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3088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动力传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过利用设于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上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调节旋转半径而能够自由变速的四节连杆机构型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已知如下四节连杆机构型的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中空的输入轴,其通过被传递来自设于车辆的发动机等主驱动源的驱动力而在壳体内旋转;输出轴,其与输入轴平行地配置;多个旋转半径调节机构,它们设在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上;多个摆动杆,它们轴支承于输出轴;以及连杆,其在一个端部具有旋转自如地外嵌于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输入侧环状部,其另一个端部与摆动杆的摆动端部连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I的输入轴、输出轴、旋转半径调节机构、摆动杆及连杆构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在摆动杆和输出轴之间设置有作为单向旋转阻止机构的单向离合器,其在相对于输出轴要向一侧相对旋转时将摆动杆固定在输出轴上,在要向另一侧相对旋转时,使摆动杆相对于输出轴空转。
[0004]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由如下部分构成:圆盘状的旋转部,其具有与中心偏心地贯穿设置的贯通孔;齿圈,其设于贯通孔的内周面;第I小齿轮,其固定于输入轴并与齿圈啮合;行星轮架,其被传递来自调节用驱动源的驱动力;以及2个第2小齿轮,它们分别以能够自由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被行星轮架轴支承,同时分别与齿圈啮合。第I小齿轮和2个第2小齿轮被配置成以它们的中心轴线为顶点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0005]而且,在通过主驱动源而旋转的输入轴和通过调节用驱动源而旋转的行星轮架的旋转速度相同时,维持了旋转部的中心点相对于输入轴的输入中心轴线的偏心量,从而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轨迹的半径也得以维持恒定。在通过主驱动源而旋转的输入轴和通过调节用驱动源而旋转的行星轮架的旋转速度不同时,旋转部的中心点相对于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的偏心量变化,从而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运动的半径也变化。
[0006]而且,由于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运动的半径变化,摆动杆的摆动端部的振幅也变化,从而对变速比进行切换,对输出轴相对于输入轴的旋转速度进行控制。
[0007]在这样的动力传递装置中,通过将以3个小齿轮的中心轴线为顶点的正三角形的中心点和输入轴的输入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与该正三角形的中心点和旋转部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相等,能够使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和旋转部的中心点重合,从而使偏心量为O。当偏心量为O时,即使在输入轴旋转的情况下摆动杆的摆动端部的振幅也为0,成为输出轴不旋转的状态。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48号公报
[0009]在具备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中发生轴的挠曲。为了尽可能地抑制该挠曲,考虑设置利用轴承对轴的中间部分进行支承的中间轴颈部。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进一步抑制轴的挠曲的动力传递装置。
[00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具备:输入轴,其通过主驱动源的驱动力的传递而在壳体内旋转;输出轴,其与该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其具有外圈,当所述外圈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要向一方相对旋转时将所述外圈固定于所述输出轴,当所述外圈相对于所述输出轴要向另一方相对旋转时使所述外圈相对于所述输出轴空转;以及多个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它们将所述输入轴的旋转运动变换成所述外圈的摆动运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中的一个轴具备:2个端部轴颈部,它们分别利用轴承支承所述一个轴的两端部;和中间轴颈部,其利用轴承支承所述一个轴的中间部,所述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按照所述输入轴的旋转相位依次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输出轴传递驱动力,在多个所述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中的I个所述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传递了驱动力后,接下来传递驱动力的所述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被配置为跨过所述中间轴颈部。
[0012]在设置中间轴颈部的情况下,假设当一个端部轴颈部和中间轴颈部之间的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传递驱动力时,在该一个端部轴颈部和中间轴颈部之间产生轴的挠曲。此时,在夹着中间轴颈部的相反侧,产生相反方向的挠曲。
[0013]根据本发明,当切换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传递驱动力的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时,接下来传递动力的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跨过中间轴颈部,因此轴的相反方向的挠曲被抑制。从而,结果能够抑制轴整体的挠曲。
[0014]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将在中间轴颈部处使用的轴承的直径构成为比在端部轴颈部处使用的轴承的直径大。当构成为进行动力传递的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跨过中间轴颈部来抑制轴的挠曲时,可知对中间轴颈部施加的载荷大。因此,如果将在中间轴颈部使用的轴承的直径构成为比在端部轴颈部使用的轴承的直径大,则即使施加了大的载荷也能够牢固地支承。
[0015]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具备:凸轮部,其相对于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偏心地设置,并与输入轴一体旋转;和旋转部,其以偏心的状态旋转自如地设在凸轮部上,中间轴颈部具备内插于轴承中的内插部,内插部具备朝向一个轴的轴线方向凹陷的凹部,与中间轴颈部相邻的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的凸轮部的一部分位于凹部内。
[0016]在设置中间轴颈部的情况下,相应地,动力传递装置的轴向的长度变长。在该情况下,若在中间轴颈部的内插部设置凹部,并将凸轮部的一部分配置在该凹部内,则能够抑制动力传递装置的轴向的长度变长。
[0017]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6个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并将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的相位的间隔从作为一个轴的输入轴的旋转中心轴线的一方开始设定为120°、120°、一 60°、120°、120°,将中间轴颈部配置在从旋转中心轴线的一方数起的第3个和第4个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之间。
[0018]并且,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如下结构:输入输出轴间传递机构具备能够自由调节旋转半径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旋转半径调节机构的旋转半径,能够使输入轴的旋转速度变速,并向输出轴传递。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以一部分剖开的方式示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0020]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曲柄摇杆机构的说明图。
[0021]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半径的变化的说明图。图3的A示出旋转半径为最大的状态,图3的B示出旋转半径为中的状态,图3的C示出旋转半径为小的状态,图3的D示出旋转半径为O的状态。
[0022]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与旋转半径的变化相对的外圈的摆动范围的变化的说明图。图4的A示出旋转半径为最大的状态的摆动范围,图4的B示出旋转半径为中的状态的摆动范围,图4的C示出旋转半径为小的状态的摆动范围。
[0023]图5是放大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输入轴的部分的剖视图。
[0024]图6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凸轮部的相位的配置的说明图。
[0025]图7是示意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与轴的挠曲的说明图。
[0026]图8是示意地示出以往的动力传递与轴的挠曲的说明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1:动力传递装置;
[0029]2:输入轴;
[0030]2a:输入轴端部;
[0031]2b:输入轴用轴承;
[0032]3:输出轴;
[0033]3a:输出轴用轴承;
[0034]4:旋转半径调节机构;
[0035]5:凸轮盘(凸轮部);
[0036]5a:贯通孔;
[0037]5b:切孔;
[0038]5c: 一体型凸轮部;
[0039]6:旋转盘(旋转部);
[0040]6a:收纳孔(内周部);
[0041]6b:内齿;
[0042]8:差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
[0043]14:调节用驱动源(电动机);
[0044]15:连杆;
[0045]15a:输入侧环状部;
[0046]15b:输出侧环状部;
[0047]16:连杆轴承;
[0048]17:单向离合器;
[0049]18:摆动杆(外圈);
[0050]18a:摆动端部;
[0051]18b:突片;
[0052]18c:插入孔;
[0053]19:连结销;
[0054]20:曲柄摇杆机构(四节连杆机构);
[0055]60:贯穿插入孔;
[0056]70:小齿轮;
[0057]72:小齿轮轴;
[0058]74:小齿轮轴承;
[0059]80:壳体;
[0060]80a:隔离壁;
[0061]90:端部轴颈部的轴承;
[0062]91:中间轴颈部的轴承;
[0063]100:内插部;
[0064]101:凹部;
[0065]Pl:旋转中心轴线;
[0066]P2:凸轮盘的中心点;
[0067]P3:旋转盘的中心点;
[0068]Ra:P1 和 P2 的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