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935206阅读:来源:国知局
辆座椅210的车辆的冲击期间,捆扎条290的张紧能够引起末端292b接触垫片294b的 外凸缘296b且向之施加压力,所述压力将抵靠内座230的侧部压缩外凸缘296b,由此吸收 冲击能量中的一些。
[0090] 系具250与上述系具50相同且因此为了简洁起见省略系具250的说明。
[0091] 图17示出具有诸如泡沫的选择性可压缩材料308的车辆座椅210的分解装配图, 选择性可压缩材料构造为附连到外部壳体220的底侧。可压缩材料308附连到外部壳体 220的底边缘310且用于在外部壳体220和车辆座椅(未示出)之间提供附加震动吸收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泡沫在不压缩时大约1英寸厚。泡沫能够由各种材料制造,包括但不限 于Poron XRD泡沫(由康涅狄格州的Rogers的Rogers公司制造)或类似的材料。
[0092] 因此,将理解的是,以上描述的车辆座椅的各种实施方式采用层合震动吸收/隔 离的配置方式,这些配置方式一起起作用为震动吸收器/隔离系统,其能够减小在车辆撞 击期间施加在车辆座椅的乘坐者上的力。外部壳体是极度高强度的且将在几乎所有情形下 保持结构完整性,由此进一步保护车辆座椅的乘坐者。
[0093] 已经在此描述和阐述车辆座椅的数个实施方式。虽然已经描述【具体实施方式】,但 是并非旨在将权利要求限制于此,而是旨在使权利要求在范围方面如本领域将允许且说明 书同样地被理解的那样广泛。因此,虽然已经公开用于壳体的具体材料,但是将理解的是也 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只要它们提供用于悬挂系统和系统的结构完整性的充分强度。类似地, 虽然已经对于内座层公开材料的具体类型,但是将理解的是能够使用其他材料。而且,虽 然悬挂系统已经描述为由带或带状物构成,将理解的是可利用其他或附加悬挂元件。将因 此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其他修 改。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乘坐者的车辆座椅,包括:外部防护壳体;内座;悬挂系统,其在所述内座 和所述外部防护壳体之间联接且允许所述内座和所述外部防护壳体之间相对移动,所述悬 挂系统基本在所述外部防护壳体内悬挂所述内座;以及系具,其适于将乘坐者保持在内座 中,且所述系具不附连到外部防护壳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提手,其连接到所述外部防护壳体,其中, 所述外部防护壳体具有两个侧壁、后壁和前壁,且所述提手被连接到所述两个侧壁。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外部防护壳体包括聚碳酸酯、聚丙 烯、ABS树脂、玻纤、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外部防护壳体具有多个层,所述多个 层中的至少两个包括所述聚碳酸酯、聚丙烯、ABS树脂、玻纤、碳纤维和芳纶纤维中的至少一 种。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外部防护壳体限定多个槽口, 以用于将座椅带接收在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中。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锚固件,其连接到所述外部防护 壳体,所述锚固件包括带状物。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多个衬垫元件,其中,所述外部防 护壳体具有内表面,且所述多个衬垫元件被定位在所述外部防护壳体的所述内表面上。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多个衬垫元件从外部防护壳体的内表 面延伸到内座,且衬垫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一直接触内座。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悬挂系统包括多个带状物。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外部防护壳体具有两个侧壁、后壁和 前壁,且所述多个带状物包括从所述两个侧壁中的第一个延伸到所述座椅的两个带状物、 从所述两个侧壁中的第二个延伸到所述座椅的两个带状物、从所述前壁延伸到所述座椅的 一个带状物、以及从所述后壁延伸到所述座椅的两个带状物。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从所述两个侧壁中的每个延伸的所述两 个带状物的长度在2mm和5mm之间。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内座被挖空成形且具有相对 高的后部、从所述后部延伸的深的座椅面积、以及从所述深的座椅面积延伸的稍微上升的 向前表面,且所述系具包括至少一个带,所述带包括从所述稍微上升的向前表面延伸的中 央带部分和均从所述相对高的后部延伸的两个肩部带部分。13.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内座包括多个层,所述多个层 包括具有内表面的硬外层、具有面向所述硬层的所述内表面的外表面的基本均匀内泡沫 层、以及在所述硬外层的所述内表面和所述缓冲间隔层的所述外表面之间的缓冲间隔层, 其中,所述缓冲间隔层覆盖基本小于所述硬外层的整个所述内表面并且覆盖基本小于所述 内泡沫层的整个所述外表面,并且限定在硬外层和所述内泡沫层之间的多个空气间隙。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内座的所述多个层包括附在所述内 泡沫层上延伸且附连到所述防护壳体的覆盖层。1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附在所述内座上且附在所述外 部防护壳体的边沿的至少一部分上延伸的座套。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壳体的宽度在40和70cm之 间、深度在20和60cm之间、且高度在50和80cm之间。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提手,其连接到所述外部防护壳 体的侧壁。1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车辆座椅的重量小于4kg。1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车辆座椅在沿纵向轴线的主要方向 上延伸,并且其中,外部防护壳体包括相对于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延伸的多个锚箱。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锚箱垂直于纵向轴线延伸。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锚箱构造为接收且附连到LATCH连接器和 ISOFIX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2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每个带状物包括坐置在内座中的第一垫片 和坐置在外部防护壳体中的第二垫片。23.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第一和第二垫片中的每个均由内凸缘、外 凸缘、和在内外凸缘之间的带状物构成,内凸缘、外凸缘、和带状物形成围绕垫片周边的沟 槽,内座被坐置在形成在第一垫片中的沟槽中且外部防护壳体被坐置在形成在第二垫片中 的沟槽中。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第一和第二垫片由可压缩材料形成。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可压缩材料包括泡沫。26. -种用于乘坐者的车辆座椅,包括:外部防护壳体,其具有沿纵向轴线延伸的主要 维度;连接到所述防护壳体的多个锚箱,其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成角度地延伸且适于接收 锚环连接器;以及联接到外部防护壳体的内座。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联接到所述内座的系具,其适于将乘坐 者保持在所述内座中。28. 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锚箱垂直于纵向轴线延伸。29. 根据权利要求26-28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锚箱构造为接收和附连到中 的至少一个LATCH连接器和ISOFIX连接器。30. 根据权利要求26-29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锚箱包括外壳、联接到所述 外壳的套筒、以及介于套筒和外壳之间的至少一个插入件。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插入件在相对于所述纵向 轴线的第一位置处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和在与所述相对于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一位置偏移 的第二位置处的不同于所述第一横截面面积的第二横截面面积。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插入件由可压缩材料形成。33. 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可压缩材料包括泡沫。34. 根据权利要求26-33任一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联接到所述内座且联接到所述 外部防护壳体的悬挂系统,所述悬挂系统基本在外部防护壳体内悬挂内座且允许所述外部 防护壳体和所述内座之间的相对移动、以及将所述内座与所述外部防护壳体震动隔离。35. -种用于将车辆座椅可移除地联接到具有至少一个车辆座椅锚固件的车辆的车辆 座椅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锚固件的车辆座椅;和锚环捆扎条,其具有在所述 锚环捆扎条的第一末端处的第一连接器且具有在所述锚环捆扎条的第二末端处的第二连 接器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可移除地附连到车辆的所述至少一个车辆座椅锚固件,其所 述第二连接器可移除地附连到车辆座椅的所述至少一个锚固件。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车辆座椅系统,其中: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内座、将内座和所 述外部防护壳体联接且允许所述内座和所述外部防护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震动隔离装 置、以及适于将乘坐者保持在内座中且不附连到外部防护壳体的系具。37. -种用于具有壁且连接到车辆的车辆座椅的车辆座椅震动隔离系统,所述系统包 括:坐置在车辆座椅壁中的吸震垫片和延伸穿过所述垫片且联接到车辆座椅的捆扎条,所 述捆扎条具有邻近于所述垫片的末端部分,末端部分构造为响应于所述捆扎条的移动向所 述垫片施加压力。38. -种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辆座椅震动隔离系统,其中:所述垫片具有布置在 车辆座椅壁的内侧上的内凸缘、布置在车辆座椅壁的外侧上的外凸缘、以及在内凸缘和外 凸缘之间延伸的带状物,其中,捆扎条的末端部分邻近于外凸缘。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车辆座椅震动隔离系统,其中:所述垫片由泡沫形成。
【专利摘要】车辆座椅的实施方式包括外部防护壳体、内座、为了震动隔离在内座和外部防护壳体之间连接且允许内座和外部防护壳体之间相对移动的悬挂系统、以及适于将乘坐者保持到内座且不附连到外部防护壳体的系具。在事故中,无论座椅面向的方向如何且无论结果是突然加速和/或减速,内座将在框架内侧移动,且悬挂系统将吸收一些、很多、或所有能量。未由悬挂系统吸收的能量可由内座自身和/或用于将车辆座椅连接到车辆的锚固系统吸收。座椅框架在几乎所有情形下将维持结构完整性,由此保护车辆座椅的乘坐者。
【IPC分类】B60N2/427
【公开号】CN105163978
【申请号】CN201480024022
【发明人】Y·科昂, V·万斯科约, A·T·贝切内
【申请人】皮迪耶恩控制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3月5日
【公告号】CA2903274A1, US8911015, US20140252814, WO2014138156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