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8164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尤指可以防止电动摩托车于驻车状态下倾倒的缺失产生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以其灵活性的优点,而被乐于用来作为上班的代步工具,其中电动摩托车1 因操作便利性及具备环保的优势,使其占有率年年提高。因此具环保优势的电动摩托车1 已经有逐渐取代一般内燃引擎摩托车的趋势。就电动摩托车1而言,其在驻车时主要是藉由主脚架2来达到驻车稳定之目的,请参阅图1、2所示,该主脚架2具有一π字形架体21,该架体21的上方设有一对凸起的连结吊耳22,另于该架体21的一侧向外延设有一踏臂23,该踏臂23同一侧的架体21上设有弹簧连接柱24,另该踏臂23与架体21的支撑底部211保持有一定的间距来避免地面其他凸出物(如石头...等)阻卡到踏臂23,以使主脚架2能顺畅的完成驻立的动作;该主脚架2 藉由连结吊耳22来锁固于电动摩托车1的后叉11上。当驾驶人要驻车时,只须以脚来踩踏主脚架2的踏臂23,藉此来令该主脚架2向下且朝车头方向摆动,当主脚架2的支撑底部 211抵顶于地面后,即可将电动摩托车1的后段略为向上顶起,藉此该电动摩托车1即可以前轮(图式中未绘出)及主脚架2的二支撑底部211形成三点的支撑点,进而来使电动摩托车1能有一稳定的驻车状态。电动摩托车1藉由上述的主脚架2的结构,固然已可使电动摩托车1获得稳定的驻车的效果。然而、电动摩托车1的主要动力来源为电动马达12,如图1、3所示般,该电动马达12是装设于电动摩托车1之一侧,具体的来说,一般是装设于与主脚架2的踏臂23同一侧。因此当电动摩托车1于驻车状态下,驾驶人或其他的人不小心踩踏到主脚架2的踏臂23时,因踏臂23与架体21的支撑底部211保持有间距,所以会造成该电动摩托车1会向主脚架2的踏臂23侧倾倒,严重者会造成人员被电动摩托车1压伤。现有上述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具有上述的缺失,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的主脚架构造,以解决上述现有主脚架所具有的缺失,实为电动摩托车业者亟待解决之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于驻车时,无法有效防止电动摩托车倾倒,而肇生安全性不足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该主脚架包括有架体、连结吊耳、踏臂及弹簧连接柱,该架体具有支撑底部,该连结吊耳是设于架体的上方, 该踏臂及弹簧连接柱是设于架体的一侧,其主要在于该踏臂的下侧面向下延设有支撑件, 当电动摩托车产生倾斜时,由于设于该踏臂的下侧面的支撑件较踏臂更接近地面,因此该支撑件可立即的与地面接触而形成支撑,进而可以防止该电动摩托车倾倒来压伤人员,从而能确保人员的安全,藉此提升电动摩托车使用的安全性。[0008]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该踏臂具有外延部、弯折部、后延部及踩踏部, 且该支撑件设于该踏臂的弯折部与后延部的下侧面。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该支撑件具有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该第一弯折部与踏臂的下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二弯折部与踏臂的下侧面之间距。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该支撑件与架体的支撑底部具有间距。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该支撑件是与踏臂的弯折部及后延部至少部份形成重叠状。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该主脚架于非驻车时,该支撑件是位于电动马达之外侧。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中,该主脚架是藉由连结吊耳而锁固于电动摩托车后叉的主脚架连接座上。


1是现有电动摩托车部份示意图。 图2是现有电动摩托车主脚架的示意图
.-vL 円 n_i ^yJ J U H^ ~Γ· /JaH vTv 口 J /j、;@、ο
图3是现有电动摩托车主脚架驻车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电动摩托车主脚架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电动摩托车主脚架的俯视图。 K D疋本实用新型电动摩托车主脚架组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摩托车主脚架的实施例。
Π12电动马达
图5是
1电动摩托车 2主脚架
3主脚架
4支撑件 5电动摩托车
11后叉 21架体 22连结吊耳 24弹簧连接柱 31架体 32连结吊耳 33踏臂 331外延部 333后延部 34弹簧连接柱 41第一弯折部 42第二弯折部 51后叉
511主脚架连接座 52电动马达
211支撑底部 23踏臂
311支撑底部
33a下侧面 332弯折部 334踩踏部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首先参阅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该主脚架3具有一Π字
4形架体31,该架体31的上方设有一对凸起的连结吊耳32,另于该架体31的一侧向外延设有一踏臂33,于该踏臂33同一侧的架体31上设有弹簧连接柱34,另该踏臂33与架体31 的支撑底部311保持有一定的间距来避免地面有其他凸出物(如石头...等)阻卡到踏臂 33,以使主脚架3能顺畅的完成驻立之动作。该踏臂33具有外延部331、弯折部332、后延部333及踩踏部334,其中该外延部 331是与架体31相连接,该踩踏部334是设于后延部333末端上,如图4所示;该踏臂33 的下侧面33a设有支撑件4,更具体的说,该支撑件4是于踏臂33的弯折部332与后延部 333之间的下侧面33a向下延设,由俯视观视该支撑件4是与踏臂33的弯折部332及后延部333至少部份形成重叠状;该支撑件4为U形框体,该支撑件4具有第一弯折部41及第二弯折部42,其中该第一弯折部41比第二弯折部42更朝下(地面)延伸,具体来说,该第一弯折部41与踏臂 33的下侧面33a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二弯折部42与踏臂33的下侧面33a之间距,藉此该第一弯折部41可以成为一支撑点;该支撑件4与架体31的支撑底部311保持有间距。次请配合图4、6、7参阅,本实用新型的主脚架3是藉由一对连结吊耳32锁固于电动摩托车5后叉51的主脚架连接座511上,当主脚架3是为收合状态(非驻车)时,该设于主脚架3的踏臂33的支撑件4恰是位于电动马达52的外侧面进而可形成一阻挡,藉此可避免电动马达52运作后的高温烫伤驾驶人;当驾驶人要驻车时,只须以脚来踩踏主脚架3的踏臂33的踩踏部334,藉此来令该主脚架3向下且朝车头方向摆动,当主脚架3的支撑底部311抵顶于地面后,即可将电动摩托车5的后段略为向上顶起,藉此该电动摩托车5即可以前轮(图式中未绘出)及主脚架 3的二支撑底部311形成三点的支撑点,进而来使电动摩托车5能有一稳定的驻车状态。再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功效在于,当电动摩托车5于驻车状态下,驾驶人或其他的人不小心踩踏到主脚架3的踏臂33,而使该电动摩托车5产生倾斜时,由于设于该踏臂33的下侧面33a的支撑件4较踏臂33更接近地面,因此该支撑件4即可立即的与地面接触而形成支撑,进而可以防止该电动摩托车5倾倒而压伤人员,从而能确保误踩踏臂 33人员的安全,藉此提升电动摩托车5使用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构造,确已能达成所诉求之目的与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该主脚架包括有架体、连结吊耳、踏臂及弹簧连接柱,该架体具有支撑底部,该连结吊耳设于架体的上方,该踏臂及弹簧连接柱设于架体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踏臂的下侧面向下延设有支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该踏臂具有外延部、弯折部、后延部及踩踏部,且该支撑件设于该踏臂的弯折部与后延部的下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具有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弯折部与踏臂的下侧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该第二弯折部与踏臂的下侧面之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与架体的支撑底部具有间距。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是与踏臂的弯折部及后延部至少部份形成重叠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该主脚架于非驻车时,该支撑件是位于电动马达之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其特征在于该主脚架是藉由连结吊耳而锁固于电动摩托车后叉的主脚架连接座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摩托车的主脚架,该主脚架包括有架体、连结吊耳、踏臂及弹簧连接柱,该架体具有支撑底部,该连结吊耳是设于架体的上方,该踏臂及弹簧连接柱是设于架体的一侧,其主要在于该踏臂的下侧面向下延设有支撑件,当电动摩托车产生倾斜时,由于设于该踏臂的下侧面的支撑件较踏臂更接近地面,因此该支撑件可立即的与地面接触而形成支撑,进而可以防止该电动摩托车倾倒来压伤人员,从而能确保人员的安全,藉此提升电动摩托车使用之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H1/04GK202320589SQ2011205081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8日
发明者李育儒, 柯秀萍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