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8408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属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
技术背景公知,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的出行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作为长途旅行工具,飞机自然成为了不二选择,但是由于高空飞行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飞机的避险能力和紧急逃生的能力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例如,2009年6月I日,法航ー架空客A330客机从巴西里约热内卢飞往法国巴黎途中,在大西洋海域上空坠毁。客机上共有216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其中包括9名中国乘客。机上228人全部遇难,铸成法航75年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空难。飞机遇险能否逃生呢?飞机逃生又受到那些因素的制约呢?首先它要求逃生的人们和机组人员能迅速地做出反应,从而为逃生最好充分地准备;另一方面它又受到逃生设备的约束,对于像降落伞这样的逃生装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使用,所以无形中会给逃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最后逃生的成功与否还受到环境约束,不同的着陆地点应有不同的逃生方式,例如海洋和陆地,那么我们就不能同一而论啦!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解决的办法。其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主要由逃生门、分离式机舱、滑道、电动升降突起、液压臂装置、飞机控制室、电动舱门、机身、气动弹射装置、转动轴、门扣组成,所述分离式机舱包括弹射式降落伞、机械接ロ、充气装置、自由转向轮、充气气垫、求救灯、无线电装置、电动密封舱门、减震装置,所述滑道包括纵向滑道、横向滑道、滑道交叉处。所述逃生门与机身呈转动连接,所述分离式机舱位于机身内部,所述滑道与机身呈固定连接,所述弹射式降落伞和分离式机舱的顶部呈活动连接,所述气动弹射装置设置在机身内部侧面,所述液压臂装置设置在机身内部,所述充气气垫与分离式机舱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地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飞机座舱采用多级舱分离设计,飞机遭遇险情时,乘客和机组人员可以紧急撤离原位集中到机身内部的各级分离式机舱里面,并且由机组人员通过分离式机舱的内部的控制装置进行分离控制,并操纵控制开关实现手动滑离机仓…。方案I :横向逃生模式。控制的步骤1,将连接在相邻分离式机舱和与飞机控制室之间的机械接ロ分开,同时将分离式机舱两侧的电动密封舱门关闭,使得分离式机舱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2,控制设置在机尾电动舱门向上打开,并且同时控制位于最后一节分离式机舱尾部用来固定分离式机舱的电动升降突起进行解除固定,使得分离式机舱可以在滑道的横向滑道部分进行横向移动;3,控制位于飞机机头部分的液压臂装置对顺次第ー节分离式机舱进行推动,从而使得各级分离式机舱向机尾运动,由于飞机仍然处于飞行状态,所以根据物理知识里的相对运动原理,分离式机舱可以藉由相对运动和部分推力的作用逐级的从机尾的电动舱门开启的出ロ中滑出。方案2 :纵向逃生模式。控制的步骤1,将连接在相邻分离式机舱和与飞机控制室之间的机械接ロ分开,同时将分离式机舱两侧的电动密封舱门关闭,使得分离式机舱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2,调节分离式机舱下部滑道交叉处的自由转向轮,使之能在纵向滑道内移动;3,启动气动弹射装置,气动弹射装置可以产生足够大的瞬间推力,使得分离式机舱可以横向移动并且撞开门扣,并使得逃生门可以绕着转动轴打开,分离式机舱就可以通过打开的逃生门滑出。但是由于机身上的机翼,所以只有机翼两侧的安全门对应的分离式机舱可以进行纵向逃生,所以我们需要将机上的人员集中到这几个机舱中来。当分离式机舱离开后,分离式机舱可以通过监测加速度的改变从而自行的打开弹射式降落伞并启动充气装置对充气气垫进行充气。分离式机舱就可以在弹射式降落伞和充气气垫的双重作用下进行减速。 根据降落的环境的不同1,当降落在陆地上时,分离式机舱底部的充气气垫和减震装置就可以进行缓冲保护,而当着陆发生翻转时,分离式机舱顶部的减震装置,也可以同时參与保护;2,当降落在水面上吋,分离式机舱可以利用底部的充气气垫漂浮在水面上。而在分离式机舱的顶部又设置有求救灯和无线电装置,机舱内的人可以利用其来进行发出求救信号和进行紧急呼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新颖、结构合理、操纵简单、反应迅速、安全可靠、实用性強,可适用于多种机型的逃生使用的众多优点。(特别是采用了分离式机舱代替整体式机舱和利用弹射系统对分离式机舱实施紧急弹射而实现逃生的整体思想,并且与此同时又联合采用了降落伞、充气气垫和减震隔层多级減速和减震装置全方位地实施安全保护,这样可有效地达到増加逃生成功几率的目的。其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可广泛的用于各种民航客机和飞行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说明图I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逃生门的位置示意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侧面剖视图的示意图。图4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滑道的侧面三维示意图。图5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滑道的俯视图的示意图。图6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横向逃生前的局部剖视图的示意图。图7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横向逃生时的局部剖视图的示意图。图8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纵向逃生前的作用示意图。[0023]图9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的纵向逃生时的作用示意图。图10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完全打开后的示意图。图中1,逃生门,2分离式机舱,2(1)弹射式降落伞,2(2)机械接ロ,2(3)充气装置,2(4)自由转向轮,2 (5)充气气垫,2 (6)求救灯,2 (7)无线电装置,2 (8)电动密封舱门,2 (9)减震装置,3滑道,3(1)纵向滑道,3(2)横向滑道,3(3)滑道交叉处,4电动升降突起,5液压臂装置,6飞机控制室,7电动舱门,8机身,9气动弹射装置,10转动轴,11门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I中,逃生门I均匀设置在机身外侧机翼的两侧。在图2中,弹射式降落伞2(1)设置在分离式机舱2顶部的中间部位,在其周围同时还固定安装有一个求救灯2 (6)和无线电2(7)装置。充气装置2(3)设置在分离式机舱2外部侧面,并且和安装在分离式机舱2底部的充气气垫2 (5)相连。四个自由转向轮2 (4)固定装配在分离式机舱2的底部,而机械接ロ 2(2)设置在分离式机舱2的横向侧面。在图3中,减震隔层2(9)固定连接在分尚式机舱2内部的上端和下端,电动S封舱门2(8)呈对称方式安装在分离式机舱2内部的横向侧面与机械接ロ 2(2)相连的位置,滑道3固定安装在机身内面的下部。在图4中,滑道3是由表面光滑的材料制成,滑道3采用凹槽式设计,滑道分为横向滑道3(2)和纵向滑道3(1),横向滑道3(2)和纵向滑道3(1)彼此交互垂直,滑道3的交叉处可以对自由转向轮进行方向变换。在图5中,每ー组横向滑道3(2)间的宽度或纵向滑道间3(1)的宽度都和分离式机舱的横向或纵向宽度相同。在图6中,位于机头部分的飞机控制室6通过机械接ロ 2(2)和分离式机舱2的机械接ロ 2(2)相连,相邻的分离式机舱2之间也通过对应的机械接ロ 2(2)相连。在飞机控制室6的上方设置有ー个液压臂装置5,液压臂装置5的末端和第一节分离式机舱2向贴近。在机尾末端设置有ー个电动舱门7,在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分离式机舱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一个电动升降突起4。在图7中,飞机控制室上的机械接ロ 2(2)和分离式机舱2的机械接ロ 2(2)分离,同时相邻的分离式机舱2之间对应的机械接ロ 2(2)彼此分离。液压臂装置5推动分离式机舱2运动,机尾的电动舱门7打开,分离式机舱2逐个离开机身。在图8中,逃生门I通过固定安装在其上端的转动轴10和机身8相连,门扣11设置在逃生门I和机身8连接处。在机身8—侧的内部设置有ー个气动弹射装置9,气动弹射装置9和分离式机舱2相贴近。在图9中,气动弹射装置9作用在分离式机舱2上,逃生门门扣11被打开,逃生门I绕着转动轴10打开一定的角度,分离式机舱2逐渐滑出机身。在图10中,弹射式降落伞2(1)伞面完全地张开,充气气垫2(5)在分离式机舱底部2膨胀扩张。
权利要求1.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由逃生门、分离式机舱、滑道、电动升降突起、液压臂装置、飞机控制室、电动舱门、机身、气动弹射装置、转动轴、门扣组成,其特征是所述逃生门与机身呈转动连接,所述分离式机舱位于机身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道与机身呈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射式降落伞和分离式机舱的顶部呈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气动弹射装置设置在机身内部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液压臂装置设置在机身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充气气垫与分离式机舱呈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飞机遇险分离式机舱逃生装置,由逃生门、分离式机舱、滑道、电动升降突起、液压臂装置、飞机控制室、电动舱门、机身、气动弹射装置、转动轴、门扣组成。所述逃生门与机身呈转动连接,所述分离式机舱位于机身内部,所述滑道与机身呈固定连接,所述弹射式降落伞和分离式机舱的顶部呈活动连接,所述气动弹射装置设置在机身内部侧面,所述液压臂装置设置在机身内部,所述充气气垫与分离式机舱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空中逃生时所面临的逃生效率低、逃生难度大而导致逃生困难的问题。它构思新颖、结构合理、反应迅速、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可适合多种机型逃生使用。
文档编号B64D25/12GK202400290SQ201120392079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4日
发明者王晓进, 祝浩, 陈小圻 申请人:王晓进, 祝浩, 陈小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