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式汽车转向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9879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式汽车转向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指一种可伸缩式汽车转向柱。



背景技术:

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自汽车诞生以来就存在,早期由于车速较低,车辆相对较少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轿车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也由于车速的不断提高,碰撞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转向盘和转向柱,与驾驶人的距离相当近,当发生正面撞击时,它们常是造成驾驶人头部、胸部受伤的主要原因。用来控制汽车方向的转向盘和转向柱,事故中转瞬间就成为最致命的武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200820001718.2)公开一种具有吸能功能的可调转向柱,包括转向上轴、组合开关支架、柱管、调节支架、转向下轴、安装支架和万向节叉。通过转向上轴和下轴之间注塑体断裂,上轴缩进下轴里,吸收冲击能量,保护驾驶员,但是该可调转向柱吸能构件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可伸缩式汽车转向柱,该机构通过转向柱自动收缩进去,从而拉开与驾驶人间的距离,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能够吸收冲撞能量,防止或减轻驾驶员受到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可伸缩式汽车转向柱,包括上传动轴、下传动轴、安全销、上套管、下套管、轴承、支架和滑块,所述上传动轴与所述下传动轴通过安全销连接,所述上套管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上传动轴与上套管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滑块通过注塑成型的四个安全销与支架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通过花键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传动轴与下传动轴在花键配合部分各有两个小孔,小孔中有注塑成型的安全销。

再进一步,安全销为树脂销钉。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套管与下套管之间的配合方式为线接触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转向柱能向后收缩,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这种套管式可收缩转向柱的主要吸能构件是上支架和滑块的连接的安全销及上、下套管,在碰撞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吸收冲撞能量,防止或减轻驾驶员受到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部分剖视图。

图3为安全销细节结构图。

其中,1—上传动轴、2—下传动轴、3—安全销、4—上套管、5—下套管、6—轴承、7—支架、8—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中所示的可伸缩式汽车转向柱,包括上传动轴1、下传动轴2、安全销3、上套管4、下套管5和轴承6,所述上传动轴1与所述下传动轴2通过安全销3连接,所述上传动轴1与上套管4通过轴承6连接,所述上套管4固定于所述支架7,所述滑块8通过注塑成型的四个安全销3与支架7连为一体。

在汽车发生实际碰撞过程中,连接支架和滑块的安全销首先被剪断吸收一部分动能,然后滑块从支架上脱离,以确保套管和转向轴收缩时不受轴向约束,上传动轴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此时安全销受到剪切力,当超过安全销承受极限时,安全销被剪断,上传动轴向下移动吸收一部分冲击能量,并让出一部分空间,确保驾驶员有足够的生存空间,这样方向盘连同上传动轴一起向下运动,进而迫使上套管缩进下套管,上、下套管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移动的时候,它们之间的接触部位会因为过盈配合挤压滑动而发生弹塑性变形从而吸收能量。通过两次摩擦,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吸收冲撞能量,防止或减轻驾驶员受到的伤害。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