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吹出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376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可。
[0141](第12实施方式)
[01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在管道12中,在吹出口 11侧部分的车辆后方侧的壁设有第1引导壁14,且在吹出口 11侧部分的车辆前方侧的壁设有第2引导壁16。第1引导壁14与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壁14相同。第2引导壁16用于将高速的气流沿壁面引导向车辆前方侧,除前后方向的朝向与第1引导壁14不同以外,形状与第1引导壁14相同。
[0143]在吹出模式为除霜模式的情况下,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吹出口 11朝向上方吹出空气,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从吹出口 11向车辆前方侧吹出空气。另外,也可以如第10、第11实施方式那样,使第1、第2引导壁14、16的形状为具有锥形、台阶部的形状。
[0144](第13实施方式)
[014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在吹出口 11设置罩盖17。吹出口 11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为沿一个方向、具体而言为沿车辆左右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形状,遍及方向盘3所处位置的驾驶座的正面及副驾座的正面而配置。罩盖17为防止从吹出口 11侵入异物的异物侵入防止部件。
[0146]如图22?25所示,罩盖17为形成多个狭缝171的狭缝形成部件。具体而言,罩盖17为梳状,具有相当于多个梳齿的多个棒状部件172和连结它们的连结部件173。多个棒状部件172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连结部件173与车辆左右方向平行。在相邻的棒状部件172之间形成有狭缝171。
[0147]狭缝171为沿一个方向较长的开口部。狭缝171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换言之,狭缝171沿相对于吹出口 11所较长地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在面部模式时,狭缝171为相对于从吹出口 11朝向乘员吹出空气的方向(参照图22、23的白底箭头)平行地延伸的形状。
[0148]在此,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在吹出口 11设置棒状部件与车辆左右方向平行且狭缝与车辆左右方向平行的罩盖的情况下,由于在车辆左右方向的整个区域存在棒状部件,因此影响面部模式时从吹出口 11吹出的空气的朝向。即,通过使高速气流沿引导壁14流动,在管道12的内部流通的空气向车辆后方侧弯曲并从吹出口 11吹出,但如果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棒状部件存在于高速气流所通过的位置的话,高速气流会沿棒状部件流动,因此气流沿引导壁14弯曲时的弯曲角度变小。
[0149]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罩盖17中,狭缝171为与从吹出口 11朝向乘员吹出空气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形状,在高速气流通过狭缝17时,在高速气流的通过位置不存在棒状部件。因此,在面部模式时,能够减小对从吹出口 11吹出的空气朝向造成的影响,且防止从吹出口侵入异物。
[0150]另外,考虑防止侵入的异物的大小和空气通过狭缝171时的通风阻力来确定狭缝171的宽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171的延伸方向为车辆前后方向,但也可以为其他方向。在从吹出口 11朝向乘员吹出空气的方向为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狭缝171的延伸方向设为该方向。
[01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罩盖17的棒状部件172的端部172a与引导壁14接触。因此,棒状部件172的端部172a为与引导壁14接触的接触部。并且,棒状部件172的接触部172a的最上部172b位于与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相同高度的位置。另外,棒状部件172的接触部172a的最上部172b为形成沿着引导壁14的气流时的接触部172a的下游侧端部,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为形成沿着引导壁14的气流时的引导壁14的下游侧端部。
[0152]在此,在本发明中,对于本实施方式,如图27所示,也可以变更成使罩盖17的端部172a位于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的下游侧。在该情况下,使罩盖17的端部172a接触仪表板的上表面la而非引导壁14。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的形成沿着引导壁14的气流时的下游侧存在罩盖17,因此罩盖17会影响在面部模式时从吹出口 11吹出的空气的朝向。
[0153]与此相对,如图26所示,通过使棒状部件172的接触部172a的最上部172b位于与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相同高度的位置,从而在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的下游侧不存在对空气的朝向造成影响的结构。由此,能够在面部模式时减小罩盖17对从吹出口 11吹出的空气朝向造成的影响。
[01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盖17具有棒状部件172,但也可以将棒状部件172变更为板状部件。
[0155](第14实施方式)
[0156]相对于第13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变更了罩盖17的接触部172a的位置。具体而言,如图28所示,罩盖17的接触部172a的最上部172b位于比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低的位置。
[0157]由此,罩盖17的接触部172a的最上部172b位于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的上游侧的位置,在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的下游侧不存在对空气的朝向造成影响的结构,因此与第13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在面部模式时减小罩盖17对从吹出口 11吹出的空气朝向造成的影响。
[0158](第15实施方式)
[015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9?31所示,罩盖17远离引导壁14而配置。S卩,罩盖17的棒状部件172的端部172c不与引导壁14接触,在引导壁14的附近形成有空间。由此,由于在引导壁14的附近不存在罩盖17,因此在面部模式时不对从吹出口 11吹出的空气的朝向造成影响。
[0160]另外,在远离引导壁14的位置,在引导壁14的最上部14a的上侧也可以存在罩盖17。
[0161](第16实施方式)
[016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2?36所示,在管道12的内部设有左右方向调整门18。该左右方向调整门18为吹出方向调整部件,该吹出方向调整部件通过调整在管道12内部流动的气流的车辆左右方向的朝向,从而在车辆左右方向上调整来自吹出口 11的空气吹出方向。另外,左右方向调整门18还起到风速分布形成部的作用,该风速分布形成部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形成从吹出口 11中的中央部吹出的空气的风速与从吹出口 11中的中央部的外侧的部分吹出的空气的风速不同的风速分布。另外,车辆左右方向相当于与连结其他侧与一侧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0163]左右方向调整门18配置于管道12内部中的气流偏向门13的空气流上游侧。气流偏向门13为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滑动门。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方向调整门18由具有板状的门主体部181和旋转轴182的蝴蝶门构成。有多个左右方向调整门18,相对于空气流并列配置。
[0164]如图34所示,多个左右方向调整门18可以全部朝向相同方向,或如图35、36所示,多个左右方向调整门18中的左侧的组与右侧的组朝向不同方向。因此,通过使多个左右方向调整门18的朝向为图34所示的方向,从而能够从吹出口 11仅向左右方向的单侧吹出空气,或通过做成图35所示的方向,从而能够从吹出口 11向左右方向的两侧V字状地吹出空气,或通过做成图36所示的方向,从而能够从吹出口 11向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集中吹出空气。例如,在面部模式时,通过做成图35所示的方向,能够使吹出口 11的吹出空气从乘员的脸的旁边通过,或通过做成图36所示的方向,能够使吹出口 11的吹出空气仅集中于乘员的脸。另外,在除霜模式时,通过做成图35所示的方向或图36所示的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或通过切换两个方向,从而能够使吹出口 11的吹出空气遍及挡风玻璃2的前表面。
[0165]在此,在面部模式时,通过气流偏向门13形成的高速的气流沿引导壁14弯曲地流动,从而从吹出口 11朝向乘员吹出空气。因此,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将左右方向调整门18设在气流偏向门13的空气流下游侧的话,通过气流偏向门13形成的高速的气流沿左右方向调整门18流动,沿引导壁14弯曲地流动的空气的弯曲度变小。
[016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左右方向调整门18设在气流偏向门13的空气流上游侦牝在通过气流偏向门13形成高速的气流前,调整气流的左右方向的朝向。因此,通过气流偏向门13形成的高速的气流沿引导壁14弯曲地流动,因此避免了沿引导壁14弯曲地流动的空气的弯曲度变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蝴蝶门构成左右方向调整门18,但也可以由具有门主体部和旋转轴的悬臂式门构成。
[0167]接着,对通过多个左右方向调整门18进行的风向模式的切换进行具体的说明。
[0168]如图37所示,在操作面板60设有回避模式、扩散模式、集中模式、自动(Auto)模式的各风向模式的选择开关61、62、63、64。将来自各风向模式的选择开关61?64的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基于输入的操作信号使多个左右方向调整门18动作,以执行所选择的风向模式的方式。这样一来,通过乘员对选择开关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使乘员通过手动来变更风向模式。
[0169]另外,控制装置50由微型计算机和其周边电路构成,用于控制连接于输出侧的各种设备的动作。操作面板60除各风向模式的选择开关61?64以外,还设有设定车室内温度的车室内温度设定开关等各种空调操作开关,将来自各种空调操作开关的操作信号输入到控制装置50。另外,对控制装置50输入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该传感器组是检测车室内温度Tr的内部气体传感器51、检测外部气体温Tam的外部气体传感器52、检测车室内的日照量Ts的日照传感器53等。
[0170]如图3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口 11与驾驶座及副驾座对应而设置。在以下,对与驾驶座对应的吹出口 11进行说明。在吹出口 11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与座位的左右方向中心位置相同,吹出口 11的左右方向长度为与座位的左右长度相同的长度。
[0171]上述的各风向模式的选择开关61?64全部OFF时为通常模式。如图38所示,在该通常模式中,例如在面部模式、双层模式这样的、从吹出口 11朝向车辆后方吹出空气的吹出模式时,从吹出口 11朝向乘员吹出空气。
[0172]如图39所示,在该通常模式中,多个左右方向调整门18全部与上下方向平行。在该情况下,如图40所示,来自吹出口 11的吹出空气的风速分布为在左右方向上风速均匀的分布。另外,如图41所示,乘员的位置上的风速分布为乘员的脸(特别是嘴周边)的位置上的风速最高的风速分布。另外,图41表示乘员的脸及其周边的区域的风速分布,图41中的曲线为划分出相同风速的区域的边界线。
[0173]回避模式的选择开关61为0N时,变为回避模式。该回避模式为如下的风向模式:如图42所示,在面部模式、双层模式这样的、从吹出口 11朝向车辆后方吹出空气的吹出模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