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横向推力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840发布日期:2018-09-18 22:22阅读:1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悬架系统的后横向推力杆。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改善汽车侧倾性能方面普遍采用后横向推力杆 ,后横向推力杆是汽车后悬架系统中的一种辅助弹性元件,作用是防止汽车在转弯等情况下车身发生太大的横向侧倾和横向角振动,尽量促使车身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目的是减小汽车横向侧倾程度并改善其平顺性,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由于后横向推力杆的主要作用是分担汽车在转弯等情况下的车身侧向力,后横向推力杆的一端连接车身或车架,一端连接车轴,受力比较复杂,对车身的转弯时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后横向推力杆的结构、尺寸和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的后横向推力杆,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横向推力杆,能够提高现有后横向推力杆的寿命和可靠性,改善车辆转弯时的平衡性,防止转弯时后桥发生位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横向推力杆,包括推力杆本体,所述推力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汽车的后桥连接的第一衬套和用于与汽车的车身连接的第二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包括与所述推力杆本体焊接相连的外钢套、与所述外钢套同心的内钢套和设置于所述外钢套和所述内钢套之间的中间套,所述外钢套的高度、所述中间套的高度和所述内钢套的高度依次增大,所述中间套为橡胶制品,所述中间套包括与所述外钢套内壁相贴的直筒和分设于所述直筒两端与所述外钢套的两端面对应相贴的圆盘,所述第二衬套为外圆面向内凹的弧形钢套,所述第二衬套的内圆面与所述第二衬套的外圆面具有相同的曲率。

优选地,两个所述圆盘的相对的两个外端面均为斜面,两个斜面之间的距离自所述中间套的中心线向外递减。

优选地,所述直筒上与两个所述圆盘相接的部位分别设有向内凹的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断面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推力杆本体的断面为U形结构, U形结构的所述推力杆本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中心线的方向相同。

优选地,U形结构的所述推力杆本体的两个侧壁向外倾斜形成底部窄开口宽逐渐张开的V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衬套和所述第二衬套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竖直面内。

优选地,所述外钢套和所述内钢套均为不锈钢直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钢套的高度、中间套的高度和内钢套的高度依次增大的第一衬套,使外钢套紧紧嵌于中间套两端的圆盘之间,对外钢套起到保护的作用;中间套的尺寸增大,与外钢套的接触面积增大,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而同时,内钢套的高度也高于中间套,对中间套起到保护的作用,如此层层嵌套,形成保护,提高了后横向推力杆的转弯稳定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有利于改善车辆转弯时的平衡性,防止转弯时后桥发生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横向推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中:1、第一衬套;11、内钢套;12、中间套;13、外钢套;14、环形凹槽;2、推力杆本体;3、第二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也即,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横向推力杆,包括推力杆本体2,所述推力杆本体2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汽车的后桥连接的第一衬套1和用于与汽车的车身连接的第二衬套3,所述第一衬套1包括与所述推力杆本体2焊接相连的外钢套13、与所述外钢套13同心的内钢套11和设置于所述外钢套13和所述内钢套11之间的中间套12,所述外钢套13的高度、所述中间套12的高度和所述内钢套11的高度依次增大,所述中间套12为橡胶制品,所述中间套12包括与所述外钢套13内壁相贴的直筒和分设于所述直筒两端与所述外钢套13的两端面对应相贴的圆盘,所述第二衬套3为外圆面向内凹的弧形钢套,所述第二衬套3的内圆面与所述第二衬套3的外圆面具有相同的曲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钢套13的高度、中间套12的高度和内钢套11的高度依次增大的第一衬套1,使外钢套13紧紧嵌于中间套12两端的圆盘之间,对外钢套13起到保护的作用;中间套12的尺寸增大,与外钢套13的接触面积增大,具有更好的缓冲效果;而同时,内钢套11的高度也高于中间套12,对中间套12起到保护的作用,如此层层嵌套,形成保护,提高了后横向推力杆的转弯稳定性、安全可靠性和舒适性,有利于改善车辆转弯时的平衡性,防止转弯时后桥发生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两个所述圆盘的相对的两个外端面均为斜面,两个斜面之间的距离自所述中间套12的中心线向外递减。如此可使两个圆盘对外钢套13提供压紧力,其中,圆盘的外圆面与外钢套13的外圆面基本重合,能够提高衬套各部件之间配合的紧密性,提高整体的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直筒上与两个所述圆盘相接的部位分别设有向内凹的环形凹槽14。设置环形凹槽14,可提高缓冲的效果,提高整体的舒适性,也避免冲击力造成对各部件的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环形凹槽14的断面为弧形结构。这里避免直角,避免造成应力集中而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推力杆本体2的断面为U形结构, U形结构的所述推力杆本体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衬套1和所述第二衬套3的中心线的方向相同。推力杆本体2为U形结构,相当于弹片,具有良好的弹性,利于汽车转弯时保持平衡,缓冲冲击力,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U形结构的所述推力杆本体2的两个侧壁向外倾斜形成底部窄开口宽逐渐张开的V形结构。进一步使整体具有良好的弹性,使汽车转弯时能够保持平衡。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第一衬套1和所述第二衬套3的中心线不在同一竖直面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外钢套13和所述内钢套11均为不锈钢直管。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尺寸:

两个衬套中心距为L:950.5±2;

两个衬套的偏心距为a:6.5;

外钢套13和第二衬套3的高度相等H:均为24;

内钢套11的高度h:32;

内钢套11的内径D:12.1-12.25;

外钢套13的外径d:35;

U形结构的推力杆本体2的开口度b:12°;

U形结构的推力杆本体2的最大开口S:23.92;

以图2为例,推力杆本体2的两端具有逐渐收缩的锥度,其锥度c:10°;

该部分的长度(到两衬套的中心的距离M):65;N为37;R为6。

上述单位为:mm。

其中,本实用新型制作时,推力杆本体采用剪板机、冲床等机械加工,可提高生产效率,成型尺寸易保证,同类型产品的生产可快速切换;采用分体焊接,简化了生产工艺,同时安装尺寸易调整、控制;两端采用半圆圆弧切断后成型,增加了焊接接触面积,能更好的保证焊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后横向推力杆的汽车,由于具有该后横向推力杆,因此,汽车在转弯时,车身能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减小汽车横向侧倾程度并改善其平顺性,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