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传送装置、打印设备以及液体喷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75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介质传送装置、打印设备以及液体喷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诸如纸张的介质的介质传送装置、设置有这种装置的打印设备以及将液体喷射在介质上的液体喷射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传送诸如纸张的介质的介质传送装置,已知一种介质传送装置,所述介质传送装置经构造使得:图像获取单元设置在支撑介质的介质支撑单元中,经过介质支撑单元的介质的下表面的纹理的图像由图像获取单元获取,并且介质的传送重量基于所获取的图像来检测。在介质传送装置中,用于朝介质的下表面照射来自图像获取单元的光的开口部形成在介质支撑单元的支撑表面上。进一步地,用于允许光的传输同时抑制诸如纸屑和灰尘的外来物质进入图像获取单元的内部的光传输构件布置在所述开口部中。

作为这种介质传送装置,例如,PTL1的介质传送装置执行将与在之前时机所获取的图像的相似程度最大的位置定位的模板匹配过程,同时移动在当前时机所获取的图像上预先设定的矩形区域的模板,以便检测介质的传送重量。即,PTL1的介质传送装置计算在之前时机所获取的图像中的模板位置与在当前时机所匹配并获取的图像中的模板位置在传送方向上的距离作为介质的传送重量。

如PTL1的图4所示,在PTL1的介质传送装置中,布置在介质支撑单元的开口部中的光传输构件的上表面与支撑表面平齐,并且图像获得单元的焦点位置与支撑表面对齐。即,介质传送装置经调节使得图像获取单元的焦点位置成为光传输构件的上表面。

而且,作为将诸如墨水的液体从喷射单元喷射至诸如纸张的介质上的液体喷射设备,已知一种液体喷射设备,所述液体喷射设备经构造使得:图像获取单元设置在支撑介质的介质支撑单元中,经过介质支撑单元的介质的下表面的纹理的图像由图像获取单元获取,并且介质的传送重量基于所获取的图像来检测。在这种液体喷射设备中,用于朝向介质的下表面照射来自图像获取单元的光的开口部形成在介质支撑单元的支撑表面上(例如,参照PTL1)。

在这种液体喷射设备中,例如,在大量液体以其在固体打印等期间使用的方式从喷射单元喷射至介质上的情况下,存在介质由于吸附了大量液体而膨胀的情况,因此,介质在打印后相对于介质支撑单元的支撑表面而有波纹,并且产生了所谓的起皱。

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种担心:介质的由于起皱现象而在从支撑表面升起的方向上以弯曲的方式变形的部分会与喷射单元相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在这种液体喷射设备中,多个凹部102形成在介质支撑单元100的支撑表面101上,且吸孔103形成在支撑表面101上于包括凹部102的一部分的底表面区域的多个点处。进一步地,经构造使得通过驱动与每个吸孔103连通的抽吸扇(附图中未示出)而使介质吸附至支撑表面101侧。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1:JP-A-2013-119439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根据PTL1的介质传送装置,由于图像获取单元的焦点位置与光传输构件的上表面重合,因此在外来物质附着在光传输构件的上表面上时图像获取单元的焦点位置遇到外来物质。因此,由于图像获取单元清晰地获取了外来物质的图像,因此增大了外来物质对所获取的介质的下表面的纹理的图像的影响。因此,在PTL1的介质传送装置中,存在以下担心:在当前时机所获取的图像中与应匹配的模板位置不同的模板位置将设为相似程度最大的位置,并且因此,介质的传送重量将在执行模板匹配过程时基于不正确的模板位置来计算。因此,存在以下担心:会存在介质的传送重量的检测精度的劣化。

而且,在PTL1的液体喷射设备中,如图9所示,图像获取单元的光传输构件110在介质支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上布置在多个凹部102之间。即,在介质支撑单元100的支撑表面101上,光传输构件110的布置区域以及从所述布置区域至介质的转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连续的预定宽度的区域成为没有形成凹部102的区域。因此,在具有预定宽度的该区域中,由于介质比支撑表面101在与喷射单元分离的方向上进一步移位从而不可以支撑介质,并且因此,在介质的部分由于起皱现象而在从支撑表面101升起的方向上以弯曲方式变形的情况下,仍存在所述部分会与喷射单元接触的担心。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考虑上述情况来得到,并且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介质的传送重量的检测质量劣化的介质传送装置以及设置有这种装置的打印设备。而且,本发明的一些方案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射设备,其中在传输来自图像获取单元的用于介质图像获取的光的光传输构件布置在介质支撑单元的面向喷射单元的支撑表面上的情况下,即使在介质的以弯曲方式变形的部分位于光传输构件上的情况下,所述液体喷射设备仍然能够减少介质的以弯曲方式变形的部分会与喷射单元接触的担心。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器件以及其操作效果。

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介质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传送介质;图像获取单元,所述图像获取单元从所述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获取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介质的图像;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基于由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图像来检测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介质的传送重量,并基于所述介质的所述传送重量来控制所述传送单元,其中所述图像获取单元设置有:光学构件;光传输构件,所述光传输构件布置成比所述光学构件更靠所述介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并传输来自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用于介质图像获取的光;以及支撑构件,所述光传输构件固定到所述支撑构件上,并比所述光传输构件更靠所述介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来支撑所述介质,并且其中所述光学构件的焦点位置定位成比所述光传输构件的所述第二侧的表面更靠所述介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所述第二侧。

一种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设备包括: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传送介质;喷射单元,所述喷射单元将液体喷射在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介质上;介质支撑单元,所述介质支撑单元具有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能够以所述介质面向所述喷射单元的方式支撑由所述传送单元传送的所述介质,并且在所述介质支撑单元中,在与所述喷射单元分离的方向上缩进的多个凹部形成在所述支撑表面中;以及图像获取单元,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布置在将所述支撑表面作为参照的情况下与所述喷射单元相对的一侧,并且获取所述介质的与面向所述喷射单元的表面相对的一侧的表面的图像,其中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凹部内,并且传输来自所述图像获取单元的用于介质图像获取的光的光传输构件布置在所述开口部中。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例的喷墨式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1B是图1A中的一对供纸辊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图2A是介质支撑单元的部分的平面图。

图2B是图2A中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1A中的线Ⅲ-Ⅲ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3的点划线圆圈IV的放大图。

图5是第一凹部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介质支撑单元的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7是介质支撑单元的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改进示例的介质支撑单元的部分的平面图。

图9是相关技术的介质支撑单元的部分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根据附图来描述已在喷墨式打印机中实施打印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的实施例。

如图1A所示,喷墨式打印机(下文称“打印机11”)作为打印设备的示例,液体喷射设备的传送装置12是传送作为介质示例的长卷连续纸张P的介质传送装置的示例,以及喷射单元17,其是通过将作为液体示例的墨水喷射到由传送装置12传送的连续纸张P上来执行打印的打印单元的示例。另外,打印机11设有控制传送装置12和喷射单元17的控制单元18。

传送装置12设有发放连续纸张P的发放单元14、以及缠绕从发放单元14发放的已由喷射单元17执行打印的连续纸张P的缠绕单元15。在图1A和图1B中,尽管发放单元14布置在连续纸张P的右侧,即沿传送方向Y(图1A和图1B中的左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但是缠绕单元15布置在其左侧的位置,即下游侧的位置。

喷射单元17布置成以便在发放单元14和缠绕单元15之间的位置面向连续纸张P的传送路径。用于将墨水喷射在连续纸张P上的多个喷嘴17a形成在喷射单元17的面向连续纸张P的传送路径的表面中。

此外,在传送装置12中,支撑连续纸张P的介质支撑单元20布置在面向喷射单元17的位置,其中连续纸张P的传送路径介于介质支撑单元20与喷射单元17之间。介质支撑单元20形成了有底的矩形盒状,其中开口部21形成在下表面侧(与喷射单元17相对的一侧)。

抽吸扇28为抽吸介质支撑单元20的内部空气空间22内的空气的抽吸单元的示例,抽吸扇28设置在介质支撑单元20的下表面上以便填塞开口部21。介质支撑单元20的面向喷射单元17的表面设为支撑所传送的连续纸张P的平坦支撑表面20a。用于将连续纸张P吸附至支撑表面20a的多个吸孔23形成在介质支撑单元20中。每个吸孔23与介质支撑单元20的内部空气空间22连通。根据这种构造,由于空气因抽吸扇28以转动方式驱动并将开口部21作为进气口而吸入,因此连续纸张P与介质支撑单元20之间的空气空间设为经过内部空气空间22与吸孔23的负压。因此,用于将连续纸张P吸附至支撑表面20a的抽吸力施加至连续纸张P。

用于以不接触的方式检测连续纸张P的传送重量的图像获取单元30附接至介质支撑单元20的下部。图像获取单元30获取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非打印表面)的纹理的图像,并将所述图像传输至附接至图像获取单元30的下部的控制单元18。控制单元18(例如)利用诸如PTL1中所公开的公知技术基于来自图像获取单元30的图像来控制连续纸张P的传送重量。

发放轴14a在连续纸张P的宽度方向X(图1A和图1B中与纸表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宽度方向X为与连续纸张P的传送方向Y正交的方向,发放轴14a以发放轴14a能够以转动的方式被驱动的方式设置在发放单元14中。连续纸张P在以连续纸张P能够随发放轴14a整体转动的方式以卷的形式缠绕的状态支撑在发放轴14a上。进一步地,由于发放轴14a以转动方式驱动,因此连续纸张P从发放轴14a朝连续纸张P的传送路径的下游侧发放。

一对供纸辊13为夹住并引导从发放轴14a向支撑表面20a传送的连续纸张P的传送单元的示例,一对供纸辊13对角地布置发放轴14a下方。一对供纸辊13布置于在传送方向Y上与介质支撑单元20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邻近的位置。一对供纸辊13包括供纸辊13a和供纸辊13b,供纸辊13a以供纸辊13a能够以转动方式驱动的方式布置,供纸辊13b由供纸辊13a的转动而驱动。如图1B所示,连续纸张P介于供纸辊13a与供纸辊13b之间的位置比支撑表面20a更靠介质支撑单元20的上游侧。

如图1A所示,用于调节连续纸张P的已完成打印的区域的张力的张力辊16布置在连续纸张P的在支撑表面20a的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传送路径中。缠绕单元15布置在连续纸张P的传送路径中的张力辊16下游侧。

在连续纸张P的宽度方向X上延伸的缠绕轴15a以缠绕轴15a能够以转动方式驱动的方式布置在缠绕单元15中。进一步地,由于缠绕轴15a以转动方式驱动,因此从张力辊16的一侧传送的已完成打印的连续纸张P相继地由缠绕轴15a缠绕。

接下来,将利用图2A、图2B和图3详细地描述介质支撑单元20的构造。

如图2A所示,多个第一凹部24与多个第二凹部26形成在介质支撑单元20中,多个第一凹部24为在喷射单元17的一侧开口(参照图1A和图1B)并从支撑表面20a向下缩进的凹部的示例,多个第二凹部26与第一凹部24具有不同形状,同时与第一凹部24以相同方式缩进。

多个第一凹部24和多个第二凹部26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形成为介质支撑单元20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

如图2A所示,多个第一凹部24和多个第二凹部26形成在介质支撑单元20的由喷射单元17朝连续纸张P喷墨的打印区域中。多个第一凹部24经形成以便以预定间隔在宽度方向X上排列。同时,多个第二凹部26分别形成在多个点处,其中在宽度方向X上与在形成参照的一端(图2A的右端)形成的单个第二凹部26(下文称为“第二凹部26K”)的距离依据期望在打印机11中采用的多种连续纸张P的宽度方向X上各尺寸而不同。而且,除了第二凹部26K以外,第一凹部24形成在每个第二凹部26的宽度方向X上的两侧。

而且,支撑壁27A构造了在宽度方向X上邻近的第一凹部24之间的边界,并支撑连续纸张P,支撑壁27A形成于在宽度方向X上邻近的第一凹部24之间。支撑壁27A形成了构造第一凹部24的周壁的部分,其中传送方向Y为第一凹部的纵向。而且,支撑壁27B构造了在宽度方向X上邻近的第一凹部24与第二凹部26之间的边界,并支撑连续纸张P,支撑壁27B形成于在宽度方向X上邻近的第一凹部24与第二凹部26之间。支撑壁27B形成了构造第一凹部24的周壁的部分以及构造第二凹部26的周壁的部分,传送方向Y为第二凹部的纵向。支撑壁27C构造介质支撑单元20的在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支撑壁27C形成在所有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6的在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中。支撑壁27C构造了构成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6的周壁的部分,其中宽度方向X为纵向。支撑壁27A的上表面、支撑壁27B的上表面以及支撑壁27C的上表面构造了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的部分。

朝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延伸的肋25形成在第一凹部24内。

肋25从第一凹部24的底表面24a朝喷射单元17的一侧升起。从第一凹部24的底表面24a至肋25的上表面的高度尺寸与从第一凹部24的底表面24a至支撑表面20a的高度尺寸相同,并且在这方面,肋25的上表面构造了支撑表面20a的部分。肋25从第一凹部24的在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朝下游侧延伸。肋25的下游侧端部定位成在传送方向Y上比第一凹部24的中央部更靠第一凹部24的上游侧。而且,在每个第一凹部24中,吸孔23比肋25更靠在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形成。因此,第一凹部24通过吸孔23与介质支撑单元20的内部空气空间22(参照图1A和图1B)连通。

如图2B所示,在宽度方向X上邻近并介于两个第二凹部26之间的两个第一凹部24的内部,开口部24b形成在靠近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区域中。图像获取单元30的部分从下侧插入开口部24b。即,图像获取单元30通过开口部24b获取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图像。而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各第一凹部24中,形成有开口部24b的两个第一凹部24将被称为“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在传送方向Y上的尺寸比其他第一凹部24的在传送方向Y上的尺寸大。

同时,第二凹部26设定成能够接收从喷射单元17喷在连续纸张P上的墨水的开口形状(参照图1A和图1B)。第二凹部26具有开口,其中宽度尺寸(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稍小于第一凹部24的宽度尺寸,并且传送方向Y上的尺寸大于除了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以外的第一凹部24的在传送方向Y上的尺寸。而且,在下面的描述中,在宽度方向X上与第一凹部24A邻近的第二凹部26将被称为“第二凹部26A”,且在宽度方向X上与第一凹部24B邻近的第二凹部26将被称为“第二凹部26B”。

接下来,将利用图3至图5来详细描述图像获取单元30的构造。

如图3所示,图像获取单元30设置有在竖直方向Z上延伸的圆柱形的透镜筒31。透镜筒31在其上端部通过螺钉38(参照图2B)固定至介质支撑单元20,并在其下端部通过螺钉(附图中未示出)固定至具有外壳的控制单元18。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介质的前后方向由处于设有图像获取单元30的传送装置12中的位置的连续纸张P的上表面(前表面)和下表面(后表面)限定。介质的前后方向为沿竖直方向Z的方向。

内部容纳空间在传送方向Y上延伸的容纳单元31a形成在透镜筒31的上端部中。容纳单元31a为顶端开口的箱体,并且作为支撑构件的示例的透镜筒盖40附接至容纳单元31a的开口以便从上侧填塞所述开口。透镜筒盖40的上端部插入至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开口部24b中。用于在允许传输光同时抑制诸如灰尘的外来物质进入图像获取单元30的内部的无色且透明的光传输构件32固定至透镜筒盖40的上部。即,开口部24b由光传输构件32填塞。

利用光照射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发光的光照射单元33布置在由容纳单元31a和透镜筒盖40形成的空气空间中。光照射单元33为光源,诸如卤素灯的发光二极管,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光照射单元33由发光二极管(LED)构造成。光照射单元33从传送到支撑表面20a上的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通过光传输构件32朝向连续纸张P照射光。在这种情况下,光照射单元33布置成以便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利用来自宽度方向X的一侧的光以倾斜的方式照射。

物体侧透镜34、图像侧透镜35和光圈36容纳在透镜筒31内,物体侧透镜34为位于上侧(介质支撑单元20的一侧)的光学构件的示例,图像侧透镜35为位于下侧(控制单元18的一侧)的光学构件的示例,光圈36位于物体侧透镜34与图像侧透镜35之间。作为一个示例,物体侧透镜34为远心透镜,并且物体侧透镜34采集反射光,其中从光照射单元33输出并由光传输构件32传输的光在由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反射后由光传输构件32再次传输并进入透镜筒31。光圈36由于经过物体侧透镜34的光经过其中而缩窄光的范围。作为一个示例,图像侧透镜35为远心透镜,并且图像侧透镜35采集已经经过光圈36的光。

图像获取元件37具有图像获取表面37a,由图像侧透镜35所采集的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图像在图像获取表面37a上成像,图像获取元件37设置在透镜筒31的下端部中,透镜筒31容纳在控制单元18中。图像获取元件37(例如)由二维图像传感器构造成。由图像获取单元30获取的图像输出至用于控制传送装置12的控制单元18中的控制电路。

如图4所示,一对第一壁部41、第二壁部42以及第三壁部43形成在透镜筒盖40的上端部,所述一对第一壁部41为支撑光传输构件32的一对壁部的示例,第二壁部42形成为与一对第一壁部41在宽度方向X上分隔开,第三壁部43为连接至第一壁部41和第二壁部42的侧壁。而且,第四壁部44形成在透镜筒盖40中,第四壁部44形成在宽度方向X上的对应于光照射单元33的位置,并构造透镜筒盖40中的连接至第一壁部41和第二壁部42的下部的上壁的部分。

如图4和图5所示,上表面41a、上表面42a和上表面43a形成为与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在竖直方向Z上具有相同高度,上表面41a为一对第一壁部41的上端表面,上表面42a为第二壁部42的上端表面,上表面43a为第三壁部43的上端表面。即,从第一凹部24A的底表面24a到上表面41a至43a的竖直方向Z上的尺寸(高度尺寸Z1)等于从第一凹部24A的底表面24a到支撑表面20a的竖直方向Z上的尺寸(高度尺寸Z2)。因此,当连续纸张P在介质支撑单元20上传送时,上表面41a至43a支撑连续纸张P。而且,一对第一壁部41比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更靠上侧(支撑表面20a的那侧)凸出。换言之,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定位成比支撑表面20a更靠下侧。

而且,“从第一凹部24A的底表面24a到上表面41a至43a的高度尺寸Z1等于从第一凹部24A的底表面24a到支撑表面20a的高度尺寸Z2”包括高度尺寸Z1和高度尺寸Z2由于透镜筒31和透镜筒盖40的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而相对于彼此微移的范围。简而言之,如果高度尺寸Z1与高度尺寸Z2大致相同,则是合适的。

光传输构件32布置在第一凹部24A的在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中。光传输构件32布置成以使其上表面32a在第一凹部24B的底表面24a下方。光传输构件32的宽度尺寸为第一凹部24A的宽度尺寸的一半。

如图4中点划线所示,由于图像获取单元30清晰地获取了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图像,因此物体侧透镜34的竖直方向Z上的焦点位置被设定到支撑表面20a。即,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设为比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更靠上侧。而且,光轴方向(沿物体侧透镜34的光轴延伸的方向)与竖直方向Z平行。而且,存在由于连续纸张P由抽吸扇28抽吸而使连续纸张P的在竖直方向Z上面向光传输构件32的部分比支撑表面20a在下侧略微更翘曲的情况。但是,即使由于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比支撑表面20a在下侧略微更翘曲而使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定位成比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更靠下侧,但只要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与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之间在竖直方向Z上的距离较小,图像获取单元30就可以清晰地获取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图像。

如图5所示,在一对第一壁部41中,传送方向Y为纵向。壁部41A和壁部41B(一对第一壁部41)形成为在宽度方向X上分隔开,光传输构件32介于其两者之间。在一对第一壁部41的传送方向Y上的两端部处形成空间。容纳单元45在光传输构件32与支撑壁27C之间在一对第一壁部41之间由透镜筒盖40和支撑壁27C形成。容纳单元45在其顶部处开口,并形成为从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朝下缩进的凹形。

在一对第一壁部41之中,在第二凹部26A的一侧的壁部41A位于第一凹部24A内。壁部41A位于支撑壁27B与支撑壁27A之间的宽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部中,支撑壁27B形成了第一凹部24A与第二凹部26A之间的边界壁,支撑壁27A形成了第一凹部24A与第一凹部24B之间的边界壁。

在一对第一壁部41之中,在第二凹部26B的一侧的壁部41B构造支撑壁27A的形成第一凹部24A与第一凹部24B之间的边界壁的部分。壁部41B构造为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支撑壁27A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

在第二壁部42中,传送方向Y为纵向。第二壁部42位于支撑壁27A与支撑壁27B之间的宽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部中,支撑壁27A形成第一凹部24A与第一凹部24B之间的边界壁,支撑壁27B形成第一凹部24B与第二凹部26B之间的边界壁。第二壁部42形成在介质支撑单元20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

第三壁部43位于第一凹部24B内。在第三壁部43中,宽度方向X为纵向,且第三壁部43连接至壁部41B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以及第二壁部42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槽口部24c形成在布置有第三壁部43的第一凹部24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第三壁部43布置在第一凹部24内的形成有槽口部24c处的位置。进一步地,在槽口部24c内,第三壁部43构造了支撑壁27C的部分。

第四壁部44为透镜筒盖40的上壁的部分,第四壁部44形成为与由宽度方向X和传送方向Y形成的平坦表面平行的表面。第四壁部44的上表面44a与第一凹部24B的底表面24a平齐。进一步,第四壁部44从上侧覆盖开口部24b的部分。

在第一凹部24A中形成的吸孔23在宽度方向X上位于一对第一壁部41之间,并且定位成在传送方向Y上比光传输构件32更靠下游侧。在第一凹部24B中形成的吸孔23位于第一凹部24B的宽度方向X上的中央部中,并且定位成在传送方向Y上比透镜筒盖40的第四壁部44更靠下游侧。第一凹部24A的吸孔23定位成在传送方向Y上比第一凹部24B的吸孔23更靠上游侧。

以这种方式,根据上述的介质支撑单元20的构造,以及透镜筒盖40的一对第一壁部41、第二壁部42以及第三壁部43的构造,如图6所示,可以在起皱(一种由于连续纸张P在打印时膨胀而使连续纸张P在宽度方向X变成波纹的现象)发生时支撑连续纸张P。

更具体地,在除了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第一凹部24中以及在第二凹部26中,连续纸张P的在喷射单元17的一侧(上侧)的弯曲部由抽吸扇28吸附至支撑壁27A至27C的上表面以及肋25的上表面,并且连续纸张P的在支撑表面20a的一侧(下侧)的弯曲部容纳在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6中。同时,在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中,连续纸张P的在喷射单元17的一侧(上侧)的弯曲部被吸附至一对第一壁部41的上表面,第二壁部42的上表面以及支撑壁27A至27C,并且连续纸张P的在支撑表面20a的一侧(下侧)的弯曲部容纳在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中。因此,抑制了连续纸张P从喷射单元17的一侧的支撑表面20a升起。

接下来,将描述打印机11的效果。

如图1B所示,由于连续纸张P的咬合在一对供纸辊13之间的位置位于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上方,因此由一对供纸辊13传送至介质支撑单元20的连续纸张P以连续纸张P与支撑表面20a交叉的方式进入支撑表面20a。因此,在连续纸张P与支撑表面20a交叉的传送方向Y上从上游侧端部至下游侧连续的预定宽度的区域中,难以使连续纸张P从支撑表面20a向上升起。并且随着连续纸张P比所述区域朝下游侧进一步延伸,容易使连续纸张P从支撑表面20a向上升起。

同时,图像获取单元30经设计使得:在连续纸张P经传送吸附至支撑表面20a的前提下,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与支撑表面20a重合。因此,如果图像获取单元30构造成获取传送至上述预定宽度的区域的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图像,则由于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与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可能会重合,因此可以清晰地获取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纹理的图像。因此,优选地,利用来自光照射单元33的光照射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开口部24b形成在上述预定宽度的区域中,且光传输构件32位于开口部24b内。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预定宽度的区域,开口部24b形成在第一凹部24A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如图6所示,在第一凹部24A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连续纸张P由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6吸附至支撑表面20a。因此,难以使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从支撑表面20a进一步向上升起。相应地,可以使图像获取单元30清晰地获取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纹理的图像。

此外,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位于支撑表面20a下方。因此,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和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成为在竖直方向Z上不同的位置。因此,即使诸如连续纸张P的纸屑的外来物质附着到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上,所述外来物质也不会到达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因此,即使外来物质不期望地出现在所获取的图像中,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纹理仍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且因此,由于外来物质形成了不清晰的图像,因而减小了外来物质对所获取的图像的影响。

而且,随着第一凹部24与下游侧的一对供纸辊13(参照图1A和图1B)分离,难以稳定支撑表面20a所支撑的连续纸张P的姿态。因此,第一凹部24优选地第一凹部24尽可能地靠近一对供纸辊13,即,优选地第一凹部24设置在介质支撑单元20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

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用于由图像获取单元30进行的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图像获取的开口部24b形成在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内,并且光传输构件32布置在开口部24b内。根据该构造,可以在连续纸张P与支撑表面20a交叉的传送方向Y上从上游侧端部至下游侧连续的预定宽度的区域中形成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以及开口部24b。因此,在所述预定宽度的区域中,可以支撑连续纸张P并使连续纸张P向下移位。

但是,由于开口部24b的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较大,因此在利用图像获取单元30获取连续纸张P的图像的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中,支撑壁27A的形成第一凹部24A与第一凹部24B之间的边界壁的部分,以及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肋25被切去。因此,只要所述支撑壁27A的部分和肋25处于切去状态,就存在这种担心:连续纸张P不会由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稳定地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由于透镜筒盖40的第一壁部41的壁部41B构造了支撑壁27A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因此即使由于形成了开口部24b而切去了支撑壁27A的部分,壁部41B的上表面41a仍支撑连续纸张P。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壁部41的壁部41A和第二壁部42位于第一凹部24的宽度方向X上的大致中央部中并位于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因此壁部41A与第二壁部42与肋25设置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壁部41A的上表面41a以及第二壁部42的上表面42a支撑连续纸张P。

以这种方式,由于透镜筒盖40的壁部41A和壁部41B以及第二壁部42还起到支撑连续纸张P的介质支撑单元20的作用,因此即使在光传输构件32位于第一凹部24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仍然抑制了支撑连续纸张P的功能的劣化。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机11,可以获得如下效果。

(1)由于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位于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下方,因此即使外来物质附着到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上,但由于外来物质对所获取的图像的影响较小,仍抑制了在用于检测传送重量的模板匹配处理期间所检测到的不正确的模板位置的情况。因此,可以抑制控制单元18检测连续纸张P的传送重量的精度的劣化。

也即,即使外来物质附着到光传输构件的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的表面上,外来物质仍定位成比光学构件的焦点位置更靠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因此,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由于附着在光传输构件的第二侧的表面的外来物质不与光学构件的焦点位置重合,因此清晰地获取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的表面的图像,且外来物质的图像没有被清晰地获取。因此,图像获取单元减小了外来物质对所获取图像的影响。相应地,可以抑制基于图像获取单元的图像检测介质传送重量的精度的劣化。

(2)由于开口部24b形成在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内,且光传输构件32位于开口部24b内,因此可以使第一凹部24(包括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形成在从介质支撑单元20的上游侧端部至下游侧连续的预定宽度的区域中。因此,在所述区域中,即使在存在连续纸张P由于起皱现象而已经在从支撑表面20a升起的方向上(向上)以弯曲方式变形的部分的情况下,由于连续纸张P以弯曲方式向下变形并由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支撑,因此仍可以抑制连续纸张P从支撑表面20a升起的现象。因此,在上述的预定宽度的区域中,可以抑制连续纸张P和喷射单元17彼此接触的状况。

即,传输来自图像获取单元的用于介质图像获取的光的光传输构件布置在介质支撑单元的处于凹部内的支撑表面中,所述凹部从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的支撑表面缩进。因此,在介质以弯曲方式在支撑表面上变形的情况下,可以使介质的位于光传输构件的布置区域中的部分比支撑表面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进一步移位和支撑。相应地,即使在介质的以弯曲方式变形的部分位于光传输构件上的情况下,仍抑制了以弯曲方式变形的部分从支撑表面升起的状况。

而且,光传输构件布置在介质支撑单元的处于凹部内的支撑表面中,所述凹部比支撑表面在从喷射单元分离的方向上进一步缩进。因此,在介质在支撑表面上以弯曲方式变形的情况下,可以使介质的位于光传输构件的布置区域中的部分比支撑表面在从喷射单元分离的方向上进一步移位和支撑。相应地,即使在介质的以弯曲方式变形的部分位于光传输构件上的情况下,仍减少了所述以弯曲方式变形的部分会与喷射单元接触的担心。

(3)当连续纸张P在透镜筒盖40的一对第一壁部41上传送时,存在诸如连续纸张P的纸屑的外来物质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上的情况。如果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上的外来物质在由图像获取单元30所获取的图像中意外地出现,则存在对连续纸张P的传送重量的检测的精度会变劣的担心。

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凹部24A中,吸孔23形成在光传输构件32的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由于抽吸扇28通过吸孔23抽吸连续纸张P与第一凹部24A之间的空气,因此抽吸了面向光传输构件32的连续纸张P。因此,朝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气流形成在一对第一壁部41之间。即,从光传输构件32朝向吸孔23的气流形成在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上。因此,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上的外来物质吸入至吸孔23中。因此,移除了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上的外来物质。

也即,在抽吸单元通过吸孔来抽吸光传输构件与介质之间的空气空间中的空气的情况下,从光传输构件朝向吸孔的气流形成在光传输构件的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的表面上。因此,在外来物质附着至光传输构件的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的表面上的情况下,外来物质通过所述气流从光传输构件的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的表面移除。

而且,由于抽吸单元通过吸孔来抽吸光传输构件与介质之间的空气空间中的空气,因此从光传输构件朝向吸孔的气流产生于光传输构件的面向喷射单元的表面上。因此,在外来物质附着在光传输构件的面向喷射单元的表面的情况下,外来物质通过气流从光传输构件移除。

(4)当连续纸张P的传送方向Y上的后端部经过形成在第一凹部24A中的光传输构件32或吸孔23时,在连续纸张P与第一凹部24之间形成的空气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部引导,所述开口部由连续纸张P的后端部和第一凹部24A形成,并在传送方向Y上开口。因此,从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至下游侧的气流产生于连续纸张P与第一凹部24之间的空气空间内。气流由透镜筒盖40的一对第一壁部41以图7中点划线箭头所示的方式越过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被引导。因此,气流经过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因此,由于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的外来物质因气流而移向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因而外来物质从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移除。

也即,当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经过吸孔或光传输构件时,在介质与凹部之间形成的空气空间内的空气从传送方向上的开口部引导,所述开口部由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和凹部形成。因此,传送方向上的气流在介质与凹部之间形成的空气空间内产生。气流由一对壁部越过光传输构件的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的表面被引导。因此,在外来物质附着在光传输构件上的情况下,外来物质由于气流而朝传送方向移动。相应地,可以将外来物质从光传输构件移除。

而且,当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经过吸孔或光传输构件时,介质与凹部之间所形成的空气空间内的空气从传送方向上的开口部引导,所述开口部由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端部和凹部所形成。因此,传送方向上的气流产生于介质和凹部之间所形成的空气空间内。气流由一对壁部越过光传输构件的在喷射单元的一侧的表面而被引导。因此,在诸如灰尘的外来物质附着在光传输构件上的情况下,外来物质由于气流而朝向传送方向移动。相应地,可以将外来物质从光传输构件移除。

(5)将一对第一壁部41的传送方向Y上的端部连接至宽度方向X的侧壁不形成在透镜筒盖40的一对第一壁部41中。根据该构造,由于使用者利用诸如刷子或棉签的清扫构件清扫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因此可以将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上的诸如纸屑的外来物质移除至比光传输构件32更靠上游侧或下游侧。而且,由于容纳单元45(参照图5)形成在光传输构件32与介质支撑单元20之间,因此可以使使用者利用清扫构件将外来物质容纳在容纳单元45中。因此,使光传输构件32的清扫更容易。

而且,由于在连续纸张P的传送方向Y上的后端部经过在第一凹部24中形成的吸孔23时所产生的气流经过上文(4)中所述的一对第一壁部41之间,因此容易使气流越过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而引入。因此,容易利用气流移除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上的外来物质。

(6)由于透镜筒盖40的第一壁部41的壁部41A与支撑壁27A设置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可以在介质支撑单元20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形成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6,即,可以在邻近一对供纸辊13的位置形成第一凹部24和第二凹部26。因此,容易稳定打印区域中由一对供纸辊13传送到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上的连续纸张P的姿态。

也即,在凹部中,即使由于凹部中形成有开口部而由所述开口部切去在凹部的周壁的部分的情况下,支撑构件的壁部仍代替所切去的周壁来支撑介质。因此,减小了介质在从喷射单元分离的方向上弯曲的量。相应地,可以抑制液体的落点的精度的劣化。

(7)由于透镜筒盖40的第一壁部41的壁部41B和第二壁部42与肋25设置有相同的功能,因此可以在第一凹部24A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处支撑连续纸张P,并可以减小连续纸张P的向下弯曲量。

(8)在光学构件的焦点位置与支撑表面重合的情况下,当介质几乎不从支撑表面朝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弯曲时,由于光学构件的焦点位置设在从比光传输构件的第二侧的表面更靠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二侧的位置到支撑构件支撑介质的表面的范围内,因此可以使光学构件与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的表面处的光学构件的焦点对齐。因此,可以清晰地获取介质的图像。而且,在介质的前后方向上,在光学构件的焦点位置成为比光传输构件的在第二侧的表面更靠第二侧的位置以及成为比支撑表面更靠第一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获取处于介质从支撑表面向介质的前后方向上的第一侧弯曲并变形的状态的图像。

(9)由于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与每个壁部41至43的上表面41a至43a形成为平齐的,因此抑制了在支撑表面20a与上表面41a至43a之间形成水平差的状况。因此,当连续纸张P越过介质支撑单元20而传送时,抑制了连续纸张P在水平差被卡住的状况。相应地,连续纸张P平稳地传送。

也即,抑制了支撑构件的壁部的表面和介质支撑单元的支撑表面在传送方向上形成了水平差的情形。因此,抑制了介质在水平差被卡住的状况。相应地,介质平稳地传送。

(10)由于光传输构件32位于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以及每个壁部41至43的上表面41a至43a的下方,因此光传输构件32位于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下方,所述焦点设置至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位置,即,支撑表面20a以及上表面41a至43a的位置。因此,即使外来物质附着在光传输构件32上,外来物质也不可能出现在由图像获取单元30所获取的图像中。相应地,由于图像获取单元30的检测误差不可能因外来物质附着至光传输构件32上而产生,因此可以使控制单元18精确地计算连续纸张P的传送重量。

(11)形成第一凹部24A与第一凹部24B之间的边界壁的支撑壁27A的宽度尺寸(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比光传输构件32的宽度尺寸(即,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小。因此,相比于支撑壁27A的宽度尺寸大于光传输构件32的宽度尺寸的情况,较容易将连续纸张P的以弯曲方式向下变形的部分容纳在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中,所述部分与由于起皱现象而以弯曲方式在从支撑表面20a升起的方向上变形的部分邻近。因此,可以抑制连续纸张P从支撑表面20a升起的状况。

而且,上述实施例可以改进为下面的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存在第一凹部24内形成的两个或更多个的吸孔23。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开口部24b可以比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端部更靠下游侧形成。而且,开口部24b可以形成在这样的部分中,在所述部分中,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支撑壁27A的部分被制有槽口。在这种情况下,光传输构件32布置成以便越过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延伸。

如图8所示,开口部24b可以形成在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且吸孔23可以形成在光传输构件32的传送方向Y上的两侧。吸孔23的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与一对第一壁部41之间在宽度方向X上的位置等同。

根据该构造,当连续纸张P的传送方向Y上的前端部经过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在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吸孔23或光传输构件32时,在连续纸张P与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之间形成的空气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部被引导,所述开口部由连续纸张P的前端部以及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形成,并在传送方向Y上开口。因此,从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至上游侧的气流以附图中由点划线箭头所示出的方式产生在连续纸张P与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之间的空气空间内。由于附着在上表面32a的外来物质由于气流经过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而朝向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的吸孔23移动,因此外来物质从上表面32a移除。

而且,当连续纸张P的传送方向Y上的后端部经过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传送方向Y上的下游侧的光传输构件32或吸孔23,或者经过光传输构件32时,在连续纸张P与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之间形成的空气空间内的空气从开口部被引导,所述开口部由连续纸张P的后端部以及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形成,并在传送方向Y上开口。因此,从传送方向Y上的上游侧至下游侧的气流产生于连续纸张P与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之间的空气空间内。附着在上表面32a的外来物质由于气流经过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而以相同的方式移除。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壁部41、第二壁部42和第三壁部43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在每个壁部41至43能够支撑连续纸张P的范围内位于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下方。

在上述实施例中,透镜筒盖40可以构造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的整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透镜筒盖40的一对第一壁部41之一可以省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透镜筒盖40的第二壁部42可以仅形成肋25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例中,透镜筒盖40的第二壁部42可以省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存在第一凹部24中形成的两个或更多个的肋25。多个肋25形成为在宽度方向X上分隔开。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部24的肋25可以省略。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在构造第一凹部24A的支撑壁27C中形成:连通部,所述连通部与比介质支撑单元20更靠一对供纸辊13的一侧的空气空间连通;以及第一凹部24A与连续纸张P之间的空气空间。因此,当时连续纸张P传送时,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连通部引入至第一凹部24A与连续纸张P之间的空气空间中。因此,更容易产生图7中由点划线箭头所示出的气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部24A和第一凹部24B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开口部24b形成在支撑表面20a中。而且,光传输构件32布置成比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即,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更靠下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可以设在比光传输构件32的上表面32a更靠上侧的范围内,并且比介质支撑单元20的支撑表面20a更靠下侧。

根据该构造,当连续纸张P由抽吸扇28通过吸孔23向下抽吸时,连续纸张P向下弯曲在第一凹部24A中。由于图像获取单元30获取连续纸张P的在第一凹部24A上的下表面的图像,因此图像获取单元30获取向下弯曲的连续纸张P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该构造,由于物体侧透镜34的焦点位置设成比支撑表面20a更靠下侧,因此可以将焦点对齐在向下弯曲的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因此,可以清晰地获取连续纸张P的下表面的纹理的图像。

打印设备不限于仅设有打印功能的打印机,并且可以为多功能机器。此外,打印设备不限于串联式打印机,并且可以是行式打印机或页式打印机。

打印设备(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具有省去缠绕单元15和张力辊16的构造。

液体喷射设备可以在热感式打印机中采用,或在固体喷墨打印机中采用。

液体喷射设备可以在串联式打印机中采用,可以在行式打印机中采用,并可以在页式打印机中采用。

液体喷射设备可以具有省去缠绕单元15或张力辊16的构造。

介质不限于连续纸张,且可以是单个纸张、树脂胶片、金属箔片。金属胶片、树脂和金属的复合胶片(迭层胶片)、织物、非织纤维、陶瓷板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墨水以外的液体可以以微量液滴从喷射单元17喷射在连续纸张P上。作为液体的状态,可以包括留下足迹的颗粒、眼泪以及细丝。而且,在本情形中所指的液体可以为能够从喷射单元17喷射的任何材料。例如,所述液体可以包括处于物理性质为液相的状态中的任何物质、具有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体、溶胶剂、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或诸如液体树脂的流体。而且,所述液体可以不仅包括物理性质为单一状态的液体,而且可以包括这样的液体,在该液体中由诸如颜料的固体物体制成的颗粒溶解、分散或混合在溶剂中。在液体为墨水的情况下,墨水可以包括一般水溶性墨水或油基印墨、以及诸如中性墨水、热溶墨水等的各种液体成分。

介质传送装置不限于设置在打印设备中,并且可以设置在执行打印以外的处理的处理设备中。介质传送装置可以传送连续纸张以外的介质。例如,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在干燥设备内采用,所述干燥设备在干燥装备内传送介质以便干燥介质。而且,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在表面处理设备中采用,所述表面处理设备在介质上执行诸如涂层或表面改进处理的表面处理。而且,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在介质上执行冲压操作的制造设备中采用。此外,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在电镀设备中采用,所述电镀设备在介质上执行非电解电镀。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在电路形成装置中采用,所述电路形成装置将卷带状衬底印制电路上。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在测量设备中采用,所述测量设备获得介质的宽度、表面粗糙度等的测量值。此外,介质传送装置可以在检测介质的检测设备中采用。

附图标记列表

11 打印机,作为打印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的示例

12 传送装置,作为介质传送装置的示例

13 供纸辊,作为传送单元的示例

17 喷射单元,作为打印单元的示例

18 控制单元

20 介质支撑单元

20a 支撑表面

23 吸孔

24、24A、24B 第一凹部,作为凹部的示例

24a 底表面

24b 开口部

26、26A、26B 第二凹部,作为凹部的示例

28 抽吸扇,作为抽吸单元的示例

30 获取单元

32 光传输构件

32a 上表面,作为光传输构件的另一侧的表面

33 物体侧透镜,作为光学构件的示例

34 图像侧透镜,作为光学构件的示例

40 透镜筒盖,作为支撑构件的示例

41 第一壁部,作为一对壁部的示例

42 第二壁部,作为壁部的示例

43 第三壁部,作为壁部的示例

41a、42a、43a 上表面,作为支撑构件支撑介质的表面的示例

27A、27B、27C 支撑壁,作为凹部的周壁的示例

P 凹部的周壁,作为介质的示例

X 宽度方向

Y 传送方向

Z 竖直方向,作为介质的前后方向的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