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落于水面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6015发布日期:2019-01-22 23:1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落于水面的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落于水面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军事侦察、交通监察、农业喷洒农药、森林火灾预警等领域均出现无人机的身影。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应用因无人机控制者的操控技术不熟练、误操作、气候、飞行环境、电池断电等主客观原因导致的坠机事件时有发生。因为现有的无人机没有防坠保护装置,所以无人机坠落后常常导致组成部件损坏。

特别在水上飞行时,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就可能引起无人机坠落于水底,进水导致无人机损坏,即使无人机为防水无人机,坠落后仍然需要高昂的搜救成本,给持有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降落于水面的无人机,使无人机能够降落在水面、防止无人机坠落后损伤过大、无需进行水中搜寻、减小持有人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降落于水面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可撑开的伞形的支架和覆盖在所述支架下的防水罩,所述无人机本体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架撑开或者收回的驱动装置,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无人机降落时,通过伞形的支架撑开,使无人机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防止无人机落水,减小持有人的损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底部支撑板、撑杆、滑块和多个可折叠的伞骨,多个所述伞骨沿所述撑杆的外沿均匀布置,所述撑杆的底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底部支撑板的中心,所述撑杆为螺纹杆,所述滑块套设在所述撑杆中部且与所述撑杆螺纹连接,所述撑杆的顶端伸入所述无人机本体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每个所述伞骨的一端均铰接在所述底部支撑板的外缘,每个所述伞骨的输入端均铰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防水罩套设在多个所述伞骨的外侧且所述防水罩的外周侧与所述伞骨的自由端连接,所述防水罩的中心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板的底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撑杆,使滑块上下移动,通过伞骨的折叠将支架收起或者撑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撑杆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限位轴肩,所述滑块布置在两个所述限位轴肩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限制滑块的上下位移距离,保持伞骨撑开在适当范围内。

进一步,所述底部支撑板包括中心件、环形件和多个连接杆,所述撑杆的底端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中心件的上端,所述中心件布置在所述环形件的中心并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环形件连接,多个所述伞骨均与所述环形件铰接且均匀布置在所述环形件的周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减轻重量的同时便于将无人机安放在地面上,底部支撑板可以当做起落架使用起到支撑无人机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伞骨包括内杆、辅助连杆、支杆和外杆,所述内杆和所述辅助连杆平行布置,所述外杆和所述支杆平行布置,所述内杆的中部和所述支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底部支撑板的外缘上,所述辅助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杆上且布置在所述底部支撑板和所述内杆之间,所述辅助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防水罩连接,所述内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内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外杆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所述外杆与所述辅助连杆的铰接端与所述防水罩的内侧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式防水罩紧贴伞骨布置,和伞骨配合形成船形,增大吃水量,增大浮力,使无人机能漂浮在水面上。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撑杆的顶端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撑杆能够绕自身轴线旋转。

进一步,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壳体、主控板、供电电池和GPS,所述壳体的周侧向外延伸有至少四根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均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轴向上延伸且端部安装有螺旋桨;所述供电电池、所述GPS、所述电机和所述马达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所述供电电池、所述GPS和所述马达均与所述主控板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能远程对无人机进行操控。

进一步,所述防水罩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气体。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增大浮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无人机本体,2、防水罩,3、撑杆,4、滑块,5、限位轴肩,6、中心件,7、环形件,8、内杆,9、外杆,10、支杆,11、辅助连杆,12、壳体,13、支撑臂,14、马达,15、螺旋桨,1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可降落于水面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1、可撑开的伞形的支架和覆盖在支架下的防水罩2,无人机本体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支架撑开或者收回的驱动装置,支架安装在无人机本体1的下方。

支架包括底部支撑板、撑杆3、滑块4和多个可折叠的伞骨,多个伞骨沿撑杆3的外沿均匀布置,撑杆3的底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底部支撑板的中心,撑杆3为螺纹杆,滑块4套设在撑杆3中部且与撑杆3螺纹连接,撑杆3的顶端伸入无人机本体1并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每个伞骨的一端均铰接在底部支撑板的外缘,每个伞骨的输入端均铰接在滑块4上,防水罩2套设在多个伞骨的外侧且防水罩2的外周侧与伞骨的自由端连接,防水罩2的中心固定在底部支撑板的底面。

撑杆3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限位轴肩5。

驱动装置为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撑杆3的顶端传动连接。防水罩2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填充有气体。

具体的,空腔内可填充氢气、氦气等气体,减小重量、增大浮力。

伞骨包括内杆8、辅助连杆11、支杆10和外杆9,内杆8和辅助连杆11平行布置,外杆9和支杆10平行布置,内杆8的中部和支杆10的一端铰接,支杆10另一端铰接在底部支撑板的外缘上,辅助连杆11的一端铰接在支杆10上且布置在底部支撑板和内杆8之间,辅助连杆11的另一端与外杆9的一端铰接,外杆9的另一端与防水罩2连接,内杆8的一端铰接在滑块4上,内杆8的另一端铰接在外杆9上。

具体的,内杆8、辅助连杆11、支杆10和外杆9相互之间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当内杆8的一端随滑块4上下位移时,内杆8与支杆10之间的夹角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另外两条边随之移动,当滑块4向上,内杆8与外杆9之间的夹角减小,伞骨缩回;当滑块4向下,内杆8与外杆9之间的夹角增大,伞骨撑开,带动防水罩2延展,形成船型,一旦无人机掉入水体内,支架和防水罩2具有一定吃水量,增大浮力,使无人机能够漂浮在水面上,防止沉入水底,保护无人机。

无人机本体1包括壳体12、主控板、供电电池和GPS,壳体12的周侧向外延伸有至少四根支撑臂13,支撑臂13远离壳体12的一端均安装有马达14,马达14的输出轴向上延伸且端部安装有螺旋桨15;供电电池、GPS、电机和马达14均安装在壳体12内,电机、供电电池、GPS和马达14均与主控板连接。

具体的,壳体12的顶面为曲面且曲面上任一点距水平面的高度沿曲面中心向外延伸的方向逐渐减小。

使用时,滑块4处于最高点处,伞架处于折叠状态,支架收起,先将无人机置于开阔平整的底面上,启动马达145,带动螺旋桨156旋转,使无人机上升。当需要在水面或者其他障碍物较多的地方迫降时,电机启动,驱动撑杆3旋转,滑块4下移,伞架延展,支架撑开,带动防水罩2撑开,形成船形,使无人机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或者防水罩2和障碍物接触,对无人机本体1形成保护作用,防止损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底部支撑板包括中心件6、环形件7和多个连接杆16,撑杆3的底端可转动的安装在中心件6的上端,中心件6布置在环形件7的中心并通过多个连接杆16与环形件7连接,多个伞骨均与环形件7铰接且均匀布置在环形件7的周侧。相当于挖空底部支撑板的一部分,减轻底部支撑板的重量的同时减小底部支撑板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便于无人机的放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