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米蛋白粉生产的螺旋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2268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米蛋白粉生产的螺旋输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深加工行业物料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米蛋白粉生产的螺旋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粮食深加工行业,大米蛋白粉生产过程中,物料传输设备往往采用斗式提升机进行物料输送,然而斗式提升机由于设备较为复杂,占据空间较大,畚斗存在死角,容易集料而变质对原料造成污染;同时畚斗之间间距较大,容易漏料、跑料,造成资源浪费;机体磨损部件多,噪音大,畚斗连接经常采用的挠性皮带变形较快,需要定期进行更换;而且各部件安装拆卸不便,维护率高;斗式提升机一般也没法满足给两个配料罐同时进行加料,工作效率不高。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在成本投入方面,斗式提升机设备昂贵,增加生产企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大米蛋白粉生产的螺旋输送机,该螺旋输送机在进行物料输送的同时可以为两个配料罐加料,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损耗,又减少占地面积,节约设备资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米蛋白粉生产的螺旋输送机,包括输送机壳体、位于所述输送机壳体内的旋转轴以及与所述旋转轴连接的电动机,所述输送机壳体下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输送机壳体上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旋转轴上分布有螺旋叶片,所述出料口连接两个分叉管,每个所述分叉管连接一个配料罐。

上述螺旋输送机利用螺旋叶片进行物料输送,出料口连接两个分叉管,将原有的单口出料变为双口出料,一个螺旋输送机可以与两个配料罐连接,可同时给两个配料罐一起加料,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损耗,又减少占地面积,节约设备资金。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分叉管按照裤衩管式设置,两个分叉管可以对等出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分叉管分别安装有电动开关阀,所述两电动开关阀由控制面板控制同时或分别开启,可以自由选择给一个配料罐加料或两个配料罐同时加料,灵活度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机为变频电机,可通过电动机调速来调节旋转轴的速度,从而调节物料输送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机壳体为圆筒形,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输送机壳体内中心位置,所述螺旋叶片外端与所述输送机壳体之间的间隙为0.5-1mm。螺旋叶片外端与输送机壳体之间的间隙较小,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采用无缝钢管制成,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筒形,采用不锈钢制成,物料输送过程中可最大限度的避免集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料口处设置有加料斗,方便为螺旋输送机加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机壳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在满足输送高度的同时,设备占地面积小。

综上,本实用用于大米蛋白粉生产的新型螺旋输送机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损耗,又减少占地面积,节约设备资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中:1,2-配料罐;3-变频电机;4-输送机壳体;5,6-分叉管;7,8-电动开关阀;9-加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用于大米蛋白粉生产的螺旋输送机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该螺旋输送机包括斜置的圆筒形输送机壳体4以及位于输送机壳体4内中心位置的旋转轴,输送机壳体4下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9,输送机壳体4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3和出料口,变频电机3通过轴承与旋转轴顶部连接,旋转轴上分布有螺旋叶片,出料口连接两个分叉管5和6,分叉管5连接配料罐1,分叉管6连接配料罐2。分叉管5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7,分叉管6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8,,电动开关阀7和8由控制面板控制,可以同时或分别开启。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筒形,采用不锈钢制成,旋转轴采用无缝钢管。螺旋叶片焊接在中心旋转轴上,螺旋叶片外端与输送机壳体4之间的间隙为0.5-1mm,输送机壳体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2.33°。

对于该螺旋输送机,采用下列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螺旋输送机包括斜置的圆筒形输送机壳体4以及位于输送机壳体4内中心位置的旋转轴,输送机壳体4下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9,输送机壳体4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3和出料口,变频电机3通过轴承与旋转轴顶部连接,旋转轴上分布有螺旋叶片,出料口连接两个分叉管5和6,分叉管5连接配料罐1,分叉管6连接配料罐2。分叉管5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7,分叉管6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8,电动开关阀7和8由控制面板控制,可以同时或分别开启。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筒形,采用不锈钢制成,旋转轴采用无缝钢管。螺旋叶片焊接在中心旋转轴上,螺旋叶片外端与输送机壳体4之间的间隙为0.5mm,输送机壳体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2.33°。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螺旋输送机包括斜置的圆筒形输送机壳体4以及位于输送机壳体4内中心位置的旋转轴,输送机壳体4下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9,输送机壳体4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3和出料口,变频电机3通过轴承与旋转轴顶部连接,旋转轴上分布有螺旋叶片,出料口连接两个分叉管5和6,分叉管5连接配料罐1,分叉管6连接配料罐2。分叉管5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7,分叉管6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8,电动开关阀7和8由控制面板控制,可以同时或分别开启。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筒形,采用不锈钢制成,旋转轴采用无缝钢管。螺旋叶片焊接在中心旋转轴上,螺旋叶片外端与输送机壳体4之间的间隙为0.75mm,输送机壳体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2.33°。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螺旋输送机包括斜置的圆筒形输送机壳体4以及位于输送机壳体4内中心位置的旋转轴,输送机壳体4下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9,输送机壳体4上端设置有变频电机3和出料口,变频电机3通过轴承与旋转轴顶部连接,旋转轴上分布有螺旋叶片,出料口连接两个分叉管5和6,分叉管5连接配料罐1,分叉管6连接配料罐2。分叉管5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7,分叉管6根部安装有电动开关阀8,电动开关阀7和8由控制面板控制,可以同时或分别开启。进料口和出料口均为圆筒形,采用不锈钢制成,旋转轴采用无缝钢管。螺旋叶片焊接在中心旋转轴上,螺旋叶片外端与输送机壳体4之间的间隙为1mm,输送机壳体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2.33°。

斗式提升机与螺旋输送机两者输送能力比较:

①斗式提升机输送能力,与畚斗的容积(L)、间距(m)和输送带的运行线速度(m/s)有关。

式中:Q为输送量(kg/h);X为畚斗容量(m3);a为畚斗间距(m);r为物料比重(t/m3);V为线速度(m/s);φ为填充系数。

填充系数:粉末状料为0.75~0.95

畚斗容量(X):0.005m3

畚斗间距(a):0.5m

物料比重(r):0.5t/m3

线速度(v):1.5m/s

填充系数(φ):0.75

计算得:

②螺旋输送机输送能力,与螺旋叶片直径、螺距、转速有关。

<mrow> <mi>Q</mi> <mo>=</mo> <mn>60</mn> <mfrac> <mi>&pi;</mi> <mn>4</mn> </mfrac> <msup> <mi>D</mi> <mn>2</mn> </msup> <mi>S</mi> <mi>n</mi> <mo>&CenterDot;</mo> <mi>r</mi> <mi>&phi;</mi> <mo>&CenterDot;</mo> <mi>c</mi> <mo>&CenterDot;</mo> <mi>n</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i>h</mi> <mo>)</mo> </mrow> </mrow>

式中:D为螺旋直径,Sn为螺距,一般取0.5~1.0m,易磨损物料取小值,松散物料取大值;r为物料比重(t/m3);φ为填充系数;c为倾斜系数,n为转速(r/min)。

螺旋直径D:0.5m

螺距(Sn):0.4m

物料比重(r):0.5t/m3

填充系数(φ):0.75

倾斜系数(c):0.5

转速(n):30r/min

计算得:

斗式提升机通过畚斗间歇式供料,而本实用新型螺旋输送机可连续一直供料,并且可以通过调频电动机调节供料速度,同等情况下,螺旋输送机输送效率更高。

上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