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013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汽车前机舱中,由于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需要装设冷却装置。现有技术中,汽车前机舱内的冷却装置主要包括:设置于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针对发动机散热的热交换器以及冷却风扇总成等,在有些发动机功率较大的车型上,还配置有降低发动机进风温度的中冷器。
[0003]以热交换器为例,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固定于汽车前机舱内,其散热的方式主要采用风冷式。现有技术中,汽车前机舱的风流主要是通过汽车的前格栅进入,然后从前机舱的空隙流出。此种方式下,虽然进入前机舱的风流很大,但是由于没有设置固定的出风口,风流进入前机舱后极易造成前机舱内的气流场紊乱,反而导致前机舱散热的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包括:
[0007]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具有端部,并且,所述端部形成有第一通风区域;
[0008]前轮罩,所述前轮罩连接所述前保险杠的所述端部,所述前轮罩包括面向所述前保险杠的所述端部的第一罩部和背向所述前保险杠的所述端部的第二罩部,并且,所述第一罩部形成有第二通风区域。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区域包括隔栅。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风区域包括格栅。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前机舱内固定有热交换器,且所述热交换器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域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之间。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前保险杠的所述端部固定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
[00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风流通过第一通风区域进入汽车前机舱,通过第二通风区域流出汽车前机舱,从而形成稳定的风流通道,避免汽车前机舱内的气流场紊乱,从而可以提高汽车前机舱的散热效率。
[0015]并且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通风区域开设于前轮罩的第一罩部,在汽车的行进过程中,由于前轮的转动,使前轮与前轮罩之间产生负压,从而更有利于前机舱内风流的排出。
【附图说明】
[0016]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附图标记
[0020]1 一通风机构;
[0021]11 一前保险杠;111 一端部;
[0022]12—前轮罩;121—第一罩部;122—第二罩部;
[0023]13—第一通风区域;14一第二通风区域;131、141 一格栅;15—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5]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0026]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0027]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002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风流进入前机舱后极易造成前机舱内的气流场紊乱,反而导致前机舱散热的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1,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0029]前保险杠11,所述前保险杠11具有端部111,并且,所述端部111形成有第一通风区域13 ;
[0030]前轮罩12,所述前轮罩12连接所述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所述前轮罩12包括面向所述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的第一罩部121和背向所述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的第二罩部122,并且,所述第一罩部121形成有第二通风区域14。
[0031]第一罩部121和第二罩部122均为弧形罩面,第二通风区域14设置于第一罩部121的弧形罩面上。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0033]并且,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如提等。
[0034]通过此设置,第一通风区域13和第二通风区域14为相对设置,从而保证风流从第一通风区域13进入,并可以从第二通风区域14流出,从而形成风道。为达到最优的效果,可以设置第一通风区域13和第二通风区域14相对齐。
[0035]可选地,第一通风区域13包括格栅131,第二通风区域14包括格栅141,以起到防尘的作用。
[0036]本实施例中,前保险杠11的端部111开设有两个第一通风区域13 ;相对应地,每个前轮罩12的第一罩部121分别形成有第二通风区域14。每个第一通风区域13与一个第二通风区域14成对设置,且两个第一通风区域13关于汽车的沿XZ面的中心面对称。这样,不仅提高汽车前机舱内的散热效率,而且在汽车整体上形成对称结构,保持汽车的整体美观性。
[0037]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使用习惯,定义从车头到车尾的方向为正X向;从车驾驶座侧到副驾驶座侧的方向为正Y向;从车底部到车顶部的方向为正Z向。
[0038]第一通风区域13和第二通风区域14之间的风流,不仅可以实现前机舱空间内的散热,还可以实现前机舱内的产生热量的部件的散热。可选地,汽车前机舱内固定有热交换器15,且所述热交换器15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域13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14之间。
[0039]本实施例中,该热交换器15与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固定连接,且其热交换面与第一通风区域13相对齐,以使风流最大程度地带走产生的热量。
[004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1,风流通过第一通风区域13进入汽车前机舱,通过第二通风区域14流出汽车前机舱,从而形成稳定的风流通道,避免汽车前机舱内的气流场紊乱,从而可以提高汽车前机舱的散热效率。
[0041]并且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通风区域14开设于前轮罩12的第一罩部121,在汽车的行进过程中,由于前轮的转动,使前轮与前轮罩12之间产生负压,从而更有利于前机舱内风流的排出。
[0042]再进一步地,在连续刹车时,第一通风区域13和第二通风区域14之间的风流可以起到辅助制动盘的冷却的作用。
[00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1。
[004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保险杠(11),所述前保险杠(11)具有端部(111),并且,所述端部(111)形成有第一通风区域(13); 前轮罩(12),所述前轮罩(12)连接所述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所述前轮罩(12)包括面向所述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的第一罩部(121)和背向所述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的第二罩部(122),并且,所述第一罩部(121)形成有第二通风区域(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域(13)包括隔栅(13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区域(14)包括格栅(14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机舱内固定有热交换器(15),且所述热交换器(15)置于所述第一通风区域(13)和所述第二通风区域(14)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15)与所述前保险杠(11)的所述端部(111)固定连接。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包括: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具有端部,并且,所述端部形成有第一通风区域;前轮罩,所述前轮罩连接所述前保险杠的所述端部,所述前轮罩包括面向所述前保险杠的所述端部的第一罩部和背向所述前保险杠的所述端部的第二罩部,并且,所述第一罩部形成有第二通风区域。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机舱的通风机构,风流通过第一通风区域进入汽车前机舱,通过第二通风区域流出汽车前机舱,从而形成稳定的风流通道,避免汽车前机舱内的气流场紊乱,从而可以提高汽车前机舱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通风机构的汽车。
【IPC分类】B60R19/52
【公开号】CN205010157
【申请号】CN201520774301
【发明人】王克坚, 王子超
【申请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