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车架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12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动车车架及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车架,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车的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是支承车身的基础构件,一般称为底盘大梁架,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及车身部分都固定在车架上。它除了承受静载荷外还要承受机动车行驶时产生的动载荷,因此车架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机动车在正常使用时受到各种应力下不会破坏和变形。特别是对于电动车,其需要搭载比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蓄电池作为能源供应系 统,这样就改变了整车静态应力的分布状况,设计上需要兼顾整车重心在前后轴之间的位置,以保证满载状态下的承压安全系数,并兼顾侧倾稳定性,同时提高车架整体强度和抗扭特性。现有的车架大多数的边梁式单层结构,在速度不高的情况下(例如小于32km/h),即使在转向过程中感觉明显的侧倾,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电动车的设计时速已可高达80km/h,已可作为普通公路用车,如果转向侧倾过大,会造成人员伤亡。但是,我们又不能单纯地增加车架材料的厚度,以达到增强车身强度的效果,因为这样会大大增加车架的重量,从而增加电机能耗,降低整车续驶里程。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机动车车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满足对车架安全性、强度等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整体强度和抗扭性更高、结构更加轻便稳固、能够减小能耗、安全稳定性更好的机动车车架结构。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车架的机动车辆。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动车车架,其包括两根纵向平行的大梁,所述大梁最前端通过第一横梁连接,所述大梁的外侧各设计有一根纵向平行的副梁,所述副梁与大梁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副梁最前端与第一横梁相连,副梁弯折处连接有第二横梁,副梁之间位于第二横梁后方连接有第三横梁,副梁尾端通过两根横向连接梁固定于大梁中段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动车车架为电动车车架,所述大梁中间的位置设置有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通过降低其安装高度而重心较低。这样会大大提高整车操控的稳定性,同时也拥有更多可使用的整车空间。所述副梁与第二横梁接合处分别设置有一根立柱,所述立柱上端通过一根水平支撑与副梁前端相连。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两根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前端分别与第一横梁相连,所述加强梁后端分别与同侧的大梁相连。[0013]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还连接有两根中间梁,所述中间梁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连,所述中间梁位于所述加强梁的内侧。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平行的纵向连接梁,所述纵向连接梁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同侧的大梁相连。所述纵向连接梁内侧设有两根纵向平行的水平连接梁,所述水平连接梁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相连。所述水平连接梁与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围成的矩形区域设有水平剪刀架。所述第三横梁的端部与同侧大梁底部分别连接有两根大梁加强梁,所述大梁加强梁对称分布于第三横梁的两侧,所述第三横梁的端部与同侧大梁尾端还分别连接有一根斜支撑。所述大梁尾端设置有桩孔形成件,所述桩孔形成件的截面呈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或与所述大梁尾端共同构成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其具有上述的机动车车架。本实用新型形成了一种双层车架立体结构,通过在大梁上增加一些连接梁、加强梁以及支撑件,使车架整体强度和抗扭性大大提高,在正常行驶时受到各种应力下不会破坏和变形。此外,车架结构也更加轻便稳固,能够减小能耗,安全稳定性更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所示车架的俯视图。图3是图I所示车架的立体图。图中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无关的其他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车架100,包括两根纵向平行的大梁101,所述大梁101最前端通过第一横梁103连接,所述大梁101的外侧各设计有一根纵向平行的副梁102,所述副梁102与大梁101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双层车架立体结构。所述副梁102最前端与第一横梁103相连,副梁102弯折处连接有第二横梁104,副梁102之间位于第二横梁104后方连接有第三横梁105,副梁102尾端通过两根横向连接梁106固定于大梁101中段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双层车架为电动车车架,所述大梁101中间的位置设置有电池托架107,所述电池托架107通过降低其安装高度而重心较低。如图I、图3所示,所述副梁102与第二横梁104接合处分别设置有一根立柱108,所述立柱108上端通过一根水平支撑109与副梁102前端相连。如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横梁103与第二横梁104之间连接有两根加强梁110,所述加强梁110前端分别与第一横梁103相连,所述加强梁110后端分别与同侧的大梁101相连。所述第一横梁103与第二横梁104之间还连接有两根中间梁111,所述中间梁111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横梁103和第二横梁104相连,所述中间梁111位于所述加强梁110的内侧。所述第二横梁104与第三横梁105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平行的纵向连接梁112,所述纵向连接梁112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同侧的大梁101相连。所述纵向连接梁112内侧设有两根纵向平行的水平连接梁113,所述水平连接梁113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横梁104和第三横梁105相连。所述水平连接梁113与第二横梁104、第三横梁105围成的矩形区域设有水平剪刀架 114。如图I、图3所示,所述第三横梁105的端部与同侧大梁101底部分别连接有两根大梁加强梁115,所述大梁加强梁115对称分布于第三横梁105的两侧,所述第三横梁105 的端部与同侧大梁101尾端还分别连接有一根斜支撑116。如图2、图3所示,所述大梁101尾端设置有载物架框体117,所述载物架框体117上设置有桩孔形成件118,所述桩孔形成件118与载物架框体117 —起形成矩形桩孔,所述桩孔形成件11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载物架框体117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动车,其具有上述的机动车车架10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也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车架,包括两根纵向平行的大梁,所述大梁最前端通过第一横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的外侧各设计有一根纵向平行的副梁,所述副梁与大梁不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副梁最前端与第一横梁相连,副梁弯折处连接有第二横梁,副梁之间位于第二横梁后方连接有第三横梁,副梁尾端通过两根横向连接梁固定于大梁中段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车架为电动车车架,所述大梁中间的位置设置有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具有降低的安装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与第二横梁接合处分别设置有一根立柱,所述立柱上端通过一根水平支撑与副梁前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连接有两根加强梁,所述加强梁前端分别与第一横梁相连,所述加强梁后端分别与同侧的大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还连接有两根中间梁,所述中间梁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连,所述中间梁位于所述加强梁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与第三横梁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平行的纵向连接梁,所述纵向连接梁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同侧的大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梁内侧设有两根纵向平行的水平连接梁,所述水平连接梁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梁的端部与同侧大梁底部分别连接有两根大梁加强梁,所述大梁加强梁对称分布于第三横梁的两侧,所述第三横梁的端部与同侧大梁尾端还分别连接有一根斜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尾端设置有桩孔形成件,所述桩孔形成件的截面呈矩形、圆形或椭圆形,或与所述大梁尾端共同构成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10.一种机动车,其具有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车车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车车架,包括两根纵向平行的大梁,大梁最前端通过第一横梁连接,所述大梁的外侧各设计有一根纵向平行的副梁,所述副梁与大梁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一个双层车架立体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梁上增加一些连接梁、加强梁以及支撑件,使车架整体强度和抗扭性大大提高,在正常行驶时受到各种应力下不会破坏和变形。此外,车架结构也更加轻便稳固,能够减小电机能耗,安全稳定性更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机动车车架的机动车。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2703686SQ2012200623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4日
发明者陈风, 尹鹏 申请人:中国航空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