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27846阅读:来源:国知局
]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层10的两侧的外缘IOe位于比带束层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 7e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位置。由此,在带束层7的整个宽度上发挥上述作用。为了抑制轮 胎1的质量增加,优选将密封层10的外缘IOe设置于比带束层7的外端7e更靠轮胎轴向 外侧3~20mm的范围内。
[0049] 为了发挥优良的漏气密封性能并且抑制轮胎1的质量增加,优选密封层10的厚度 t为1~l〇mm,更优选为1. 5~5. 0mm。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密封层10粘合的内衬层9的内侧面9a的轮廓满足下述式。
[0051] LI < L2 < L3
[0052] LI < 5mm
[0053] L2 < 9. 5mm
[0054] L3 < Ilmm
[0055] 这里,LUL2以及L3是指在正规状态下的包括轮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剖面 中,在从带束层7的轮胎轴向的外端7e分别向轮胎轴向内侧隔开带束层7的最大宽度Wa 的5%、10%以及15%的各位置Pl至P3上,从基准高度位置H到内衬层9的内侧面9a的 轮胎径向高度。另外,基准高度位置H是通过轮胎径向线7c与内衬层9的内侧面9a的交 点K的轮胎径向的位置,上述轮胎径向线7c通过带束层7的外端7e。
[0056] 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生成与内衬层9的内侧面9a平行并且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的 成分。因此,通过规定供密封层10粘合的内衬层9的内侧面9a的轮廓,从而在轮胎子午线 剖面中,使内侧面9a的倾斜度比现有的轮胎小,接近轮胎轴向。由此,使上述成分减少,从 而抑制密封层10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的流动。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即使在带束层7的 轮胎轴向的外侧也能够充分确保密封层10,因此具有优良的漏气密封性能。
[0057] 另外,由于内衬层9的内侧面9a具有LI < L2 < L3的关系,因此能够使与内衬层 9的内侧面9a的轮廓相似的胎体6以及胎面部2的外表面2a的轮廓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 外侧凸出的圆滑的圆弧状。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能够防止车辙路上的方向盘被夺现 象(steering pull)等。
[0058]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内衬层9的内侧面9a而言,从基准高度位置H到上述位置P3 的内侧面9a圆滑地连接起来。由此,能够进一步将上述轮廓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 的圆滑的圆弧状。
[0059] 在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内衬层9的内侧面9a的轮廓满足下述式。
[0060] LI ^ Imm
[0061] L2 ^ I. 5mm
[0062] L3 ^ 2mm
[0063] 由此,能够将胎体6、胎面部2的外表面2a的轮廓形成为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 圆滑的圆弧状,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车辙路上的方向盘被夺等。
[0064] 接下来,对密封层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图3中示出了对制造密封层10的 密封层制造装置16的概念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层10通过 将长条带状的橡胶条15卷绕于轮胎基体T的所谓带卷绕方法来制造。
[0065] 橡胶条15例如是未交联并且宽度比厚度大的剖面矩形(省略图示)。根据惯例来 确定橡胶条15的厚度以及宽度。本实施方式的橡胶条15的厚度优选为0. 5~3mm左右, 宽度为1. 5~Ktom左右。
[0066] 轮胎基体T是图1的轮胎1的密封层10的粘合前的机构。因此,轮胎基体T即是 硫化结束的基体。
[0067]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层制造装置16例如包括:保持轮胎基体T的保持 机构17 ;将橡胶条15向轮胎基体T的上述内衬层9的内侧面9a供给的给料器18。
[0068] 保持机构17具有:与轮胎基体T的胎面部2的外表面2a接触并将轮胎基体T以 直立状态支承的一对支承辊19、19 ;以及以将轮胎基体T保持为能够旋转的方式跨越两侧 的胎侧部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保持辊20。在一方的支承辊19连接有动力传递 装置(省略图示)以使支承辊19旋转。通过该支承辊19的旋转使轮胎基体T旋转。
[0069] 给料器18包括:对橡胶条15进行搬运的传送带状的搬运装置21 ;以及将橡胶条 15粘贴于轮胎基体T的内侧面9a的例如辊状的粘贴机构22。例如,利用能够相对于轮胎 基体T在其轴向以及径向上往复移动的三维移动装置(省略图示)等来分别支承搬运装置 21以及粘贴机构22。
[0070] 在给料器18的上游侧,例如设置有两轴连续混炼机等(省略图示)。两轴连续混 炼机连续地对密封层10的橡胶材料进行混炼,并从其排出口将橡胶条15连续地挤出并供 给至给料器18。
[0071] 为了制造密封层10,首先将轮胎基体T能够旋装地保持于密封层制造装置16。接 下来,将从给料器18连续供给的橡胶条15的卷绕始端固定于轮胎基体T的内侧面9a。之 后,边使轮胎基体T旋转边使给料器18适当地沿轮胎轴向以及轮胎径向移动,将橡胶条15 呈螺旋状地卷绕至其卷绕终端(省略图示)。
[0072] 密封层10的制造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密封层10的制造例如也可以是如下方式: 将喷嘴与两轴连续混炼机的排出口连接,并将该喷嘴配置于轮胎基体T的内侧面9a附近, 而从两轴混炼机直接将橡胶条15从喷嘴排出并粘贴于被保持机构17保持为能够旋转的轮 胎基体T的内侧面9a。
[0073] 接下来,对由橡胶条15形成的密封层10进行加热并使其交联。作为加热方法,例 如,除了将轮胎基体T投入烤箱之外,优选由热风机进行的温热送风、由红外线灯进行的照 射等。
[0074] 另外,在橡胶条15的交联中,也能够利用橡胶条本身的热量。即,将从二轴连续混 炼机排出的橡胶条15的温度控制在80~130度,从而能够在粘合后缓缓地促进交联。
[0075]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促进橡胶条15的交联,例如优选在橡胶条15的卷绕时,预先将 轮胎基体T的温度加温至40~70度。
[0076] 以上,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具体 的实施方式,而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为了对轮胎1的内腔内产生的共振能量 (振动能量)进行吸收缓和来抑制腔共振,也能够将发泡体(省略图示)贴于密封层10的 轮胎径向的内侧面IOa(图2所示)。作为发泡体,例如,优选为比重0. 005~0. 06的醚类 聚氨酯海绵。
[0077] 实施例
[0078] 根据表1的规格来试制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的尺寸235/45R17的充气轮胎, 并对各试供轮胎的密封层的移动距离以及车辙路上的方向盘稳定性进行测试。各试供轮胎 的共用规格、测试方法如下。此外,密封层的配合如表2所示。
[0079] 密封层的外缘IOe :比带束层的外端更靠轮胎轴向外侧5mm
[0080] 密封层的厚度t :3mm
[0081] 密封层的制造方法:使用二轴连续混炼机的橡胶条粘贴
[0082] <密封层的流动距离>
[0083] 在下述条件下,利用直径I. 7m的高速行驶转鼓试验机使各试供轮胎行驶,并利用 X射线CT扫描装置,在轮胎圆周上8个部位测定行驶前后的密封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位置。 由行驶前后之差的平均值来表示其结果。数值越小越好。
[0084] 轮辋:17X8J
[0085] 内压:220kPa
[0086] 载何:5kN
[0087] 速度:120km/h
[0088] 行驶时间:3小时
[0089] <车辙路上的方向盘稳定性>
[0090] 在下述条件下,将各测试轮胎安装于排气量2000CC的轿车的所有车轮。而且,由 测试司机在设置有车辙的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跑道上行驶,并通过测试司机的感官评价对 此时的方向盘被夺感(方向盘扭矩的大小)进行评价。由以实施例1为100的评分来表示 其结果。数值越大越好。
[0091] 轮辋:17X8J
[0092] 内压:220kPa
[0093] 在表1中示出了测试的结果。
[0094] 表1
[0095]
[0096] 表 2
[0097]
[0098] 从测试的结果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的轮胎相比,均衡地提高了密封 层的移动距离以及方向盘稳定性。因此,本发明的轮胎既确保车辙路上的方向盘稳定性,又 具有优良的漏气密封性能。
【主权项】
1. 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体,从胎面部经由胎侧部而到达胎圈部的胎圈芯;带束 层,配置于所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且配置于所述胎面部的内侧的位置;内衬层,配置于所 述胎体的轮胎径向内侧,由不透气的橡胶构成;以及密封层,粘合于所述胎面部的所述内衬 层的轮胎径向的内侧面,并且轮胎轴向的宽度比所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宽度大,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的所述内衬层的粘合有所述密封层的所述内侧面具有满足下述式的轮 廓: LI < L2 < L3, LI < 5mm, L2 < 9. 5mm, L3 < 11mm, 这里,L1、L2、L3如下, LU L2以及L3 :在安装于正规轮辋并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正规状态下的包括轮 胎旋转轴在内的轮胎子午线剖面中,在从所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向轮胎轴向内侧分 别隔开所述带束层的最大宽度的5%、10%以及15%的各位置上,从下述基准高度位置到 所述内衬层的所述内侧面的轮胎径向高度, 基准高度位置:通过轮胎径向线与所述内衬层的所述内侧面的交点的轮胎径向的位 置,所述轮胎径向线通过所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衬层的所述轮廓满足下述式: Ll多1mm, L2多I. 5mm,L3多2mm〇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层的两侧的外缘位于比所述带束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更靠轮胎轴向外侧的 位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充气轮胎,具有优良的漏气密封性能。充气轮胎(1)具有:胎体(6);带束层(7);由不透气的橡胶构成的内衬层(9);以及粘合于内衬层(9)的内侧面(9a)的密封层(10)。内衬层(9)的内侧面(9a)具有满足下述式的轮廓:L1<L2<L3,L1≤5mm,L2≤9.5mm,L3≤11mm。L1、L2以及L3是在从带束层(7)的外端(7e)向轮胎轴向内侧隔开带束层(7)的最大宽度的5%、10%以及15%的各位置上,从基准高度位置(H)到内侧面(9a)的轮胎径向高度。
【IPC分类】B60C9/00
【公开号】CN104943475
【申请号】CN201510133126
【发明人】汤川直树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公告号】EP2927027A1, US2015027394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