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86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该前副车架包括呈U型的第一横梁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的第二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碰撞吸能结构;该车辆安装有该前副车架。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把前副车架主体液压梁的左右两边上表面设计出多个凹陷型面,车辆发生正碰时通过凹陷型面引导向下折弯,从而达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另外液压梁向下折弯可以使发动机下行,从而减少正碰时发动机对驾驶舱的侵入量,从而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专利说明】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前副车架是汽车底盘系统中的重要安全件和承载件,其强度、刚度、疲劳等都有极高的要求,承受着汽车行驶中的转向、制动和垂直载荷。副车架的强度、刚度、疲劳等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乘坐舒适性等。
[0003]目前汽车安全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碰撞安全尤为重要,目前很多车型在碰撞时前副车架吸能效果差,发动机对驾驶舱侵入量大对乘员造成很多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在车辆发生正碰时,该前副车架能减少对驾驶舱侵入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前副车架,包括呈U型的第一横梁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的第二横梁,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碰撞吸能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碰撞吸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凹陷型面,所述凹陷型面的凹陷方向背离驾驶舱一侧,且所述碰撞吸能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左右两个支腿的外表面上。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采用液压工艺一体成型。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横梁安装在车身总成上的第一安装凸起。
[00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安装凸起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横梁安装在车身总成上的第二安装凸起。
[0013]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一安装凸起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均由钢材料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上述的前副车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把前副车架主体液压梁的左右两边上表面设计出多个凹陷型面,车辆发生正碰时通过凹陷型面引导向下折弯,从而达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另外液压梁向下折弯可以使发动机下行,从而减少正碰时发动机对驾驶舱的侵入量,从而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分解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组装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不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副车架,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组装图,请参照图1图2。所述前副车架包括呈U型的第一横梁I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梁I的两端连接的第二横梁2,在所述第一横梁I上设置有碰撞吸能结构12。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侧视图,图3展示出所述碰撞吸能结构12的具体结构形状,请参照图3,所述碰撞吸能结构12包括至少两个凹陷型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陷型面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凹陷型面3和第二凹陷型面4。所述第一凹陷型面3和第二凹陷型面4的凹陷方向均背离驾驶舱一侧,在车辆发生正碰时通过凹陷型面引导向下折弯,从而减少正碰时发动机对驾驶舱的侵入量,从而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0024]为了能很好地面引导向下折弯,所述碰撞吸能结构12至少设置有两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I的左右两个支腿的外表面上。
[0025]为了减轻车身重量,所述第一横梁I采用液压工艺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横梁I与所述第二横梁2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0026]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横梁I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横梁I安装在车身总成上的第一安装凸起11,在所述第一安装凸起1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1。
[0027]优选地,所述第二横梁2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横梁2安装在车身总成上的第二安装凸起21,在所述第二安装凸起21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11。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均由钢材料制成。
[002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安装有上述的前副车架。
[00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把前副车架主体液压梁的左右两边上表面设计出多个凹陷型面,车辆发生正碰时通过凹陷型面引导向下折弯,从而达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另外液压梁向下折弯可以使发动机下行,从而减少正碰时发动机对驾驶舱的侵入量,从而减少对乘员的伤害。
[00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前副车架,包括呈U型的第一横梁以及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连接的第二横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碰撞吸能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凹陷型面,所述凹陷型面的凹陷方向背离驾驶舱一侧,且所述碰撞吸能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左右两个支腿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采用液压工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横梁安装在车身总成上的第一安装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凸起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横梁安装在车身总成上的第二安装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一安装凸起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均由钢材料制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
【文档编号】B62D21/15GK203472999SQ20132049065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2日
【发明者】于成伟, 彭锋, 易凌, 丁良奇, 曹广雷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