撑元件的外轮廓支撑在支架的内轮廓上。但内轮廓也可以不同地设置,即例如支撑元件形状锁合地保持在支架上,本身又提供用于横梁的支座面和至少一个支撑侧面。

可能的是,至少一个支撑侧面设置用于支撑横梁的外侧面。也可能的是,尤其是也结合之前提到的措施,至少一个支撑侧面设置用于支撑在横梁的内轮廓上、尤其是通孔或容纳部上。在该情况下要注意的是,之前提到的支撑侧面的组合因此尤其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可以设置多个支撑侧面。因此,一个支撑侧面例如可以进入通孔或容纳部中,而另一支撑侧面在外侧支撑横梁。

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例如相对支座面呈直角。

牵引锚固件,例如牵引锚固件凸出部可以与支架是一体式的。牵引锚固件或牵引锚固件的压紧元件例如可以沿横梁的方向凸出到支架前方。保持元件可以具有用于牵引锚固件的拧入开口或通孔。

有利地设置的是,牵引锚固装置具有支撑元件,支撑元件具有支撑面和沿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的方向凸出到支撑面前方的支撑凸出部,支撑凸出部伸入侧壁的通孔中,其中支撑元件的支撑面利用沿压紧轴线的方向的至少一个力分量,在通孔旁支撑在横梁的侧壁上,并且支撑凸出部利用横向于压紧轴线的至少一个力分量支撑在通孔中。

力分量例如可以包括或是与压紧轴线呈直角的或与压紧轴线呈斜角的力分量。力分量例如理解为支撑力分量。

优选的方案设置的是,支撑元件的支撑面与支架的支座面对置,从而横梁的侧壁三明治式地卡到支撑面与支座面之间。在此,如下实施方式也是可能的,在横梁的侧壁与支座面之间还存在另外的情况,尤其是另外的支撑元件。该另外的支撑元件例如可以设计为板,或者具有板。

支撑元件适宜地是与牵引锚固件,例如螺栓、铆钉等分离的构件。此外有利的是,支撑元件是与支架分离的构件。因此,支撑元件可以在需要时使用。制造是简单的。支撑元件可以形成安装套件的组成部分。

横梁适宜地完全或至少部分设计为型材件。

支撑元件例如可以布置在型材件的内部空间中。但支撑元件也可以尤其是在设计为与支架分离的构件时在外侧贴靠在横梁上。因此,支撑元件在该实施方式中布置在型材件的外部,除了至少一个支撑凸出部以外,支撑凸出部进入型材件的通孔中。

支撑凸出部例如可以具有容纳部或通孔,牵引锚固件伸入容纳部或通孔中,或者牵引锚固件穿过容纳部或通孔。但也可能的是,紧固区段从支撑凸出部凸出,紧固区段例如对置于与迄今阐述的侧壁对置的侧壁。旋接器件、尤其是螺母例如可以从外部旋拧到紧固区段上。

优选的是,支撑元件是板形的。也就是说,支撑元件可以例如包括支撑板。

此外有利的是,支撑元件与横梁的侧壁轮廓相同。因此,在横梁的倒圆的侧壁中,倒圆的轮廓例如可以设置在支撑元件中。凹部式地倒圆的板例如可以原则上形成支撑元件。但也可能的是,例如随后还将阐述的套筒或支撑套筒的端侧具有匹配于横梁的内轮廓或外轮廓的轮廓。

优选的方案设置的是,支撑元件平面地支撑在横梁上。支撑元件例如利用基面支撑在横梁上,尤其是在设计为支撑板时。

支撑元件可以具有仅一个唯一的支撑凸出部,例如在设计为支撑套筒时。然而,如下实施方式也是优选的,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撑元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支撑凸出部。支撑元件尤其是可以以支撑板的方式设计,在支撑板上存在多个,例如至少两个支撑凸出部,用于伸入横梁上的相应的通孔或容纳部中。

支撑元件适宜地具有头部,头部容纳在与横梁的容纳支撑凸出部并且因此形成第一侧壁的侧壁对置的第二侧壁的第二通孔中。

在该情况下提到的是,型材件可以至少部分具有闭合的型材或侧向敞开的型材。因此,型材件例如可以在横截面中是u形的。但型材件也可以是闭合的型材,例如具有矩形的或圆形的或椭圆形的横截面的型材。在横截面中u形的型材件或型材例如具有在侧向支脚的外形中相互对置的第一和第二侧壁。

横梁的型材件可以在横梁的整个长度上均匀地延伸,即例如横梁在其整个长度上在横截面中是圆形的和/或闭合的。但也可能的是,横梁在其长度上具有不同的横截面或型材轮廓。因此,横梁可以例如中间区段上具有闭合的型材,例如圆形的型材,而横梁在其纵向端部上,在横截面中例如是l形的或u形的。横梁可以从唯一的坯件制成,即也就是说是一体式的,例如通过变形、挤压等制成。但也可能的是,横梁具有相互连接的区段,例如不同的类型和/或几何形状的型材,其相互焊接、粘贴或以其他方式相互连接。

横梁例如完全或部分设计为空心型材。

头部可以自由地位于第二侧壁的通孔中。优选的是,头部横向于压紧轴线地支撑在第二通孔的至少一个内轮廓上。头部例如可以具有圆形的外轮廓,并且第二通孔具有圆形的内轮廓,从而头部形状锁合地容纳在通孔中。圆形的外轮廓和内轮廓能够实现头部的可转动性,从而头部例如在支撑元件设计为螺钉时是可转动的。但也可能的是,头部的外轮廓和第二通孔的内轮廓形成或具有抗扭转性,例如具有多边形的横截面。因此,头部可以抗扭转地容纳在第二通孔中。

头部例如可以是螺钉的头部,但也是随后还将阐述的设计为支撑套筒的支撑元件的头部。

头部可以侧向地凸出到第二侧壁的第二通孔或通孔前方。在此可能的是,头部例如朝第一侧壁或支架的方向加载第二侧壁。因此,也就是说,头部可以朝支架的方向压紧第二侧壁。

在该措施中可以设置的是,型材件或横梁的横截面没有受损或没有损坏。但一定的变形也是可能的,即头部使横梁朝支架的方向变形一些,这能够实现特别牢固的保持。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例如设置的是,连接第一和第二侧壁的侧壁,例如相互对置的侧壁通过牵引锚固件,例如其头部,通过旋拧到牵引锚固件上的螺母等横向于压紧轴线地变形。凹部或凹处例如可以通过侧壁上的变形形成。侧壁例如是横梁的上方的或下方的侧壁(在使用位置中或在安装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中)。

支撑面尤其是设置在螺栓上,其利用旋接区段相对支架凸出,例如拧入支架的旋接容纳部中,或者穿过支架的通孔,并且利用其凸出到通孔前方的区段通过螺母固定。支撑面以阶梯部的类型侧向凸出到旋接区段前方。因此形成一种阶梯栓。

支撑凸出部例如可以通过旋接区段或在旋接区段与支撑面之间设置的栓区段形成。在栓区段上适宜地没有设置螺纹。

支撑面也可以设置在支撑套筒上,其具有用于牵引锚固件的通孔,并且被牵引锚固件穿过。支撑套筒适宜地布置在内部空间中或型材件的内部空间中。牵引锚固件例如由螺栓形成,螺栓插过支撑套筒,并且尤其是与支架旋接。但在支架上也可以设置螺母,以便压紧牵引锚固件。

支撑套筒具有头部区段,其侧向地凸出到第二通孔前方。在头部区段中适宜地容纳有牵引锚固件的头部,例如旋接头、螺母等。头部容纳部同样可以侧向地凸出到第二通孔前方。头部区段例如可以用于使第二侧壁朝第一侧壁的方向加载。当牵引锚固件的头部同样容纳在头部区段中时,其优选同样侧向凸出到通孔前方。因此,牵引锚固件的头部可以直接作用到第二侧壁上。

也可能的是,例如当支撑套筒与侧壁对齐或后移到外侧面后方时,支撑套筒没有凸出到第二侧壁的背对第一侧壁的外侧面。也就是说,例如,支撑套筒相对于外侧面是凹进的。当牵引锚固件的头部朝支架的方向旋拧,或者螺母旋拧到牵引锚固件上时,其可以例如使第二侧壁朝支架的方向加载,也就是说支撑套筒没有挡路。

优选的是,牵引锚固装置的至少一个牵引锚固件或所有牵引锚固件没有凸出到横梁的侧壁(在上面也被称为第二侧壁)前方,该侧壁与容纳支撑凸出部的侧壁对置。因此,也就是说,旋接头没有挡路。但可能的是,牵引锚固件或容纳有牵引锚固件的套筒、尤其是支撑套筒横向于压紧轴线地支撑在所谓的第二侧壁中。这在附图的实施例中是更明显的。

适宜地,在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凸出部的容纳部,支撑凸出部伸入该容纳部中。支撑凸出部适宜地横向于压紧轴线地支撑在容纳部中,优选不仅在部分周边上,而是在其整个外周边上。因此,支撑凸出部横向于压紧轴线地支撑在支架上。牵引锚固件仍然基本上仅沿其纵轴线或压紧轴线通过力加载。优选的是,支撑凸出部一方面支撑在支架的容纳部中,并且另一方面横向于压紧轴线地支撑在横梁的通孔中,尤其是沿横向于压紧轴线的多个方向或横向于压紧轴线的所有方向。支撑凸出部吸收横向于压紧轴线的横向力,其因此可以使牵引锚固件不受负载或仅无关紧要地受负载。

因此,支撑凸出部例如形成用于牵引锚固件的纵向引导。

优选地,牵引锚固装置包括多个牵引锚固件,尤其是第一牵引锚固件和第二牵引锚固件。牵引锚固件适宜地沿横梁的纵轴线地并排布置。

牵引锚固件例如在挂车联轴节的安装在机动车上的状态中恰好水平或基本上水平地延伸。

本发明的应用能够以各种样式实现。支架可以例如具有插接容纳部,用于插上或插入联结元件的插接凸出部或插接区段,从而该联结元件例如可从支架松开地配置。适宜地,为了将联结元件锁定在支架上设置有锁定装置,其例如具有栓和形状锁合元件等。

此外优选的是,联结元件借助轴承能枢转地和/或能移动地支承在支架上,尤其是在适用于紧固负载载体或挂车的使用位置与尤其是在机动车的保险杠后方隐藏的非使用位置之间。

但也可能的是,联结元件固定地、尤其是一体式地与支架连接,例如旋接、焊接,或者与支架一起制造为构件,尤其是铸造件或锻造件。

附图说明

随后,本发明的实施例借助附图阐述。其中:

图1示出了具有带有支架的承载装置和联结臂的挂车联轴节的立体的斜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挂车联轴节的分解图;

图3例如沿图1中的切线a-a切开地示出了根据图2的挂车联轴节的部件;

图4示出了例如沿切线a-a穿过根据图1的挂车联轴节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另外的挂车联轴节;

图6以分解图示出了另外的挂车联轴节;

图7例如沿图5中的切线b-b切开地示出了根据图6的挂车联轴节的部件;

图8示出了例如沿切线b-b穿过根据图5的挂车联轴节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具有带有两个支撑侧面的支架的挂车联轴节的立体的斜视图;

图10以分解图示出了根据图9的挂车联轴节;

图11例如沿切线f-f切开地示出了图9的挂车联轴节的截面图;

图12从斜后方示出了根据图9-11的挂车联轴节;

图13示出了具有相对于图1经修改的支架的挂车联轴节的分解图,支架具有仅一个唯一的支撑侧面;

图14示出了例如沿图13中的切线h-h穿过根据图13的在已安装的状态下的承载装置的截面图;

图15示出了具有支架的另外的挂车联轴节的分解图,支架具有侧向的支撑侧面和支撑元件上的支撑凸出部;

图16示出了根据图15的在已安装的状态下的挂车联轴节;

图17示出了例如沿切线k-k穿过根据图16的挂车联轴节的横截面图;

图18示出了具有支架的另外的挂车联轴节的分解图,其中在支架上设置有支撑凸出部;

图19示出了根据图18的在已安装的状态下的挂车联轴节;

图20从斜后方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图18和19的挂车联轴节;

图21示出了例如沿切线i-i穿过根据图19的挂车联轴节的截面图;

图22从斜上方示出了另外的挂车联轴节的分解图;

图23示出了装配好的另外的挂车联轴节;

图24示出了例如沿切线l-l穿过根据图23的挂车联轴节的横截面图;并且

图25从斜后方以分解图示出了根据图22-24的挂车联轴节。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的挂车联轴节10包括承载装置12的横梁11。横梁11例如在其纵向端部区域13上设有在图9中示意性示出的侧梁14,侧梁紧固、例如旋接和/或焊接和/或粘贴在机动车90的车身91上。横梁12沿机动车90的车辆横向方向例如在保险杠92的后方延伸,从而横梁在使用时是不可见的。原则上可能的是,横梁12直接与车身91连接,其方法例如是,纵向端部13直接与车身90旋接、焊接或以其他方式连接。

横梁12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其带有在承载装置11的安装在机动车90上的状态中在上方的和下方的侧壁15、16,侧壁通过前方的和后方的侧壁17、18相互连接。在侧壁15-18之间设置有弯曲区段19,从而横梁12的型材不具有尖的棱边(但这也是可能的),而是具有倒圆的棱边。

横梁12构造为型材件20。侧壁15-18限界了空心空间21。

在横梁12的中间区段22上布置有支架40,在支架上保持有联结臂42作为联结元件41。在联结臂42或联结元件41的自由的端部区域上存在联结件43,用于联结负载载体或(如图9所示的那样)挂车95。挂车95例如在其牵引杆上具有所谓的牵引球联轴节96,其可以可松开地与联结件43(当前是联结球44)以自身公知的方式连接。以类似的方式,负载载体195可以固定在联结件43上,例如借助夹紧联轴节196固定。

联结元件41布置在支架40的保持区段45上。在此,固定的布置是可能的,但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插接凸出部和插接容纳部的插接连接。例如,在替代联结元件41设置的联结元件141上设置有插接凸出部149,用于插入保持区段45上的插接容纳部148中。附属的锁定器件在附图中未示出。联结臂141也可以与保持区段45是一体的,或者与保持区段例如通过旋接或焊接来连接。

在附图中的实施例中,联结元件41围绕枢转轴线w在使用位置g与非使用位置n之间能枢转地受支承,在非使用位置中,联结元件不适用于紧固挂车或负载载体。例如,联结臂42在非使用位置n中隐藏在保险杠92的后方,而联结臂在使用位置g中在保险杠前方利用联结件43凸出。

保持区段45包括保持臂46,其从支架40的基体47凸出。在保持臂46上例如设置有轴承容纳部48,轴承栓例如固定或可转动地保持到轴承容纳部中,轴承栓嵌入联结元件41的枢转区段49中。在附图中,从用于在使用位置g和非使用位置n中相对于支架40锁定联结元件41的锁定装置仅可看到形状锁合容纳部49a。

可以设想的是,在使用挂车联轴节10时出现的力是适当大的,即负载载体或挂车的大的支撑力、牵引力和推力作用到支架40的保持区段45上,这些力然而可以通过支架40在横梁12上的随后阐述的固定措施有效地从联结元件41传递至承载装置11,并且因此最后传递至机动车90的车身91。在行驶运行时出现的力由挂车联轴节10最佳地吸收,并且传递至机动车90或其车身91。

支架在横梁上的随后阐述的固定方案部分涉及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类似的部件,从而就此选择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当部件彼此不同时,尽可能选择彼此仅偏差“100”的附图标记。

支架40在横梁12上支撑在支座面50上。支撑侧面51凸出到支座面50前方。横梁12利用其下方的侧壁16支撑在支撑侧面51上,利用其前方的侧壁17支撑在支座面50上。支座面50和支撑侧面51彼此间以和侧壁17、18的外侧面相同的角度布置。

因此,横梁12形状锁合地支撑在支架40的容纳部53中,即不仅沿一个方向,而且沿彼此呈一定角度的方向。支撑侧面51例如设置在支撑脚54上,其以一定角度凸出至旋接脚55前方。支撑脚54和固定脚55构造在基体47上。

固定脚55用于借助牵引锚固装置60固定横梁12。牵引锚固装置60包括牵引锚固件61,其穿过侧壁18、17上的通孔24、23,并且拧入支架40上的旋接容纳部56中。旋接容纳部56位于支座面50上。牵引锚固件61可以沿其牵引锚固件-压紧轴线s朝支座面50的方向旋拧,其中牵引锚固件使横梁12与容纳部50压紧,即朝支座面50的方向压紧。

牵引锚固件61容纳在形成支撑元件80的支撑套筒70中,支撑套筒具有用于牵引锚固件61的通孔71。牵引锚固件61具有头部62,头部容纳在头部容纳部72中。头部容纳部72设置在支撑套筒70的头部区段73上,其侧向地凸出至侧壁18上的通孔54前方。因此,头部区段73利用支撑面74支撑在侧壁18上,从而最后牵引锚固件61的头部62和支撑套筒70的头部区段73使侧壁18朝支座面50的方向和因此朝支架40的方向压紧。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横梁12借助支撑套筒70和牵引锚固件61朝支架40的方向受负载。现在,在此本身存在如下危险,侧壁18例如朝侧壁17的方向变形,从而横梁12或其型材可较少地受负载。相反地,支撑套筒70提供阻力。此外,支撑套筒70提供的是,牵引锚固件61也朝支座面50的方向加载侧壁17。为此,在支撑套筒70的套筒区段76与支撑套筒70的支撑凸出部77之间设置有阶梯部。

支撑凸出部77凸出至阶梯部75的前方。支撑侧壁74或阶梯部75支撑在侧壁17上。

支撑凸出部77穿过容纳部23和支撑元件85的通孔86,并且进入支架50的容纳部57中。支撑凸出部77在其外周边上不仅在周边侧支撑在通孔23中,而且也支撑在容纳部57中。此外,支撑元件85的通孔86的内横截面也匹配于支撑凸出部77的外轮廓,因此该支撑凸出部形状锁合地容纳在所有三个提到的部件57、86、23中。因此,支撑凸出部77可以有效地吸收相对压紧轴线s横向作用的力或横向力,而不会使力在牵引锚固件的旋接区段63上加载牵引锚固件61。旋接区段63设置在牵引锚固件61的自由端部区域上,牵引锚固件当前设计为螺栓。旋接区段63和头部62设置在栓区段64的纵向端部区域上。栓区段64容纳在套筒区段76中。旋接区段63凸出至套筒区段76前方,并且拧入支架40的旋接容纳部56的旋接区段58中。

在挂车联轴节110中,支架40借助牵引锚固件装置160与承载装置111的横梁112连接,该横梁原则上非常类似于横梁12,然而在中间区段22上基于牵引锚固件装置160经历变形,该变形还将得到描述。

牵引锚固件装置160包括牵引锚固件161,例如螺栓166,其设计为阶梯栓。牵引锚固件161具有支撑在侧壁18的外侧面的头部162。牵引锚固件161的栓区段164进入侧壁17、18之间的空心空间21内。在此,头部区段或者头部162上的支撑面74在外侧支撑在侧壁18上,并且朝面对支架40的侧壁17的方向加载该侧壁。由此,在侧壁17、18之间延伸的侧壁15、16发生变形。构造出上方的和下方的侧壁15、16的侧壁区段115和侧壁区段116,侧壁区段向内朝空心空间21的方向构造出变形部126。由此,附加地还加固中间区段22。

支撑凸出部177凸出至栓区段164前方,支撑凸出部容纳在支架40的已经阐述的容纳部57中。支撑凸出部177穿过侧壁17上的通孔23、支撑元件85的通孔86,并且最后进入容纳部77中。因此,支撑凸出部77也可以吸收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出现的横向力q。

在支撑凸出部177与栓区段164之间设置有阶梯部175。在阶梯部175上存在支撑面178,该支撑面在通孔23旁支撑在侧壁17的内侧或内表面(即面对空心空间21的表面)上。由此,侧壁17朝支座面50的方向压紧或加载。在支座面50与侧壁17之间的支撑元件85将牵引锚固件161的作用到横梁112上的压紧力传递至支座面50。

横梁112利用侧壁区段116位于支撑侧面51上。因此,支架40一方面通过支撑凸出部77,另一方面通过侧壁16和支撑侧面51的相互作用的面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支撑。

该安装与挂车联轴节10相比更容易,只要牵引锚固件161同时形成支撑元件,即没有安装附加的支承套筒70。优选地,牵引锚固件161相应地相对压紧轴线s具有更大的可负载的横截面。支撑凸出部177尤其是具有比旋接区段163更大的横截面。

挂车联轴节210的支架240具有与支架40部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支架240例如具有支撑脚254,其原则上等于支撑脚54并且凸出至支座面250前方,支座面设置在容纳部253的底部上。容纳部253原则上相应于容纳部53,然而不是l形的,而是u形的。另外的支撑脚259从容纳部253的底面或基面凸出,并且与支撑脚254对置。两个支撑脚254、259具有相互对置的支撑侧面251、252,在支撑侧面之间形状锁合地容纳有横梁12。因此,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出现的横向力q通过支撑侧面251、252截获,利用压紧轴线,牵引锚固装置260的牵引锚固件261使横梁12和支架240相互压紧。

牵引锚固件261例如包括螺栓,螺栓的旋接区段263拧入螺母266中。牵引锚固件261利用其头部262支撑在侧壁18上,并且穿过横梁12的通孔24、23和容纳部253的底壁的通孔266,其中在底壁的后侧支撑有螺母266。因此,容纳部253的底壁和横梁12在螺母266与头部262之间压紧。

在此可以出现沿压紧轴线s的相对大的压紧力,压紧力原则上可以导致侧壁18的变形。作为对应措施设置有支撑套筒230,其在端侧一方面支撑在侧壁17上,在另一个端侧然而提供用于头部262的支座面233。支座面233不凸出到侧壁18的外侧面前方,即与侧壁18齐平或是凹陷的。因此,头部262不能够或仅在很小的程度中能够使侧壁18朝横梁12的侧壁18的方向变形,从而得到横梁的承载结构或横截面轮廓,并且保持不受损坏。

在挂车联轴节310中,支架340与已经已知的横梁12连接,即借助已经阐述的牵引锚固装置260连接,该支架和支架40类似地构建,并且能枢转地支承联结臂42或联结元件41。然而,支架340与支架240不同地仅具有一个支撑脚354,该支撑脚相应于支撑脚54,而不存在相应于支撑脚259的支撑脚。此外,与挂车联轴节210的固定方案不同地设置了已经阐述的支撑元件85,即具有通孔86的板,该板支撑在支座面350(相应于支座面50、250)上,并且三明治式地布置在侧壁17与支座面350之间。此外有利地设置的是,在头部262下方或在头部262与侧壁18之间设置有另外的支撑元件或垫圈367,以便将由头部262沿压紧轴线s的方向作用到侧壁18上的力平面地在通孔24侧向旁边导入横梁12上。

此外应该明显的是,横梁和支座的非水平的压紧也是可能的,例如借助牵引锚固件361设置的竖直压紧。牵引锚固件361使横梁12例如朝支撑侧面351压紧,也就是说,支撑侧面在该情况下是关于牵引锚固件361的压紧轴线的支座面。支座面50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同样是另外的,即支撑侧面的功能。可顺利地看到的是,显然,多个沿不同的方向或压紧方向作用的牵引锚固件在将支架固定在挂车联轴节的横梁上时是可能的。因此,牵引锚固件261和附加地牵引锚固件361或多个牵引锚固件361例如可以设置用于将支架340紧固在横梁12上。

在挂车联轴节410中,支架440借助牵引锚固装置460与承载装置411的横梁412连接。

横梁412具有圆形的,尤其是环形的横截面,即与横梁12不同地不是多边形的。横梁12的侧壁例如具有上方的、下方的以及前方的和后方的侧壁区段(在使用位置中或在承载装置412的安装在机动车90上的状态中),其中随后详细阐述仅一个侧壁417,其紧固在支架440上并且直接支撑在那里。

支架440具有已知的基体47,从基体设置有保持臂76,用于保持和尤其是能枢转地支承已经阐述的联结元件41。在基体47上设置有用于横梁412的容纳部453。容纳部453具有支座面450和支撑侧面451,支撑侧面沿牵引锚固装置460的牵引锚固件461的压紧轴线s的方向凸出到支座面450前方。

在支座面450上设置有用于牵引锚固件461的旋接容纳部456,牵引锚固件利用旋接区段463拧入旋接容纳部456中。

螺栓或牵引锚固件461穿过横梁12的通孔24、23,并且拧入旋接容纳部456中,由此,螺栓或牵引锚固件沿压紧轴线s使支架440与横梁412压紧。

此外,牵引锚固件461穿过支撑套筒430,支撑套筒布置在横梁412的内部空间或空心空间421内。支撑套筒430尤其是用于:头部462使横梁412或型材件420的与侧壁区段417或支架440对置的侧壁区段418不朝支架440的方向变形或者仅在预先确定的程度中变形。

此外,牵引锚固件461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支撑,即通过支撑侧面451,至少间接通过支撑侧面461支撑。

在容纳部453中和因此在支架440与横梁412之间布置有形式为支撑板470的支撑元件480。支撑板470具有匹配于横梁12的外轮廓的内轮廓472。支撑元件480的外轮廓473又匹配于容纳部453的内轮廓,因此匹配于通过支座面450和支撑侧面451限定的轮廓。因此,支撑元件480形状锁合地容纳在容纳部453中。

内轮廓472此外能够实现横梁412在支撑元件480上的形状锁合的支撑,即沿压紧轴线s,但也横向于压紧轴线。例如,也就是说,支撑侧面451通过支撑元件480朝横梁412的方向延续,从而横梁412的下方的侧壁区段416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支撑在支撑元件480上,并且最后支撑在支撑侧面451上。支撑元件480的与支撑侧面451对置的支撑区段452提供的是,横梁12的上方的侧壁区段415也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支撑在支撑元件480上。

但此外,支撑元件480还满足用于螺栓或牵引锚固件461的引导和固定功能。牵引锚固件461穿过支撑元件480的通孔471,并且利用其旋接区段463凸出到支撑元件480的前方。通孔471设置在支撑凸出部477上,支撑凸出部进入横梁412的容纳部423中,并且因此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支撑牵引锚固件61。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作用到支架440和横梁412的组合上的横向力由支撑凸出部477有效截获。

在支撑凸出部477的端侧,即背对支架440或背对支座面450地支撑有支撑套筒430,其同样被螺栓或牵引锚固件461穿过。头部462因此使支撑套筒430沿压紧轴线s朝支撑面475加载,这有助于压紧支撑元件480和容纳部453或支架440。

在横梁412的纵向端部区域413上设置有紧固器件,用于将承载装置411紧固在机动车90上,机动车结合挂车联轴节410没有示出。例如设置有侧梁414或固定脚414,其具有板形的承载元件426。在承载元件426上设置有旋接开口428,穿过旋接开口地设置有螺钉427或类似的其他的旋接器件,用以旋接承载装置411和机动车90。利用螺钉428可以将承载装置411例如旋拧到尾侧的车身板材上或车身91的纵梁上。

支撑套筒430相对于侧壁区段418适宜地是凹陷的,从而头部462可以使侧壁区段418在很小的程度中朝侧壁区段417的方向变形。

在挂车联轴节510中,支架540紧固在已经阐述的横梁412上或承载装置411上。支架540具有保持臂46和另外的部件,以便保持,尤其是能枢转地支承联结元件41,并且就此等于已经描述的支架40、440等。

此外使用具有牵引锚固件461的牵引锚固装置460,其插过横梁412的通孔24、23,并且拧入支架540的旋接容纳部556中。

支架540具有用于横梁412的容纳部553。容纳部553具有支座面550,横梁12沿牵引锚固件461的压紧轴线s朝支座面压紧。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或与支座面450呈角度地,支撑侧面551设置在支撑脚554上,支撑脚凸出到支座面450前方。支座面550和支撑侧面551形成容纳部553,从而横梁412和支架540沿压紧轴线s通过支座面550,与之横向地通过支撑侧面451压紧。支撑侧面551优选在压紧轴线s的两侧延伸,即在图21中例如也在压紧轴线s的上方延伸。

凹形的容纳部453的内轮廓匹配于型材件420或横梁412的外轮廓,即基本上是圆形的。

在横梁412的内部空间或空心空间421中分别设置有支撑套筒430,支撑套筒一方面支撑在相应的牵引锚固件461的头部462上,另一方面支撑在支撑凸出部577上。

支撑凸出部577凸出到容纳部553的底部或支座面550前方,并且进入型材件420或横梁412的通孔23中。也就是说,支撑凸出部577形成支撑顶部,其将横梁412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支撑在支架540上。支撑侧面451以及支撑凸出部577的外周边提供将型材或横梁12横向于压紧轴线s地横向支撑在支架540上。

即使在具有支架640的挂车联轴节610中,也提供支架640横向于牵引锚固装置660的压紧轴线s的横向支撑,利用牵引锚固装置,支架640紧固在承载装置611的横梁612上。

横梁612具有类似于横梁12的矩形的横截面,即上方的和下方的侧壁615、616以及前方的和后方的侧壁617、618。横梁12包括型材件620或由其形成。在横梁612的纵向端部613上例如设置有旋接开口或通孔628,用以与机动车90的车身91旋接。

支架640用于保持联结元件641。联结元件641例如固定地紧固在支架640上,其中根据之前的实施例的枢转方案也是可能的。联结元件641具有联结臂642,在联结臂的自由的端部区域中布置有联结件43,尤其是联结球。联结臂642的臂区段649具有钻孔643,在附图中未示出的紧固栓、例如螺钉可插过钻孔。臂区段649例如容纳在支架640的容纳部648中,容纳部通过侧向支脚645限界。容纳部648例如是u形的,并且设置在支架640的保持臂646上。在侧向支脚640上设置有通孔或钻孔644,其与通孔或钻孔643对齐,从而用于将联结元件641紧固在支架640上的相应的紧固栓、螺钉等可插过通孔644、643中。

支架640在固定脚655上具有旋接容纳部656,保持臂646从固定脚凸出,螺栓或牵引锚固件661可拧入旋接容纳部中。旋接容纳部656设置在支座面650上。牵引锚固件661插过横梁612的通孔624、623,并且穿过通孔656。螺栓或牵引锚固件661利用旋接区段663凸出至壁659的后侧的前方,壁的前侧提供支座面650。螺母666拧到旋接区段663上,螺母支撑在壁659的后侧上。因此,横梁612和底壁或壁659借助牵引锚固件661相互压紧,并且位于头部662和螺母666之间。

为了在该压紧中,侧壁618不或不过度地沿侧壁617的方向压紧并且可能变形,和/或压紧力可以从头部662沿压紧轴线s,朝支座面650的方向施加到侧壁617上,设置有支撑套筒630。支撑套筒630在端侧一方面支撑在侧壁617的面对空心空间621的内侧上,并且另一方面提供用于头部662的端侧的支撑面,该头部支撑在支撑面上。因此,头部662朝侧壁617的方向挤压支撑套筒630,或者支撑套筒沿压紧轴线s的方向朝侧壁17压紧,从而该侧壁通过支撑套筒630朝支座面650压紧。

为了支撑横向于压紧轴线s的横向力,容纳部653构造在支座面650的区域中。支撑凸出部654凸出到支座面650的前方,支撑凸出部的相互面对的侧面提供支撑侧面651和652。支撑侧面651、652与支座面650呈直角,或者在任何情况下呈一定角度。现在,本发明的变型方案可以设置的是,上方的和下方的侧壁615、616贴靠在支撑侧面651、652上。然而在该实施例中,设计为弯曲区段的棱边区域619上的容纳部678设置在侧壁15、17以及17、18之间。凸出部或支撑凸出部654嵌入容纳部678中。

头部662可以为了更好的力传递或为了将力传递至侧壁618,通过支撑元件85或垫圈支撑。支撑元件85三明治式地位于头部62与侧壁618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