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8959发布日期:2019-01-08 20:1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结构,尤其涉及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安全问题,要求其能承受严格的正碰、侧碰,使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得到保证。在新车碰撞测试(newcarassessmentprogram,ncap)评价中,乘员舱刚度与乘员伤害有直接的关系,乘员舱刚度大,舱体在碰撞中变形小,乘员的生存空间就得到了保证,乘员的伤害就会相应的减小。但是刚度又不能做的太强,因为碰撞时需要满足一定的吸能要求,只有钣金变型才会产生吸能。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就是正面碰撞。为了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车体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吸能作用,来吸收正面碰撞所传递过来的能量,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刚度,避免在碰撞时将前围和前档玻璃压溃,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现有车身前纵梁分为吸能区和刚性区。其中吸能区起到压溃吸能作用;刚性区的刚度大,用于支撑车辆。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车速越来越快,现有吸能区已不能满足高速行驶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吸收。一般在车速大于64km/h时,吸能区大小就不能满足碰撞需求,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车速一般达到120km/h,根据计算分析,除非将车辆前悬尺寸增长一倍,否则在碰撞过程中乘员几无幸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能使纵梁的刚性区定向弯折,即保证支撑的强度,又避免刚性碰撞给乘客带来的伤害。

本发明的车架,包括:平行设置地两条纵梁;前梁,固定设置在两条所述纵梁的前端;后支撑梁,支撑在两条所述纵梁之间;其中,在一条所述纵梁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一压痕,在另一条所述纵梁的外侧壁上,也形成凹陷的第一压痕;以所述纵梁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压痕呈凹陷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压痕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如上所述的车架,其中,还包括副车架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纵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压痕和所述前梁之间的部分;在所述纵梁的底部上形成第二压痕,所述第二压痕呈凹陷结构,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纵梁的底面上还形成有一段凹陷段,所述凹陷段位于所述副车架固定板下方,且在所述凹陷段远离所述纵梁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压痕。

如上所述的车架,其中,在所述副车架固定板上具有副车架安装点;以所述副车架安装点距离所述前梁的直线距离为第一距离,以所述第二压痕距离所述前梁的直线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比所述第二距离小5mm-10mm。

如上所述的车架,其中,所述后支撑梁由第一壳和第二壳组合而成,并形成中空的管形结构。

如上所述的车架,其中,所述前梁和所述纵梁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架。

本发明的车架在受到撞击时,若吸能区未能将撞击力平衡,纵梁会沿第一压痕弯折,两个纵梁的第一压痕,一个在内侧,一个在外侧,可以保证弯折方向相同,通过该形变吸收转机的能量,保证车内人员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压痕还能保证在竖向上的弯折,第一压痕和第二压痕在两个方向上的弯曲,进一步提高形变对能量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架中副车架固定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车架中后支撑梁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纵梁1;前梁2;后支撑梁3;副车架固定板4;稳定支架5;第一压痕11;第二压痕12;凹陷段13;第一壳31;第二壳32;副车架安装点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架,包括纵梁1、前梁2和后支撑梁3,纵梁1具有平行的两条,前梁2,固定设置在两条所述纵梁1的前端;后支撑梁3支撑在两条所述纵梁1之间。

在一条纵梁1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一压痕11,在另一条纵梁1的外侧壁上,也形成凹陷的第一压痕11。也就是两条纵梁1的同侧,形成有第一压痕11,这里的同侧是指同为“左侧”或者同为“右侧”。第一压痕11的设置方向是竖直方向,这里竖直是以纵梁1为水平方向为基础而言的。一般的可以纵梁1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压痕11呈凹陷结构,并且第一压痕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这样在撞击发生时,两条纵梁1会沿着第一压痕11向同一方向弯折。根据上述第一压痕11设置的方向可以知道,该弯折是向侧向弯折。

进一步,还包括副车架固定板4,固定设置在纵梁1上,且位于第一压痕11和前梁2之间的部分;在纵梁1的底部上形成第二压痕12,第二压痕12呈凹陷结构,且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该第二压痕12的结构与第一压痕11类似,但是其位置不同,其设置在纵梁1底面,在发生碰撞时,纵梁1会以该第二压痕12为基础向上拱起,或者说向上弯折。

结合上述第一压痕11,纵梁在受到碰撞时,能够同时向侧和向上弯折,通过两个方向的形变来吸收撞击的冲击力,以保护乘车人的安全。

所述纵梁1的底面上还形成有一段凹陷段13,所述凹陷段13位于所述副车架固定板4下方,且在所述凹陷段13远离所述纵梁1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二压痕12。该凹陷段13的凹陷深度为2mm-5mm,优选的为3mm。即纵梁1内截面尺寸z向减少3mm,此设计能够使纵梁弯折稳定。

在副车架固定板4上具有副车架安装点41;以安装点41距离前梁2的直线距离为第一距离,以第二压痕12距离前梁2的直线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比第二距离小5mm-10mm。

也就是说,以前梁2所在方向为前,另一方向为后,第二压痕在副车架安装点的后方5mm-10mm处。

优选的,在第一压痕11的两侧,还以形成横向的凹陷结构,该横向的凹陷结构配合第一压痕11,整体形成类似十字的结构,这是可以为纵梁1高度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形变量,该横向凹陷结构在第二压痕12弯折时效果更为明显,能够避免纵梁1折断。

优选的,后支撑梁3由第一壳31和第二壳32组合而成,并形成中空的管形结构。支撑在两个纵梁1之间,前梁2和纵梁1之间设置有稳定支架5。保证撞击时,纵梁1能够同时弯折,而不会彼此靠近,或者在其它位置弯折断裂,后支撑梁3和前梁2保证了纵梁1在指定的位置也就是第一压痕11和第二压痕12所在处发生弯折,而不会在其它位置弯折或损坏等。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包括:平行设置地两条纵梁;前梁,固定设置在两条所述纵梁的前端;后支撑梁,支撑在两条所述纵梁之间;其中,在一条所述纵梁的内侧壁上,形成第一压痕,在另一条所述纵梁的外侧壁上,也形成凹陷的第一压痕;以所述纵梁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压痕呈凹陷结构,并且所述第一压痕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本发明的车架在受到撞击时,若吸能区未能将撞击力平衡,纵梁会沿第一压痕弯折,两个纵梁的第一压痕,一个在内侧,一个在外侧,可以保证弯折方向相同,通过该形变吸收转机的能量,保证车内人员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娟;黄维;刘秉翼;戴秀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24
技术公布日:2019.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