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5973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转向盘骨架,其具有同轴的锥形孔和六棱柱孔;转向管柱的转向轴,其具有锥形段及所述锥形段前端的六棱柱段;所述锥形孔与所述锥形段配合,所述六棱柱孔与所述六棱柱段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领域,具体涉及转向盘与转向管柱之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操纵过程中,驾驶员对车辆方向进行控制时直接操纵的是转向盘,但对车辆来说,驾驶员对转向盘的操纵力矩需要通过转向管柱的转向轴传至车轮才能最终实现对车辆的控制。这就要求转向盘与转向轴之间有可靠的连接结构保证力矩的传递。现有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在转向盘骨架2 (通常是铝镁合金)中镶嵌有一个钢制的转向盘轮毂3,转向盘轮毂3锥面与转向轴I的锥形段11实现轴向配合,其上用螺母4施加压紧力,此压紧力可保证连接锥面上可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矩,依靠此摩擦力矩将驾驶员施加在转向盘的操纵力传递至转向轴I ;为了在螺母4松动失去压紧力的的情况下也不至于失去扭矩传递功能,在转向盘轮毂3及转向轴I对应位置还加工了花键12用于辅助传递扭矩。
[0003]现有技术需要在铝镁合金的转向盘骨架2内嵌入钢制的转向盘轮毂3,其原因是铝镁合金虽然密度较低,作为方向骨架材料时可以显著降低方向盘重量,但其强度较低,在其上加工的花键强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嵌入的钢制轮毂3本身需要额外加工锥面和花键,将其嵌入转向盘骨架也需要额外工序,这就显著的增加了成本并造成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包括:转向盘骨架,其具有同轴的锥形孔和六棱柱孔;转向管柱的转向轴,其具有锥形段及所述锥形段前端的六棱柱段;所述锥形孔与所述锥形段配合,所述六棱柱孔与所述六棱柱段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转向盘骨架为铝镁合金铸件。
[0008]优选地,所述六棱柱段前端还具有螺纹段。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设计转向盘骨架结构,将原来的的花键连接结构改为六棱柱连接结构,提高了结构强度,不再需要增加钢制轮毂就可以满足力矩传递要求。
[0011]进一步地,由于结构发生了改变,因此能够直接在转向盘骨架上铸造出锥面和六棱柱,简化了工艺和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3]图1是现有技术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盘骨架轴测图;[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轴轴测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上图中标记说明:转向轴1、锥形段11、花键12、六棱柱段13、螺纹段14、转向盘骨架2、锥形孔21、六棱柱孔22、转向盘轮毂3、螺母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考图2,转向盘骨架2具有锥形孔21和六棱柱孔22,并且锥形孔21和六棱柱孔22具有同一个轴线A,两孔叠加形成通孔。优选地,该结构由镁铝合金铸造成型,不再需要机加工。或者,也能够由其它合适的方式制造。
[0019]参考图3,转向管柱的转向I具有锥形段11及位于锥形段11前端的六棱柱段13,并且作为优选方案,还在六棱柱段13前端设置了螺纹段14。
[0020]参考图4,转向盘骨架2的锥形孔21与转向轴I的锥形段11配合,转向盘骨架2的六棱柱孔22与转向轴I的六棱柱段13配合,螺纹段14上拧紧螺母4。与图1中的现有技术相比,转向轴I以六棱柱段13取代了花键12,因此即使转向盘骨架2为铝合金,仍然足以传递所需力矩,而不再需要转向盘轮毂3,这使得整个连接结构的复杂度、重量、成本均大大降低。
[0021]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盘骨架,其具有同轴的锥形孔和六棱柱孔; 转向管柱的转向轴,其具有锥形段及所述锥形段前端的六棱柱段; 所述锥形孔与所述锥形段配合,所述六棱柱孔与所述六棱柱段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盘骨架为铝镁合金铸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盘与转向管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柱段前端还具有螺纹段。
【文档编号】B62D1/04GK203450193SQ20132060350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廖武, 邵文彬, 王文建, 张雷, 罗朗, 韩全友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