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3603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带式输送机小半径转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又称传输带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矿业、冶金、石化、建材、电力等各行各业。现在市面上通用的固定带式输送机转弯半径R>300m,转弯角度小于23°,很多场地受限制的地方无法应用,需要另外增设一条带式输送机,且在两条带式输送机拐角处还需设转运站,其成本高、维护费用大。特别是移植式带式输送机转弯半径不能随场地的改变而变化,移植性差,使用范围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曾申请一种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申请号为:201521123505.3,能够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但是申请人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仍然发现此技术存在一些缺陷:(1)带式输送机的传输带很容易卡在承载托辊组,导致卡带;(2)一种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靠着承载托辊组和回程托辊组的本身的活动性,具备自动调节能力,可以适用多种转弯半径,但是本身不具备高度调节、倾斜度调节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适用性还是不够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除了自动调节转弯外,还具备可以手动调节转弯半径等功能,适用范围更加地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型支架、任意相邻的两个门型支架之间活动连接有主梁,使得主梁与门型支架之间的角度可调,任意相邻的两个门型支架之间还连接有两个纵梁,所述纵梁为长度可调节的纵梁,所述主梁连接有供传输带载物通过的承载托辊组,所述两个纵梁共同连接有供传输带回程的空载托辊组。

具体地,主梁通过固定装置活动连接有承载托辊组,使得承载托辊组可以在垂直于传输带运输方向的方向摆动。

具体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件、前倾节轴承和销子,所述固定连接件与主梁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件还连接有前倾节轴承,承载托辊组上有供销子穿过的销孔,承载托辊组通过销子和前倾节轴承活动连接,前倾节轴承可自动调整承载托辊组前倾或后倾。

具体地,所述门型支架包括两根竖架和连接在两根竖架之间的横架,上述其中一根竖架为高度可以调节的竖架。

具体地,所述承载托辊组包括第一托辊组和横梁,所述第一托辊组与横梁活动连接,使得第一托辊组可以在横梁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摆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托辊组包括托辊架、位于托辊架正面的正面托辊组和位于托辊架反面的反面托辊组,所述正面托辊组包括至少两个铰链连接的辊子,所述反面托辊组中的辊子的位置与正面托辊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铰链连接的辊子之间形成的缝隙的位置对应。

具体地,所述空载托辊组包括第二托辊组和第二托辊组两端的挂钩,所述第二托辊组包括两个铰链连接的辊子,所述两个挂钩可以挂在纵梁上。

具体地,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主体和穿过横梁主体一端的螺杆,所述螺杆与托辊架的一端插销连接,所述托辊架的另一端和横梁主体的另一端合页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固定连接件和主梁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中,通过可以自动调整的承载托辊组、可以自动和手动调整的转弯半径、可以手动调整的承载托辊组和空载托辊组的倾斜角的配合使用,从而实现了整个传输带的转弯。

本发明的结构,能够实现转弯半径和角度随需要调整,适用范围十分广。

本发明效果突出,值得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承载托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门型支架,11-竖架,12-横架,2-主梁,3-纵梁,4-承载托辊组,41-横梁主体,42-螺杆,43-金属片,44-托辊架,45-正面托辊组,46-反面托辊组,5-空载托辊组,51-第二托辊组,52-挂钩,6-固定装置,61-上板,62-下板,63-前倾节轴承,7-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y轴方向是指传输带运输方向,所述x轴方向为在水平面上与y轴垂直的方向。

如图1~4所示,带式输送机小半径可调转弯装置,包括若干个门型支架1。所述门型支架即为两个竖架11顶部之间连接有横架12的结构。

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门型支架的横架的中部之间活动连接有主梁2,使得主梁与门型支架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上述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合页连接、插销连接等可以实现活动连接的方式。由于上述的活动连接方式是成熟技术,因此,不对其做详细说明。

所述任意一个门型支架任意一侧的竖架与同其相邻的门型支架相对应的一侧的竖架之间皆连接有纵梁3。

所述主梁上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承载托辊组4,承载托辊组包括第一托辊组和横梁,所述第一托辊组包括U型的托辊架44、位于托辊架正面的正面托辊组45,位于托辊架反面的反面托辊组46。所述横梁包括横梁主体41和横梁主体上的螺杆42,所述横梁主体的一端设有螺杆孔,所述螺杆孔内设有螺杆,螺杆上套有两个分别位于横梁主体上、下方的螺母。使得可以人工调节螺杆位于横梁主体下方的长度。所述螺杆下部设有插销孔,所述托辊架的一端也设有插销孔,使得托辊架的一端和横梁主体一端的螺杆通过插销连接,所述托辊架的另一端和横梁主体的另一端的合页连接,使得在使用的时候,托辊架可以在x轴方向摆动,即可以从横梁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摆动。所述正面托辊组由三个铰链连接的辊子组成,并通过正面托辊组上的安装孔安装在托辊架上。所述反面托辊组包括两个托辊,所述反面托辊组的两个托辊也分别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托辊架上,所述反面托辊组的两个托辊的位置与正面托辊组两个铰链连接的辊子之间的空隙对应。由于载物时,物体会有一个重量给到传输带,传输带会微微发生下陷,当通过承载托辊组时,托辊之间如果存在缝隙,便十分容易卡进去,导致卡带。本发明通过托辊架配合托辊架正反两面的托辊组,当运输带通过正面托辊组的缝隙时,同时也通过了反面托辊组,反面托辊组给运输带的支撑力,使得运输带不会卡在缝隙中,使得不容易卡带。同时,托辊架的一端与横梁插销连接,使得当取出插销的时候,托辊架的一端便与横梁脱离,这样便于将传输带放入承载托辊组内,安装方便。而横梁包括螺杆的结构,更是为了便于通过调节螺杆的位置从而调节承载托辊组的倾斜角度,更加的便于传输带转弯。

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前倾节轴承63、插销7和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包括上板61和下板62,所述上板和下板为方形板,所述上板和下板的四个角皆设有互相对应的螺杆孔,所述上板上的螺杆孔与和其对应的下板上的螺杆孔内共同穿有螺杆,所述螺杆两端还设有螺母用于加固,所述下板底部固定有前倾节轴承,所述主梁穿过上板、下板以及螺杆之间形成的空间。所述承载托辊组的横梁包括与横梁一体成型的带有插销孔的金属片43,所述金属片与前倾节轴承内可穿有插销,使得承载托辊组与主梁之间通过固定装置活动连接,使得承载托辊组还可以在y轴方向前后移动。所述承载托辊组能够在y轴方向上活动,使得可以弥补装配误差,自动调节前倾保证承载托辊组的灵活摆动,保证传输带运行不左右跑偏。

任意两个相邻的门型支架之间的纵梁上皆设有空载托辊组5。所述空载托辊组包括第二托辊组51和设置在第二托辊组两端的挂钩52。所述第二托辊组为V型托辊组,所述V型托辊组包括两个铰链连接的辊子。所述挂钩上设有安装孔,V型托辊组两端设有安装孔,使得挂钩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V型托辊组可拆卸连接。所述空载托辊组的两个挂钩分别挂在两个相邻门型支架两侧之间的纵梁上。

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和设置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调节件。调节件主要是一种长度可调节的装置。所述调节件可以为弹性件,也可以为长度可以调节的调节杆。此结构的设置可以和主梁与门型支架的连接方式配合,对转弯半径进行调整,当转弯半径需要得比较大的时候,通过分别调节位于门型支架之间的两个纵梁的不同长短,然后改变主梁与门型之间的夹夹,从而便很方便的调整了传输带转弯时的内侧转弯半径和外侧转弯半径。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门型支架的一侧的竖架为高度可以调节的竖架,且高度可以调节的竖架应当位于实现传输带转弯的转弯内侧。此结构的设置,可以通过改变竖架的高度从而改变两个纵梁之间的相对高度,从而改变空载托辊组的倾斜角度,改变回程时候的转弯半径,以适应各种场地使用。

由于高度可以调节的竖架已经是一个十分成熟的技术,实现的方式各种各样,因此,不对结构做出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采用了多个结构的配合来实现传输带的转弯,使得转弯半径和转弯角度随需要可自行调整,远超过了现在市面上技术能够达到的效果。上述多个配合的结构分别是:承载托辊组在x轴方向的自动摆动、承载托辊组在y轴方向的自动摆动、承载托辊组可倾斜角度,回程托辊组可倾斜角度,转弯内径和转弯外径的改变。这样与申请号为201521123505.3的申请文件相比,其可自动调整的机构更加的多,还额外增加了可以人工调整的机构,使得完美的实现传输带转弯,以及可以完美得应用到各种场地。

使用时,承载传输带从多个承载托辊组上通过后,最后又成为回程传输带从空载托辊组中返回。承载传输带因张力作用向带式输送机转弯圆弧中心偏移时,由于承载传输带与托辊之间的摩擦作用,承载托辊组立面向转弯圆心方向(即X轴方向)摆动一个角度,这样物料、托辊的重力作用对传输带又产生一个离心力,使传输带平衡,从而实现转弯,不同的转弯半径和不同的传输带张力使承载托辊组立面转动不同的角度,从而实现自动调节转弯。转弯时承载传输带容易跑偏,承载传输带跑偏时承载托辊组通过y轴方向的前倾,即前倾节轴承实现自动调心;承载托辊组为倾斜、前倾、深槽型,使得传输带内外侧尺寸变窄而易转弯,不易跑偏。

使用时,应当调整横梁上的螺杆的位置,使得位于传输带转弯内侧的一端的承载托辊组的槽角大于位于传输带转弯外侧的一端的承载托辊组的槽角,使得承载托辊组的转弯弧内侧槽角大于外侧槽角使传输带预先产生转弯趋势。

空载托辊组通过竖架的位置来调节空载托辊组与水平面的夹角,即立面转动来实现回程传输带转弯;同时调节两个辊子之间的夹角来增大回程传输带的槽角,使回程传输带易转弯,不易跑偏。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当考虑到要适应场地的时候,可以首先先对纵梁的长度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正面托辊组包括三个辊子,反面托辊组包括两个辊子,除此之外,只要反面托辊组的辊子的数量能够实现挡住正面托辊组的辊子之间形成的缝隙即可,一般来说,反面托辊组的辊子的数量比正面托辊组辊子的数量少一个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正面、反面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应该对本发明起到限制。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发明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