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7104发布日期:2018-06-12 21:3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及空调领域,尤其是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车辆使用的空调一般采用铜管铝翅片换热器,重量大、尺寸大,而室外侧的换热器的厚度影响其倾斜角度,换热风场不良,对轴流风机的选型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可有效减轻空调机组室外机整体重量的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制冷系统,每个所述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制冷管路分别连接的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冷暖型微通道换热器,两个所述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并联设置,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气管、集液管,所述集气管和集液管之间安装有多根具有微通道的扁管,相邻的所述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相邻两根所述集气管之间和相邻两根所述集液管之间通过和/或分液头连接,每个所述或所述分液头分别通过连接进管与制冷管路上的其他相邻部件连接,所述扁管倾斜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管设置在所述集液管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翅片为开窗褶皱片。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管内插有分流管,位于所述集液管内部的分流管沿管长方向开有大小不等和/或间距不等的分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集液管内部设有隔板,所述分流孔和所述隔板的位置为等距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相互连通,形成U形的通路,所述内管插入到所述集液管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空调机组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外周的金属框与车体固定。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微通换热器相对的金属框处设置有固定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每个制冷系统采用2个集气管与机组长度方向一致的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器采用内插管分流方式,相较于管翅式换热器而言,尺寸和重量均有减轻,尤其厚度方面的降低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室外侧风机的风场,增强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2.利用微通道换热器,有效减少了机组的制冷剂需求量,降耗节能;

3.换热器扁管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利于冷凝水的排除;

4.空调机组的简洁化减少了积霜部分,同时保证了结霜均匀性,翅片的折叠角度加速了化霜速度,降低了化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的制冷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I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的微通道换热器侧视图;

其中:室外换热器1,压缩机2,电子膨胀阀3,室内换热器4,离心风机5,微通道换热器6,集气管7,集液管8,分流管9,三通10,扁管11,翅片12,分流孔13,隔板14,金属框架15,固定件16,连接管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制冷系统,每个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制冷管路分别连接的室外换热器1、压缩机2和室内换热器4,室外换热器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接的冷暖型微通道换热器6,两个制冷系统的室内换热器4并联设置,微通道换热器6倾斜设置。

如图1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具有两个独立的制冷系统,每个制冷系统中包含有通过制冷管路相互连接的一个室外换热器1,一个压缩机2,两个电子膨胀阀3以及一个室内换热器4,两个制冷系统中的室内换热器4并联设置,如图1所示,室内换热器4为翅片式换热器,在相同位置处的翅片式换热器分为两部分,分属于不同的制冷系统,通过翅片连接成一体结构,即从室外换热器1出来的制冷剂经并联的两路电子膨胀阀3,进入位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翅片换热器中的制冷管路后,再汇总回到压缩机2。室内换热器4处设置有离心风机5,加强室内换热器4与车厢内部空气的换热,室外换热器1处设置有室外风机,为室外换热器1降温。整个制冷系统中还包括常规设置的节流阀、干燥过滤器、四通阀、视液镜等配件,制冷管路为铜管,此为现有技术,不做要求和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为冷暖型微通道换热器6,因现有常规微通道换热器6尺寸规格限制,其制冷/制热量较小,无法满足轨道车辆的需要,因此,本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冷暖型微通道换热器6,如图2所示,以两个微通道换热器6形成室外换热器1为例介绍其具体结构。两上微通道换热器6并排设置,微通道换热器6的外周自带有金属框架15,金属框架15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可与车体或是车体上的其他固定结构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固定,或是铆接的方式与车体固定,两个微通道换热器6相接处,两个金属框架相互搭接,安装孔相通,且在搭接处设置有固定件16,固定件16上同样设置有安装孔,用于与车体固定,即位于左侧的微通道换热器6的金属框架15的左侧与车体固定。

微通道换热器6包括两根集管,分别为集液管8和集气管7,集气管7和集液管8之间安装有多根具有微通道的扁管11,相邻扁管11之间设置有翅片12,翅片12为开窗褶皱片,具有一定的折叠角度,扁管11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与车体机组的宽度方向设定,不做具体限制,当扁管11或是翅片12上有凝露或是化霜水生成时,冷凝水沿倾斜的扁管流下并排出,翅片的折叠角度加速了化霜速度,降低了化霜难度。两个微通道换热器1并排同向设置,两个微通道换热器1的集气管7通过三通10相互连接,三通10一端通过连接管17与制冷系统的其他部件连接,另两端分别与两根集气管7连通,同样的,两根集液管8通过三通10连接,此三通的通过另一连接管17与制冷系统的其他部件连接,制冷剂经三通10分成两路,分别进入两根集气管7经多根扁管11及微通道后进入各自所处的微通道换热器1的集液管8,再经三通10汇合,经连接管17进入室内换热器4,在四通阀的作用下,制冷剂反向运行。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集气管7设置在集液管8的上部,集管的长度方向与空调机组的长度方一致,即与车体的长度方向一致,使得空调机组结构简洁,减少了积霜部分,同时保证了结霜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微通道换热器1采用内插管分流方式对制冷剂进行分流,以减小换热器的尺寸和重量,以及厚度,从而实现车体轻量化,进而改善室外侧风机的风场,增强了微通道换热器6的换热能力,在集液管8内插有一根分流管9,如图4所示,分流管9整体呈U型,分为内管和外管,外管为铜管,内管插入到集液管8内部,如图3所示,内管沿管长方向开有大小不同、间距不等的多个分流孔13,集液管8内部设有多块隔板14,隔板14一端与集液管8的内侧壁相抵,另一端与内管的外壁相抵,分流孔13朝向扁管11,相邻两隔板14之间设有一个分流孔13,分流孔13和隔板14的位置为等距设置,每个分流孔13对应一根或多根扁管11的入口。分流孔13与隔板14的联合作用下,实现制冷剂的分流或是汇总,图3中箭头方向为制冷剂在集液管8与分流管9中进行分流的方向。

因在集液管8中设有分流管9,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三通10分别与相邻两微通道换热器6上的两根分流管9的外管连通,通过分流管9外管进入到内管,再进入到集液管8内。

在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1具有两个微通道换热器6,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换热需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能力,选择采用一个或是更多个微通道换热器6,当采用一个微通道换热器6时,集气管7和集液管8分别通过管路与压缩机2和室内换热器4连通,无需三通10,当先用更多个微通道换热器6时,可通过分液头,将从压缩机2来的制冷剂分流进各个微通道换热器6相应的集管内,当然,当选用两个微通道换热器6时,也可采用分液头进行制冷剂分流。

空调机组制冷时,从压缩机2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分液器或三通10经分流管9的外管进入,再经内管分流至集气管7,在扁管11中与空气换热冷凝后变为高温高压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顺着重力从分流管9进集液管,经集液管9汇集后从分液器或三通10流出,经电子膨胀阀3进入室内换热器4再回流至压缩机1,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当空调机组制热时,在四通阀的作用下,制冷剂以制冷时的反方向流动,从压缩机2、电子膨胀阀出来的低温低压液体从分液器或三通10分流至集液管9,经分流管11内管分流后,在扁管13中与空气换热蒸发后变为低温低压气体,上浮后经集气管7汇集后从分液器或是三通10流出,回到压缩机2,完成一次制热循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道车辆热泵空调机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每个制冷系统采用2个集气管与机组长度方向一致的微通道换热器,换热器采用内插管分流方式,相较于管翅式换热器而言,尺寸和重量均有减轻,尤其厚度方面的降低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室外侧风机的风场,增强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2.利用微通道换热器,有效减少了机组的制冷剂需求量,降耗节能;

3.换热器扁管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利于冷凝水的排除;

4.空调机组的简洁化减少了积霜部分,同时保证了结霜均匀性,翅片的折叠角度加速了化霜速度,降低了化霜难度。

如上所述,结合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