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134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是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
技术背景[0002]目前的自行车一般为后轮驱动,当遇到上坡、迎风或者需要加速时,往往仅靠 后轮驱动难以达到效果。而且长时间用下肢用力驱动后轮,容易疲劳。现有的前轮驱动 的自行车结构都比较复杂,或者比较费力。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 便、省力的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0005]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包括车把支架,车把支架下端与前叉支架相连,前 叉支架上设有与前轮同轴的飞轮,车把支架上设有通过摩擦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的两个 手把,摩擦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飞轮相连。[0006]所述车把支架上部设有安装两个手把装置的两个U型安装架,每个U型安装架 均由两块竖直挡板和车把支架的横杆连接组成,其中,位于外部的挡板上纵向设有一两 端呈圆弧形的长条轴承孔,位于内部的挡板上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轴孔。[0007]所述摩擦驱动装置包括分别与两手把相连的两个内侧面开口的圆盒形大摩擦 轮,每个大摩擦轮外侧面上均设有一大摩擦轮轴,大摩擦轮轴安装于U型安装架上外部 挡板上的长条孔轴承内,大摩擦轮内部圆周壁为摩擦面,每个大摩擦轮内均设有与其摩 擦面相配合的纵向平行设置的两个小摩擦轮,两小摩擦轮的轮轴上分别设有一个与各自 小摩擦轮同轴的齿轮,且两齿轮相啮合;两个小摩擦轮中的上部小摩擦轮的轮轴安装于 相对应的U型安装架的内部挡板上的上部轴孔内;两个大摩擦轮中的两个下部小摩擦轮 设置于同一轮轴上,该轮轴依次穿过两个U型安装架上内部挡板上的下部轴孔,且两个 U型安装架之间的轮轴上设有前驱动轮。[0008]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前驱动轮与飞轮的链条或皮带。[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后轮都可以驱动自行车,其中后轮驱动与普通自行车相 同。[0010]前轮驱动时,只要把自行车的左、右车把可上下摇动,无论车把向上、或向下 摇动,都可以驱动自行车前轮转动。当需要前后轮都驱动时,只要将车把的上下摇动的 力度、频率与脚蹬的力度、频率协调,即可实现自行车的前后轮驱动。[0011]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左、右手把都设计、增加了摩擦驱动系统,不论手把一 上、一下,还是同上、同下摇动,都会驱动自行车前轮向前转动。若同时向下按住手把 不动,则与普通自行车手把无异。经过练习,协调好手、脚动作,相信普通人都可以正 确使用,即可以掌握方向,同时又可以加力、加速行驶。[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力等特点。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把支架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挡板结构示意图;[0015]图3是大摩擦轮结构示意图;[0016]图4是手把下压时驱动状态图;[0017]图5是手把处于中间位置时驱动状态图;[0018]图6是手把上抬时驱动状态图;[0019]图7是小摩擦轮、齿轮以及驱动前轮构造图;[0020]图8是摩擦驱动装置分解图;[0021]图9是车把支架、驱动摩擦装置和手把构造图;[0022]其中1.车把支架,2U型安装架,3.挡板,4.长条轴承孔,5.轴孔,6.手把,7.大 摩擦轮,8.大摩擦轮轴,9.摩擦面,10.小摩擦轮,11.齿轮,12.前驱动轮,13.上部小摩 擦轮,14.下部小摩擦轮,15.齿轮A,16.齿轮B。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24]如图1-9所示,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包括车把支架1,车把支架1下端与 前叉支架相连,前叉支架上设有与前轮同轴的飞轮,车把支架1上设有通过摩擦驱动装 置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手把,摩擦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飞轮相连。[0025]车把支架1上部设有安装两个手把装置的两个U型安装架2,每个U型安装架2 均由两块竖直挡板3和车把支架1的横杆连接组成,其中,位于外部的挡板3上纵向设有 一两端呈圆弧形的长条轴承孔4(如图1、2所示),此长条轴承孔4类似于上下椭圆形, 实际由上、下两个半圆拉长所形成。位于内部的挡板3上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轴孔5。[0026]如图3所示,摩擦驱动装置包括分别与两手把6相连的两个内侧面开口的圆盒形 大摩擦轮7,每个大摩擦轮7外侧面上均设有一大摩擦轮轴8,大摩擦轮轴8安装于U型 安装架2上外部挡板3上的长条轴承孔4内,大摩擦轮7内部圆周壁为摩擦面9。[0027]如图7-9所示,每个大摩擦轮7内均设有与其摩擦面9相配合的纵向平行设置的 两个小摩擦轮10,两小摩擦轮10的轮轴上分别设有一个与各自小摩擦轮10同轴的齿轮 11,且两齿轮11相啮合;两个小摩擦轮10中的上部小摩擦轮13的轮轴安装于相对应的 U型安装架2的内部挡板3上的上部轴孔5内;两个大摩擦轮7中的两个下部小摩擦轮14 设置于同一轮轴上,该轮轴依次穿过两个U型安装架2上内部挡板3上的下部轴孔5,且 两个U型安装架2之间的轮轴上设有前驱动轮12。[0028]连接装置为连接前驱动轮12与飞轮的链条或皮带。[0029]自行车前轮驱动的工作原理由以下两步组成[0030]1.如图4-6所示当手把6沿顺时针向下移动时,带动大摩擦轮7沿顺时针转动 (图4、8、9中N方向)。同时,大摩擦轮轴8在外部的挡板3上的椭圆形长条轴承孔4 中向下移动(图4、8中Q方向),使大摩擦轮7的内侧摩擦面9与上部小摩擦轮13的摩擦面接触,并带动上部小摩擦轮1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0031]当手把6沿逆时针向上移动时,则带动大摩擦轮7沿逆时针转动(图6、8、9中 M方向)。大摩擦轮轴8在椭圆形长条轴承孔4中向上移动(图6、8中P方向),使大 摩擦轮7的内侧摩擦面9与下部小摩擦轮14的摩擦面接触,并带动下部小摩擦轮14沿逆 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因大摩擦轮7向上移动,其内摩擦面9与上部小摩擦轮13脱离接 触,不会使上部小摩擦轮13反向转动,或影响上部小摩擦轮13的转动状态。如此,反 复转动手把6,只能使上部小摩擦轮13顺时针转动,下部小摩擦轮14逆时针转动;[0032]2.图7所示,上部小摩擦轮13与齿轮A15相连;下部小摩擦轮14与齿轮B16 相连,而齿轮A、B15、16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另外,下部小摩擦轮14,齿轮16与前驱 动轮12连接在同一根主轴上。因此,无论上部小摩擦轮13顺时针转动,还是下部小摩 擦轮14逆时针转动,都会使前驱动轮12向前(逆时针方向)转动。[0033]按相同原理,在自行车左、右手把上作同样的设计,并将图3与图7所示的零件 组装在一起如图8,再装入车把支架1上,如图9,就形成了自行车前轮驱动系统。[0034]前驱动轮12再通过与自行车后轮驱动类似的链条传动,或其他方式,如轻质、 高强度皮带传动,驱动自行车前轮转动。[003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后轮都可以驱动自行车,其中后轮驱动与普通自行车相 同。[0036]前轮驱动时,只要把自行车的左、右车把可上下摇动,无论车把向上、或向下 摇动,都可以驱动自行车前轮转动。当需要前后轮都驱动时,只要将车把的上下摇动的 力度、频率与脚蹬的力度、频率协调,即可实现自行车的前后轮驱动。[0037]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左、右手把都设计、增加了摩擦驱动系统,不论手把一 上、一下,还是同上、同下摇动,都会驱动自行车前轮向前转动。若同时向下按住手把 不动,则与普通自行车手把无异。经过练习,协调好手、脚动作,相信普通人都可以正 确使用,即可以掌握方向,同时又可以加力、加速行驶。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支架,车把支架下端与前叉支 架相连,前叉支架上设有与前轮同轴的飞轮,车把支架上设有通过摩擦驱动装置连接在 一起的两个手把,摩擦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飞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支架上部设 有安装两个手把装置的两个U型安装架,每个U型安装架均由两块竖直挡板和车把支架 的横杆连接组成,其中,位于外部的挡板上纵向设有一两端呈圆弧形的长条轴承孔,位 于内部的挡板上设有两个上下布置的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驱动装置包 括分别与两手把相连的两个内侧面开口的圆盒形大摩擦轮,每个大摩擦轮外侧面上均设 有一大摩擦轮轴,大摩擦轮轴安装于U型安装架上外部挡板上的长条轴承孔内,大摩擦 轮内部圆周壁为摩擦面,每个大摩擦轮内均设有与其摩擦面相配合的纵向平行设置的两 个小摩擦轮,两小摩擦轮的轮轴上分别设有一个与各自小摩擦轮同轴的齿轮,且两齿轮 相啮合;两个小摩擦轮中的上部小摩擦轮的轮轴安装于相对应的U型安装架的内部挡板 上的上部轴孔内;两个大摩擦轮中的两个下部小摩擦轮设置于同一轮轴上,该轮轴依次 穿过两个U型安装架上内部挡板上的下部轴孔,且两个U型安装架之间的轮轴上设有前 驱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连接 前驱动轮与飞轮的链条或皮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前轮驱动装置,包括车把支架,车把支架下端与前叉支架相连,前叉支架上设有与前轮同轴的飞轮,车把支架上设有通过摩擦驱动装置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手把,摩擦驱动装置通过连接装置与飞轮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左、右手把都设计、增加了摩擦驱动系统,不论手把一上、一下,还是同上、同下摇动,都会驱动自行车前轮向前转动。若同时向下按住手把不动,则与普通自行车手把无异。经过练习,协调好手、脚动作,相信普通人都可以正确使用,既可以掌握方向,同时又可以加力、加速行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力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M1/12GK201808647SQ2010205191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严济 申请人:严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