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铰接用自由铰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705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铰接用自由铰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铰接机构中的一种自由铰接装置。属于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客流量的增加,车辆多节连挂成为必然,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向低地板方向发展,已没有传统的车钩空间,加之城市内部轨道线路曲线半径小,坡道陡且多,急需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连挂机构,铰接机构可以完全满足上述要求。传统高地板车辆连挂通过地板下车钩来实现,由于车钩间隙较大,严重影响运行品质,虽然后来采用了密接式车钩,但还是难以满足城市内部小曲线半径的要求,且低地板车辆地板面距轨面很近,已没有传统的车钩空间。充分利用车顶上部现有空间,研制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自由铰接装置,满足城市小曲线半径和大坡道要求的同时,约束车辆间的侧滚运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城市低地板轨道交通车辆提供铰接机构中的一种自由铰接装置。使其既能够满足车辆连挂和运行需要,又结构简单、运用安全可靠、拆检更换维修方便,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多节低地板车辆连挂编组的问题。 这种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铰接用自由铰接装置的结构是侧滚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球铰关节副和弹性关节副。侧滚拉杆是由两个带反向螺纹的拉杆头和中间拉杆套组成的;球铰关节副外径与左拉杆头的内孔相配合,内径与刚性钩头连接销的外径相配合,刚性钩头连接销紧固在刚性钩头上;弹性关节副外径与右拉杆头的内孔相配合,内径与弹性钩头连接销的外径相配合,弹性钩头连接销紧固在弹性钩头上。球铰关节副为球形刚性关节副。弹性关节副为球形橡胶关节副。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铰接机构中的自由铰接装置,其为"Z"字型连杆结构,两端固定于车体上,与中间侧滚拉杆两端分别为刚性球铰副和弹性球铰副连接。用于低地板车辆连
挂的上铰接,能够满足通过小半径水平曲线和竖曲线的要求的同时,约束车辆间的侧滚运动。 本实用新型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铰接机构中的自由铰接装置的优点是为"Z"字型连杆结构,两端固定于车体上,与中间侧滚拉杆两端分别为刚性球铰副和弹性球铰副连接,释放车体间摇头和点头自由度,能够满足车辆通过小半径水平曲线和竖曲线的要求,同时约束车辆车体间的侧滚运动,与油压减振器配合使用,保证车辆直线运动平稳性。该自由铰接装置结构简单、运用安全可靠、拆检更换维修方便,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多节低地板车辆连挂编组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由铰接装置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0008]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自由铰接装置由刚性钩头1、刚性钩头连接销2、 球铰关节副3、侧滚拉杆6、弹性关节副8、弹性钩头连接销9、弹性钩头10组成。其中侧滚 拉杆6由右旋拉杆头4、拉杆套5、左旋拉杆头7组成。自由铰接装置中的侧滚拉杆6由两 个带反向螺纹的拉杆头4、7和中间拉杆套5组成,根据两连接车体间位置关系,通过中间拉 杆套5调整两拉杆头4、7之间距离,通过双螺母锁紧固定。弹性关节副8为球形橡胶关节, 其外径与拉杆头7的内孔相配合,内径与弹性钩头连接销9的外径相配合。球铰关节副3 为球形刚性关节。其外径与拉杆头4内孔相配合,内径与刚性钩头连接销2外径相配合。
权利要求一种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铰接用自由铰接装置,侧滚拉杆(6)的两端分别设有球铰关节副(3)和弹性关节副(8),其特征在于侧滚拉杆(6)是由两个带反向螺纹的拉杆头(4、7)和中间拉杆套(5)组成的;球铰关节副(3)外径与拉杆头(4)的内孔相配合,内径与刚性钩头连接销(2)的外径相配合,刚性钩头连接销(2)紧固在刚性钩头(1)上;弹性关节副(8)外径与拉杆头(7)的内孔相配合,内径与弹性钩头连接销(9)的外径相配合,弹性钩头连接销(9)紧固在弹性钩头(10)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铰接用自由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球 铰关节副(3)为球形刚性关节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铰接用自由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弹 性关节副(8)为球形橡胶关节副。
专利摘要一种城市低地板轨道车辆铰接用自由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为“Z”字型连杆结构,两端固定于车体上,与中间侧滚拉杆两端为球铰连接。它是低地板车辆之间的辅助连接机构,约束车辆车体间的侧滚运动,同时适应车辆通过小半径水平曲线和竖曲线的需要。它的优点是为“Z”字型连杆结构,释放车体间摇头和点头自由度,能够满足车辆通过小半径水平曲线和竖曲线的要求,同时约束车辆车体间的侧滚运动,与油压减振器配合使用,保证车辆直线运动平稳性。该自由铰接装置结构简单、运用安全可靠、拆检更换维修方便,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多节低地板车辆连挂编组的问题。
文档编号B61G1/40GK201538329SQ20092001508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李文勇, 迟兴国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