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256935阅读:来源:国知局
离。所 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从动齿轮G1、G2、G3和G4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中间轴4上,同时 分别与该第一、第二、第三/五和第四/六主动齿轮D1、D2、D3和D4啮合。
[0040] 所述的第一同步器A有选择地把第一和第三从动齿轮G1和G3中的一个扭矩传递到 第一中间轴4。所述的第二同步器B有选择地传递第二和第四从动齿轮G2和G4中的一个扭 矩。
[0041 ]所述的第一主减速主动齿轮0G1布置在第一中间轴4上。同时与主减速从动齿轮RG 啮合,从而来源于第一、第二、第三/五和第四/六主动齿轮D1、D2、D3和D4的扭矩被传递到主 减速从动齿轮RG。
[0042]所述的第二输出装置0UT2包括:第二中间轴5、反向中间轴6、第五和第六从动齿轮 G5和G6、第一和第二中间齿轮Ml和M2、反向从动齿轮R、第三和第四同步器C和D以及第二主 减速主动齿轮0G2。
[0043]所述的第二中间轴5和反向中间轴6平行于离合器主动轴1布置并隔开预定距离。
[0044] 所述的第五和第六从动齿轮G5以及G6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二中间轴5上,同时分别 与第三/五和第四/六主动齿轮D3和D4啮合。
[0045] 所述的第一中间齿轮Ml布置在反向中间轴6上,同时与第一主动齿轮D1嗤合。
[0046] 所述的反向从动齿轮R布置在第二中间轴5上,同时与第二中间齿轮M2啮合。
[0047]所述的第三同步器C有选择地把第三/五从动齿轮D3的扭矩传递到第二中间轴5。 所述的第四同步器D有选择地把反向从动齿轮R和第六从动齿轮D6的一个扭矩传递到第二 中间轴5。
[0048]所述的第二主减速主动齿轮0G2布置在第二中间轴5上,同时与主减速从动齿轮RG 啮合,从而来源于第一、第三/五和第四/六主动齿轮D1、D3和D4的扭矩被传递到主减速从动 齿轮RG。
[004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单元和惰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EM及其电机轴 7、电机齿轮MG、电机惰轮轴8以及电机惰轮IG,其中:电机EM通过一个惰轮与第三从动齿轮 G3相连。
[0050]所述的电机EM在它的转动轴7上具有电机齿轮MG。
[0051]所述的电机惰轮轴8平行于第二输入轴3并隔开预定距离。
[0052]所述的电机惰轮IG固定安装在电机惰轮轴8,同时电机惰轮IG与电机齿轮MG和在 第一中间轴3上的第三从动齿轮G3啮合。
[0053] 实施例2
[005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单元和惰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EM及其电机轴 7、电机齿轮MG、第一电机惰轮轴8、第一电机惰轮II、第二电机惰轮轴9、第二电机惰轮12,其 中:电机EM通过单平面两个惰轮与第三从动齿轮G3相连。
[0055]所述的电机EM在它的转动轴7上具有电机齿轮MG。
[0056]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电机惰轮轴8和9平行于第二输入轴3并隔开预定距离。
[0057]所述的第一电机惰轮II固定安装在电机惰轮轴8,同时第一电机惰轮II与电机齿 轮MG和第二电机惰轮12啮合。
[0058]所述的第二电机惰轮12固定安装在电机惰轮轴9,同时第二电机惰轮12与第一电 机惰轮II和在第一中间轴3上的第三从动齿轮G3啮合。
[0059] 实施例3
[0060]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机驱动单元和惰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EM及其电机轴 7、电机齿轮MG、第一电机惰轮轴8、第一电机惰轮II、第二电机惰轮轴9、第二电机惰轮12和 电机惰轮13,其中:电机EM通过两平面三个惰轮与第三从动齿轮G3相连。
[0061 ]所述的电机EM在它的转动轴7上具有电机齿轮MG。
[0062]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电机惰轮轴8和9平行于第二输入轴3并隔开预定距离。
[0063]所述的第一电机惰轮II固定安装在电机惰轮轴8,同时第一电机惰轮II与电机齿 轮MG和第二电机惰轮12啮合。
[0064]所述的第二和第三电机惰轮12和13固定安装在电机惰轮轴9,同时第二电机惰轮 12与第一电机惰轮II,第三电机惰轮13和第一中间轴3上的第三从动齿轮G3啮合。
[0065]根据本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驱动电机设置在中间轴上,因此 与现有技术中电机设置在空心输入轴上的方式相比较,电机布置位置更灵活;与电机通过 一个分离离合器与倒档轴相连的方式比较,电机具有多个可选档位,对电机选型要求降低, 同时能够通过选择不同档位,提高电机运行效率。
[0066]并且,依照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由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合理地利用了空 间,因此还有利于车内其它部件的布置。
[0067] 并且,将双离合器变速器应用于具有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车辆,能发挥双离合器 变速器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经济性和动力性。
[0068] 实施例4
[0069]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的车辆具有上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0070] 依照本实施例的车辆,由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合理地利用了空间,因此有利于车 辆内其它部件的布置。
[0071] 并且,将双离合器变速器应用于具有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车辆,能发挥双离合器 变速器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0072]将本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应用于某款SUV,其中发动机最大功率130kw,最 大扭矩250Nm,电机峰值功率80kw,峰值扭矩200Nm,可以实现纯电动模式3个前进档位,混合 动力模式8个前进档位。根据仿真结果,混合动力模式百公里加速时间可以相对于传统车型 提高25%,节油率大于40%,且比电机置于变速箱离合器主动输入轴的车辆节油2%。
[0073]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 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 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实用新型之约束。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离合结构的发 动机驱动部分、电机驱动部分和惰轮传动机构,其中:惰轮传动机构分别与双离合结构的发 动机驱动部分的一个从动齿轮以及电机驱动部分相连; 所述的惰轮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带有惰轮的惰轮轴,该惰轮分别与第一中间轴上 的从动齿轮以及电机驱动部分的电机齿轮相嗤合。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驱动部分包括:电 机以及与之相连的电机齿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动机驱动部分包括: 发动机以及设置于其双离合器主动轴上的四个主动齿轮、分别带有四个和三个从动齿轮的 第一和第二中间轴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中间轴上的两个同步器。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惰轮传动机构与第一中 间轴上的第三从动齿轮相啮合。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惰轮传动机构中设有: 两组带有惰轮的惰轮轴,其中:第一惰轮轴和第二惰轮轴相平行,第一中间轴上的从动齿 轮、第一惰轮、第二惰轮和电机齿轮依次啮合。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惰轮传动机构中设有: 两组带有惰轮的惰轮轴,第一惰轮轴上设有与第一惰轮并排的第三惰轮,其中:第一惰轮轴 和第二惰轮轴相平行,第一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与第一惰轮相啮合,第三惰轮、第二惰轮和 电机齿轮依次嗤合。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动机驱动部分上设有 差速器,该差速器通过一对减速齿轮与第一中间轴相连。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发动机驱动部分上设有 反向传动机构,该反向传动机构具体为:带有两个中间齿轮的反向中间轴,其中一个中间齿 轮与第二中间轴上的一个从动齿轮相啮合。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双离合结构的发动机驱动部分、电机驱动部分和惰轮传动机构,其中:惰轮传动机构分别与双离合结构的发动机驱动部分的一个从动齿轮以及电机驱动部分相连;惰轮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带有惰轮的惰轮轴,该惰轮分别与第一中间轴上的从动齿轮以及电机驱动部分的电机齿轮相啮合。本实用新型能够显著提高变速器内部空间利用率并提高燃油使用效率。
【IPC分类】B60K17/04, B60K6/40
【公开号】CN205168165
【申请号】CN201520956452
【发明人】陆季波, 陈洁婧, 裘剡
【申请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