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75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高度可调节的座椅底部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迄今,在座椅侧架上设置有操作旋钮且可通过操纵/旋拧该操作旋钮来调节座椅(座椅底部)高度的车辆座椅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专利文献I中描述的座椅中,操作旋钮通过轴承架设置在侧架上。具体而言,该轴承架包括多个向操作旋钮外侧方向呈放射状凸出且其上形成有通孔的固定部,并且该轴承架于这些固定部处固定在所述侧架上。文献引用清单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2006-182039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对于车辆座椅具有小型化侧架的需求。然而,上述惯常结构中的多个向操作旋钮外侧方向呈放射状凸出的固定部需要较大的空间以固定操作旋钮(支承轴架),因此这种结构在侧架的小型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被进一步小型化的侧架的车辆座椅。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能够实现前述发明目的的本发明,一种带有高度可调节的座椅底部的车辆座椅,包括:侧架,其构成了所述座椅底部左、右侧架;连杆机构,其用于使所述侧架的高度可调节;以及操作旋钮总成,其包括通过旋转驱动用于所述侧架高度调节的连杆机构的操作旋钮;其中,操作旋钮总成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朝向所述侧架凸出,并且,在所述操作旋钮旋转轴方向上,该固定部固定在所述侧架的位于所述操作旋钮内侧的位置上。对于这种结构而言,操作旋钮总成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朝向所述侧架凸出,并且,在所述操作旋钮旋转轴方向上,固定在所述侧架的位于所述操作旋钮内侧的位置上。由此,可在操作旋钮的径向上小型化操作旋钮总成。这样,可减少用于固定操作旋钮总成的空间,从而实现侧架的进一步小型化。在上述车辆座椅中,所述侧架优选包括横向弯曲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至少设置在位于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部分所述侧架的上、下方的位置上。对于这种结构而言,在实现侧架小型化的同时可使侧架(至少为侧架上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部分)具有加强的刚性。此外,加强的刚性可以改善操作旋钮和连杆机构的运行稳定性。前述加强部通过朝向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侧弯曲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部分的上、下端而形成。对于这种结构而言,除加强了侧架的刚性之外,同上、下端朝向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那一侧的相对侧弯曲的结构相比,还可实现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的侧架的小型化。在这种结构中,侧架的上、下端部朝向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侧弯曲,并朝向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侧的相对侧折回。对于这种结构而言,侧架的上、下边缘部具有双折边结构,由此可进一步加强侧架的刚性。此外,对于这种结构而言,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操作旋钮和连杆机构的运行稳定性。在上述车辆座椅中,至少所述侧架的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部分具有从前侧观察为封闭截面的形状。对于这种结构而言,可进一步加强所述侧架的刚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可小型化操作旋钮总成,由此实现侧架的进一步小型化。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在实现侧架小型化的同时可加强侧架的刚性。此外,这种结构可以改善操作旋钮和连杆机构的运行稳定性。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可在横向上小型化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的侧架。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结构,可进一步加强侧架的刚性。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图2为示出了操作旋钮总成和侧架的图1中的线I1-1I剖视图;图3为连接件的示意图,其中包括座椅位于较低位置的示意图(a)和座椅为与提升位置的示意图(b);图4包括示出了将操作旋钮总成和侧架固定在一起的方法具体实例的示意图(a)至⑷;图5为包括与图1中线I1-1I的剖视图相对应的示意图(a)、(b),其示出了一修改实施例中的侧架结构;图6为与图1中线I1-1I的剖视图相对应的示意图,其示出了另一修改实施例中的侧架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通过适当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难理解,从坐在座椅上的乘坐者的视角定义了前/后、左/右(横向)和上/下(向上/向下)方向。如图1所示,作为车辆座椅实例的汽车座椅I被设置成乘坐者乘坐的座椅底部的高度可调节,且主要包括座椅靠背架2、构成了座椅底部框架的座椅底部架3、用于前后移动该座椅底部的滑动机构4、用于调节该座椅底部高度的连杆机构6以及操作旋钮总成10。此外,汽车座椅I设置有由聚氨酯泡沫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座椅垫(未图示)。座椅靠背架2和座椅底部架3由该座垫覆盖。座椅底部架3包括一对构成了座椅底部左、右侧架的大致呈薄板状的侧架30 (附图中仅示出了一个)。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旋钮总成10安装在左侧架30侧面的后部上。如图2所示,侧架30包括上、下部横向弯曲的加强部31。具体而言,加强部31的形成如下:由侧架30 (构成侧架30的金属薄板或其他薄板状部件)的上、下端部朝横向外侦K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10的那一侧)弯曲,接着该上、下端部在中途分别在侧架30的竖直中部(安装面32)方向上向上或向下弯曲并折回,以使上、下端部的端面33分别面向横向内侦K操作旋钮总成10固定侧的相对侧),由此形成了从安装面32所在位置朝横向外侧突出的U形横截面。通过将侧架30设置成具有上述横截面形状,提高了侧架30的刚性。对于这种结构而言,使下文中将要介绍的连杆61,62和操作旋钮总成10稳定地固定在侧架30上,从而提高了连杆机构6和操作旋钮12的运行稳定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侧架30的上、下边缘各具有一部分在另一部分之上的双折边结构,由此可进一步提高侧架的刚性。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连杆机构6等部件的运行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旋钮总成10安装在由上、下部(上、下加强部31)和安装面32构成的凹部(凹槽)中,而操作旋钮总成10固定在该安装面上。侧架30 (安装面32)上形成有插着操作旋钮总成10的齿轮13和旋转轴11 (将在下文中介绍)的通孔34,以及与操作旋钮总成10的固定部15结合的通孔35。返回至图1,滑动机构4是一种使侧架30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机构,而且主要包括下部轨道41和上部轨道42。两条各具有条形形状的下部轨道41 (在该附图中仅示出了其中一条)设置在彼此间隔一预设距离的左、右两侧。各下部轨道41通过前、后支架43固定在汽车(车辆)地板F上。各具有条形形状的上部轨道42与该上部轨道41结合,而且可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上部轨道42通过连杆61,62与座椅底部架3连接,而且对于这种结构而言,可以使座椅底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下部轨道41滑动(汽车地板F)。如图3所示,连杆机构6是一种用于调节侧架30高度的机构,而且主要包括前连杆61和后连杆62。各连杆61,62的上部61A,61B可旋转地连接于侧架30,而各连杆61,62的下部61B,62B可旋转地连接于上部轨道42,由此构成了四连杆机构,从而使侧架30可以相对于上部轨道42上下移动。具体而言,前连杆61 (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两个前连杆中的一个)设置在左右两侧,而各前连杆61的上部61A通过销栓91分别连接于侧架30的左、右内侧面,从而在那里形成接头。销栓91以能够使前连杆61旋转的方式支承前连杆61,从而使前连杆61可以在侧架30上旋转。前连杆61的下部61B通过销栓92连接于上部轨道42,从而在那里形成接头。销栓92以能够使前连杆61旋转的方式支承前连杆61,从而使前连杆61可以在上部轨道42上旋转。后连杆62 (在附图中仅示出了两个后连杆62中的一个)设置在左右两侧,而各后连杆62的上部62A与前连杆61 —样通过销栓91分别连接于侧架30的左、右内侧面上,从而可相对于侧架30旋转。后连杆62的上部62A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扇形齿轮部62G。后连杆62的下部62B也同前连杆61 —样通过销栓92连接于上部轨道42,由此可相对于上部轨道42旋转。左、右连杆61,62可通过管子或类似部件彼此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左、右连杆可同步旋转。如图2所示,操作旋钮总成10主要包括旋转轴11、设置在该旋转轴11外端上的操作旋钮12、设置在该旋转轴11内端上的齿轮13以及固定在安装面32上用于以能够使旋转轴11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11的主体外壳14。操作旋钮12通过诸如螺栓或类似部件固定在形成于旋转轴11外端上的安装座IlA上,并通过旋转轴11与齿轮13 —起旋转。在本发明中,操作旋钮12的形状不限于某一特定形状,因此,其形状可以是诸如盘装或杆状。当操作旋钮总成10固定在侧架30上时,齿轮13与后连杆62的齿轮部62G啮合(参见图3)。尽管在附图中并未显示,但旋转轴11以公知方式构成,并在通过倚靠主体外壳14产生一摩擦力的同时能够旋转。主体外壳14包括朝侧架30凸出的固定部15。从操作旋钮12的旋转轴11的延伸方向(横向)观察,该固定部15位于操作旋钮12的外周面12A的内侧。操作旋钮总成10通过固定部15固定在侧架30上。在本发明中,固定部15的数量不限于某一特定个数,也就是说,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部。举例来说,如果主体外壳14 (至少是主体外壳14的左、右内侧壁)由薄金属板制成,则固定部15是通过切割并抬起部分金属薄板或通过弯曲金属薄板而形成的。可选地,还可通过向主体外壳14的左、右侧壁上焊接销状部件来形成所述固定部。如果主体外壳14由树脂或类似材料制成,则可以通过整体模塑制成所述固定部。还可以通过向主体外壳14上旋拧或压装形状类似于锚定螺栓的销状部件端部来构成所述固定部。在本发明中,用于固定所述固定部15和侧架30的方法并不限于一种,可根据固定件15的材料和制造方式来选择任意适当的固定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如图4 (a)所示,可通过弯曲插入侧架30通孔35的固定部15的端部来固定所述固定部15(操作旋钮总成10)和侧架30。可选地,如图4 (b)所示,可通过铆接插入侧架30通孔35的固定部15的端部来固定所述固定部15和侧架30。如图4 (C)所示,可通过将插入侧架30通孔35的固定部15的端部与侧架30焊接在一起来固定所述固定部15和侧架30。可选地,如图4 (d)所示,通过预先在固定部15的端部(末端)构造止挡部15,并将固定部件15迅速地插入侧架30的通孔35来实现固定部15和侧架30的固定。当操作旋钮总成10被固定到侧架30上时,如图3所示,齿轮13与后连杆62的齿轮部62G啮合。汽车座椅I的构造在于,旋转操作旋钮12使齿轮13旋转,并将齿轮13的旋转传递给齿轮部62G,由此可调节座椅底部(侧架30)的高度。具体而言,当操纵操作旋钮12从如图3(a)所示的情形在附图中顺时针旋转时,后连杆62前向升起。因为后连杆62、侧架30、前连杆61和上部轨道42构成四连杆机构,这样当后连杆62向前升起时,前连杆61也向前升起,由此使侧架30向上移动(参见图3 (b))。这样,可提闻座椅底部的位置。另一方面,当操纵操作旋钮12从如图3 (b)所示的情形在附图中逆时针旋转时,带动后连杆62向后落下。之后,同样带动前连杆61向后落下,由此使侧架30向下移动(参见图3 (a))。这样,可降低座椅底部的位置。对于上述结构而言,根据本实施例,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因为操作旋钮总成10包括在操作旋钮12的内侧位置朝向侧架30凸出的固定部15,同另一种操作旋钮总成包括在操作旋钮12的径向上朝外凸出的固定部的结构相比,可在操作旋钮径向上减小操作旋钮总成10的尺寸。相应地,可减小用于固定操作旋钮总成10(即,安装面32的面积)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实现侧架30的小型化。因为侧架30包括位于其上、下方的加强部31,这在小型化侧架30的同时,可提高侧架30的刚性。此外,提高的刚性可改善操作旋钮12和连杆机构6的运行稳定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侧架30的上边缘部和下边缘部(加强部31)具有双折边结构,由此可进一步提高侧架30的刚性并进一步改善操作旋钮12和连杆机构6的运行稳定性。尽管在上文中介绍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修改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杆61,62的上部61A,62A连接于侧架30的横向内侧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连杆61,62的上部61A,62A还可以连接于侧架30的横向外侧面。在这种实施例中,操作旋钮总成10的齿轮13可设置在侧架30的横向外侧。在上述实施例中,侧架30的加强部31具有这样一种横截面,侧架30的上、下端部朝横向外侧弯曲,然后折回以使上、下端部33分别面向横向内侧,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举例来说,如图5(a)所示,可通过将侧架30的上、下端部朝向横向外侧(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10的那一侧)弯曲成大致呈L形的横截面来形成加强部31。可选地,如图5 (b)所示,可通过将侧架30的上、下端部朝向横向内侧(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10那一侧的对侧)弯曲成大致呈L形的横截面来形成加强部31。在如图5 (a)、(b)所示的结构中,同样可以提高侧架30的刚性。对于如图5 (a)所示的、侧架30的上下端朝横向外侧弯曲特别是齿轮13设置在侧架30的横向外侧(未图示)的结构而言,同如图5 (b)所示出的结构相比,可在横向上小型化侧架30 (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10的侧架30)。此外,加强部可包括至少一个通过弯曲用于构成侧架的薄板状部件而形成的脊部。可通过固定或焊接一薄板状部件或管状部件构成该加强部。为了提高侧架30的刚性,侧架30可具有从前侧(前后方向)观察为封闭截面的形状。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侧架130包括横截面形状为字母U形的外侧架部131以及内侧架部132,而这些侧架部131,132的上部彼此焊接在一起,这些侧架部131,132的下部也彼此焊接在一起,从而使这些侧架部一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部件,由此形成了从前侧观察为封闭的截面。根据本发明的侧架加强结构(例如加强部31以及如图6所示的封闭截面结构)可形成在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的至少一部分侧架的上、下部上,这样就可满足需要了。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旋钮总成10安装在左侧架30侧面的后部,但以本发明所述描述的固定方式固定着操作旋钮总成的位置并不限于任意具体位置。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旋钮总成10安装在左侧架30上,但并不限于此位置,因此操作旋钮总成10还可安装在右侧架上。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描述的操作旋钮总成10的结构仅是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举例来说,如上所述,齿轮13设置在侧架30的横向外侧上。用于调节侧架30高度的连杆机构6的结构(即,构成了四连杆机构的部件,包括连杆61,62等)仅是具有代表性的结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举例来说,齿轮部形成在前连杆的上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车辆座椅的应用举例说明了这种座椅结构,例如汽车座椅,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应用,这种结构还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座椅,举例来说,这种座椅结构还可应用于轮船或飞机。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高度可调节的座椅底部的车辆座椅,包括: 侧架,其构成了所述座椅底部左、右侧架; 连杆机构,其用于使所述侧架的高度可调节; 操作旋钮总成,其包括通过旋转驱动用于所述侧架高度调节的连杆机构的操作旋钮; 其中,操作旋钮总成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朝向所述侧架凸出,并且,在所述操作旋钮旋转轴方向上,固定在所述侧架的位于所述操作旋钮内侧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包括横向弯曲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至少设置在位于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部分所述侧架的上、下方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通过朝向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侧弯曲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部分的上、下端而形成所述加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的端部朝向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侧的相对侧折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侧架的固定着所述操作旋钮总成的那一部分具有从前侧观察为封闭截面的形状。
全文摘要
一种带有高度可调节的座椅底部的车辆座椅,包括侧架(30),其构成了所述座椅底部左、右侧架;连杆机构,其用于使所述侧架的高度可调节;操作旋钮总成(10),其包括通过旋转驱动用于所述侧架(30)高度调节的连杆机构的操作旋钮(12);其中,操作旋钮总成(10)包括固定部(15),该固定部(15)朝向所述侧架(30)凸出,并且,在所述操作旋钮(12)旋转轴(11)方向上,固定在所述侧架(30)的位于所述操作旋钮(12)内侧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B60N2/16GK103153693SQ20108006955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2日
发明者星正之, 佐藤祐辅, 西冈充宜, 江崎琢人 申请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株式会社今仙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