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27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保管收藏和搬运(携带),提出了各种形式的折叠式自行车。 其中,作为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且在后方一侧配置后轮的自行车, 具有以下的结构,即,所述的主体车架分割为前后两部分,将分割的部分用 铰链连接,折叠时分割的部分折叠在一起(例如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11-490680号公报。
对于自行车的折叠,在折叠时前后车轮越是处于接近的位置,则折叠状 态越紧凑,但所述以往的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为了将前后车轮配置在接近 的位置上,使后车轮一侧的主体车架部分向后方移动,希望以此来实现所述 的紧凑化,因此结构变得复杂,价格必然变高。另外,折叠状态时的形状不 适于移动从而成为较重的负担。
另外,所述以往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采用将主体车架分割为前后两部分 的结构,因此在骑车时,由于负载集中在该分割的部分上而出现耐久性的问 题,为了避免出现该问题,需要用相应的装置加固该分割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上述分割主体车架部分这种方案的缺点 的崭新的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
本发明的折叠式自行车,分别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在主体 车架的后方一侧配置后轮;将被前轮叉挡住的纵动筒以能够自由纵向移动的 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上,所述车把支柱分别在上端设置有车把,在下端设置 有所述前轮叉;包括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和主体车架侧连接部的连接框,在 所述车把支柱侧的连接部,以相对于所述纵动筒的周侧能够自由立起或倒伏 的方式组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并且,通过在自行车行车状态时、即所述连
接框立起时沿着所述车把支柱的轴线的连接轴,将所述主体车架的前端以自 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述主体车架侧连接部。
通过本发明,在安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的连接框上枢轴连接着主体车架 的前端,因此若沿着车把支柱使纵动筒上升,并且使连接框相对纵动筒的周 侧而立起,则在与车把支柱平行的方向即纵向配置的主体车架的连接轴被配 置为与车把支柱交叉的方向即横向,并且伴随所述纵动筒而上升,主体车架 被该连接轴牵引并上升,因此,能够使后轮靠近前轮而进行折叠操作,在折 叠状态时,因为能够使前后车轮向同一方向转动,所以能够提供一种也适于 移动(搬运)的折叠式自行车。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表示折叠后的状态的局部的主视图。
图7是折叠后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图10是图8的f-f剖视图。
图ll是图8的g-g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c-c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折叠后的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的d-d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e-e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折叠后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折叠式自行车的实施例,图1 图7示出了第一实施 例,图8 图11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图12 图14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另外, 图15 图18示出了第四实施例,本发明的自行车A是使一个主体车架3介于 前轮1一侧的前部和后轮2 —侧的后部之间,在折叠时使在该主体车架3的 前方一侧配置的所述前轮1和在后方一侧配置的所述后轮2相互接近,该折 叠操作是使以纵向可自由移动的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5上的纵动筒6、 6'、 6〃沿车把支柱5上升,在上升的同时,通过立起倒伏装置使设置于该纵动筒 6、 6' 、 6〃上的连接框7、 7' 、 7〃相对于纵动筒6、 6' 、 6〃的周侧立起, 使设置在该连接框7、 7' 、 7〃上的连接轴8、 8' 、 8〃变为横向,从而使所 述后轮2与前轮1接近,其中,所述车把支柱5在下端具有(连接设置有) 用于支承所述前轮1的前轮叉4,所述后轮2组装在所述主体车架3的后方 一侧,所述主体车架3以前端可自由转动的方式组装在该连接轴8、 8' 、 8 "上。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动筒6具有在其周侧的上部突出设置 的筒状的支承部片6a,在与该支承部片6a的突出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 所述周侧的下端部(相对)设置有切缺部6b,该切缺部6b与突出设置在所 述车把支柱5的下部周侧上的限制部片5a相卡合,在所述支承部片6a处组 装所述连接框7并使所述连接框7相对于纵动筒6的周侧(轴线)能够自由 立起或倒伏,另一方面,在具有所述切缺部6b的车把支柱5的下部安装有在 与切缺部6b卡合的所述限制部片5a的正下方位置进行卡合或分离的施锁构 件9的施锁杆9a。
施锁构件9在所述施锁杆9a的基端设置有方向与施锁杆9a垂直的圆柱 状的支轴部9a〃 ,在该支轴部9a〃上以偏心外轮9b'可自由转动的方式组 装有施锁控制杆9b,另一方面,在施锁杆9a上组装有压接环10和支杆11, 并使得该施锁杆9a依次贯穿压接环10和支杆11,所述施锁杆9a在前端一 侧具有螺杆部9a'。
该施锁构件9的施锁杆9a的螺杆部9a'与所述支杆11的螺孔lla螺合, 所述螺孔lla位于支杆11的支筒部7a、 7a'之间处的中间部,所述支杆11
架在上下的支筒部7a、 7a'之间并与上下的支筒部7a、 7a'卡合,所述上下 的支筒部7a、 7a'设置于所述连接框7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一侧下部, 如上所述,贯穿施锁杆9a而组装在该施锁杆9a上的所述压接环10配置在施 锁杆9a的基部一侧,即,配置在与施锁控制杆9b的偏心外轮9b'相邻的位 置上,另一方面,使以所述支杆11为中心转动的施锁杆9a的基部可与横槽 12a卡合或脱离,其中,所述横槽12a设置在受压突件12上,所述受压突件 12突出设置在所述纵动筒6的所述切缺部6b的边缘部。
组装在纵动筒6的支承部片6a上的所述连接框7具有俯视呈"U"字形 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该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可与大致圆筒状的所述纵 动筒6卡合或脱离,在该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一片7A' —侧的下部设置 所述的上下的支筒部7a、 7a',如上所述,支杆11支承施锁构件9,在组装 部片7b、 7b和介于该组装部片7b、 7b之间的车把支柱5—侧的所述支承部 片6a上嵌插支轴(在实施例中由螺杆和与该螺杆螺合的螺母构成)13,从而 所述连接框13以相对于该纵动筒6 (或者车把支柱5)的周侧可自由立起或 倒伏的方式组装在纵动筒6上,其中,所述组装部片7b、 7b分别突出设置在 所述一片7A'和与该一片7A'相对的另一片7A"上。
另外,在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所述另一片7A〃上沿着该另一片7A 〃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纵向)焊接中央部片7c,设置和所述车把支柱侧连 接部7A —起构成所述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B,在该主体车架侧连 接部7B上的经由所述中央部片7c而相对的部片7d、7e上架设所述连接轴8, 通过该连接轴8将所述主体车架3的前端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 述连接框7 (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B)上(具有车把、前轮等的车 把支柱5 —侧相对于主体车架3以连接轴8为中心自由转动,从而决定骑车 方向)。
而且,以支轴13为中心转动连接框7使其相对于纵动筒6的周侧倒伏(从 横向转变为纵向),利用所述连接框7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俯视(端面) 呈"U"字形的特点,使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与纵动筒6的圆弧面卡合,以 支杆11为中心转动施锁构件9,使施锁杆9a的基部一侧与突出设置在纵动 筒6的下部的受压突件12的横槽12a卡合,此后,以作为偏心轴的施锁杆 9a —侧的支轴部9a〃为中心转动施锁控制杆9b,从而伴随施锁控制杆9b的
转动,偏心外轮9b'卡合在压接环10的与外轮9b'相对的相对面上形成的
凹入边10a上,并被按压在所述凹入边10a上,由此压接环10压接在受压突 件12上,从而限制经由组装在锁杆9a上的支杆11而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框 7 (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以支轴13为中心转动,即,相对纵动筒6的周侧 立起(从纵向转变为横向),而且,因为在紧靠着车把支柱5—侧的限制部 片5a的下方存在有施锁杆9a,所以也限制了纵动筒6沿着车把支柱5上升 (在骑车时,在纵动筒6上沿车把支柱5的下降方向加载负荷,但若在非骑 车状态下移动时没有该限制,则产生颤动,通过限制部片5a来限制施锁杆 9a,从而能够防止发生颤动)。
在该可骑车(自行车行车)的状态下,若使施锁控制杆9b向与上述相反 的方向转动,则偏心外轮9b'与凹入边10a脱离,从而解除压接环10对受 压突件12的压接。而且,若以支杆ll为中心转动施锁杆9a,则处于限制状 态的以支轴13为中心的连接框7的转动变为自由状态。在该状态下,若使纵 动筒6沿着车把支柱5上升同时进行转动操作,则连接框7以支轴13为中心 转动,连接框7 (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B)相对于纵动筒6的周侧立起(向与 纵动筒6交叉的方向突出),在相对于车把支柱5呈平行状态的连接轴8变 为横卧状态的同时牵引主体车架3,主体车架3的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与连接 轴8枢轴连接的前端部伴随该连接轴8上升,其结果,以位于主体车架3和 连接框7的连接部的连接轴8为中心进行自行车A的折叠操作,最终成为前 后轮l、 2相互平行的折叠状态的自行车A。
第二实施例
图8~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使用限制框112来取代第一实施例的受压 突件12,在该限制框112的自由端一侧的前端具有受压部片12',与所述受 压突件12相同,通过施锁构件9的施锁控制杆9b的操作使压接环10压接在 该受压部片12'上,从而限制施锁构件9 (施锁杆9a)以支杆11为中心转 动,即使中断施锁控制杆9b (偏心外轮9b')引起的压接环IO对受压部片 12'的压接状态,限制框112也能够限制连接框7以支轴13为中心转动,并 且保持自行车的行车时的状态,从而能够发挥所谓稳定装置的作用。
而且,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仅在使用限制框112代替受压突 件这一点(当然,包含由于使用限制框112而附带之处)不同,其余的方面
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从而省略其说明。
所述限制框112包括上下的分支部片112a、 112a'和圆筒状的组装筒部 112b,所述上下的分支部片112a、 112a'设置在内嵌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 和焊接在该连接部7A上而构成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B的中央部片 7c的、俯视大致槽状框体的所述前端一侧上,所述圆筒状的组装筒部112b 设置在基端一侧,基端一侧的组装筒部112b与连接轴8 (连接主体车架3) 相同地架设在上下的部片7d、 7e上,所述上下的部片7d、 7e与第一实施例 相同,经由焊接在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上的构成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 接部7B的中央部片7c而相对,而且,使组装筒部112b外嵌在靠近车把支 柱侧连接部7A而架设的轴113上,而且组装筒部112b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 承在所述轴113上,在前端一侧的上分支部片112a的下缘前端一侧设置切缺 部115,所述切缺部U5卡止在销114上,在下分支部片112a' —侧将其前 端折回而设置所述受压部片12',所述销114沿着支轴13的轴线突出设置 在所述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一片7A'上。
而且,在受压部片12'上设置切口12' a以使所述施锁杆9a进出。
另外,在限制框112中,在外嵌组装筒部112b并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 所述组装筒部112b的所述轴113上缠绕螺旋弹簧116,并且使所述螺旋弹簧 116介于组装筒部U2b和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B的上部片7d之间,限制框 112通过螺旋弹簧116而受到向与所述上部片7d相对应的下部片7e方向的 按压作用,结果,设置在限制框112的前端一侧的切缺部115与销114压接 卡合,从而限制限制框112以轴113为轴转动,并且在进行该限制的同时, 还限制连接框7以支轴13为中心转动,即,限制连接框7相对于纵动筒6 的周侧产生倒伏动作,从而确保所述的安全性。
而且,以支轴13为中心转动连接框7使其相对于纵动筒6的周侧倒伏(从 横向转变为纵向),利用所述连接框7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俯视(端 面)呈"U"字形的特点,使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与纵动筒6的圆弧面卡合, 以支杆11为中心转动施锁构件9,使施锁杆9a的基部一侧与限制框112的 受压部片12'的切口 12' a卡合,此后以作为偏心轴的施锁杆9a—侧的支 轴部9a〃为中心转动施锁控制杆9b,从而伴随施锁控制杆9b的转动,偏心 外轮9b'卡合在压接环10的与外轮9b'相对的面上形成的凹入边10a上并
按压所述凹入边10a,由此压接环10压接在受压突件12上,从而限制经由 组装在施锁杆9a上的支杆11而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框7 (车把支柱侧连接 部7A)以支轴13为中心转动,g卩,相对纵动筒6的周侧立起(从纵向转变 为横向),而且,因为在紧靠着车把支柱5—侧的限制部片5a的正下方存在 施锁杆9a,所以也限制纵动筒6沿车把支柱5上升,确保由螺旋弹簧116所 施加的作用力而形成的切缺部115和销114的卡合状态,因此即使施锁控制 杆9b转动,也能维持上述限制状态。
在该能够骑车(自行车行车)的状态下,若使施锁控制杆9b向与上述相 反的方向转动,则偏心外轮9b'从凹入边10a脱离,从而解除压接环10对 受压突件12'的压接。然后,以支杆11为中心转动施锁杆9a,抵抗螺旋弹 簧116的作用力而向上推压限制框112,从而解除销114和切缺部115的卡 合状态,若保持该状态,则曾处于限制状态的以支轴13为中心的连接框7 的转动变为自由状态。在该状态下,若使纵动筒6沿车把支柱5上升,同时 进行转动操作,则连接框7以支轴13为中心转动,连接框7 (主体车架侧连 接部7B)相对于纵动筒6的周侧立起(向与纵动筒6交叉的方向突出),在 相对于车把支柱5呈平行状态的连接轴8变为横卧状态的同时,牵引主体车 架3,主体车架3的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与连接轴8枢轴连接的前端部伴随该 连接轴8而上升,其结果,以位于主体车架3和连接框7的连接部的连接轴 8为中心进行自行车A的折叠操作,最终成为前后轮l、 2相互平行的折叠状 态的自行车A。
第三实施例
图12~图1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动筒6'相对于周侧的上下方向的中 间部突出设置有支承轴14、 14,另一方面,在该支承轴14、 14之间的所述 周侧的中央部位突出设置支筒构件15,所述支筒构件15是在座盘部(座盤 部)15b上突出设置支筒部15a而构成的,并且,所述座盘部15b焊接在所 述周侧,在设置于该纵动筒6'上的所述支承轴14、 14上,使所述纵动筒6 '介于侧部片17b、 17b之间而与该纵动筒6'组合在一起的解锁框17在所 述侧部片17b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该解锁框17的侧部片17b上突出 设置按压销18,该按压销18与在链接片19的一端设置的切缺部19a卡合。
链接片19的另一端部通过限制销22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施锁
片20上,所述限制销22插通限制切缺部21以及引导切缺部23 (配置为与 限制切缺部21重合),并以从转动筒部7' a突出的方式突出设置在施锁片 20的一端,所述限制切缺部21设置在所述支筒部15a上,所述引导切缺部 23设置在连接框7'的双层圆筒状的转动筒部7' a上,所述连接框7'的双 层圆筒状的转动筒部7' a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支筒部15a上。
第三实施例的连接框7'具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 A和配置在与该连接 部7' A垂直的方向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 B,并且形成为大致"L"形的 框体,在板状的所述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 A上设置与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 'B平行的所述转动筒部7' a,在该转动筒部7' a的在所述车把支柱侧连接 部7' A侧开口的圆筒空隙24中,嵌插着在纵动筒6'上突出设置的支筒部 15的圆筒状的所述支筒部15a,以该支筒部15a为轴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在纵 动筒6'上组装所述连接框7'。
在连接框7'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 A的转动筒部7' a的内侧,在轴 线的位置上内嵌平板状的所述施锁片20,在该施锁片20上巻绕并组装螺旋 弹簧25,该螺旋弹簧25的一端卡止在设置于该施锁片20的所述限制销22 上,另一端卡止在转动筒部7' a的底部(所述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 A)上, 施锁片20的与限制销22侧的所述一端相对应的另一端依次与经由转动筒部 7' a设置在支筒构件15的所述座盘部15b上的长孔26、设置在所述纵动筒 6'上的长孔26'以及设置在车把支柱5上的长孔26〃嵌合或脱离。
另外,附图标记27是挡块,在通过螺旋弹簧25的作用而施锁片20向脱 离长孔26、 26' 、 26"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挡块与设置在该施锁片20的所 述限制销22侧的端部上的切缺部20a卡合,从而防止施锁片20从转动筒部 7' a脱离。
如上所述,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 B在该连接部7' B上设 置连接轴8',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设置在主体车架3的前端的连接筒部3a 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外嵌在连接轴8'上。
而且,通过螺旋弹簧25的作用,施锁片20的一端卡合在长孔26、 26'、 26〃上,通过锁止装置28限制解锁框17以支承轴14为中心转动,由此保持 该卡合状态,在该状态下,在所述前轮叉4的顶部4a上空设的突件30卡止 在设置于连接框7'的凹入部29中,并且通过施锁片20与长孔26、 26'、
26〃卡合来限制连接框7'以支筒部15 (支筒部15a)为中心转动,在自行 车A处于行车状态时,车把支柱5侧以连接轴8'为中心自由转动,从而自 行车A处于能够自由决定行车方向的状态。
此时,通过所述锁止装置28可靠地限制链接片19以限制销22为中心沿 逆时针转动方向(在图8中)转动,但在设置于解锁框17的位于连接支承轴 14和限制销22的假想直线上方的按压销18上,在切缺部19a处卡合链接片 19,因此,即使螺旋弹簧25起作用也能够通过所谓的连杆机构保持上述的状 态(因此,可以省略锁止装置28)。
另外,锁止装置28通过抵抗弹簧按压锁止部28a,将前端28a'从设置 在纵动筒6'侧的承受部取下来,从而解除锁止状态。
而且,解除由锁止装置28而形成的锁止状态,另一方面,若通过解锁框 17的中央部片17a的钩接部17a'以支承轴14为中心转动解锁框17,则设 置于该解锁框17的按压销18在切缺部19a处按压链接片19,从而链接片19 以限制销22为中心转动(在图8中为逆时针转动方向)。伴随链接片19的 转动,解除对于在该链接片19的另一端一侧松弛插入的限制销22的限制, 在该限制销22上螺旋弹簧25的作用力起作用,从而限制销22从限制切缺部 21 (设置在固定于纵动筒6'的支筒构件15上)脱离,与设置于连接框7' 的转动筒部7' a的引导切缺部23卡合,伴随该限制销22的移动,设置有该 限制销22的施锁片20的与长孔26、 26' 、 26〃相卡合的一端一侧从该长孔 26、 26' 、 26〃脱离,从而纵动筒6'成为能够沿着车把支柱5上升的状态。
而且,从成为该状态起,若使纵动筒6沿车把支柱5上升,则凹入部29 从突件30的部位上升,并且因为施锁片20从长孔26、 26' 、 26〃分离,所 以能够使连接框7'以支筒构件15为轴转动(使倒伏),若在转动(倒伏) 的同时以连接轴8'为轴心转动主体车架3,则能够以连接轴8为中心进行自 行车A的折叠操作。
在进行沿着车把支柱5的纵动筒6'的纵动操作的同时,进行以连接轴8 '为中心的主体车架3的转动操作,以此来折叠自行车A,在最后的阶段在 连接框7'立起时,与车把支柱5平行的连接轴8'倒伏,并变为与车把支柱 5的轴线大致垂直的方向,从而使车把支柱5 —侧的前轮1与主体车架3 — 侧的后轮2相邻并位于平行位置,从而成为自行车A的折叠状态。
另外,在折叠状态下,沿车把支柱5降低纵动筒6',同时转动连接框7 '(因为在连接框7'所支承的连接轴8'上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接有主体车 架3,所以主体车架3也能够沿连接轴8'的方向进行转动操作),而且,若 在最终降低点部位上以支承轴14为中心转动解锁框17,则限制销22与限制 切缺部21卡合,从而施锁片20卡合在长孔26、 26' 、 26〃上,能够成为各 构件恢复到原来位置的自行车A的行车状态。
第四实施例
图15~图18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动筒6〃具有突出设置在周侧的上部 一侧的臂部片32,在下端部上以与臂部片32'重合的方式突出设置支承片 33,在该支承片33上通过螺杆34和与其螺合的螺母35,在下端部以自由立 起倒伏(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连接框7",所述下端部位于与设置于前轮 叉4的上端的臂部片32'相邻的正上方位置。
在连接框7"的横截面呈"〕"字形框7〃 a的上端与部片7〃 b重合, 而且,在具有可在纵动筒6〃的所述臂部片32、 32'之间卡合或脱离的长度 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 A的所述"〕"字形框7〃 a的内侧,嵌合并焊接在 纵截面呈"〕"字形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 B的基部。
在该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 B的上下两个部片7〃 c、 7〃 d 上架设连接轴8〃 ,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相同,该连接轴8〃穿插在设置于主 体车架3的连接筒部3a中,并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主体车架3的 前端部。
另外,在位于构成连接框7〃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 A和主体车架侧连 接部7〃 B的边界部的所述部片7〃 b和上下两个部片7〃 c、 7〃 d的各部分 上分别设置通孔36、 36' 、 36〃 ,使施锁杆37a贯穿该通孔36、 36' 、 36 〃而将施锁构件37组装在连接框7〃上。
施锁构件37在前端一侧具有螺杆部37a'的所述施锁杆37a的基端,在 与施锁杆37a垂直相交的方向上设置圆柱状的支轴部37a〃 ,在偏心外轮37b '处,施锁控制杆37b以自由转动的方式组装在该支轴部37a"上,另外, 在施锁杆37a上以被该施锁杆37a贯穿的方式组装压接环38,另一方面,以 与所述螺杆部37螺合的方式组装夹持挡块39。
该施锁构件37将配置有所述压接环38的基部一侧卡合在切缺部41上,
并且所述压接环38与倾斜面40重合,所述切缺部41形成在设置于纵动筒6 〃的所述臂部片32的前端部中央的倾斜面40上,另一方面与所述夹持挡块 39螺合的螺杆部37a'与设置在所述臂部片32'的侧面的卡合切缺部42卡 合,倾斜面40'与所述夹持挡快39重合,所述倾斜面40'位于与设置在臂 部片32 —侧的所述倾斜面40平行相对的位置上并且设置在前轮叉4侧的臂 部片32'的底面上。
而且,若转动施锁控制杆37b,则相对于支轴部37a〃而偏心的偏心外轮 37b'伴随施锁控制杆37b的转动,与压接环38的和偏心外轮37b'相对的 相对面上形成的凹入边38a卡合,按压该凹入边38,从而压接环38在倾斜 面40上压接纵动筒6"的臂部片32,另一方面,存在于压接环38的相对位 置的夹持挡块39压接在叉侧,g卩,在车把支柱5的下端部设置的臂部片32 '的倾斜面40'上,以螺杆34 (可以不由螺杆构成,由转动轴构成也可)为 中心的连接框7〃的转动被限制,使连接轴8〃与车把支柱5平行,从而维持 自行车的行车状态。
在该自行车的行车状态下,若使施锁控制杆37b向与所述操作相反的方 向转动,则偏心外轮37b'与凹入边38a脱离,从而解除压接环38对于臂部 片32的压接,另一方面,使夹持挡块39沿着螺杆部37a'向松开的方向移 动,在以螺杆34为中心转动的同时,施锁杆37a从臂部片32 (的切缺部41) 脱离,若使施锁杆37a的螺杆部37a'从车把支柱5的下端部一侧的臂部片 32'的卡合切缺部42脱离(由此卡合切缺部42的宽度半径(幅径)扩大从 而螺杆37a'容易脱离),则连接框7〃能够以作为枢轴的螺杆34为中心自 由转动。
接着,若使卡止在前轮叉4的顶部4a的纵动筒6〃沿着车把支柱5上升, 同时以螺杆34为中心转动连接框7",则在连接框7〃上与车把支柱5平行 安装的连接轴8〃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轴8、 8'相同,从纵轴变向为 横轴(从立起状态变为倒伏状态),从而进行后轮接近前轮的折叠。
权利要求
1.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分别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在主体车架的后方一侧配置后轮,其特征在于,将被前轮叉挡住的纵动筒以能够自由纵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上,所述车把支柱分别在上端设置有车把,在下端设置有所述前轮叉;包括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和主体车架侧连接部的连接框,在所述车把支柱侧的连接部,以相对于所述纵动筒的周侧能够自由立起或倒伏的方式组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并且,通过在自行车行车状态时,即所述连接框立起时沿着所述车把支柱的轴线的连接轴,将所述主体车架的前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述主体车架侧连接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崭新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能够使后轮靠近前轮进行折叠操作,在折叠时能够使前后车轮向同一个方向移动,因此也适于移动。分别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在后方一侧配置后轮,将被前轮叉挡住的纵动筒以能够自由纵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上,所述车把支柱分别在上端设置有车把,在下端设置有所述前轮叉;包括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和主体车架侧连接部的连接框,在所述车把支柱侧的连接部,以能自由立起或倒伏的方式组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并且,通过在自行车行车状态时、即所述连接框立起时沿着所述车把支柱的轴线的连接轴,将所述主体车架的前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述主体车架侧连接部。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1386325SQ200810149150
公开日2009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3日
发明者五百住守彦, 荒井正 申请人:五百住守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