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左、右、后悬置组件的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716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带左、右、后悬置组件的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动力总成上设置有左悬置组件、右悬置组件和后悬置组件,作为动力总成与车架的左、右、后三个安装点。左悬置组件与右悬置组件分别安装在动力总成的左右两侦U,后悬置组件安装在动力总成的后方。
[0003]左、右、后悬置组件通常由悬置和悬置支架组成。受结构限制,无法很好地对发动机振动进行解耦,导致发动机抖动,且振动过大引起车身其它部件共振,车内振动明显,噪声大。悬置支架通常为冲压成型的“U”形架,安装时无法满足变速器与整车搭载的边界条件,悬置支架模态较低,无法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导致共振而影响悬置的寿命,无法满足NVH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通过优化动力总成上左、右、后悬置组件的结构,以降低发动机运动时传递到车架的振动,解决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解耦问题,避免产生共振及车辆运行时发动机与机舱其它部件动干涉,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提高悬置的使用寿命,满足发动机支架模态要求,以及动力总成与整车的搭载边界要求。
[0005]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左、右、后悬置组件的动力总成,以及设置在动力总成(A)上的左悬置组件(B)、右悬置组件(C)和后悬置组件(D),所述左悬置组件(B)安装在动力总成(A)的左侧,右悬置组件(C)安装在动力总成(A)的右侧,所述后悬置组件(D)安装在动力总成(A)的后方,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左悬置组件(B)包括左悬置(BI)和左悬置支架(B2),所述左悬置支架(B2)包括上弯折板(I)、下弯折板(2)和斜板(3),所述上、下弯折板(1、2)的水平部分相互平行,上、下弯折板(1、2)的后部向下弯折,所述上弯折板(I)与下弯折板(2)在弯折部分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上弯折板(I)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垂直向下的包边(Ia),将下弯折板(2)的左右两侧罩住并焊接在一起,并结合焊接固定在上、下弯折板(1、2)后端的所述斜板(3)构成一个盒体结构;所述斜板(3)的内侧设置有两颗左右间隔布置的凸焊螺母(4)并结合紧固螺栓与动力总成(A)的变速器相连,所述上弯折板(I)的水平部分与下弯折板(2)的水平部分之间焊接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安装柱(5),所述安装柱(5)的下端伸到下弯折板
(2)下方,安装柱(5)上同轴设置有车架安装孔;
[0007]所述右悬置组件(C)包括右悬置(Cl)和右悬置安装块(C2),所述右悬置安装块(C2)采用铝铸造一体成型的壳体结构,所述右悬置安装块(C2)上设置有车架安装孔,右悬置(Cl)连接在右悬置安装块(C2)与动力总成(A)的发动机之间;
[0008]所述后悬置组件(D)包括后悬置支架(Dl)和后悬置(D2),所述后悬置支架(Dl)包括L形折弯板(6)和两立板(7),所述L形折弯板(6)的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上分别开有车架安装孔,两立板(7)相互平行地垂直焊接在L形折弯板(6)的底部外壁上,并向上延伸直至将L形折弯板(6)的竖直部分的外壁也半包在内;所述后悬置(D2)包括安装座(8)、橡胶总成(9)和两扇形的橡胶垫片(10),所述安装座(8)整体近似“U”形,包括弧形板(8a)和设置在弧形板(8a)两侧的侧板(Sb),每个侧板(Sb)上均设置有变速器吊装孔(Sc),所述橡胶总成(9)整体呈圆筒形,包括圆筒形外壳(9b)、以及压装在圆筒形外壳(9b)内的橡胶芯(9a),橡胶总成(9)通过圆筒形外壳(9b)焊接在弧形板(8a)上远离侧板(Sb)的一侦牝橡胶总成(9)的轴线与弧形板(8a)的轴线平行,且弧形板(8a)正好将橡胶总成(9)半包住,两个所述橡胶垫片(10)设置在橡胶总成(9)的两侧,每个橡胶垫片(10)轴孔内固定安装有金属环(11),且金属环(11)与橡胶总成(9)同轴设置,橡胶总成(9)及两橡胶垫片
(10)伸入后悬置支架(Dl)的两立板(7)之间,并通过穿过两金属环(11)和橡胶总成(9)的螺栓与两立板(7)固连在一起,所述安装座(8)为冲压件,每个侧板(Sb)上设置有两个变速器吊装孔(8c)用于与动力总成㈧的变速器相连。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下弯折板(1、2)的宽度在一侧同时增大,且两颗凸焊螺母(4)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同行的两颗安装柱(5)之间的间距。采用非对称结构,进一步提高左悬置支架的模态,提高NVH性能。
[0010]进一步,所述橡胶垫片(10)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呈圆周均布的缓冲凸起(15a)。后悬置与后悬置支架相连时,橡胶垫片的缓冲凸起距离后悬置支架最近,当发动机振动传递给车架时,首先由缓冲凸起与后悬置支架直接接触,能进一步缓冲振动对车架的影响。
[0011]所述金属环(11)嵌装在橡胶垫片(10)的轴孔内,且金属环(11)的外壁上设置有防转凸起(11a),以防止金属环(11)与橡胶垫片(1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3](I)左悬置安装支架采用三块钣金件围成的盒体结构,来提高支架的整体强度,并满足了安装时发动机与整车搭载的边界条件,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同时提高了左悬置支架的模态,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引起共振,提高了 NVH性能。
[0014](2)右悬置安装块采用铝铸造成型的壳体结构,其重量与冲压成型的钣金件重量相当,由于采用了铸造件,满足了安装时发动机与整车搭载的边界条件,避免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同时提高了右悬置块的模态,避开发动机二阶、四阶激励引起共振,提高了 NVH性能。
[0015](3)后悬置组件安装时,后悬置支架吊装在车架上,变速器吊装在后悬置上,从而实现了变速器与后悬置的安装。橡胶垫片防止橡胶总成与后悬置支架接触,橡胶总成压装在圆筒形外壳内,对橡胶芯起保护和限位作用,螺栓穿过橡胶总成的中心孔与后悬置支架固定,变速器通过螺栓吊装在安装座上,整个后悬置起到隔振、限位作用。后悬置支架由L形折弯板和两立板焊接而成,橡胶总成伸入两立板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立板不仅将L形折弯板的底部外壁全包住,还将L形折弯板的竖直部分的外壁也半包在内,进一步提高了 L形折弯板的强度,防止L形折弯板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改变了传统的前托式结构,采用吊装式结构安装变速器,更好地连接变速器与车架,降低发动机运行时传递到车架的振动,避免车辆运行时发动机与机舱其他部件动干涉,解决发动机动力总成振动解耦问题,降低了噪声,提升整车NVH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0018]图3是左悬置支架的立体图一。
[0019]图4是左悬置支架的立体图二。
[0020]图5是图3的E-E剖视图。
[0021]图6是后悬置组件的立体图。
[0022]图7是图6中后悬置支架的立体图。
[0023]图8是图6中后悬置的立体图。
[0024]图9是图8的F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结合图1、图2所示,带左、右、后悬置组件的动力总成由动力总成A,以及设置在动力总成上的左悬置组件B、右悬置组件C和后悬置组件D组成。左悬置组件B安装在动力总成A的左侧,右悬置组件C安装在动力总成A的右侧,后悬置组件D安装在动力总成A的后方,分别作为动力总成A与车架的左、右、后安装点。动力总成A由发动机和变速器两部分组成,左悬置组件B、右悬置组件C安装在发动机上,后悬置组件D安装在变速器上。左悬置组件B主要由左悬置BI和左悬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