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设备的行驶体的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739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梯设备的行驶体的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坠装置和一种借助该防坠装置将电梯设备的行驶体根据需要刹停和固定保持的方法,以及涉及一种具有这种防坠装置的电梯设备。

背景技术:
电梯设备被安装在建筑物中,并且通常主要由电梯轿厢构成,电梯轿厢利用承载装置得到保持。借助驱动装置使电梯设备能够沿向上方向(也就是大致上克服重力地)或者沿向下方向(也就是大致上沿重力方向地)运动,以运输人员和/或货物。电梯轿厢(也称行驶体)的运动大致上沿竖直方向进行。这种已知的电梯设备一般包括防坠装置,用以在驱动装置或承载装置出现故障时,对其加以紧固或者也预防发生不希望的移位离开或坠落。由EP2112116A1已知一种防坠装置,这种防坠装置包括偏心构造的制动体。制动体布置在壳体中。在运行中,壳体连同制动体一起移动,使得制动体抵靠在制动轨上并且通过制动体与制动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被枢转。由此,制动体的制动区域定位在制动轨上,从而实现对行驶体的刹停。为了实现制动作用,在壳体中布置有对接制动板,用以调整制动力。WO2012/080104A1也公开了一种具有能枢转的带动体的防坠装置,该带动体用于当通过带动体与制动轨之间的相对运动与制动轨发生接触时,操作防坠装置。需要的是,更为可靠地设计制动体相对于制动轨和/或相对于行驶体的导轨的定位方案,并且在结构上加以简化。另外还需要的是:同样在结构上简化并且更为可靠地设计将防坠装置从制动位置复位到停用位置的方案,在停用位置中,防坠装置不施加制动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已知方案的缺陷。特别是应当提供开头所提及类型的装置和方法,凭借其能够可靠地实现将电梯设备的行驶体刹停和固定保持。防坠装置也应当在结构上是简单的。此外,特别是需要保证如下目的:可靠而又成本低廉地构造用以将防坠装置复位到停用位置的装置,在停用位置中,不施加制动作用。所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凭借具有如下特征的防坠装置和方法来实现。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防坠装置用于具有至少一个行驶体的电梯设备,所述行驶体以能够沿导轨和/或制动轨在电梯竖井中行驶的方式布置,其中,防坠装置被设置用于根据需要将行驶体刹停和固定保持在导轨和/或制动轨上,其中,防坠装置包括制动体,所述制动体至少分两件地构造并且包括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两个制动元件至少部分地彼此独立地运动,第一制动元件基本上仅被构造用于当行驶体沿导轨和/或制动轨在向上方向上行驶时进行刹停和固定保持,第二制动元件基本上仅被构造用于当行驶体沿导轨和/或制动轨在向下方向上行驶时进行刹停和固定保持。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以能够绕共同的轴枢转的方式布置,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以如下方式相互联接:使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能够在预先确定的移位角内彼此相对自由扭转。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用于借助防坠装置根据需要将电梯设备的行驶体刹停和固定保持的方法中,防坠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分两部分的制动体,所述制动体具有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在需要时,用以根据需要刹停和固定保持行驶体,制动体的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朝向导轨和/或朝向制动轨移近,并且被送入第一制动位置中,以及当行驶体沿导轨在向上方向上行驶时,第一制动元件被从第一制动位置送入第二制动位置,或者当行驶体沿导轨在向下方向上行驶时,第二制动元件被从第一制动位置送入第二制动位置,其中,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在移入第一制动位置时,绕共同的轴枢转。具有至少一个行驶体的电梯设备所用的防坠装置适合用于根据需要将行驶体刹停和固定保持在导轨和/或制动轨上,其中,行驶体被以能够沿着导轨和/或制动轨在电梯竖井中行驶的方式来布置。防坠装置包括用于接纳制动体的承载件以及用于将制动体相对于导轨和/或制动轨定位的控制板。制动体至少分两件或者说分两部分地构造并且包括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两个制动元件基本上能够在分区域中彼此独立地运动。第一制动元件基本上仅被构造用于当行驶体沿导轨和/或制动轨在向上方向上行驶时进行刹停和固定保持。第二制动元件基本上仅被构造用于当行驶体沿导轨和/或制动轨在向下方向上行驶时进行刹停和固定保持。控制板也可以被称为基本板,这是因为控制板被实施用于将制动元件保持在基本位置中。这两个术语在本文中含义相同。两个制动元件能够在需要情况下彼此被送入与导轨和/或制动轨的接触中,或者朝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移近。根据行驶体的行驶方向,强制地基于制动体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之间的摩擦锁合来带动相应的制动元件并且将该制动元件送入最终的或第二制动位置中。这样做的优点是:能够将制动体简单地与针对向上方向和/或向下方向的制动力的相应要求相匹配,这使得装置的运行更为可靠也更为成本低廉。例如可行的是,在制动元件相应发生磨损时,仅更换该制动元件,而在此,制动体的对应不同的方向的制动元件的磨损是不同的。由此,防坠装置的运行相对于在先已知的防坠装置可能更为成本低廉。防坠装置的占地需求也可以得到优化,这是因为所需的制动元件能够独立于其他制动元件地运动。所述装置特别是包括对接制动体,该对接制动体以如下方式布置:导轨和/或制动轨能够被夹紧在制动体与对接制动体之间,用以产生制动作用。在此,制动力能够主要通过由对接制动体施加到导轨和/或制动轨上的力而得到调整。对接制动体例如可以构造有盘形弹簧,起作用的制动力能够凭借该盘形弹簧来调整。通过将制动元件朝向导轨或制动轨移近,承载件连同对接制动体一起优选以如下方式移动,使导轨或制动轨被夹紧在制动体与对接制动体之间。优选的是,控制板或者说基本板能够被定位在停用位置以及定位在制动位置。这种定位特别是能够借助控制板的直线运动和/或枢转运动来实现。控制板例如可以借助直线运动、枢转运动或者直线运动与枢转运动的组合被从停用位置定位到制动位置中。控制板从制动位置回到停用位置的定位也能够以合理方式同样借助直线运动、枢转运动或者直线运动与枢转运动的组合来实现。这样做的有利之处是,为了操作防坠装置,仅将控制板定位在承载件中,由此,控制板使制动体运动到第一制动位置中或者朝向轨移近。于是,对防坠装置的操作能够独立于行驶方向地进行并且为了操作例如不必移动防坠装置的整个壳体。这使得防坠装置(特别是其操作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更简单而且更成本低廉。此外,能够在结构上简单而可靠地实现仅是控制板从停用位置到制动位置(或者反过来)的直线运动或者还有枢转运动。优选的是,控制板能够借助特别是能够断电的电磁体被保持在停用位置中。这具有如下优点:能够简单地实现这种构造,并且进而成本低廉。此外,可以保证:例如当供电中断时,关断电磁体,由此,触发防坠装置的制动作用,这实现了防坠装置作为应急制动器来工作。当然可以设置应急供电装置(例如干电池或电容器),以便渡过短时的电流中断状况。这种应急供电装置当然也能够引入安全或操控方案中。相对于特别是能够断电的电磁体用于将控制板保持在停用位置的应用可替换地,也可以考虑应用机械止动装置,如抓手或栓。机械止动装置能够与控制板可分离地连接,从而控制板能够从停用位置运动到制动位置。优选的是,控制板能够借助压力弹簧运动到制动位置中。这样做的优点是:控制板能够可靠地例如当供电中断时,通过由至少一个压力弹簧朝向制动位置的方向施加力而从停用位置运动到制动位置。相对于压力弹簧用于将控制板从停用位置定位到制动位置可替换地,定位也可以借助液压的、气动的或电的驱动装置来实现,正如这种定位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那样。此外,例如也可以考虑应用拉力弹簧。优选的是,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能够枢转。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特别是能够绕优选布置在承载件中或承载件上的共同的轴来枢转,特别是朝相反的方向枢转。这样做的优点是:通过对控制板的定位以及相应地枢转制动元件,能够使制动元件与导轨和/或制动轨发生接触。这在结构上能够简单、可靠而且成本低廉地实现,因为不需要复杂的装置来定位防坠装置。此外,有利的是:对于操作制动元件所需的引发力很小,这是因为分别仅枢转相应的制动元件。另外,可以使防坠装置的尺寸得到优化,这是因为制动元件彼此平行地布置在相同轴上。因此结构高度是最小的。优选的是,两个制动元件或者说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以如下方式相互联接:这两个制动元件能够在预先确定的移位角度内彼此相对自由地扭转。由此,制动方向能够自主地仅凭借行驶方向来调整。优选的是,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能够以如下方式从基本位置枢转进入第一制动位置: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保持接触。按照本申请的方式,当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在第一制动位置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保持接触时,基本上不发生刹停和固定保持。优选的是,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通过与导轨和/或制动轨的摩擦锁合而能够从第一制动位置枢转进入第二制动位置。这样做的优点是:借助对至少一个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保持接触的制动元件的简单的枢转运动,能够使该制动元件从第一制动位置被送入第二制动位置,这在结构上能够简单地实现。通过导轨和/或制动轨与对应制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在这里能够实现制动元件进一步的枢转,由此,放大了防坠装置的制动作用。在此,特别有利的是,所述进一步的枢转直接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关。由此,方向决定了两个制动元件中哪一个枢转进入最终的第二制动位置。由此,能够借助制动元件的造型来个性化地预设针对向下和向上行驶的制动力。特别是可以通过将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基于与导轨和/或制动轨的摩擦锁合而从第二制动位置枢转返回第一制动装置来实现松开防坠装置。这特别是指相对于当将相应的制动元件从第一制动位置枢转进入第二制动位置时的相对运动而言相反的相对运动。这样做的有利之处是:防坠装置的松开通过将相应的制动元件从第一制动位置枢转进入第二制动位置而能够在结构上简单且可靠地实现,这是因为不需要例如附加的复位装置。从第一制动位置出发,相应的制动元件能够通过相应的枢转返回而被送入基本位置。通过将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从第一制动位置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能够使控制板从制动位置运动到停用位置。换言之,通过将制动元件之一从第一制动位置枢转到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使控制板从制动位置运动返回停用位置。这样做的优点是,一方面第一和/或第二制动元件通过将控制板从其停用位置定位到制动位置而运动到第一制动位置。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制动元件或第二制动元件的接下来基于与导轨和/或制动轨的摩擦锁合产生的继续运动,使控制板从其制动位置运动返回停用位置。在基本位置中,控制板例如可以借助止动装置再度得到保持。止动装置例如可以构造为能够关断的电磁体。由此,电磁体将控制板保持在停用位置中。在需要的情况下,电磁体被关断,控制板被推移到制动位置中,其中,控制板使制动元件运动到第一制动位置。根据行驶体的行驶方向,能够使相应的制动元件运动到第二制动位置,由此,导轨或制动轨被夹紧并且行驶体被刹停。在相应的制动元件从第一制动位置移动到第二制动位置的同时,控制板能够如介绍那样运动回至电磁体。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这里为了将控制板保持在停用位置,可以仅接通电磁体。电磁体不需要另外的复位能量,这使得防坠装置的结构设计方案进一步得到简化并且更为成本低廉。优选的是,第一制动元件或者第二制动元件在枢转过一预先确定的移位角之后,带动两个制动元件中的另一个。有利的是,在此两个制动元件中的另一个基本上转动返回其基本位置,由此,两个制动元件中的另一个同时使控制板从制动位置运动或受压返回停用位置。由此,控制板再次处在其停用位置并且止动装置能够使控制板简单地得到再度保持。优选的是,第一制动元件或第二制动元件具有带动件,两个制动元件中的另一个具有带动滑槽。带动件(例如布置在第一制动元件中的栓)伸入两个制动元件中的另一个的带动滑槽中去。在此,带动滑槽例如是第二制动元件中的弧形裂隙,其中,弧长与预先确定的移位角相对应地设计。在带动滑槽的尺寸内或者在预先确定的移位角内,两个制动元件能够自由地相对扭转。由此,两个制动元件中的另一个通过将第一或第二制动元件拉入其停用位置中而往回枢转,由此,以简单的方式同样使控制板再次运动回停用位置。优选的是,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构造为偏心盘。这有利地实现了防坠装置紧凑而简单的构造方式。依照本申请,偏心盘被理解为如下具有任意外型廓的轮盘,其以能够枢转的方式围绕一处于几何中心点以外的轴得到支承。相应支承的凸轮盘可以是根据本发明的偏心盘。优选的是,偏心盘在朝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的侧面上分段弯曲。特别是在第一制动位置中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保持接触的分段是弯曲的。特别优选的是,偏心盘的半径关于从第一制动位置向第二制动位置的枢转的方向增加。这样做的优点是:通过弯曲区域中的偏心盘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之间的摩擦锁合,能够将偏心盘可靠地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中,用以实现所希望的制动作用。优选的是,偏心盘朝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的侧面上是分段平坦的。特别是在第二制动位置中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保持接触的分段是平坦的。这样做的优点是,在偏心盘与导轨和/或制动轨之间实现了非常大的接触面,用以通过防坠装置实现很高的制动作用。偏心盘特别是具有弯曲的第一分段和平坦的第二分段。借助弯曲的第一分段能够使防坠装置张紧或者说偏置,当平坦的第二分段到达时,提供尽可能大的用于制动的接触面。同时可以通过平坦的面来停住偏心盘的继续转动。可替换地,当然也可以应用连续弯曲的凸轮盘。在此情况下,制动位置通过止挡来限定,该止挡防止偏心盘继续转动。该替换方案在载荷很小或者速度很低时可以是有利的,因为制动负荷与低负荷或者小制动行程相对应地很小。优选的是,偏心盘在背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的侧面上以如下方式构造:通过将偏心盘特别是从第一制动位置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能够将复位力施加到控制板上,用于使控制板运动到停用位置。优选的是,控制板具有如下的接触面或控制凸鼻:当控制板运动到制动位置时,偏心盘能够枢转到第一制动位置中,当偏心盘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时,能够将复位力施加到控制板上,或者在枢转时,通过第二偏心盘的带动将复位力作用于控制板。偏心盘和控制板的构造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当偏心盘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时,通过两个偏心盘与控制板的机械相互作用能够使控制板复位到停用位置。例如偏心盘在第二制动位置中从枢转轴出发在朝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的侧面上比在背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的侧面上可以具有更大的外部面积。在此,偏心盘的背向的侧面压向控制板。由此,能够有利地实现防坠装置紧凑的构造方式。通过与偏心盘相互作用的控制板的型廓的相应构造方案,能够使控制板运动到停用位置中。控制板在朝向偏心盘的侧面(作为接触面)上例如具有楔形的表面,或者控制板可以设有控制凸鼻,偏心盘的背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的侧面能够与该控制凸鼻相互作用。由此,当偏心盘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时,控制板相应地运动回到停用位置。特别是控制板的楔形表面针对每个制动元件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能够实现所希望的、朝向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的第一制动位置的枢转。例如可以将楔形表面针对第一制动元件朝向第一方向布置,针对第二制动元件朝向与第一方向基本相反的第二方向来布置。防坠装置的第一制动元件的第一制动面优选比第二制动元件的第二制动面更小。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面特别是最多为第二制动面的75%,进一步优选最多为60%。第一制动元件特别是具有为第二制动元件的第二制动面的大约50%的第一制动面。这具有使防坠装置的构造方案成本低廉的方式,这是因为当刹停朝上方向的行驶体时需要比朝下行驶的情况下更小的制动力。这能够通过对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制动面的相应匹配来实现。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面特别是通过偏心盘的平坦的分段来形成。优选的是,制动面通过制动元件(特别是偏心盘)的厚度来确定。第一制动元件的厚度例如可以为第二制动元件厚度的50%,由此,第一制动面积为第二制动面积的50%。第二制动元件优选包括特别是具备基本上相同制动面积的两个制动部件,其中,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面积基本上等于第二制动元件的制动部件中的一个的制动面积。这样做的优点是:例如能够将同样的制动部件用于沿向上方向以及沿向下方向的刹停,分别仅选定针对相应方向的制动部件的数目。这简化了操作并且还简化了仓储,这是因为能够应用相同的制动部件,这是进一步成本低廉的。制动部件例如可以构造为偏心盘或其他制动盘。第一制动元件特别是布置在第二制动元件的两个制动部件之间。这样做的优点是:改善了防坠装置的稳定性和制动效果,这使得防坠装置在运行中更可靠。优选的是,在防坠装置上和/或防坠装置中布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至少是对第一制动元件、第二制动元件或控制板或上述部件的任意组合进行位置监控和/或状态监控的传感器。这样做的优点是:例如能够提早发现磨损或功能故障的出现,这使得运行更为可靠。当控制板离开其停用位置时,电梯设备例如可以自动地停住。“状态监控”在相应的构造方案中主要可以用于监控制动元件的磨损、所形成的制动力以及制动元件的枢转速度或者上述参数的任意组合。优选的是,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被朝向控制板的方向预紧。预紧特别是借助至少一个弹簧来实现。这样做的优点是:在控制板的停用位置确保制动元件不会违背意愿地朝向导轨和/或制动轨的方向枢转,以及违背意愿地触发防坠装置。弹簧可以实施为拉力弹簧,该拉力弹簧将第一制动元件和/或第二制动元件朝向基本位置预紧。替代拉力弹簧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或磁性回拉系统。另一方面涉及的是包括防坠装置的电梯设备,正如前面介绍的那样。附加方面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借助防坠装置根据需要刹停和固定保持电梯设备行驶体的方法。特别是优选应用如上所述的防坠装置。防坠装置具有用于将制动体相对于导轨和/或制动轨定位的控制板。制动体包括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第一制动元件基本上仅构造用于当行驶体沿导轨在向上方向上行驶时进行刹停。第二制动元件基本上仅构造用于当行驶体沿导轨朝第二的、与向上方向相反的向下方向行驶时进行刹停。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第一和/或第二制动元件定位在导轨和/或制动轨上来刹停和/或固定保持行驶体的步骤。在此,第一制动元件和第二制动元件优选借助控制板朝向导轨或制动轨移近并且被送入第一制动位置。当行驶体沿导轨在向上方向上行驶时,第一制动元件被独立于第二制动元件地从第一制动位置送入第二制动位置。反过来,当行驶体沿导轨朝向下方向行驶时,第二制动元件被独立于第一制动元件地从第一制动位置送入第二制动位置。按照一种用途,这种防坠装置被用于装备和/或改装电梯设备。这包括将上述防坠装置安装在电梯设备上和/或中用以制造电梯设备的步骤。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在下面借助实施例为了更好地理解而详细阐释,但不会使本发明受到实施例的局限。其中: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防坠装置的电梯设备的示意图;图2至图7以按顺序的运行状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坠装置的示意图;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坠装置的制动体的剖切侧视图;图9至图12以按顺序的运行状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坠装置的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图13示出根据图13的防坠装置的正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以示意图示出具有行驶体3的电梯设备2,行驶体3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防坠装置1,用以根据需要刹停和固定保持行驶体3。电梯设备2包括电梯竖井5,在电梯竖井中布置有导轨4,行驶体3能够沿着该导轨在向上方向a或向下方向b上运动。行驶体3借助由绳索形成的承载装置16悬挂在电梯竖井5中。借助通过承载装置16与行驶体3保持作用连接或者说有效连接的驱动装置15,能够使行驶体3在向上方向a和/或向下方向b上运动。在所示的电梯设备2中,行驶体3(通常为电梯轿厢)在整个周边上由驱动装置15承载。一般来说,另一呈对重形式的行驶体处在电梯竖井中,该另一行驶体与行驶体3相反地运动并且相应地固定在承载装置16的相反的端部上。安装在行驶体3上的防坠装置1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在需要时(例如承载装置16发生故障时)或者在行驶体供电中断时,行驶体能够被刹停和固定保持。为此,制动作用通过防坠装置1在与导轨4相互作用下获得。导轨4必要时也可以构造为制动轨。可替换地,也可以考虑布置相对于导轨附加的制动轨的方案,以便例如使行驶体3仅在电梯竖井5中的一定的分段中借助防坠装置1来刹停。在防坠装置1上布置有用于对防坠装置1进行位置监控和/或状态监控的传感器12。凭借该传感器12能够将防坠装置1的制动作用例如与额定值相比较,由此,能够实现对防坠装置的状态监控。传感器12当然也可以在其他部位布置在行驶体上。传感器12也可以仅是如下的开关元件,其对防坠装置的工作状态加以监控,并且当防坠装置被操作时,例如使电梯设备停住。在这里以及后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附图中用于相同的特征,并且因此仅在需要时重新描述。在图2至图7中示意地在侧视图中以按顺序彼此跟随的运行状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坠装置1。为了更好地理解,防坠装置1在与导轨4相配合下示出,尽管导轨4并不是防坠装置1的组成部件。防坠装置1具有承载件22。承载件22形成类似壳体的、起承载作用的结构,用以承受防坠装置的紧合力。轴9固定地布置在承载件22中。防坠装置1还包括分两件的制动体(包括第一制动元件7以及第二制动元件8)。两个制动元件构造为偏心盘并且能够枢转地布置在共同的轴9上。控制板6以能够在停用位置r与制动位置e之间推移的方式布置在承载件22中或上。控制板6具有作为外部接触面的表面19。表面19与制动元件7、8保持相互作用。在承载件22中,还布置有电磁体17和压力弹簧18。电磁体17克服压力弹簧18的力将控制板6保持在停用位置r中。另外,弹簧23将第二制动元件8弹性地拉向控制板6或者拉向控制板6的表面19。第二制动元件8于是处在基本位置g中。按照适当相同方式,第一制动元件7也通过弹簧(未示出)保持在基本位置g中。在导轨4的背向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7、8的侧面上,将对接制动体13布置在承载件22上或中。对接制动体13借助盘形弹簧14支撑在承载件22中并且能被压紧到导轨4上,从而能够通过防坠装置1实现制动作用。制动体13对导轨4的压紧力例如能够通过选取盘形弹簧的预紧程度来调整。第一制动元件7具有第一制动面10,并且处在基本位置g中。第二制动元件8具有第二制动面11并且同样处在基本位置g中。制动面11大于制动面10,但这在图2至图6中不可见。以b标示的箭头标示出其上布置有防坠装置1的行驶体与导轨4之间的相对运动。行驶体朝向下方向b运动,这在图2至图6中作为导轨4的运动示出。也就是已选定相对于防坠装置1固定的坐标系。控制板6在图2中处在停用位置r中,并且借助能关断的电磁体17被保持在停用位置r中。此外,在控制板6上布置有压力弹簧18,借助压力弹簧在关断电磁体17后,能够使控制板6运动到制动位置e中。制动元件7、8还有对接制动体13距离导轨4具有缝隙,从而行驶体能够自由地沿导轨运动。在图3中,防坠装置1以第一运行状态示出,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关断电磁体17并且借助压力弹簧18将控制板6送入制动位置e中。通过控制板6的表面19的楔形表面分段与第一制动元件7和第二制动元件8的背侧形状相配合,使两个制动元件7、8绕轴9以相反方向枢转。由此,构造为偏心盘的制动元件7、8的相应弯曲的区域与导轨4发生接触。在这时,两个制动元件7、8处在第一制动位置s中。这两个制动元件以通过压力弹簧18确定的压紧力推压到导轨上。如在图4中所示那样,通过导轨4与两个制动元件7、8之间的接触,借助摩擦锁合通过导轨4的相对运动使两个制动元件7、8中的一个继续枢转。在示例中,与相对运动的方向无关地使第二制动元件8继续枢转。在此,基于制动元件类似于偏心轮的形状,第一制动元件7与导轨4失去接触并且被其弹簧(未示出)朝向控制板拉回。根据第二制动元件8和控制板6的表面19的构造和布置方案,使控制板6同时沿方向u回拉到停用位置r中。在图5中,第二制动元件枢转到第二制动位置z中的过程结束,由此,第二制动元件11与导轨4发生接触。制动元件8在紧合进入第二制动位置z期间,将承载件22连同对接制动衬片13朝向导轨拉回并且使盘形弹簧14紧合,从而可以产生所希望的制动力。制动元件7、8优选借助端止挡相对于承载件22设置,从而防止制动元件7、8在达到第二制动位置z以后继续转动。此外,在第二制动元件8紧合进入第二制动位置z中期间,控制板6运动到停用位置r中,并且再度与电磁体17发生接触。压力弹簧18在此被预紧。电磁体17大致平行于复位力u的作用地易弯地布置,从而实现了过度压紧,以便在复位时确保控制板6与电磁体17之间的接触。如在图6中所示那样,在行驶体借助防坠装置1刹停或固定保持之后,行驶体在向上方向a上运动,这也在这里通过导轨4的运动示出。由此,实现了第二制动元件8进入第一制动位置s的复位,进而松开防坠装置1。最迟在达到第一制动位置s时,或者更佳地事先就已经接通电磁体17,以便将控制板保持在停用位置r中。如在图7中所示那样,第二制动元件8枢转回到基本位置g中,这可以通过弹簧23来实现。防坠装置再次复位到其初始位置,对应图2。在图8中,以穿过轴的剖视图示出防坠装置1的截面。轴9实施为承载件22的组成部件。在轴9上还布置有第一制动元件7和第二制动元件8。两个制动元件7、8分多件地借助固定盘21保持在轴9上。第一制动元件7具有第一制动面10,该第一制动面为第二制动元件8的第二制动面11的约50%。第一制动元件7布置在第二制动元件8的两个制动部件之间。制动部件都具有9至12mm的厚度w。轴9被设定尺寸,用以承受当制动元件7、8紧合进入第二制动位置中时产生的紧合力。防坠装置1还具有滑动轴承20,借助该滑动轴承能够使制动元件枢转,就像前面介绍那样。在图9至图12中,又以按顺序前后跟随的运动状态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防坠装置1的另一详细示出的实施方案。起相同作用的部件在图中也设有与其在之前的附图中所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中防坠装置1不带导轨4地示出。防坠装置1还包括承载件22,其形成防坠装置的壳体并且该壳体被设计用于将合成的制动力传递给电梯设备的行驶体。承载件22在示例中分多部分地实施。在承载件22上布置有轴9,该轴用于接纳第一制动元件7和第二制动元件8。两个制动元件7、8借助适当的轴承元件(优选为滑动轴承套)能枢转地支承在轴9上并且被确保不发生侧向滑脱。两个制动元件平行地彼此挨着布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制动元件7包括弧形的凹部,该凹部形成带动滑槽25。在第二制动元件8中,布置有呈销柱形式的带动件26,该带动件伸入第一制动元件的带动滑槽25中。在示例中,带动滑槽25以如下方式设定,两个制动元件能够彼此相对转过约+/-90°的相应预先确定的移位角27。预先确定的移位角27的大小基于制动元件7、8的构造或者说造型获得。在这里的情况下,制动元件7、8从基本位置g到第二制动位置z的转动角为约90°,由此,确定出预先确定的移位角27的大小。两个制动元件7、8通过未示出的弹簧机构被朝向控制板6牵拉。控制板6包括:第一控制凸鼻67,其与第一制动元件7的背面相配合;以及第二控制凸鼻68,其与第二制动元件8的背面相配合。控制板6通过电磁体17借助相应的磁体保持板17.1克服压力弹簧18的力而被保持在停用位置r中。呈开关形式的传感器12对控制板6的停用位置进而还有防坠装置的运行状态加以监控。在防坠装置的与第一和第二制动元件7、8相对置的侧面上,将对接制动体13也类似于之前的解决方案那样布置在承载件22上或中。对接制动体13借助盘形弹簧14支撑在载体22中。在制动元件7、8与对接制动体13之间能够布置导轨4并挤压该导轨,从而能够通过防坠装置1来实现相应的制动作用。在此,制动体13对导轨4的压紧力例如能够通过对盘形弹簧预紧程度的选取和调整而得到调整。在图9中,控制板6处在其停用位置r中。电磁体被馈电。第一制动元件7借助弹簧机构(未示出)被牵拉到控制凸鼻67上,第二制动元件8相应地被拉向控制凸鼻68。制动元件7、8和整个防坠装置1处于基本位置g中,从而行驶体能够自由地沿导轨运动。与对接制动体13的缝隙具备相应大小,从而使导轨能够以能自由运动的方式来布置。在图10中,电磁体被断电,压力弹簧18朝制动元件7、8的方向推压控制凸轮6。由此,第一控制凸鼻67使第一制动元件7从基本位置g转到第一制动位置s,并且同时第二控制凸鼻68使第二制动元件8从基本位置g运动至其第一制动位置s。这种扭转一直进行到制动元件7、8扭转至其能够夹紧导轨的程度为止。传感器12检测控制板6的进给并且能够将相应的信号发送给电梯的控制器。由于制动元件7、8的夹紧,在这里当防坠装置相对于导轨假设向下运动时,第一制动元件7如在图11中所见朝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并且由于其优选偏心的形状逐渐使防坠装置紧合。第二制动元件8保留在其第一制动位置s中并且在行驶路径上滑过。第一制动元件7的继续转动一直进行至如下情况为止:在中间位置中,两个制动元件7、8之间的扭转角达到由带动件26和带动滑槽25配合确定的、预先确定的移位角27。这种状态在图11中可见。通过防坠装置的继续转动,第一制动元件7当然如在图12中所示那样继续转动,直至其构造为制动面的基本上平坦的面抵靠在导轨上为止。由此,达到最大的工作点或第一制动元件7的第二制动位置z。在图13(图13示出防坠装置在根据图12的工作位置中的正面视图)中,可以看到对接制动衬片13与第一制动元件的制动面之间的缝隙是最小的。这意味着,布置在空隙中的导轨被最大程度地夹紧,正如在之前的图2至图7中所述那样。如在图12和图13中所见,第一制动元件7借助带动件25和带动滑槽26来带动第二制动元件8,并且将其带回到初始的基本位置g中。在此,第二制动元件的背面将控制板6压入其对应于停用位置r的位置中。因此第一制动元件7通过其对导轨和对接制动衬片的夹紧作用而使得行驶体刹停,同时控制板6利用电磁体17已被送入对应停用位置r的位置中。为了使防坠装置复位,在这里可以仅对电磁体17再度馈电,防坠装置1能够以返程运动复位,正如结合图6阐释那样。在之前的示例中,结合行驶方向来阐释功能。当然,针对相反的行驶方向,功能进程以合理的方式类似。制动力变化分布的变型通过呈偏心盘形式的制动元件7、8的不同构型实现,或者制动元件7、8也可以像例如结合图8阐释的那样变型。其他在图9至图13中可见的细节(例如用于将盘形弹簧14的调整方案固定下来的铅封机构)属于防坠装置常见的实施方式并且不另作阐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