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859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适用于矿山、冶金、化工、轻工、煤炭、港口的物料运输的带式输送机的上、下层输送带的断带保护。
背景技术
目前,带式输送机作为散状物料和块状物料的主要输送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化工、轻工、煤炭、港口等诸多领域,然而,在运行过程中,输送带一旦发生断带下滑或因逆止器失效造成逆转事故,就会摧毁输送机机架、损坏设备、堵塞运输巷道,造成长时间的停产和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针对输送带断裂事故,目前最主要的保护措施就是在输送机上安装断带保护装置。近年来,在国内外出现了机械式、液压式、机电智能式等多种断带保护装置或技术,但从实际使用角度来看,远不能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这些现有的保护装置或技术均存在以下一种或几种缺点,主要表现在1、抓捕装置只能单纯实现上输送带的抓捕,上输送带与下输送带之间没有联动机制,从而容易造成断带附加的二次破坏。2、抓捕装置与输送机公用一个机架,其强度较低,抓捕时机架可能产生变形。3、抓捕装置依靠断带产生的逆向运行带来的运动来触发动作,然而由于运行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出现输送带速度变化、局部张力消失、下垂位移增大等情况,从而容易引起抓捕装置发生误动作,影响生产。4、抓捕装置的传动部件较多,尘土和物料很容易阻滞活动部件的运动,其中某些技术方案中的传动机构相当复杂,甚至包括很多电器和液压部件,无形中降低了抓捕装置的可靠性。5、抓捕装置的设计中缺乏必要的考虑,从而造成抓捕装置的安装、调整及维护的工程量和难度较大,从而很难保证抓捕装置的良好工作状态和抓捕动作的可靠性。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 一种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该装置能可靠地识别断带故障,对输送带断带实施快速地同步抓捕。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包括机架、抓捕机构及触发机构,所述抓捕机构包括上输送带抓捕部和下输送带抓捕部,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与下输送带抓捕部均包括抓捕动分部与抓捕静分部,所述抓捕动分部可摆向并靠近抓捕静分部,并与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带式输送机断带的夹持间隙;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用于对抓捕动分部进行锁紧的卡接部以及带动所述卡接部翻转的连杆组件,所述卡接部位于上输送带抓捕部底端两侧且位于下输送带抓捕部左、右两侧;所述卡接部包括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所述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均包括上方卡接部和下方卡接部,所述左、右侧卡接部的结构相同,并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侧的上端固设有上述上方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侧的下端固设有上述下方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杆靠近上方卡接部的一侧末端套接在第一定位块的转孔内并与第一定位块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机架固连;所述第一连杆靠近下方卡接部的一侧末端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固接有触发杆,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触发杆与右侧卡接部对应的触发杆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但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侧固设有一滑杆,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滑杆与右侧卡接部对应的滑杆上套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可沿上述滑杆滑动,联动杆的设置实现了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的同步动作;所述联动杆的左侧下端与右侧上端均固设有一截面近似L形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第三连杆;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杆一端与下方卡接部固连,另一端穿设在对应侧的传动块的通孔内实现定位,所述右侧卡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杆一端上方卡接部固连,另一端穿设在对应侧的传动块的通孔内实现定位;所述机架包括左侧机架和右侧机架,所述抓捕机构和触发机构均位于左、右侧机架之间且位于应用中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下方。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还包括配重臂,所述配重臂的末端装设有配重块;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动分部为上抓捕架,所述上抓捕架通过第一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配重臂的前端与上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静分部为上方横梁,所述上方横梁位于上抓捕架的上方;所述上抓捕架的底端两侧设置有与上述上方卡接部相卡接的一号卡槽;所述下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动分部为下抓捕架,所述下抓捕架通过第二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下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静分部为下方横梁,所述下方横梁位于下抓捕架的下方;所述下抓捕架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上述下方卡接部相卡接的二号卡槽。所述上、下方卡接部均包括卡柱和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底端与上述第一连杆固连,联动板的顶端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上开设有卡柱安装孔,所述卡柱的两端固设有定位螺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套设有抽动杆,所述抽动杆的截面呈L形;所述抽动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第一、第二连杆靠近抽动杆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所述第一、第二连杆通过穿设在其自身的定位通孔和对应抽动杆端的定位通孔内的销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两侧机架的内侧均固设有第二定位块及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三定位块位于上述上方卡接部的前方,所述第三定位块一侧固设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三定位块的前方,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侧两边分别固设有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上述第一连杆穿经所述第三、第二及第一套筒后与所述抽动杆相连接。所述上抓捕架位于所述左侧机架和右侧机架之间,上抓捕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左、右侧机架的对应部位转动连接。所述配重臂包括左侧配重臂和右侧配重臂,所述左、右侧配重臂的前端分别从对应侧的机架的外侧与上述第一转轴的突出段相固连;所述左侧配重臂和右侧配重臂的末端均装设有上述配重块,所述左、右侧配重臂的结构相同,并成左右对称布置。所述下抓捕架位于上述左侧机架和右侧机架之间,下抓捕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上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左、右侧机架的对应部位转动连接。所述上抓捕架、上方横梁、下抓捕架及下方横梁的抓捕边缘端的截面均呈圆弧形,从而减小了抓捕时对输送带两侧边缘的剪切应力。所述上抓捕架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抓捕架的长度,所述上抓捕架的长度与应用中的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带宽相当;所述左侧机架与右侧机架之间的宽度大于应用中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带宽。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触发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整个装置在抓捕断带时,能对断带后的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同时实施抓捕,避免了断带附加的二次破坏。2、本发明中的机架独立于带式输送机的机架设置,从而避免了在制动时对输送机架造成损害。3、本发明中抓捕机构的触发方式是纯机械式的,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而且本发明中触发机构的高度可根据输送带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从而保证了触发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本发明中抓捕机构依靠重力作用触发,所以输送机正常停车制动时如出现短暂逆转也不会发生误动作。4、本发明中的抓捕机构和触发机构的结构简单,活动部件少,无需液压或电液部件,可靠性高,不容易出现因尘土杂物卡滞造成的抓捕失败。5、本发明在抓捕时,上抓捕架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向上翻转,卸掉了上输送带上的物料,这个动作不仅能使上抓捕架快速的沿整个带宽方向对断带实施抓捕,而且能确保抓捕带面无物料,提高抓捕的可靠性;下抓捕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对断带实施快速抓捕;连杆组件的应用,可确保抓捕动作的同步性。6、本发明中抓捕机构的抓捕边缘端的截面呈圆弧形,从而保证了抓捕时抓捕机构与断带之间的面接触,减小了抓捕时对输送带两侧边缘的剪切应力,对输送带的损伤较小。7、本发明中的抓捕机构和触发机构均置于机架内,从而使装置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图。其中,1、左侧机架2、右侧机架3、上抓捕架4、上方横梁5、下抓捕架6、下方横梁7、第一转轴8、第二转轴9、配重臂10、配重块11、一号卡槽12、二号卡槽13、卡柱14、联动板15、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触发杆18、抽动杆19、第三连杆20、联动杆21、传动块22、第一定位块23、滑杆24、转孔25、通孔26、定位通孔27、销轴28、第二定位块29、第三定位块30、第一套筒31、第二套筒32、第三套筒33、第一耳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包括机架、抓捕机构及触发机构,所述机架包括左侧机架I和右侧机架2,所述抓捕机构和触发机构均位于左、右侧机架之间且位于应用中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下方。所述抓捕机构包括上输送带抓捕部和下皮带抓捕部,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与下输送带抓捕部均包括抓捕动分部与抓捕静分部,所述抓捕动分部可摆向并靠近抓捕静分部,并与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带式输送机断带的夹持间隙;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还包括配重臂9,所述配重臂9的末端装设有配重块10 ;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动分部为上抓捕架3,所述上抓捕架3位于所述左侧机架I和右侧机架2之间,上抓捕架3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转轴7与所述左、右侧机架的对应部位转动连接;所述配重臂9包括左侧配重臂和右侧配重臂,所述左、右侧配重臂的前端分别从对应侧的机架的外侧与上述第一转轴7的突出段相固连;所述左侧配重臂和右侧配重臂的末端均装设有上述配重块10,所述左、右侧配重臂的结构相同,并成左右对称布置;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静分部为上方横梁4,所述上方横梁4位于上抓捕架3的上方;所述上抓捕架3的底端两侧设置有与上述上方卡接部相卡接的一号卡槽11 ;所述下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动分部为下抓捕架5,所述下抓捕架5位于上述左侧机架I和右侧机架2之间,下抓捕架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转轴8与所述左、右侧机架的对应部位转动连接;所述下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静分部为下方横梁6,所述下方横梁6位于下抓捕架5的下方;所述下抓捕架5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上述下方卡接部相卡接的二号卡槽12。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用于对抓捕动分部进行锁紧的卡接部以及带动所述卡接部翻转的连杆组件,所述卡接部位于上输送带抓捕部底端两侧且位于下输送带抓捕部左、右两侧;所述卡接部包括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所述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均包括上方卡接部和下方卡接部,所述左、右侧卡接部的结构相同,并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15,所述第一连杆15—侧的上端固设有上述上方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杆15的另一侧的下端固设有上述下方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杆15靠近上方卡接部的一侧末端套接在第一定位块22的转孔24内并与第一定位块22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22与机架固连;所述第一连杆15靠近下方卡接部的一侧末端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杆16,所述第二连杆16的顶端固接有触发杆17,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触发杆与右侧卡接部对应的触发杆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但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定位块22的一侧固设有一滑杆23,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滑杆与右侧卡接部对应的滑杆上套设有联动杆20,所述联动杆20可沿上述滑杆23滑动,联动杆20的设置实现了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的同步动作;所述联动杆20的左侧下端与右侧上端均固设有一截面近似L形的传动块21,所述传动块21上开设有通孔25,所述通孔25内穿设有第三连杆19 ;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杆一端与下方卡接部固连,另一端穿设在对应侧的传动块的通孔内实现定位,所述右侧卡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杆一端上方卡接部固连,另一端穿设在对应侧的传动块的通孔内实现定位。本发明中的抓捕机构在正常情况下作承运板用,当发生断带时,输送带瞬间落至触发机构的触发杆17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本发明中的连杆组件带动卡接部翻转从而松开对抓捕架的锁紧,上抓捕架3在配重块的重力作用下向上翻转,卸掉输送带上的物料,这个动作不仅能使上抓捕架3快速的沿整个带宽方向对断带实施抓捕,而且能确保抓捕带面无物料,提高抓捕的可靠性;下抓捕架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对断带实施快速抓捕;连杆组件的应用,保证了抓捕动作的同步性。优选地,所述上、下方卡接部均包括卡柱13和联动板14,所述联动板14的底端与上述第一连杆15固连,联动板14的顶端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耳板33,所述第一耳板上开设有卡柱安装孔,所述卡柱的两端固设有定位螺杆。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15与第二连杆16之间套设有抽动杆18,所述抽动杆18的截面呈L形;所述抽动杆18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定位通孔26,所述第一、第二连杆靠近抽动杆18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26 ;所述第一、第二连杆通过穿设在其自身的定位通孔和对应抽动杆端的定位通孔内的销轴27实现固定连接;抽动杆18的设置可保证触发机构的高度可根据输送带的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从而保证了触发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优选地,所述左、右两侧机架的内侧均固设有第二定位块28及第三定位块29,所述第三定位块29位于上述上方卡接部的前方,所述第三定位块29 —侧固设有第三套筒32,所述第二定位块28位于第三定位块29的前方,所述第二定位块29的一侧两边分别固设有第二套筒31和第一套筒30,上述第一连杆穿经所述第三、第二及第一套筒后与所述抽动杆18相连接;第二、第三定位块的设置保证了第一连杆15的强度,避免了第一连杆15在带动联动杆20翻转时因应力集中造成的断裂。优选地,所述上抓捕架3、上方横梁4、下抓捕架5及下方横梁6的抓捕边缘端的截面均呈圆弧形,从而保证了抓捕时抓捕机构与断带之间的面接触,减小了抓捕时对输送带两侧边缘的剪切应力,对输送带的损伤较小。。优选地,所述上抓捕架3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抓捕架5的长度,所述上抓捕架3的长度与应用中的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带宽相当,该相当是指诸如前者与后者相同、前者略大于后者或前者略小于后者等情形。优选地,所述左侧机架I与右侧机架2之间的宽度大于应用中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带宽。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取一侧配重以取代两侧同时配重的方式,以及采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联想到的其他配重技术方式,只要能够实现上抓捕架在带式输送机发生断带时能够瞬间快速向上摆动即可。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抓捕架作为抓捕动分部、横梁作为抓捕静分部的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技术方式,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联想到的其他配合技术方式,只要保证相配合的一对抓捕动分部与抓捕静分部能够夹持住断带即可。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包括机架、抓捕机构及触发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捕机构包括上输送带抓捕部和下输送带抓捕部,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与下输送带抓捕部均包括抓捕动分部与抓捕静分部,所述抓捕动分部可摆向并靠近抓捕静分部,并与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带式输送机断带的夹持间隙;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用于对抓捕动分部进行锁紧的卡接部以及带动所述卡接部翻转的连杆组件,所述卡接部位于上输送带抓捕部底端两侧且位于下输送带抓捕部左、右两侧;所述卡接部包括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所述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均包括上方卡接部和下方卡接部,所述左、右侧卡接部的结构相同,并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侧的上端固设有上述上方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侧的下端固设有上述下方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杆靠近上方卡接部的一侧末端套接在第一定位块的转孔内并与第一定位块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机架固连;所述第一连杆靠近下方卡接部的一侧末端垂直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固接有触发杆,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触发杆与右侧卡接部对应的触发杆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但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侧固设有一滑杆,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滑杆与右侧卡接部对应的滑杆上套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可沿上述滑杆滑动,联动杆的设置实现了左侧卡接部和右侧卡接部的同步动作;所述 联动杆的左侧下端与右侧上端均固设有一截面近似L形的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第三连杆;所述左侧卡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杆一端与下方卡接部固连,另一端穿设在对应侧的传动块的通孔内实现定位,所述右侧卡接部对应的第三连杆一端上方卡接部固连,另一端穿设在对应侧的传动块的通孔内实现定位; 所述机架包括左侧机架和右侧机架,所述抓捕机构和触发机构均位于左、右侧机架之间且位于应用中的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还包括配重臂,所述配重臂的末端装设有配重块;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动分部为上抓捕架,所述上抓捕架通过第一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配重臂的前端与上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上皮带抓捕部的抓捕静分部为上方横梁,所述上方横梁位于上抓捕架的上方;所述上抓捕架的底端两侧设置有与上述上方卡接部相卡接的一号卡槽;所述下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动分部为下抓捕架,所述下抓捕架通过第二转轴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下输送带抓捕部的抓捕静分部为下方横梁,所述下方横梁位于下抓捕架的下方;所述下抓捕架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上述下方卡接部相卡接的二号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方卡接部均包括卡柱和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底端与上述第一连杆固连,联动板的顶端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上开设有卡柱安装孔,所述卡柱的两端固设有定位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套设有抽动杆,所述抽动杆的截面呈L形;所述抽动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定位通孔,所述第一、第二连杆靠近抽动杆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定位通孔;所述第一、第二连杆通过穿设在其自身的定位通孔和对应抽动杆端的定位通孔内的销轴实现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两侧机架的内侧均固设有第二定位块及第三定位块,所述第三定位块位于上述上方卡接部的前方,所述第三定位块一侧固设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第三定位块的前方,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侧两边分别固设有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上述第一连杆穿经所述第三、第二及第一套筒后与所述抽动杆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抓捕架位于所述左侧机架和右侧机架之间,上抓捕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上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左、右侧机架的对应部位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臂包括左侧配重臂和右侧配重臂,所述左、右侧配重臂的前端分别从对应侧的机架的外侧与上述第一转轴的突出段相固连;所述左侧配重臂和右侧配重臂的末端均装设有上述配重块,所述左、右侧配重臂的结构相同,并成左右对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抓捕架位于上述左侧机架和右侧机架之间,下抓捕架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上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左、右侧机架的对应部位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抓捕架、上方横梁、下抓捕架及下方横梁的抓捕边缘端的截面均呈圆弧形,从而减小了抓捕时对输送带两侧边缘的剪切应力。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抓捕架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抓捕架的长度,所述上抓捕架的长度与应用中的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带宽相当;所述左侧机架与右侧机架之间的宽度大于应用中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带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用断带保护装置,包括机架、抓捕机构及触发机构,所述抓捕机构包括上输送带抓捕部和下输送输送带抓捕部,所述上输送带抓捕部与下输送带抓捕部均包括抓捕动分部与抓捕静分部,所述抓捕动分部可摆向并靠近抓捕静分部,并与抓捕静分部配合形成能抓捕带式输送机断带的夹持间隙;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用于对抓捕动分部进行锁紧的卡接部以及带动所述卡接部翻转的连杆组件,所述卡接部位于上输送带抓捕部底端两侧且位于下输送带抓捕部左、右两侧。本发明中的抓捕机构和触发机构的结构简单,活动部件少,无需液压或电液部件,可靠性高,不容易出现因尘土杂物卡滞造成的抓捕失败。
文档编号B65G43/06GK103072799SQ20131001653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于岩, 张媛, 于圣哲, 郝妮妮, 于宁, 韩汝军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