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夹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621发布日期:2019-04-29 12:4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转向管柱夹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管柱的,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夹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转向管柱夹紧系统包括手柄、转轴、凸轮盘和凸轮等。如图1-3所示,凸轮盘1′上有四个凹槽,凹槽包括轴向面11′、径向面12′和止挡面13′,凸轮2′上有四个凸台21′。在手柄打开或关闭的切换过程中,凸台21′能够沿径向面12′滑动,凸台21′与轴向面11′之间存在间隙。凸轮2′的凸台21′沿径向面12′的滑动速度较快,当凸台21′滑动到与凹槽的止挡面13′时,凸台21′与止挡面13′之间撞击,产生较大的噪音。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减小噪音的转向管柱夹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小噪音的转向管柱夹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管柱夹紧系统,包括支架、手柄、转轴、凸轮盘和凸轮,所述凸轮盘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径向面、轴向面和止挡面,所述凸轮上设有能够沿所述径向面滑动的凸台,所述轴向面上设有耐磨层,所述凸台滑动过程中,所述耐磨层与所述凸台始终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与所述凸台之间的干涉量沿滑动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与所述凸台的最大过盈量为0.05-0.01mm。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与所述凸轮盘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与所述凸轮盘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由粉末冶金材料,或尼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层与所述凸轮盘分别制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轴向面上增加了耐磨层,耐磨层消除了凸台与轴向面之间的间隙,凸台在滑动的过程中始终与耐磨层接触,耐磨层起到降低凸台的滑动速度的作用,减缓了凸台与凸轮盘的碰撞,从而减少了噪音。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现有的转向管柱夹紧系统中凸轮盘和凸轮的剖视图;

图2是现有的转向管柱夹紧系统中凸轮盘的主视图;

图3是现有的转向管柱夹紧系统中凸轮盘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夹紧系统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夹紧系统中凸轮盘和凸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夹紧系统中凸轮盘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夹紧系统中凸轮盘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凸轮盘 2′-凸轮 11′-轴向面

12′-径向面 13′-止挡面 21′-凸台

1-支架 2-手柄 3-转轴

4-凸轮盘 5-凸轮 6-耐磨层

41-轴向面 42-径向面 43-止挡面

44-圆环台 5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转向管柱夹紧系统,包括支架1、手柄2、转轴3、凸轮盘4和凸轮5,凸轮盘4上设有凹槽,凹槽包括径向面42、轴向面41和止挡面43,凸轮5上设有能够沿径向面42滑动的凸台51,轴向面41上设有耐磨层6,凸台51滑动过程中,耐磨层6与凸台51始终接触。

如图7所示,凸轮盘4上开设有四个凹槽,中心孔的周围设有一圈圆环台44,圆环台44的外侧面在凹槽中形成轴向面41,轴向面41的延伸方向与凸轮盘4的轴向方向平行,凹槽的径向方向形成有径向面42,凹槽中的相对两侧面为止挡面43。

其中,转轴3穿过手柄2、凸轮5、凸轮盘4和支架1。夹紧系统用于锁紧转向管柱,当需要长度或角度调整时,松开夹紧系统;调整完毕后,再锁紧夹紧系统。当松开夹紧系统时,凸轮5会相对于凸轮盘4滑动,凸台51会沿径向面42滑动,直到碰触到止挡面43。

凸轮5上也设有对应的四个凸台51,凸台51插入到凹槽中,并能够沿径向面42滑动。

现有的凸台与轴向面之间留有间隙,轴向面不会减缓凸轮的滑动速度,因此与凸轮盘撞击时产生较大的噪音。

而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耐磨层6,耐磨层6覆盖在轴向面41上,使得凸台51在滑动的过程中,始终与耐磨层6接触。耐磨层6与凸台51之间具有一定的干涉量,能够减缓凸轮5的滑动速度,又不会影响凸轮5的滑动,凸台51仍然能够滑动到止挡面处,但是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可选地,耐磨层6与凸台51之间的干涉量沿滑动方向逐渐增大,即耐磨层6的厚度会沿滑动方向逐渐增厚。如图7所示,图7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凸轮5的滑动方向,也是耐磨层6厚度逐渐增加的方向。耐磨层6的厚度或干涉量的变化,有利于逐渐减缓凸轮5的滑动速度,平缓过渡,减少对凸轮5的磨损。

可选地,耐磨层6与凸台51的最大过盈量为0.05-0.01mm。

耐磨层6从薄到厚逐渐平滑过渡,最小的过盈量变化为0-0.05mm,最大的过盈量变化为0-0.1mm。

本实施例中,耐磨层6与凸轮盘4的材料相同,均是粉末冶金材料,通过铸造耐磨层6与凸轮盘4一体成型。粉末冶金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磨层6与凸轮盘4一体成型,方便制造,节省成本。

可选地,耐磨层6还可以由尼龙制成,耐磨层6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与凸轮盘4分开制造,然后再连接到轴向面41上。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