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997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到一种电动三轮车,特别是一种带有封闭驾驶仓的电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电动车主要可以分为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两大类。但是,不管是 电动两轮车还是电动三轮车大都没有驾驶仓,骑乘人员在骑乘时身体暴露在外面,当出现下雨、刮风、沙尘、寒冷、酷热等气候或天气时,不能给骑乘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舒 适的骑乘空间。而且,骑乘人员身体暴露在外面,在行驶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事故, 容易对骑乘人员造成伤害。另外,现有的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的结构设计大都有重 心高、风阻大等缺点,这造成了能源浪费,降低了电动车的续行里程,由于重心高,车 辆在高速行驶或拐弯时容易翻车,存在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电动车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该电动三轮车 重心低,行驶稳定,车体外部包覆有壳体,可以为骑乘人员提供与外界相对独立的骑乘 空间。车的前部有独立的行李仓,装载行李物品方便,外形新颖美观。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三轮车,前轮组件与转 向羊角连接,转向羊角通过上摆臂和下摆臂与底盘架相连,下摆臂与前减震器连接,前 减震器又与底盘架连接;后车轮组件通过后插、后减震器与底盘架连接,电动机安装在 后插上;车壳顶板、车壳侧板、行李仓盖、车门组件、视窗玻璃分别安装在框架外侧; 车灯组件安装在车体前部外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前视外形图; 图(2)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侧视外形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框架结构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的框架结构俯视图;图中1、前车轮组件,2、下摆臂,3、销轴,4、上摆臂,5、前减震器,6、前车轮 挡泥瓦,7、车门组件,8、车灯组件,9、行李仓盖,10、车门玻璃,11、前挡风玻璃, 12、车壳顶板,13、后车轮组件,14、螺母,15、后插,16、销轴,17、后减震器,18、 车壳侧板,19、链条,20、电动机,21、销轴,22、后支柱,23、电池组,24、车架, 25、底盘架,26、前支柱,27、转向羊角,28、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3)、图(4)中,下摆臂2和上摆臂4的一端分别与底盘架25铰接, 另一端通过球铰链与转向羊角27连接,转向羊角27与前车轮组件1连接。下摆臂2的 中间通过销轴3与前减震器5的一端铰接,前减震器5的另一端与底盘架25铰接,下 摆臂2通过稳定杆28与底盘架25铰接,前车轮挡泥瓦6通过连接件与转向羊角27连 接。车辆的转向系统与一般汽车的转向系统相似,这里不再赘述。车壳顶板12、车壳侧板18、行李仓盖9分别安装在后支柱22、车架24、底盘架25、 前支柱26形成的空间外侧,在车架24上安装车门组件7,车门组件上安装车门玻璃10, 车门组件7的前侧框架上安装有车灯组件8。'在图(2)中,后插15与底盘架25的尾部铰接,后车轮组件13通过螺母14与后 插15连接;后减震器17的一端通过销轴16与后插15铰接,另一端与底盘架25铰接。 在图(3)、图(4)中,电动机20安装在后插15上,电动机20与后车轮组件13 通过链条19传动。电池组23安装在底盘架25的后部,在后支柱22后面。底盘架25 上分别焊接有两个前支柱26、两个后支柱22来支撑车架24。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三轮车,其特征是前轮组件与转向羊角连接,转向羊角通过上摆臂和下摆臂与底盘架相连,下摆臂与前减震器连接,前减震器又与底盘架连接;后车轮组件通过后插、后减震器与底盘架连接,电动机安装在后插上;车壳顶板、车壳侧板、行李仓盖、车门组件、视窗玻璃分别安装在车体框架外侧;车灯组件安装在车体前端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是上摆臂和下摆臂通过球铰链、转向羊角与前 轮组件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是下摆臂通过销轴与前减震器的一端铰接,前 减震器的另一端与底盘架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三轮车,其特征是前轮组件、转向羊角、上摆臂、下摆臂、前 减震器、车门组件、车灯组件在车体两侧对称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电动三轮车,该电动三轮前部有两个转向轮;后部有一个驱动轮,三个车轮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能够独立的上下跳动,使车辆最大程度上保持水平,为骑乘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骑乘环境。车辆外部包覆有壳体,可以为骑乘人员提供一个封闭的与外界相对独立的骑乘空间,当外界天气环境发生变化使车内不受其影响或影响很小。车的前部有一个行李仓,可以装载一些小的行李物品,使用非常方便。该电动三轮车具有底盘底,外形新颖美观,行车稳定,乘坐舒服,能遮挡风雨,隔热阻寒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M7/14GK201023543SQ200720003970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5日
发明者亮 何, 刘晓龙 申请人:刘晓龙;何 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