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后视镜、外后视镜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5931发布日期:2019-10-22 21:2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后视镜、外后视镜系统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后视镜、外后视镜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外后视镜因为镜片反射角度以及受显示面积的影响,驾驶员在观看时会出现盲区,影响视野。在恶略天气下,更会在镜面形成水雾,严重影响观察。并且其安装形式非常单一,难以在横向和竖向安装时达到共用,造成外后视镜的通用性差。另外,因其外形宽大,车辆在行驶中因为后视镜体积原因,风阻带来能源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外后视镜、外后视镜系统及汽车,能够用于两种安装形式,并能保证足够大的观察视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后视镜,所述外后视镜包括:

外壳,其内部中空,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被配置为连接端和悬置端,所述连接端被配置为能够连接于汽车侧部,所述悬置端至少设置有三个安装面,三个所述安装面两两相邻且不平行,三个所述安装面分别为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及第三安装面;及

至少两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当所述外后视镜沿汽车宽度方向安装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朝向车尾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朝向汽车侧部设置,所述第三安装面朝向地面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至少一个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面;

当所述外后视镜沿汽车高度方向安装时,所述第一安装面朝向地面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面朝向车尾设置,所述第三安装面朝向汽车侧部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至少一个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面。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第三安装面设置有进风口,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外壳内部的风经过所述摄像头后,再由所述出风口吹出。

其中,所述出风口位于远离所述第三安装面的一侧并沿所述第一安装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面靠近所述出风口的边缘设置有凸沿。

其中,所述进风口呈弧形且位于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面的所述摄像头的侧部,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挡板,所述进风挡板朝向所述摄像头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摄像头的固定端通过支架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摄像头的前端穿过所述安装面设置并能够在该安装面上摆动一定角度范围。

其中,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连接端,用于连接于汽车。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为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伸入所述外壳的连接端的第一连接轴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连接孔与汽车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装置为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弧形轴、连接于所述弧形轴一端的第二连接轴及连接于所述弧形轴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轴伸入所述外壳的连接端并通过第三连接孔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第四连接孔与汽车连接。

一种外后视镜系统,包括:

显示面板,设置于汽车内;

所述外后视镜,设置于汽车侧部;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摄像头电连接。

一种汽车,包括所述外后视镜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外后视镜、外后视镜系统及汽车,通过将外壳内部中空,在外壳内设置摄像头,外壳的连接端连接于汽车,悬置端至少设置有三个安装面,三个安装面两两相邻且不平行,分别为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及第三安装面,当外后视镜沿汽车宽度方向安装时,第一安装面朝向车尾设置,第二安装面朝向汽车侧部设置,第三安装面朝向地面设置,这时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一安装面,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三安装面;当外后视镜沿汽车高度方向安装时,第一安装面朝向地面设置,第二安装面朝向车尾设置,第三安装面朝向汽车侧部设置,这时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一安装面,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二安装面;其不仅能够用于两种安装方式,且任何一种安装方式,都能够通过摄像头实现朝向车尾和汽车侧下方较大范围内的成像,从而能够保证足够大的观察视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后视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后视镜在移除第一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后视镜在移除第一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后视镜沿汽车宽度方向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外后视镜安装后从车尾向车头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后视镜沿汽车高度方向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第二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外后视镜安装后从车尾向车头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外后视镜;20-第一连接结构;30-第二连接结构;

1-外壳;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3-示宽灯条;

2-第一安装面;3-第二安装面;4-第三安装面;5-第一摄像头;6-第二摄像头;7-第三摄像头;8-出风口;9-进风口;

51-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71-第三支架;

201-第一连接轴;202-第一连接块;203-第一连接孔;204-第二连接孔;

301-弧形轴;302-第二连接轴;303-第二连接块;304-第三连接孔;305- 第四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9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外后视镜系统,该外后视镜系统包括设置于汽车内的显示面板、设置于汽车侧部的外后视镜10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显示面板和摄像头电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摄像头获取车尾方向及汽车测下方的图像,并通过显示面板显示在车内,方便驾驶人员观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后视镜,包括内部中空的外壳1、设置于外壳1中的摄像头及连接装置。

其中外壳1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摄像头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中。

具体地,外壳1整体大致呈L型,其两端分别被配置为连接端和悬置端,连接端和悬置端的端面均呈四边形,且连接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悬置端的横截面积,连接端的端面所在平面与悬置端的端面所在平面接近垂直,如相交或垂直,但不平行。具体地,悬置端的端面大致为现有外后视镜的镜面所在面。

该外壳1的外缘呈弧形,内缘大致呈L型,形成的整体外形流线好,阻力小。

该连接端被配置为能够连接于汽车侧部,悬置端至少设置有三个安装面,三个安装面两两相邻且不平行,三个安装面分别为第一安装面2、第二安装面3及第三安装面4。

当外后视镜沿汽车宽度方向安装时,第一安装面2朝向车尾设置,第二安装面3朝向汽车侧部设置,第三安装面4朝向地面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一安装面2,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三安装面4。

当外后视镜沿汽车高度方向安装时,第一安装面2朝向地面设置,第二安装面3朝向车尾设置,第三安装面4朝向汽车侧部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一安装面2,至少一个摄像头安装于第二安装面3。

本实用新型的外后视镜能够实现沿汽车宽度方向的横向安装,也能实现沿汽车高度方向的竖向安装,任何一种安装方式,都能够通过摄像头实现朝向车尾和汽车侧下方较大范围内的成像,从而能够保证足够大的观察视野。

如图2、图3所示,每个安装面对应安装一个摄像头,如安装于第一安装面2的第一摄像头5,安装于第二安装面3的第二摄像头6,安装于第三安装面4的第三摄像头7,每个摄像头的固定端通过相应的支架与外壳1连接,且每个摄像头的前端穿过对应的安装面设置并能够在该安装面上摆动一定角度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当外后视镜沿汽车宽度方向安装时,外壳1内安装有第一摄像头5和第三摄像头7,其中,第一摄像头5通过第一支架51 安装于外壳1中,第三摄像头7通过第三支架71安装于外壳1中。

具体地,第一支架51呈L型,其水平板安装于第一外壳11,竖直板与第一摄像头5的固定端固定。第三支架71呈Z型,其一个水平板连接于第二外壳12,另一个水平板与第三摄像头7的固定端固定,竖直板连接于两个水平板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当外后视镜沿汽车高度方向安装时,外壳1内安装有第一摄像头5和第二摄像头6,其中,第一摄像头5通过第一支架51 安装于外壳1中,第二摄像头6通过第二支架61安装于外壳1中。

具体地,第一支架51如上所述,第二支架61为两个板连为一起的折板,其水平板连接于第一外壳11,倾斜板与第二摄像头6的固定端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摄像头5的摆动角度不大于水平范围内70°,第二摄像头6的摆动角度不大于水平范围内70°,第三摄像头7的摆动角度不大于95°。

由于外后视镜大多情况下都处于车外,难免受到天气的影响,尤其是遇上雨雪天气,会严重影响观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安装面2设置有出风口8,第三安装面4设置有进风口9,由进风口9进入外壳1内部的风经过摄像头后,再由出风口8吹出。经过风吹摄像头,能够实时快速清理摄像头表面,避免摄像头因灰尘、雨水等污染,保证摄像头能够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出风口8位于远离第三安装面4的一侧并沿第一安装面2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低进高出,能够避免对流产生哨声,并在第一安装面2 的第一摄像头5的上方,补充外壳外沿的气流力度,可以更有效避免灰尘、雨雪。

更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面2靠近出风口8的边缘设置有凸沿,凸沿能够对出风口的风起到引导的作用,提高风流速度和顺畅程度。

进一步地,进风口9呈弧形,其圆心角大致在60°,进风口9位于安装于第三安装面4的第三摄像头7的侧部,进风口9处设置有进风挡板,进风挡板朝向第三摄像头7倾斜设置,通过倾斜的进风挡板,能够保证风吹入外壳1时向上流进,不至于风在平板上溜走。

如图4、图5所示,当外后视镜沿汽车宽度方向安装时,在外壳1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为第一连接结构20,该第一连接结构20 用于连接于汽车。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结构20包括伸入外壳1的连接端的第一连接轴 201及连接于第一连接轴201的第一连接块202,第一连接轴201通过第二连接孔204与外壳1连接,第一连接块202通过第一连接孔203与汽车连接。

在此连接方式中,第一连接孔203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孔204的轴线方向。

如图6所示为沿汽车宽度方向安装于汽车左侧的外后视镜,此时,第一摄像头5朝向车尾拍摄,第三摄像头7朝向侧下方拍摄。

如图7、图8所示,当外后视镜沿汽车高度方向安装时,在外壳1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为第二连接结构30,该第二连接结构30 用于连接于汽车。

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结构30包括弧形轴301、连接于弧形轴301一端的第二连接轴302及连接于弧形轴301另一端的第二连接块303,第二连接轴302伸入外壳1的连接端并通过第三连接孔304与外壳1连接,第二连接块303通过第四连接孔305与汽车连接。

在此连接方式中,弧形轴301的弯曲方向与外后视镜的弯曲方向朝向不同,且在连接后,弧形轴301的弯曲方向朝向地面,而外后视镜10的弯曲方向朝向

如图9所示为沿汽车高度方向安装于汽车左侧的外后视镜,此时,第一摄像头5朝向侧下方拍摄,第二摄像头6朝向车尾拍摄。

整个外后视镜体积相比传统电子自后视镜小很多,对安装位置选择很宽泛,摄像头照射角度可以任意调节,从而解决车辆盲区问题,油耗能降低3%。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