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58358发布日期:2021-03-23 10:4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油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汽车油箱内的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液体,在常温下油箱经常布满燃油蒸汽,因此油箱内的压力随着挥发越来越大,当油箱内的压力超过一定值后泄压阀打开,汽油蒸汽直接被排放到大气中,浪费能源的同时污染环境,因此,在油箱与发动机之间设置炭罐,油箱内的燃油蒸汽会通过管路进入炭罐内,并被炭罐内的活性炭吸附,当发动机工作时,燃油蒸汽被脱附进入发动机燃烧,以达到节约燃油和环保的目的。

但是,很多使用者在加油时,通常把油箱加满油,当汽车行驶在恶劣动态工况下,油箱内的液体燃油加满后容易从油箱经过管路至炭罐内,炭罐因此而失效;而且为保证加油顺畅性,必须在加油管与油箱之间设置独立的循环通风管,集成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避免液体燃油从油箱进入炭罐内使炭罐失效,保证加油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液气分离器置于油箱与炭罐之间,包括分离箱体以及置于分离箱体上的进气管、排气管,进气管、排气管与分离箱体连通,进气管的进口端与油箱连通,排气管的出口端与炭罐连通;

分离箱体上还设有循环管,循环管通过加油管与油箱连通,分离箱体内具有空腔,且分离箱体的空腔内具有上下设置的上挡板与下挡板,上挡板、下挡板的延伸方向与液气经进气管向排气管的流通方向垂直,上挡板与下挡板将空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循环管、排气管均与第一腔室连通,进气管与第三腔室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分离箱体包括箱体部以及盖板,上挡板的一端面与盖板的端面紧贴设置,上挡板的另一端面与箱体部的内侧底部端面之间具有容液气通过的第一间隙,下挡板的一端面与盖板的端面之间具有容液气通过的第二间隙,下挡板的另一端面与箱体部的内侧底部端面连接,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上下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下挡板的端面与箱体部的内侧底部端面连接处的两侧具有回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回油口呈三角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箱体部与排气管连接的端面呈倾斜设置,且排气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端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循环管的延伸方向与液气经进气管向排气管的流通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液气分离器设置在油箱与炭罐之间,加油时产生的大量燃油蒸汽经过液气分离器进入炭罐,实现燃油蒸汽的回收再利用,以达到节约燃油和环保的目的,液气分离器对燃油蒸汽起到分离油液液体以及气体部分,分离后的油液液体回流至油箱内,而分离后的气体部分通过排气管进入炭罐,同时该液气分离器对于加油过多后的恶劣形式工况下,同样避免液体燃油从油箱进入炭罐内使炭罐失效。

2、油箱在加油时,油箱内部形成的气体经过进气管、循环管实现循环通风,保证加油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与油箱、炭罐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油箱、2-炭罐、3-液气分离器、4-加油管;

31-分离箱体、32-进气管、33-排气管、34-循环管、35-上挡板、36-下挡板、37-第一腔室、38-第二腔室、39-第三腔室、310-回油口、311-盖板、312-箱体部、313-第一间隙、314-第二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连接”“设有”“具有”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说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基本含义。

如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加油通风功能的液气分离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液气分离器3置于油箱1与炭罐2之间,液气分离器包括分离箱体31以及置于分离箱体31上的进气管32、排气管33,进气管32、排气管33与分离箱体31连通,进气管32的进口端与油箱1连通,排气管33的出口端与炭罐2连通;

分离箱体31上还设有循环管34,循环管34通过加油管4与油箱1连通,分离箱体31内具有空腔,且分离箱体31的空腔内具有上下设置的上挡板35与下挡板36,上挡板35、下挡板36的延伸方向与液气经进气管32向排气管33的流通方向垂直,上挡板35与下挡板36将空腔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腔室37、第二腔室38、第三腔室39,循环管34、排气管33均与第一腔室37连通,进气管32与第三腔室39连通。

分离箱体31包括箱体部312以及盖板311,上挡板35的一端面与盖板311的端面紧贴设置,上挡板35的另一端面与箱体部312的内侧底部端面之间具有容液气通过的第一间隙313,下挡板36的一端面与盖板311的端面之间具有容液气通过的第二间隙314,下挡板36的另一端面与箱体部312的内侧底部端面连接,第一间隙313与第二间隙314上下错位设置。

加油时燃油蒸汽压力较大情况下,液气分离原理:油箱1内的燃油蒸汽经过进气管32进入第三腔室39内,燃油蒸汽由于惯性撞击在下挡板36上,燃油蒸汽中的油液部分会随着重力往下落,而燃油蒸汽中的气体部分在撞击下挡板36后变换方向发生改变,向第二间隙314方向流向第二腔室38,再次经过上挡板35的撞击,此时这部分气体再次实现液气分离,液体部分随着重力往下落,而气体部分经过第一间隙313向第一腔室37流动,实现对燃油蒸汽的双重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一部分从排气管33排出至炭罐2内,另一部分从循环管34排出,避免液体燃油从油箱1进入炭罐2内使炭罐2失效,油箱1内部形成的气体经过进气管32、循环管34实现循环通风,保证加油顺畅性。

加油过多后的恶劣形式工况下,液气分离原理:此时油箱1内的燃油液体直接通过进气管32溢出至液体分离器3中,液体燃油依次经过下挡板36以及上挡板35的拦截,随着重力作用经过进气管32回流至油箱1内,由于第一间隙313与第二间隙314上下错位设置,液体燃油不会流向第一腔室37中向外排出,而气体可以在撞击下挡板36以及上挡板35后变换方向流向第一腔室37内向外排出,因此这种工况下也能具有良好的液气分离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下挡板36的端面与箱体部312的内侧底部端面连接处的两侧具有回油口310,回油孔310的设置便于进入第二腔室38内的分离后的液体部分受重力作用通过回油孔310流向油箱1中。

进一步的,回油口310呈三角状结构,相较于矩形或者圆形结构的回油口310,便于下挡板36与分离箱体31的安装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部312与排气管33连接的端面呈倾斜设置,且排气管33的延伸方向与该端面垂直,流入第一腔室37内的气体需要经过倾斜端面从而流向排气管32排出,气体撞击在倾斜端面上,不仅对这部分气体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向排气管32流动,而且再一次起到液气分离的作用,避免气体中还夹杂少量液体进入炭罐2内积聚。

进一步的,循环管34的延伸方向与液气经进气管32向排气管33的流通方向垂直,循环管34的作用是起到通气的作用,保证加油顺畅性,循环管34的延伸方向与液气的流通方向垂直,保证大部分分离后的气体从排气管33进入管2内。

本实用新型中未全部公开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常识,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