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485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踏面制动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踏面制动器大量用于铁道动车、城轨地铁、机车及工程机械车,部分客车转向架也采用踏面制动器。踏面制动器结构紧凑,具有闸瓦间隙自动调整能力,带停放的踏面制动器,通过释放弹簧力实施停放制动,取消传统的手制动机。

如图1所示,踏面制动器在闸瓦磨耗后,随着间隙调整机构的调整作用,螺杆3伸出缸体,螺杆3绕其轴向中心转动一定角度,插入螺杆3内部的手动调节轴1也绕其轴向中心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盖2与踏面制动器的缸体连接;在踏面制动器闸瓦磨耗后需要更换闸瓦时,逆时针转动手动调节轴1的右端六方,带动螺杆3缩回。

在现有踏面制动器中,由于手动调节轴会相对于后盖发生转动,因此,外界灰尘容易从手动调节轴与后盖之间进入到踏面制动器内部,从而影响踏面制动器的制动可靠性,增加踏面制动器的维护成本,降低踏面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灰尘由手动调节轴与后盖之间进入到踏面制动器内部的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所述踏面制动器包括手动调节轴以及与踏面制动器缸体连接的后盖,所述手动调节轴一端与踏面制动器的螺杆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后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盖内、手动调节轴上成形有沿径向凸起的密封部,在所述手动调节轴的密封部与后盖内壁之间设置有防尘垫,所述手动调节轴在转动过程中,所述手动调节轴上的密封部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始终与防尘垫端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其所述手动调节轴由防尘垫的中心通孔穿过,所述手动调节轴上密封部的直径大于防尘垫中心通孔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其所述手动调节轴上密封部与防尘垫对应贴合的端面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座和弹簧,所述弹簧座和弹簧分别套在手动调节轴上,且所述弹簧座通过弹簧压紧在手动调节轴的密封部背部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其所述手动调节轴由弹簧座的中心通孔穿过,所述弹簧座的中心通孔处端面呈弧形,所述弹簧座与密封部对应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沿其轴向凸起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端面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调节轴上成形的密封部与防尘垫的配合,在手动调节轴转动过程中,利用密封部背面弹性部件的作用,使手动调节轴的密封部始终与防尘垫保持紧密贴合的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了外界灰尘进入踏面制动器的缸体内,提高了踏面制动器的制动可靠性,延长了踏面制动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踏面制动器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手动调节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手动调节轴,1a为密封部,2为后盖,3为螺杆,4为防尘垫,5a为弹簧座,5b为弹簧,6为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踏面制动器手动复位防尘装置,所述踏面制动器包括手动调节轴1以及与踏面制动器缸体连接的后盖2,所述手动调节轴1一端与踏面制动器的螺杆3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后盖2,在所述后盖2内、手动调节轴1上成形有沿径向凸起的密封部1a,在所述手动调节轴1的密封部1a与后盖2内壁之间设置有防尘垫4,所述手动调节轴1上密封部1a与防尘垫4对应贴合的端面呈弧形,所述手动调节轴1由防尘垫4的中心通孔穿过,所述手动调节轴1上密封部1a的直径大于防尘垫4中心通孔的孔径,所述手动调节轴1在转动过程中,所述手动调节轴1上密封部1a的弧形端面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始终与防尘垫4端面紧密贴合,而不会脱离且无缝隙,从而有效防止外界灰尘进入踏面制动器的缸体内。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弹簧座5a和弹簧5b,所述弹簧5b为锥形簧,所述弹簧座5a和弹簧5b分别套在手动调节轴1上,且所述弹簧座5a通过弹簧5b压紧在手动调节轴1的密封部1a背部端面上;如图5所示,所述手动调节轴1由弹簧座5a的中心通孔穿过,为了减小弹簧座与手动调节轴之间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所述弹簧座采用尼龙制造,并且所述弹簧座5a的中心通孔处端面呈弧形,所述弹簧座5a与密封部1a对应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沿其轴向凸起的凸起部6,所述凸起部的端面呈弧形,以使两者在接触部位理论上为线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