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6869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所记载的汽车的前柱结构中,沿着前柱的内面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加强件的下端部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设置于地板侧的门槛(下边梁)的前端却全士入卻云口口 O
[0003]另外,作为与本发明申请相关的其他的在先技术文献,存在下述的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4。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37734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36593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334665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0894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另外,汽车的前部的与前侧梁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在相对于其他车辆等而发生了前面碰撞的情况下(所谓的微小重叠碰撞时),无法通过前侧梁的变形而吸收碰撞能量。在该情况下,来自向前柱侧后退而来的前轮的过大的载荷有时会被输入前柱外加强件与下边梁外加强件的结合部上。当上述结合部由于该过大的载荷而断裂时,前柱的后退量会增加,从而车厢的变形量会增加。
[0012]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抑制微小重叠碰撞时的车厢的变形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4]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具备:柱加强件,其被形成为以前柱的长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条状,并对所述前柱进行加强;下边梁加强件,其被形成为以下边梁的长度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条状,并对所述下边梁进行加强,并且其前端部与所述柱加强件的下端部接合;结合加固部,其被设置为与所述柱加强件的下端部接合或为一体,并且所述结合加固部的从车辆前方侧覆盖了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前壁、以及从所述前壁的下端起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并与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下表面接合的下壁,从位于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起而延伸设置。
[0015]在第一方式中,具备被设置为与柱加强件的下端部接合或为一体的结合加固部。在该结合加固部中,从位于下边梁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侧壁起而延伸设置有前壁以及下壁。前壁从车辆前方侧覆盖下边梁加强件,下壁从前壁的下端起向车辆后方侧延伸并与下边梁加强件的下表面接合。由于能够通过该结合加固部来提高柱加强件与下边梁加强件的结合部的强度,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该结合部在发生微小重叠碰撞时断裂的情况。
[0016]并且,例如在来自由于微小重叠碰撞而后退过来的前轮的载荷被输入到前柱时,能够将载荷经由结合加固部而传递到下边梁加强件的下表面上。其结果为,由于在下边梁加强件的前端部作用有朝向上方侧的牵拉载荷,因此能够将来自前轮的载荷向下边梁加强件侧分散。由此,能够使前柱向车辆后方侧倾倒的量减少。
[0017]此外,在本方式中,通过结合加固部的前壁而从车辆前方侧覆盖了下边梁加强件。因此,例如在来自前轮的载荷被输入到下边梁的前端部附近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由结合加固部来覆盖载荷的受压部,从而减小前柱与下边梁的相对位移。其结果为,能够有效抑制在柱加强件与下边梁加强件的结合部处产生断裂与龟裂的情况,并能够使上述各加强件作为结构加强件而发挥功能直至碰撞结束时为止。由此,能够有效减小下边梁的前端部附近处的变形量。由以上所述,在本方式中,能够抑制微小重叠碰撞时的车厢的变形。
[0018]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在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前端部处设置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并且所述凸部被插入到形成在所述结合加固部的所述侧壁上的开口中。
[0019]在第二方式中,在被设置为与柱加强件的下端部接合或为一体的结合加固部处形成有开口,并且设置于下边梁加强件的前端部处的凸部被插入到上述开口中。因此,在由于微小重叠碰撞时的来自前轮的载荷被输入到前柱,从而在下边梁加强件的前端部处,经由结合加固部而作用有朝向上方侧的牵拉载荷时,能够通过使上述凸部与上述开口的缘部抵接,来使作用于结合加固部的下壁的载荷分散到所述抵接部分处。其结果为,由于能够使作用于下边梁加强件的前端部的牵拉载荷增加,从而能够提高由下边梁加强件的刚性引起的前柱的倾倒抑制效果。
[0020]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在所述下边梁加强件上设置有前壁部,所述结合加固部的所述侧壁与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接合,并且所述结合加固部的所述前壁与所述前壁部的前表面接合。
[0021]在第三方式中,被设置为与柱加强件的下端部接合或为一体的结合加固部的侧壁与下边梁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接合,下壁与下边梁加强件的下表面接合,前壁与下边梁加强件的前壁部的前表面接合。这样,通过使结合加固部相对于下边梁加强件而以三个面来实施接合,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结合加固部与下边梁加强件的结合强度。
[0022]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为,在第二方式中,所述结合加固部与所述柱加强件分体地形成,所述结合加固部的所述侧壁的与所述开口相比靠车辆前方侧的部位和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所述凸部,各自独立地相对于所述柱加强件的下端部而接合。
[0023]在第四方式中,在微小重叠碰撞时的来自前轮的载荷刚开始被输入到前柱的初始阶段,在柱加强件与结合加固部之间作用有朝向上方侧的牵拉载荷。此时,能够通过结合加固部的侧壁的与开口相比靠车辆前方侧的部位与柱加强件的下端部的接合部,来保持柱加强件与结合加固部的结合状态。
[0024]另一方面,在由于来自前轮的载荷从而结合加固部的前部侧被压溃后,从柱加强件传递到下边梁加强件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会增加。此时,能够通过插入到结合加固部的开口内的下边梁加强件的凸部与柱加强件的下端部接合的接合部,来保持下边梁加强件与柱加强件的结合状态。以该方式,在本方式中,能够使朝向上方侧的载荷与朝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由适于各自载荷的不同的接合部来分担。
[0025]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结合加固部与所述柱加强件分体地形成,并在所述结合加固部的所述侧壁上形成有前后一对长孔,并且前侧的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后侧的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以随着趋向于车辆上方侧而趋向于车辆前方侧的方式倾斜,各个所述长孔的前缘部与所述柱加强件接合。
[0026]在第五方式中,形成于结合加固部的侧壁部处的前后一对长孔的前缘部例如通过电弧焊接等方法而与柱加强件接合。前侧的长孔的长度方向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后侧的长孔的长度方向以随着趋向于车辆上方侧而趋向于车辆前方侧的方式倾斜。因此,在微小重叠碰撞时的来自前轮的载荷被输入到前柱的初始阶段,能够在前侧的长孔的前缘部与柱加强件接合的接合部处使朝向下边梁前端部的牵拉载荷增加。
[0027]另一方面,在由于来自前轮的载荷从而使结合加固部的前部侧开始被压溃后,虽然来自前轮的载荷的输入位置会产生偏差,但在此时,由于前柱向车辆后方侧倾倒,从而后侧的长孔会以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方式而立起。由此,能够在后侧的长孔的前缘部与柱加强件的接合部处使朝向下边梁前端部的牵拉载荷增加。根据以上结构,能够提高使朝向下边梁前端部的牵拉载荷增加时的稳定性。
[0028]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柱加强件具有前柱外加强件和与该前柱外加强件的内侧接合的铰链加强件,通过使所述柱外加强件的侧壁部与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接合并且使所述铰链加强件的侧壁部向下方侧延长,从而使所述铰链加强件的侧壁部的下端部介于所述前柱外加强件的所述侧壁部与所述下边梁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面之间。
[0029]在第六方式中,由于铰链加强件的下端部如上述那样向下方侧延长,因此能够通过铰链加强件的刚性而减小由于微小重叠碰撞时的来自前轮的载荷而在前柱外加强件与下边梁加强件之间产生的剪断载荷。由此,能够防止或有效抑制前柱外加强件与下边梁加强件之间产生剪断破坏的情况。
[0030]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为,在第一方式中,与所述柱加强件分体地形成,其所述前壁与所述柱加强件的前表面接合,并且所述结合加固部具有与所述柱加强件的后表面接合的后壁,所述柱加强件被嵌合于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之间。
[0031]在第七方式中,在结合加固部的前壁与后壁之间嵌合有柱加强件,柱加强件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与结合加固部的前壁以及后壁接合。由此,由于能够有效地提高柱加强件与结合加固部的结合强度,因此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