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49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避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前叉。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避震前叉,其主要包括第一中管1、第一立管2、第一碗座套3、第一套管4、第一外缓冲组件5、第一定位件6、第一杵杆7、第一固定件8及第一内缓冲组件9 ;第一中管1的上端插入第一立管2的下端,下端固定于第一套管4上;第一立管2的下端包设有第一碗座套3 ;第一外缓冲组件5设置在第一中管1的外围,且被压縮于第一碗座套3的上端面与第一套管4之间;第一定位件6固定设置在第一中管1内的上段,且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贯通孔10 ;第一杵杆7设置于第一立管2内,且上端通过第一固定件8固定于第一立管2中,下端穿过第一贯通孔10 ;第一内缓冲组件9设置于第一中管1内,且被压縮于第一固定件8与第一中管1的上端面之间,其中,第一杵杆7的第一杆体11采用方筒型,第一定位件6 —般采用定位自润滑块,这样第一定位件6与第一杵杆7之间会留有较大空隙,导致第一杵杆7在第一贯通孔10中出现摆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前叉,对其中的杵杆和定位件进行很好的定位作用,避免杵杆在定位件的贯通孔中出现摆动,避震效果更佳。[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避震前叉,包括中管、立管、碗座套、套管、外缓冲组件、定位件、杵杆、固定件及内缓冲组件;所述中管的上端插入所述立管的下端,下端固定于所述套管上;所述立管的下端包设有所述碗座套;所述外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管的外围,且被压縮于所述碗座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定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管内的上段,且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所述杵杆设置于所述立管内,且上端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立管中,下端穿过所述贯通孔;所述内缓冲组件设置于所述中管内,且被压縮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中管的上端面之间,其中 所述杵杆的杆体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且所述贯通孔内、在所述定位件的内壁与所述杆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 自润轴承。[000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提供一种避震前叉,采用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的杆体的杵杆,并在定位件的贯通孔内、在定位件的内壁与杵杆杆体的外壁之间设置第一自润轴承,可对杵杆和定位件进行很好的定位作用,避免杵杆在定位件的贯通孔中出现摆动,避震效果更佳。[000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的避震前叉的剖面示意图;[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避震前叉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避震前叉,其主要包括第二中管12、第二立管13、第二碗座套14、第二套管15、第二外缓冲组件16、第二定位件17、第二杵杆18、第二固定件19及第二内缓冲组件20 ;第二中管12的上端插入第二立管13的下端,下端固定于第二套管15上;第二立管13的下端包设有第二碗座套14 ;第二外缓冲组件16设置在第二中管12的外围,且被压縮于第二碗座套14的上端面与第二套管15之间;第二定位件17固定设置在第二中管12内的上段,且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贯通孔21 ;第二杵杆18设置于第二立管13内,且上端通过第二固定件19固定于第二立管13中,下端穿过第二贯通孔21 ;第二内缓冲组件20设置于第二中管12内,且被压縮于第二固定件19与第二中管12的上端面之间,其中,第二杵杆18的第二杆体22为圆筒形或圆柱形(不论是圆筒形或圆柱形,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第二杆体22可以为中空类型或实心类型的杆体(图示为中空类型),且第二贯通孔21内、在第二定位件17的内壁与第二杆体22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自润轴承23,这样,第二杵杆18通过与第二贯通孔21配合限位而不会相对于第二贯通孔21绕中轴线旋转,但可沿第二贯通孔21轴向滑动,可对第二杵杆18和第二定位件17进行很好的定位作用,避免第二杵杆18在第二定位件17的第二贯通孔21中出现摆动,避震效果更佳; 第二立管13的下端、在第二立管13的内壁与第二中管12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自润轴承34及滚珠套35,这样可避免第二立管13相对第二中管12大幅度晃动,进一步增强避震效果; 第二杵杆18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定位件17配合以防止第二杵杆18从第二贯通孔21脱出的凸部24,在图2中,凸部24与第二杆体22的剖面呈倒T型,凸部24的上表面与第二定位件17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垫25 ; 第二外缓冲组件16包括绕设于第二中管12的外围的第一弹簧26,为了美观、防尘及安全等,在第一弹簧26外部再套设一防尘套27将第一弹簧26封闭起来,当然,其他具有缓冲作用的功能组件也可作为第二外缓冲组件16,不仅限于上述弹簧组件;[0016] 第二内缓冲组件20包括第二弹簧28,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二弹簧28上下两端的第一弹簧垫29与第二弹簧垫30,第一弹簧垫29与第二杵杆18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垫30通过第一锁紧螺母31设置于第二中管12的下方,第一锁紧螺母31具有外螺纹,第二中管12下端关口内壁设有与第一锁紧螺母31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这样,第一锁紧螺母31即可借助于上述螺纹的配合锁固于第二中管12中,通过调整第一锁紧螺母31锁入第二中管12的深度来调整第二弹簧28的预压縮量,以调节第二弹簧28的预压弹力,当然,其他具有缓冲作用的功能组件也可作为第二内缓冲组件20,不仅限于上述弹簧组件;[0017] 第二定位件17为防脱螺母,其卡设于第二中管12内的上段;[0018] 第二固定件19包括第二锁紧螺母32及定位螺母33,第二锁紧螺母32包设于第二杵杆18上,定位螺母33包设于第二锁紧螺母32上。 另外,第二中管12与第二立管13之间还可设置有塑料材质的滑套,以避免均为金属材质的第二中管12与第二立管13直接碰撞,减轻噪音。[0020] 在应用了上述避震前叉的车辆受到冲击震动时,第二立管13相对第二中管12下移,第二杵杆18向下压第二内缓冲组件20,由第二内缓冲组件20与第二外缓冲组件16同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避震前叉,包括中管、立管、碗座套、套管、外缓冲组件、定位件、杵杆、固定件及内缓冲组件;所述中管的上端插入所述立管的下端,下端固定于所述套管上;所述立管的下端包设有所述碗座套;所述外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管的外围,且被压缩于所述碗座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定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管内的上段,且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所述杵杆设置于所述立管内,且上端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立管中,下端穿过所述贯通孔;所述内缓冲组件设置于所述中管内,且被压缩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中管的上端面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杵杆的杆体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且所述贯通孔内、在所述定位件的内壁与所述杆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自润轴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的下端、在所述立管的内壁与 所述中管的外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自润轴承及滚珠套。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杵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 件配合以防止所述杵杆从所述贯通孔脱出的凸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件的下 表面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缓冲组件包括绕设于所述中 管的外围的第一弹簧。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缓冲组件包括第二弹簧,以 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弹簧上下两端的第一弹簧垫与第二弹簧垫。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垫与所述杵杆的下端固 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垫通过第一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中管的下方。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防脱螺母。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二锁紧螺母及定 位螺母,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包设于所述杵杆上,所述定位螺母包设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避震前叉,包括中管、立管、碗座套、套管、外缓冲组件、定位件、杵杆、固定件及内缓冲组件;其中,杵杆的杆体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且定位件的贯通孔内、在定位件的内壁与杆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自润轴承。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避震前叉,可对杵杆和定位件进行很好的定位作用,避免杵杆在定位件的贯通孔中出现摆动,避震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B62K25/08GK201538400SQ20092031131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4日
发明者林佑宪 申请人:林佑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