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20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喷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喷射装置,包括内圈、头帽、旋转圈和泵组件,泵组件安装在内圈上,其特征在于:旋转圈罩设在内圈上并能相对内圈转动,在旋转圈与内圈之间设有限制旋转圈转动角度的旋转限位结构,头帽套设在内圈顶部且头帽的下端伸入旋转圈的内部,在头帽与内圈之间设有阻止头帽相对内圈作径向转动的定位结构,头帽的下端具有径向凸块,在旋转圈的内侧设有与径向凸块相配合以实现头帽上下活动的导向壁,且径向凸块卡设在导向壁的下端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扳动旋转壁就可以带动头帽向下压而使液体喷出,以代替现有的用手直接按压头帽的方式进行喷液,结构较为新颖;其次,装配完成后,头帽被旋转圈卡住后不能轻易脱离。
【专利说明】一种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洗手液、洗发露、沐浴露、洗面奶及香水等日常清洁及护肤产品一般都灌装在瓶体内,在瓶体上安装有对瓶体内的液体进行泵出的喷射装置。现有的喷射装置一般包括有头帽、连接杆、弹簧、开关、螺纹盖、活塞、阀杆、泵体及弹珠等组件,其中,头帽、连接杆及阀体之间是静态配合,可以看作是一体件,活塞则位于阀杆和连接杆之间。需要泵出乳液时,往下按压头帽,连接杆和阀体随之往下移动,弹簧被压缩,并同时带动活塞向下移动,将预先存放在泵体内的液体泵出。液体被泵出后,松开手,在弹簧的弹力下,活塞、阀体、连接杆及头帽往上移动,液体再次被密封在泵体内部。可见,这种喷射装置通过使头帽往下压而使瓶体内的液体喷出,不仅结构较为普通,而且还存在着头帽容易脱离的问题。因此,有待对这种现有的喷射装置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头帽不会轻易脱离且能通过转动旋转圈来实现喷液的喷射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喷射装置,包括内圈、头帽、旋转圈和泵组件,所述泵组件安装在内圈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圈罩设在内圈上并能相对内圈转动,在旋转圈与内圈之间设有限制旋转圈转动角度的旋转限位结构,所述的头帽套设在内圈顶部且头帽的下端伸入所述旋转圈的内部,在头帽与内圈之间设有阻止头帽相对内圈作径向转动的定位结构,所述头帽的下端具有径向凸块,在旋转圈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径向凸块相配合以实现头帽上下活动的导向壁,所述的径向凸块卡设在所述导向壁的下端面。
[0005]旋转圈与内圈之间可以有多种旋转限位结构,优选地,所述内圈的外壁中部设有沿圆周分布的凸筋,所述旋转圈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凸筋相配合的卡槽,所述内圈的外壁底部设有凸台,所述旋转圈的内壁底部开有与所述凸台旋转限位的弧形凹槽,所述的凸台和弧形凹槽相配合构成所述的旋转限位结构。
[0006]头帽与内圈之间可以有多种定位结构,优选地,所述内圈的顶部形成向上延伸且口径小于内圈中部口径的环形壁,在所述环形壁的外周面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平面,所述头帽的内壁设有两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纵向平面限位固定的第二纵向平面,所述的第一纵向平面和第二纵向平面相互配合构成所述的定位结构。
[0007]为了使头帽上下活动更为稳定,所述的径向凸块有两块并在头帽的外壁底端呈对称分布,对应地,所述的导向壁有两个并在旋转圈的内壁顶端呈对称分布。
[0008]导向壁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导向壁为与所述旋转圈的内壁具有相同弯曲度的弧形壁,该导向壁的下端面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步向下延伸并呈弧形面。喷射装置装配完毕后,头帽的径向凸块抵靠在弧形壁的下端面上。
[0009]为了便于转动旋转圈,所述旋转圈的底部设有水平向外凸设的手柄。
[0010]所述的泵组件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的泵组件包括:
[0011]泵体,安装在所述的内圈上,与内圈内壁上的定位凸筋相扣;
[0012]上阀杆,安装在所述的泵体上,下端伸入泵体内,上端外露于泵体,上阀杆的中部位于泵体内并具有上径向凸台,所述的头帽安装在所述上阀杆的顶端,并在头帽侧部安装有喷片。
[0013]下阀杆,隐藏在所述的泵体内,上端自下而上穿入所述的上阀杆内,下端外露于上阀杆,下阀杆的中部位于上阀杆外并具有下径向凸台;
[0014]内塞,设于所述的泵体内,上端与所述内圈的内顶壁相碰密封;
[0015]O型圈,密封设置在所述上内塞的下端与所述上径向凸台的上端面之间;
[0016]上弹簧,套设在所述的上阀杆上,上端抵靠在所述上径向凸台的下端面上;
[0017]活塞,套设在所述的上阀杆的底端,上端与所述上弹簧的上端相抵靠,下端抵靠在所述下径向凸台的上端面上;
[0018]下弹簧,上端与所述下径向凸台的下端面相抵靠,下端抵靠在所述泵体内壁的台阶上;
[0019]弹珠,设于所述泵体内并位于所述下弹簧的下方;以及
[0020]吸管,上端伸入所述的泵体内并位于所述弹珠的下方,下端外露于所述的泵体。
[0021]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泵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内圈内顶壁的环形垫片,所述的泵体从该环形垫片穿过。
[0022]进一步优选,所述内圈内周壁的下端部上制有与瓶口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扳动旋转壁就可以带动头帽向下压而使液体喷出,以代替现有的用手直接按压头帽的方式进行喷液,结构较为新颖;其次,装配完成后,头帽被旋转圈卡住后不能轻易脱离,如需拔下头帽,须先将旋转圈与内圈脱离之后才能拔下头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圈的俯视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圈的剖视图;
[0029]图6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乳液泵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喷射装置包括内圈1、头帽2、旋转圈3和泵组件
4。其中,泵组件4安装在内圈I上,旋转圈3罩设在内圈I上并能相对内圈I转动,旋转圈3的底部设有水平向外凸设的手柄34,通过扳动手柄34实现旋转圈3转动,在旋转圈3与内圈I之间设有限制旋转圈转动角度的旋转限位结构。头帽2套设在内圈I顶部且头帽2的下端伸入旋转圈3的内部,在头帽2与内圈I之间设有阻止头帽相对内圈作径向转动的定位结构。头帽2的外壁底端具有两块呈对称分布的径向凸块21,在旋转圈3的内壁顶端具有两个呈对称分布并与径向凸块21 —一对应的导向壁31,导向壁31为与旋转圈3的内壁具有相同弯曲度的弧形壁,导向壁31的下端面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步向下延伸并呈弧形面,即导向壁31的一端高、一端低并沿着圆周方向逐步渐变。径向凸块21卡设在对应导向壁31的下端面,通过导向壁31与径向凸块21的配合来实现头帽2的上下活动。
[0032]旋转圈3与内圈I之间的旋转限位结构具体为:内圈I的外壁中部设有沿圆周分布的凸筋12,旋转圈3的内壁设有与凸筋相配合的卡槽32,内圈I的外壁底部设有凸台13,旋转圈3的内壁底部开有与凸台13旋转限位的弧形凹槽33。旋转圈3与内圈I装配后,凸筋12卡入卡槽32内,凸台13卡入弧形凹槽33内,旋转圈3相对内圈I转动时,通过弧形凹槽33的两端与凸台13相碰来限制旋转圈3的转动角度。本实施例中,弧形凹槽的弧度即旋转圈3的转动角度设置为90度。
[0033]头帽2与内圈I之间的定位结构具体为:内圈I的顶部形成向上延伸且口径小于内圈中部口径的环形壁11,在环形壁11的外周面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平面14,头帽2的内壁设有两相对设置并与第一纵向平面14限位固定的第二纵向平面22。这样,第一纵向平面14和第二纵向平面22相互配合构成上述定位结构,当头帽2套入内圈I后,头帽2不会跟着旋转圈3旋转。
[0034]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泵组件4包括泵体40、上阀杆41、下阀杆42、内塞43、O型圈44、上弹簧45、活塞46、下弹簧47、弹珠48、吸管49和环形垫片410等组件。其中,
[0035]泵体40安装在内圈I上,并与内圈内壁上的定位凸筋15配合相扣;
[0036]上阀杆41安装在泵体40上,下端伸入泵体40内,上端外露于泵体40,上阀杆的中部位于泵体内并具有上径向凸台411,头帽2安装在所述上阀杆41的顶端,并在头帽侧部安装有喷片23 ;
[0037]下阀杆42隐藏在泵体40内,上端自下而上穿入上阀杆41内,下端外露于上阀杆41,下阀杆的中部位于上阀杆外并具有下径向凸台421 ;
[0038]内塞43设于泵体40内,上端与内圈I的内顶壁相碰密封;
[0039]O型圈44密封设置在上内塞43的下端与上径向凸台411的上端面之间;
[0040]上弹簧45套设在上阀杆41上,上端抵靠在上径向凸台411的下端面上;
[0041]活塞46套设在上阀杆41的底端,上端与上弹簧45的上端相抵靠,下端抵靠在下径向凸台421的上端面上;
[0042]下弹簧47上端与下径向凸台421的下端面相抵靠,下端抵靠在泵体40内壁的台阶上;
[0043]弹珠48设于泵体40内并位于下弹簧47的下方;
[0044]吸管49上端伸入泵体40内并位于弹珠48的下方,下端外露于泵体40。
[0045]环形垫片410安装在内圈I的内顶壁,泵体40从环形垫片410中间穿过。
[0046]另外,结合图3所示,在内圈I下端部的内周壁上制有与瓶口 5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16,使用状态下,内圈I螺纹连接的瓶口 5上。
[0047]组装时,泵组件4与内圈I内壁的定位凸筋15扣紧配合;组装头帽2时,头帽2的第二纵向平面22必须对准内圈I环形壁上的第一纵向平面14,否则头帽2无法组装到位;组装旋转圈3时,旋转圈3内壁底部的弧形凹槽33必须对准内圈I外壁底部的凸台13,使凸台13旋转限位在弧形凹槽33内,旋转圈3通过其内壁中部的卡槽32与内圈I外壁中部的凸筋12相扣合,且旋转圈3内壁与内圈I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使得旋转圈3能与内圈I发生旋转,并通过卡槽32与凸筋12的扣位配合,使得旋转圈3既能旋转又不与内圈I分离。另外,当内圈1、头帽2和旋转圈3组装完毕后,径向凸块21卡设在对应导向壁31的下端面,这样,旋转圈3的导向壁31卡住头帽2的径向凸块21,使得头帽2不能轻易脱离,如需拔下头帽2,须先将旋转圈3与内圈I脱离之后才能拔下头帽2。
[0048]该喷射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0049]初始状态,头帽2的径向凸块21位于旋转圈3的导向壁31下端面的顶端。使用时,用手扳住旋转圈3的手柄34推动旋转圈,旋转圈3发生旋转,此时径向凸块21受导向壁31的作用,由于头帽2与内圈I限位固定,因而头帽2不会跟着旋转圈3旋转。随着旋转圈3旋转,径向凸块21受力作用迫使头帽2向下运动,头帽2进而带动上阀杆、活塞等部件向下运动,此时下弹簧受力压缩。继续推动旋转圈3,当内圈I外壁底部的凸台13抵住旋转圈3内壁底部的弧形凹槽13边沿时,旋转圈3停止旋转,此时旋转圈共转动90度。此后,当松开手或者反向推动旋转圈3,此时头帽2的径向凸块21不受力,受弹簧压缩反弹力,下阀杆、活塞等部件向上运动,上阀杆带动头帽2向上运动,最终回到初始状态。通过这样的往复运动,使得液体从瓶内喷出。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射装置,包括内圈(I)、头帽(2)、旋转圈(3)和泵组件(4),所述泵组件(4)安装在内圈(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圈(3)罩设在内圈(I)上并能相对内圈转动,在旋转圈(3)与内圈(I)之间设有限制旋转圈转动角度的旋转限位结构,所述的头帽(2)套设在内圈⑴顶部且头帽的下端伸入所述旋转圈⑶的内部,在头帽⑵与内圈⑴之间设有阻止头帽相对内圈作径向转动的定位结构,所述头帽(2)的下端具有径向凸块(21),在旋转圈(3)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径向凸块相配合以实现头帽上下活动的导向壁(31),所述的径向凸块(21)卡设在所述导向壁(31)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I)的外壁中部设有沿圆周分布的凸筋(12),所述旋转圈(3)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凸筋相配合的卡槽(32),所述内圈(I)的外壁底部设有凸台(13),所述旋转圈的内壁底部开有与所述凸台旋转限位的弧形凹槽(33),所述的凸台(13)和弧形凹槽(33)相配合构成所述的旋转限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I)的顶部形成向上延伸且口径小于内圈中部口径的环形壁(11),在所述环形壁的外周面设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纵向平面(14),所述头帽(2)的内壁设有两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纵向平面限位固定的第二纵向平面(22),所述的第一纵向平面(14)和第二纵向平面(22)相互配合构成所述的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凸块(21)有两块并在头帽的外壁底端呈对称分布,对应地,所述的导向壁(31)有两个并在旋转圈的内壁顶端呈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壁(31)为与所述旋转圈的内壁具有相同弯曲度的弧形壁,该导向壁(31)的下端面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步向下延伸并呈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圈(3)的底部设有水平向外凸设的手柄(34)。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件(4)包括: 泵体(40),安装在所述的内圈⑴上,与内圈内壁上的定位凸筋(15)相扣; 上阀杆(41),安装在所述的泵体(40)上,下端伸入泵体(40)内,上端外露于泵体(40),上阀杆的中部位于泵体内并具有上径向凸台(411),所述的头帽(2)安装在所述上阀杆(41)的顶端,并在头帽侧部安装有喷片(23); 下阀杆(42),隐藏在所述的泵体(40)内,上端自下而上穿入所述的上阀杆(41)内,下端外露于上阀杆(41),下阀杆的中部位于上阀杆外并具有下径向凸台(421); 内塞(43),设于所述的泵体(40)内,上端与所述内圈(I)的内顶壁相碰密封; O型圈(44),密封设置在所述上内塞(43)的下端与所述上径向凸台(411)的上端面之间; 上弹簧(45),套设在所述的上阀杆(41)上,上端抵靠在所述上径向凸台(411)的下端面上; 活塞(46),套设在所述的上阀杆(41)的底端,上端与所述上弹簧(45)的上端相抵靠,下端抵靠在所述下径向凸台(421)的上端面上; 下弹簧(47),上端与所述下径向凸台(421)的下端面相抵靠,下端抵靠在所述泵体(40)内壁的台阶上; 弹珠(48),设于所述泵体(40)内并位于所述下弹簧(47)的下方;以及吸管(49),上端伸入所述的泵体(40)内并位于所述弹珠(48)的下方,下端外露于所述的泵体(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件(4)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内圈(I)内顶壁的环形垫片(410),所述的泵体(40)从该环形垫片(410)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I)下端部的内周壁上制有与瓶口(5)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16)。
【文档编号】B65D47/34GK204021494SQ201420425209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桂仁东, 周英彦 申请人:余姚晟祺塑业有限公司, 周英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