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方向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56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方向自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垂直方向自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车间里通常涉及大量的转移运输操作,如原料向加工设备的输送、成品半成品向下个工序或者仓库的输送等。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转移运输都发生在垂直的方向上,而且往往输送距离比较短,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皮带输送机来进行操作。但是存在许多不足,首先对于持续的物料输送来说皮带输送机是合适的,但是对于物料不连续输送的情况下,皮带输送机在输送间隔的时间内还会持续运行,浪费大量的电能;其次是皮带输送机会占用较大的空间;最后皮带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适用于不同高度落差的垂直方向自动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垂直方向自动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搁板,还包括底板,在底板上垂直设置有两个相向的滑道,两个滑道之间滑动连接有垂直设置的从动支撑板,所述搁板水平设置且与从动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搁板包括搁板支板,在搁板支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两个弹簧套筒,弹簧套筒内设置有弹簧,两个弹簧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搁板导电层,在搁板导电层的上部还固定设置有搁板绝缘层,且搁板绝缘层小于搁板导电层;所述搁板支板的上板面上还固定设置有两个上电极支架,均设置在弹簧套筒的外侧,包括垂直部分和与垂直部分上端固定连接的水平部分,水平部分的末端还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上电极,且上电极垂直设置;所述搁板支板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通孔位于上电极的正下方,在通孔内垂直设置有两个圆筒状的下电极,在下电极的内部还设置有下限位立柱,且下电极的下端内径缩小、下限位立柱中部的直径大于上下两端的直径;

所述滑道的上端还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上限位立柱,上限位立柱垂直设置且位于上电极的正上方;

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电机,位于从动支撑板的后方,电机驱动连接有圆柱齿轮,圆柱齿轮和从动支撑板通过齿条相啮合,且从动支撑板随圆柱齿轮的旋转而向上或向下运动;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电源,电源正极分出两路,一路通过上电极与搁板导电层组成的通路与电机的正极相连接,另一路通过下电极与搁板导电层组成的通路与电机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相连接,转轴上设置有两个支撑轴承,支撑轴承通过轴承座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圆柱齿轮设置在两个支撑轴承之间。

所述搁板和电机分别位于从动支撑板的前后两侧。

所述下限位立柱的高度大于下电极的高度。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没有采用诸如PLC等控制装置,仅仅使用机械结构来完成自动过程,使用方便且装置使用寿命长;

2、通过设置的上限位立柱和下限位立柱,使搁板在向上或者向下的运动过程中都能在终点处自动停止,避免电机抱死发生损坏;

3、占用空间小,而且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很大的噪声;

4、只在物料放到搁板上之后才会运行,其余时间断电,能够节约大量的电能;

5、可以通过调整从动支撑板的高度,或者圆柱齿轮与从动支撑板的初始啮合位置,来调整垂直运输的距离,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圆柱齿轮和从动支撑板的啮合方式示意图;

图3是电机与圆柱齿轮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搁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路简化模型图。

附图标记:1、底板,2、滑道,3、电机,4、圆柱齿轮,5、从动支撑板,6、搁板,601、搁板支板,602、上电极支架,603、弹簧套筒,604、弹簧,605、下电极,606、下限位立柱,607、上电极,608、搁板导电层,609、搁板绝缘层,7、转轴,8、支撑轴承,9、限位板,10、上限位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垂直方向自动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物料的搁板6,还包括底板1,在底板1上垂直设置有两个相向的滑道2,两个滑道2之间滑动连接有垂直设置的从动支撑板5,所述搁板6水平设置且与从动支撑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搁板6包括搁板支板601,在搁板支板601的上板面上设置有两个弹簧套筒603,弹簧套筒603内设置有弹簧604,两个弹簧604的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搁板导电层608,在搁板导电层608的上部还固定设置有搁板绝缘层609,且搁板绝缘层609小于搁板导电层608;所述搁板支板601的上板面上还固定设置有两个上电极支架602,均设置在弹簧套筒603的外侧,包括垂直部分和与垂直部分上端固定连接的水平部分,水平部分的末端还固定连接有圆筒状的上电极607,且上电极607垂直设置;所述搁板支板601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通孔位于上电极607的正下方,在通孔内垂直设置有两个圆筒状的下电极605,在下电极605的内部还设置有下限位立柱606,且下电极605的下端内径缩小、下限位立柱606中部的直径大于上下两端的直径,使下限位立柱606可以在下电极605内部上下移动但不会掉落出去,且所述下限位立柱606的高度大于下电极605的高度。搁板导电层608可以在物料重力和弹簧604的作用下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向上时可以与上电极607相接触,向下时可以与下电极605相接触,进而形成电流的通路。

所述滑道2的上端还固定有限位板9,限位板9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上限位立柱10,上限位立柱10垂直设置且位于上电极607的正上方。

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电机3,位于从动支撑板5的后方,电机3驱动连接有圆柱齿轮4,圆柱齿轮4和从动支撑板5通过齿条相啮合,且从动支撑板5随圆柱齿轮4的旋转而向上或向下运动。

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电源,电源正极分出两路,一路通过上电极607与搁板导电层608组成的通路与电机3的正极相连接,另一路通过下电极605与搁板导电层608组成的通路与电机3的负极相连接。

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7相连接,转轴7上设置有两个支撑轴承8,支撑轴承8通过轴承座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圆柱齿轮4设置在两个支撑轴承8之间。

所述搁板6和电机3分别位于从动支撑板5的前后两侧。

所述电源与电机3的连接方式可以简化为图5所示的电路模型,其中搁板导电层608与上电极607或者下电极605的组合方式可以简化为一个单刀双掷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当物料放在搁板绝缘层609上的时候,在重力的作用下,弹簧604压缩,搁板导电层608和搁板绝缘层609向下移动,当搁板导电层609与两个下电极605相接触时,形成通路,此时电源的正极与电机3的负极相连接,电机3驱动圆柱齿轮4,圆柱齿轮4带动从动支撑板5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搁板6向下移动,物料随之向下;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当下限位立柱606接触到下方的物料平台后,电机3驱动搁板6继续向下移动,直到下限位立柱606的上端伸出下电极605,并将搁板导电层608顶起,搁板导电层608与下电极605失去连接,则电机3与电源断开,电机3停止运行,物料完成向下输送的过程。

当物料从搁板绝缘层609离开后,在弹簧604的作用下,搁板导电层608向上移动并与上电极607相接触,形成通路,此时电源的正极与电机3的正极相连接,电机3驱动圆柱齿轮4,圆柱齿轮4带动从动支撑板5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搁板6向上移动,物料随之向上;在向上过程中,当上限位立柱10插入上电极607后,电机3驱动搁板6继续向上移动,知道上限位立柱10的下端伸出上电极10,并将搁板导电层608向下压,搁板导电层608与上电极607失去连接,则电机3余电源断开,电机3停止运行,搁板6复位,等待下一次输送。

对于物料输送前后不同的垂直落差,可以通过调节从动支撑板5的高度,或者圆柱齿轮4与从动支撑板5的初始啮合位置,使从动支撑板5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发生改变来进行适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