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和片材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28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和片材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和片材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4-172688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中螺旋弹簧被布置成使得经过从动排出辊的轴线的竖直线在距离该从动排出辊的相对端表面相等距离的中心平面上经过该螺旋弹簧的外周的内侧。

例如,纸张通过输送单元来输送,该输送单元包括旋转的驱动构件和由该驱动构件驱动而旋转的多个旋转部件。

在这种输送单元中,旋转部件经常被偏压在驱动构件上。然而,如果设置分别对应于多个旋转部件的多个偏压单元,则增加了组成元件的数量。另外,在偏压旋转部件时,例如,如果诸如线弹簧之类的偏压单元被直接压靠在旋转部件上以便偏压旋转部件时,则可能产生噪音,并且旋转部件可能被快速地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因而,本发明旨在减少包括驱动构件和被该驱动构件偏压的多个旋转部件的输送单元的零部件数量,并且使得不太可能由于偏压旋转部件的偏压单元而引起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利用旋转的驱动构件和多个旋转部件来输送所述记录材料,所述多个旋转部件在所述驱动构件的轴向方向上对齐,并且被布置成与所述驱动构件接触,从而通过从所述驱动构件接收驱动力而旋转;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被所述多个旋转部件所共用并且从与布置所述驱动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支撑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以及偏压单元,该偏压单元将所述支撑构件向所述驱动构件偏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在所 述驱动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并且所述支撑构件能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另外,所述偏压单元通过向所述支撑构件施加使所述支撑构件围绕所述旋转轴旋转的力而将所述支撑构件向所述驱动构件偏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当所述支撑构件被向所述驱动构件偏压而使得所述旋转部件被压靠在所述驱动构件上时,所述驱动构件弯曲。另外,所述支撑构件能移位成使得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中的每个旋转部件都跟随着弯曲的所述驱动构件进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侧设置有供插入所述支撑构件的一部分的防脱部件,该防脱部件防止所述支撑构件从所述本体侧脱离。另外,所述防脱部件的供插入所述支撑构件的所述一部分的部分形成为在所述支撑构件被偏压的方向上延伸的长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片材输送装置,该片材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单元,该输送单元利用旋转的驱动构件和多个旋转部件来输送记录材料,所述多个旋转部件在所述驱动构件的轴向方向上对齐,并且被布置成与所述驱动构件接触,从而通过从所述驱动构件接收驱动力而旋转;支撑构件,该支撑构件被所述多个旋转部件所共用并且从与布置所述驱动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支撑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以及偏压单元,该偏压单元将所述支撑构件向所述驱动构件偏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片材输送装置中,当所述支撑构件被向所述驱动构件偏压而使得所述旋转部件被压靠在所述驱动构件上时,所述驱动构件弯曲。另外,所述支撑构件可移位成使得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中的每个旋转部件都跟随着弯曲的所述驱动构件进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第五或第六方面的片材输送装置中,所述支撑构件可围绕预定的振动中心振动,并且在所述支撑构件的预定的被挤压部被所述偏压单元挤压时,所述支撑构件被向所述驱动构件偏压。另外,所述振动中心沿所述驱动构件的轴向方向的位置和所述被挤压部沿所述轴向方向的位置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对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设置与多个旋转部件分别对应的多个偏压单元并且这些偏压单元直接挤压这些旋转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包括驱动构件和被该驱动构件偏压的多个旋转部件的输送单元的零部件数量,并且使得不太可能由于偏压旋转部件的偏压单元而引起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将支撑构件向驱动构件偏压,而无需在该支撑构件与布置有该驱动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偏压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使旋转部件跟随着弯曲的驱动构件进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防止防脱部件限制将要跟随着驱动构件进行移动的支撑构件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设置与多个旋转部件分别对应的多个偏压单元并且这些偏压单元直接挤压这些旋转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包括驱动构件和被该驱动构件偏压的多个旋转部件的输送单元的零部件数量,并且使得不太可能由于偏压旋转部件的偏压单元而引起故障。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使旋转部件跟随着弯曲的驱动构件进行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使得支撑构件容易地跟随弯曲的驱动构件,而不管支撑构件是否布置在驱动构件的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或另一个端部侧。

附图说明

将基于如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从前面观看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构造;

图2A和图2B示出了排出辊;

图3是示出了支撑构件和旋转辊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当从图3的箭头IV的方向观看时的旋转辊、支撑构件、驱动辊和其它组成元件;

图5是示出了支撑构件的正视图,其中旋转辊被移除;

图6A和图6B分别示出了第一柱状凸起周围的构造和第二柱状凸起周围的构造;

图7示出了支撑构件的振动;

图8示出了支撑构件的变型;以及

图9示出了与旋转辊的支撑有关的比较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从前面观看时的图像形成设备1的总体构 造。

该图像形成设备1是所谓的串联式彩色打印机。该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作为在作为记录材料的实施例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基于各个颜色的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设备1进一步包括控制器30,该控制器30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的全部操作。图像形成设备1还包括图像处理单元35。

图像处理单元35对从个人计算机(PC)3、图像读取装置4和其它装置传输来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形成设备1进一步包括向其各个单元供电的电源36。

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下面还共同简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1”)。

图像形成单元11除了容纳在它们的显影单元15(下面描述)中的色调剂之外具有相同构造。图像形成单元11分别形成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都包括感光鼓12、对感光鼓12进行充电的充电单元200和对感光鼓12进行曝光的LED打印头(LPH)300。

感光鼓12由充电单元200进行充电。另外,感光鼓12由LPH 300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12上形成静电潜像。

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进一步包括对感光鼓12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器(未示出)和将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15。

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进一步包括:中间转印带20,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并叠置在该中间转印带20上;一次转印辊21,该一次转印辊21将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顺序地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二次转印辊22,该二次转印辊22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共同转印(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以及定影单元45,该定影单元45将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到纸张上。

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从PC 3和图像读取装置4输入的图像数据由图像处理单元35进行图像处理,并且经由接口(未示出)而被供应至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然后,例如在用于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11K中,感光鼓12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的同时被充电单元200充电,并且被基于从图像处理单元35传输来的图像数据发射 光的LPH 300曝光。

因而在感光鼓12上形成用于黑色K图像的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由显影单元15显影,从而在感光鼓12上形成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同样,在图像形成单元11Y、11M和11C中分别形成黄色Y、洋红色M和青色C的色调剂图像。

在图像形成单元11中形成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由一次转印辊21顺序地静电吸附至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0,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0上形成各个颜色的叠置的色调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0的旋转而被输送到布置二次转印辊22的区域(二次转印部T)。

当色调剂图像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时,与色调剂图像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的时刻同步地将纸张从纸张保持器40馈送到该二次转印部T。

之后,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通过由二次转印辊22在二次转印部T中产生的转印电场的作用而被共同地静电转印到被输送的纸张上。

随后,上面静电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被从中间转印带20分离,并且被输送到定影单元45。被输送到定影单元45的纸张上的色调剂图像经受由定影单元45利用热和压力进行的定影过程,从而被定影至纸张。

在定影过程完成之后,由用作输送单元的排出辊500将纸张输出到纸张堆叠器41。

图像形成设备1的布置有排出辊500的部分具有输送纸张的功能。因此,可以将该部分看做是片材输送装置。

图2A和图2B示出了排出辊500。

注意,图2A示出了从图1的箭头II的方向观看的排出辊500。图2B示出了旋转辊520。

如图2A所示,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排出辊500包括驱动辊510和两个旋转辊520。

作为驱动构件的实施例的驱动辊510在其相反的轴向端部处由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侧支撑。另外,驱动辊510被布置成在与片材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从马达(未示出)接收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两个旋转辊520在驱动辊510的轴向方向上对齐。另外,每个旋转辊50都被布置成与驱动辊510接触,并且通过从驱动辊510接收驱动力而旋转。

已经经由定影单元45(参见图1)输送到排出辊500的纸张被保持在驱动辊510和两个旋转辊520之间,并且通过从驱动辊510接收输送力而被发送到纸张堆叠器41(参见图1)。

如图2B所示,每个旋转辊520包括两个旋转部件521。在下文中,将布置在图2B中的左侧的一个旋转部件521称为左侧旋转部件521A,而将布置在图2B中的右侧的另一个旋转部件521成为右侧旋转部件521B。

此外,在每个旋转辊520中,向纸张赋予波浪形状的形状赋予辊521C设置在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之间。

另外,如图2B所示,设置了左侧连接部件521D和右侧连接部件521E。左侧连接部件521D将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形状赋予辊521C连接至彼此。右侧连接部件521E将右侧旋转部件521B和形状赋予辊521C连接至彼此。

每个旋转辊520都是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型形成的。左侧旋转部件521A、右侧旋转部件521B、左侧连接部件521D和右侧连接部件521E一体地形成。

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均以圆柱形形状形成,并且在驱动辊510的轴向方向上对齐。

另外,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均被布置成与驱动辊510接触,并且通过从驱动辊510接收旋转驱动力而旋转。

形状赋予辊521C的直径在其轴向中央处大于在其相反的轴向端部处。当纸张在形状赋予辊521C上经过时,该纸张在横截面中变形成波浪形状。因而,增加了纸张的弯曲刚度,这防止了在纸张被排入到纸张堆叠器41(参见图1)中时纸张的前缘垂下。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设置了支撑旋转辊520的支撑构件600。

支撑构件600布置在旋转辊520的与布置驱动辊5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两个支撑构件600被布置成分别与两个旋转辊520对应。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尽管每个旋转辊520都包括两个旋转部件521(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但是这两个旋转部件521共用一个公共的 支撑构件600,并且这两个旋转部件521由公共的支撑构件600(一个支撑构件600)支撑。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从与布置用作驱动构件的驱动辊5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支撑两个旋转部件521。

尽管可以为每个旋转部件521都设置一个支撑构件600从而使得一个支撑构件600对应于一个旋转部件521,但是这会增加零部件的数量并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每两个旋转部件521设置一个支撑构件600,并因而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

图3是示出了两个支撑构件600中的一个支撑构件和两个旋转辊520中的一个旋转辊的立体图。更具体地说,图3是示出了布置在图2A中的右侧的支撑构件600和旋转辊520的立体图。注意,位于左侧的支撑构件600和旋转辊520具有与位于右侧的支撑构件600和旋转辊520类似的构造。

支撑构件600包括具有容纳形状赋予辊521C的凹部610A的基部610。基部610被布置成在驱动辊51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另外,支撑构件600包括从基部610的左侧表面向图3中的左侧延伸的壁620和从基部610向下突出的突起630。

另外,支撑构件600包括布置在图3中的凹部610A的左侧并从下面支撑旋转辊520的左侧连接构件521D(参见图2B)的第一支撑部件635。另外,支撑构件600包括布置在图3中的凹部610A的右侧并从下面支撑旋转辊520的右侧连接构件521E(参见图2B)的第二支撑部件640。

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了螺旋弹簧700。螺旋弹簧700用作将支撑构件600向驱动辊510偏压的偏压单元。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的突起630用作被螺旋弹簧700挤压的被挤压部,因此突起630被螺旋弹簧700挤压。因而,支撑构件600在由图3中的箭头3A表示的方向上旋转,从而通过旋转将支撑构件600向驱动辊510和旋转辊520偏压。注意,下面将描述用于旋转支撑构件600的机构。

图4示出了从图3的箭头IV方向观看时的旋转辊520、支撑构件600、驱动辊510和其它零部件。

尽管在图2A、图2B和图3中没有示出,但是支撑构件600包括用作旋转轴的第一柱状凸起651,并且围绕第一柱状凸起651旋转。

第一柱状凸起651形成为柱状,并且被布置成在旋转辊520的轴向方向和驱动辊 51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备框架F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侧。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700布置在设备框架F和支撑构件600的突起630之间。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支撑构件600围绕第一柱状凸起651旋转的力被施加至支撑构件600。因此,支撑构件600在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从而使得支撑构件600被向驱动辊510和旋转辊520偏压。

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不是其中支撑构件600被从下面进行挤压的构造。因此,支撑构件600下面的空间(由附图标记4A表示的空间)是自由的,从而可以利用位于该支撑构件600下面的空间。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支撑构件600向驱动辊510偏压,而无需在支撑构件600的与布置驱动辊51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偏压单元。

当支撑构件600被向驱动辊510偏压时,旋转辊520被压靠在驱动辊510上。于是,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响应于该挤压运动,在图4中由箭头4B表示的反作用力被施加至旋转辊520和支撑构件600。

当该反作用力被施加至支撑构件600时,支撑构件600的第一柱状凸起651被压靠在设备框架F上。

图5是示出了支撑构件600的前视图,其中旋转辊520被移除。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柱状凸起651布置在基部610的设备框架F侧。支撑构件600设置有从基部610朝向设备框架F侧突出的突起652,并且第一柱状凸起651从突起652的侧表面突出。第一柱状凸起651布置在面对基部610的纵向中心的位置处。

另外,支撑构件600设置有第二柱状凸起653。该第二柱状凸起653布置在臂620的远端处。

更具体地说,朝向设备框架F侧突出的突起654也设置在臂620的远端处,并且第二柱状凸起653从突起654的侧表面突出。

类似于第一柱状凸起651,第二柱状凸起653被布置成在旋转辊520的轴向方向和驱动辊510的轴向方向上延伸。

第一柱状凸起651和的突出方向和第二柱状突起653的突出方向都是图5中的右侧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柱状凸起651的突出方向和第二柱状突起653的突出方向相 同。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围绕作为振动中心布置的第一柱状凸起651的点振动。更具体地说,支撑构件600是可振动的,使得第一支撑部件635和第二支撑部件640中的每个都朝向和远离驱动辊510(参见图2A)移动。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突起630用作被挤压部,因而该被挤压部被螺旋弹簧700挤压。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图5中的横向方向(驱动辊510的轴向方向)上,第一柱状凸起651的位置和突起630的位置对齐,并且支撑构件600的振动中心的位置和支撑构件600的被螺旋弹簧700挤压的被挤压部的位置对齐。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振动中心和被挤压位置位于一直线(由附图标记5A表示的直线)上,该直线在与驱动辊510的轴向方向(图5中的横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振动中心的位置和被挤压部的位置没有对齐的情况相比,支撑构件600更容易发生振动。

另外,在由图5中的附图标记5B表示的方向上支撑构件600的振动(即,支撑构件600的旋转)以及在由图5中的附图标记5C表示的方向上支撑构件600的振动(即,支撑构件600的旋转)都容易发生。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容易利用公共的支撑构件600作为公共零部件(如将描述的那样)。

图6A和图6B分别示出了第一柱状凸起651周围的构造和第二柱状凸起653周围的构造。具体地说,图6A示出了从图5的箭头VIA的方向观看时的第一柱状凸起651和其它零部件,而图6B示出了从图5的箭头IVB的方向观看时的第二柱状凸起653和其它零部件。

如图6A所示,供第一柱状凸起651插入的第一通孔H1形成在设备框架F侧。第一通孔H1以基本圆形形状形成,并且具有比第一柱状凸起651大的外径。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来自驱动辊510的反作用力被施加至支撑构件600,从而将支撑构件600在图6A中向下偏压。因而,第一柱状凸起651也被向下偏压,从而将第一柱状凸起651压靠在设备框架F上。

更具体地说,第一柱状凸起651被压靠在第一通孔H1的周边边缘1X的位于第一柱状凸起651的下侧的部分上。当第一柱状凸起651被压靠在位于第一柱状凸起 651的下侧的该部分上时,在第一柱状凸起651的上侧处形成一间隙GP。更具体地说,该间隙GP形成在第一柱状凸起651和第一通孔H1的周边边缘1X的位于第一柱状凸起651的上侧的部分之间。

另外,如图6B所示,供插入第二柱状凸起653的第二通孔H2形成在设备框架F中。

设备框架F的布置有第二通孔H2的部分用作防脱部件,并且通过限制第二柱状凸起653在远离设备框架F的方向上的运动而防止支撑构件600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脱离。

第二通孔H2形成为长孔。该长孔形成为在支撑构件600被偏压的方向(在图6中由箭头6C表示的方式,即从,驱动辊510施加至支撑构件600的反作用力的施加方向)上延伸。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通孔H2形成为长孔,因此可以使第二柱状凸起653移位,从而允许支撑构件600振动(如下面将详细描述的)。

图7示出了支撑构件600的振动。在图7中,对于每个支撑构件600来说,仅仅示出了第一柱状凸起651和第二柱状凸起653,而省略了诸如基部610之类的其它元件。另外,在图7中,也省略了旋转辊520。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撑构件600都被向驱动辊510偏压,从而将旋转辊520的旋转部件521(参见图2B)(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压靠在驱动辊510上。

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驱动辊510弯曲而在图7中向上突出。

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被移位,使得旋转部件521跟随着驱动辊510的曲率进行移动。更具体地说,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支撑构件600中的每个设置了两个旋转部件521,并且每个支撑构件600被移位而使得两个旋转部件521跟随着驱动辊510进行移动。

也就是说,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可围绕第一柱状凸起651振动,并且支撑构件600的该振动允许旋转部件521跟随驱动辊510。

现在将描述位于由图7中的附图标记7A表示的左侧的支撑构件600的移动。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辊510是弯曲的,从而在图7中向上突出,使得支 撑构件600的第一柱状凸起651比支撑构件600的第二柱状凸起653朝向驱动辊510更远地移动。

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在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上围绕第一柱状凸起651旋转。

这防止了在旋转辊520(参见图2B)的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与弯曲的驱动辊510之间形成间隙,并且确保了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与驱动辊510接触。

注意,当支撑构件60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二柱状凸起653如图7中的箭头7B所示向下移动。如上所述,供插入第二柱状凸起653的第二通孔H2形成为长孔,从而允许第二柱状凸起653进行该移动。

接下来,将描述位于由图7中的附图标记7C表示的右侧的支撑构件600的移动。

在位于右侧的支撑构件600中,第二柱状凸起653比第一柱状凸起651朝向驱动辊510移动更大的距离。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在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上围绕第一柱状凸起651旋转。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这防止了在旋转辊520的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与弯曲的驱动辊510之间形成间隙,并且确保了左侧旋转部件521A和右侧旋转部件521B与驱动辊510接触。

注意,当支撑构件60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二柱状凸起653如图7中的箭头7D所示向上移动。如上所述,供插入第二柱状凸起653的第二通孔H2形成为长孔,从而允许第二柱状凸起653进行该移动。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支撑构件600的振动中心的位置和被挤压部的位置在驱动辊510的轴向方向上对齐。

另外,如图5所示,该振动中心(第一柱状凸起651)和被挤压部(突起630)布置在基部610的纵向中心处。

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能够容易地进行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如果该振动中心的位置和被挤压部的位置不对齐,则容易产生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中的一个旋转,但是不容易产生另一个旋转。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用作公共零部件。也就是说,两个 支撑构件600具有如图2A所示的相同形状。

因而,与支撑构件600中的一个支撑构件具有与另一个支撑构件600的形状不同的形状的情况相比,降低了图像形成设备1的生产成本。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驱动辊510的弯曲方向在面向支撑构件600中的一个支撑构件的位置处与在面向支撑构件600中的另一个支撑构件的位置处不同。然而,如上所述,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构件600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都容易发生。因此,即使驱动辊510的弯曲方向不同,也可采用公共支撑构件600。

注意,如图5等所示,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柱状凸起653布置在图5等中的左侧。然而,第二柱状凸起653可以布置在图5等中的右侧。

另外,尽管以上没有描述,但是第一柱状凸起651还具有防止支撑构件600从设备框架F脱离的功能。当支撑构件600要从设备框架F脱离时,第一柱状凸起651被卡在设备框架F上,从而防止支撑构件600从图像形成设备1的设备本体侧脱离。

图8示出了支撑构件600的变型。注意,图8示出了从上方观看时的支撑构件600和旋转辊520。

在以上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其中第一柱状凸起651布置在面对基部610的纵向中心的位置的示例性构造。然而,第一柱状凸起651可以如图8中所示布置在面对基部610的纵向端部的位置处。

另外,以上已经描述了其中第一柱状凸起651和第二柱状凸起653在图5中向右突出(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然而,如图8所示,第一柱状凸起651和第二柱状凸起653可以在图8中向左突出。

图9示出了涉及旋转辊520的支撑的比较实施例。

在该比较实施例中,异型弹簧710被压靠在旋转辊520上,从而将旋转辊520向驱动辊510偏压。在该比较实施例中,由金属制成的异型弹簧710被压靠在旋转辊520上。另外,旋转辊520和异型弹簧71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可能产生噪声,并且旋转辊520可能磨损。

另一方面,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700不与旋转辊520直接接触。相反,由树脂制成的支撑构件600被布置在螺旋弹簧700和旋转辊520之间,使得处于静态的支撑构件600与螺旋弹簧700彼此接触。换言之,在该示例性 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700与不执行旋转运动的构件(支撑构件600)接触。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以上描述的使用异型弹簧710的比较实施例相比,旋转辊520和与其接触的接触构件(支撑构件600)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

因而,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以上描述的比较实施例相比,不太可能产生噪音,并且旋转辊520不太可能磨损。

已经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穷尽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明显的。选择和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具有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