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模锻整体成型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0567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模锻整体成型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后摇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态模锻整体成型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



背景技术:

后摇臂是摩托车的重要部件之间,连接着车架和后减震器,它传递和承载着两者间的力和力矩,是车辆悬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想要达到操控性方面的提升,必须要有稳定的后摇臂去传导。现有技术中的后摇臂大多采用焊接方式成型或整体压铸成型。焊接容易产生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严重影响后摇臂的强度。压铸也容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另外,现有技术中后摇臂的结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模锻整体成型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用于解决提高摩托车后摇臂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态模锻整体成型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包括后摇臂、减震吊耳和枢轴,所述后摇臂包括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和右臂均采用U型结构,所述减震吊耳安装在后摇臂的前部下方,所述后摇臂的前端设置所述的枢轴。

进一步的,所述后摇臂的前部采用盒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后摇臂的后端设有后轮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后摇臂的后部设有制动器限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器限位块上均设有沉槽。

进一步的,所述左臂和右臂上均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左臂后部设有调链器固定点。

进一步的,本装置整体采用液态模锻铸造而成。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采用液态模锻铸造而成,产品的强度和可靠性高,与整车配合舒适性好,生产成本较低、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1.后摇臂;2.减震吊耳;3.枢轴;4.左臂;5.右臂;6.后支架;7.前支架;8.后轮安装孔;9.制动器限位块;10.方形沉槽;11.加强筋;12.减震摇臂;13.减震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公知技术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液态模锻整体成型的摩托车后摇臂装置,包括后摇臂1、减震吊耳2和枢轴3。所述的后摇臂1包括左臂4和右臂5,所述左臂4和右臂5的后部之间连接设有后支架6,左臂4、后支架6以及右臂5构造为U型结构,“U”型结构强度更高,可避免骑行过程中后摇臂1偏摆、扭曲,驾驶人员舒适性更好。所述的左臂4和右臂5的前部之间连接设有前支架7,左臂4、后支架6、右臂5以及前支架7构造为盒式结构。所述减震吊耳2安装在所述后支架6上,并位于所述后摇臂1的下方;由于采用盒式结构,减震吊耳2安装点强度更好。

所述左臂4和右臂5的后端上均设有后轮安装孔8,后摇臂1通过所述的后轮安装孔8与摩托车的后轮连接。所述左臂4和右臂5的前端上均设有所述的枢轴3,后摇臂1通过所述的枢轴3与摩托车的发动机连接。所述右臂5的后部设有制动器限位块9,右臂5通过制动器限位块9与摩托车的制动器连接。制动器限位块9的正、反面上均设有方形沉槽10,方形沉槽10既可以满足安装强度以及安装尺寸要求,又能减小铸造缺陷。所述左臂后部设有调链器固定点。所述左臂4和右臂5均的横截面采用U型结构,左臂4和右臂5上分别均匀间隔设有5条加强筋11,后摇臂1采用加强筋11,即实现了轻量化同时也满足了强度要求。所述的减震吊耳2包括减震摇臂12和减震安装孔13,所述减震安装孔13设置在减震摇臂12的外端,减震安装孔13用于和摩托车减震器连接;所述减震摇臂12的内端与所述后支架6连接。

本装置整体采用液态模锻铸造而成,液态模锻即具有铸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特点、又能实现模锻产品晶粒细密、组织均匀、力学性能好、成型精度高的优点。另外,本装置采用液态模锻铸,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焊接方式,能消除焊接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大大提高了后摇臂强度,提高了其使用可靠性能。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