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7384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用于保证输送带正常工作的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输送带应用在工业、农业和食品等各个领域中,主要起到长距离的物质运输,但是输送带传送物质的缺点是由于长时间在传送辊上移动,会产生输送带的偏移,造成其上的运输物质掉落等现象。

现有对输送带进行跑偏信号传送装置,在输送带偏移时,对回位装置发出信号,回位装置对输送带施加回位的外力,使输送带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是该跑偏信号传送装置在输送带回位过程中一直为回位装置发出回位信号,使得回位装置一直处于工作状态,从而造成输送带被回位装置过回位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该装置可以在推杆回程过程中及时切断信号,从而防止信号输送时间过长造成的输送带过偏现象的发生。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创造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在壳体外设有与输送带接触的推杆,推杆通过转轴与位于壳体内部的凸轮连接,壳体内设有推杆复位装置,在壳体内设有接触开关,接触开关的位置与凸轮的位置对应;在转轴的顶端连接转动内芯,在转动内芯的外部设有随动的转动外芯,在转动外芯上设有阻尼装置;其中转动内芯和转动外芯为绝缘材质,在转动内芯和转动外芯对应位置设有可接触的导体片,两个导体片分别通过电源线连接PLC控制装置;推杆在推进过程中,两个导体片为接触状态,并发出正转信号给PLC控制装置,推杆在复位过程中,两个导体片为非接触状态,并发出反转信号给PLC控制装置。

所述的转动外芯与转动内芯同轴设置,在转动内芯上设有键,转动外芯内表面设有键槽,键与键槽间隙配合;在转动外芯的外表面设有横向的长条孔,长条孔一端充分暴露键槽;两个导体片分别设置在键和键槽端面上。

所述的转动外芯外圆周设有与壳体连接的外套,外套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连接转动内芯,外套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压盖,转动外芯的两端面分别通过推力球轴承与外套内孔底面和压盖底面连接;在外套的圆周表面设有与长条孔位置对应的接线通孔,接线通孔的弧度与转轴所旋转的角度对应。

所述的阻尼装置结构为,在外套的圆周上均匀设有通孔,通孔内螺纹连接螺柱,螺柱通过弹簧将钢珠压紧在转动外芯的外圆周。

所述的外套的外圆周上设有限位螺钉,在转动外芯的外圆周设有长条槽,限位螺钉与转动外芯的长条槽滑动连接。

该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采用转动内芯跟随转轴旋转,转动外芯被动旋转,采用阻尼装置可以实现导体片的连通,发送信号;当转动内芯反方向旋转,两导体片断开,中断信号发送,从而保证及时的信号传送,不会发生输送带过纠偏的现象发生。

采用转动内芯和转动外芯同轴连接的结构,并通过键和键槽上安装导体片,通过键与键槽的间隙配合,实现转动外芯正转时接触,反转时非接触的性能。

在转动外芯外圆周设置外套,一方面对转动内芯和转动外芯进行结构保护,另一方面在外套上设置阻尼装置,从而保证复位状态下两个导片的有效脱离。

在外套上设置限位螺钉与转动外芯配合,进一步保护转动内芯旋转过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去掉端盖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旋转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进程接触状态)。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回程非接触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在壳体1外设有与输送带接触的推杆2,推杆2通过转轴3与位于壳体1内部的凸轮4连接,壳体1内设有推杆复位装置,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复位弹簧,在壳体1内设有接触开关5,接触开关5的位置与凸轮4的位置对应;在转轴3的顶端连接转动内芯11,在转动内芯11的外部设有随动的转动外芯13,在转动外芯13上设有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为增加转动外芯13的转动摩擦力,从而保证转动内芯11反转的过程中,转动外芯13与转动内芯充分脱离;其中转动内芯11和转动外芯13为绝缘材质,在转动内芯11和转动外芯13对应位置设有可接触的导体片,两个导体片分别通过电源线连接PLC控制装置;推杆2在推进过程中,两个导体片为接触状态,并发出正转信号给PLC控制装置,推杆2在复位过程中,两个导体片为非接触状态,并发出反转信号给PLC控制装置。

所述的转动外芯13与转动内芯11同轴设置,在转动内芯11上设有键12,转动外芯13内表面设有键槽,键12与键槽间隙配合;在转动外芯13的外表面设有横向的长条孔14,长条孔14一端充分暴露键槽;两个导体片分别设置在键12和键槽端面上,同时与导体片连接的电源线从长条孔中穿出,方便连接。

所述的转动外芯13外圆周设有与壳体1连接的外套15,外套15一端通过滚动轴承连接转动内芯11,外套15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压盖16,转动外芯13的两端面分别通过推力球轴承17与外套15内孔底面和压盖16底面连接,实现转动外芯的上下定位和转动自如;在外套15的圆周表面设有与长条孔14位置对应的接线通孔,接线通孔的弧度与转轴3所旋转的角度对应,保证转动外芯13和转动内芯11在转动过程中,导电片上连接的电源线始终处于外露状态,与外套不发生干涉。

所述的阻尼装置结构为,在外套15的圆周上均匀设有通孔,通孔内螺纹连接螺柱18,螺柱18通过弹簧19将钢珠20压紧在转动外芯13的外圆周,可以通过调节螺柱的位置,调节弹簧压紧钢珠的力,任意调节阻尼值的大小。

所述的外套15的外圆周上设有限位螺钉21,在转动外芯13的外圆周设有长条槽,限位螺钉21与转动外芯13的长条槽滑动连接,防止转动外芯旋转过度。

输送带防过偏信号传送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输送带跑偏时,输送带端面推动推杆2以转轴3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2)转轴3旋转带动凸轮4和转动内芯11旋转,同时转动内芯11上的导体片与转动外芯13的导体片接触,并推动转动外芯13同时旋转,并发出正转信号给PLC控制装置;纠偏机开始纠偏工作,将输送带向回调整复位;

3)输送带复位时,推杆2在复位装置的带动下复位,转轴3带动转动内芯11反方向旋转,转动外芯13在阻尼装置的阻力下转动滞后,两个导体片脱离,为非接触状态,并发出反转信号给PLC控制装置;

4)PLC控制装置接收到反转信号后,计算得出输送带偏转角度,从而控制输送带纠偏回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