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驾式前移车移动油管安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14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站驾式前移车移动油管安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叉车行业内,站驾式前移车连接车身与门架之间油管都采用裸露在车体与门架之间,且因为没有合理的设计往往油管在叉车工作中容易拖地,而一般叉车的使用环境都是仓库和工厂这些地面相对粗糙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叉车的移动会使得拖行的油管破损的几率增加,油管的细微破损虽然不影响使用但是会造成泄露,随着叉车移动会对地板造成污染,同时油污附着的表面也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站驾式前移车移动油管安置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油管保持离地高度,同时采用安置区使得油管能得到相应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包括车体底架、门架底架以及油管,所述的门架底架与所述车体底架通过滑轨连接,所述的油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车体底架与所述门架底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设置在所述车体底架以及所述门架底架的上方,所述车体底架、所述门架底架以及所述滑轨共同构成安置区,所述安置区内所述所述车体底架底板与所述门架底架底板之间形成的间隙随所述车体底架与所述门架底架的相对距离正比缩放,且所述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油管的径向截面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油管至少包括与所述车体底架连接的第一端头、与所述门架底架连接的第二端头、与所述滑轨连接的固定段以及用于减小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第二端头之间相对距离的弯曲段,所述的第二端头与所述固定段连接,所述的弯曲段设置于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第一端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弯曲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车体底架相对所述门架底架的最大位移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端头的轴心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头的轴心线均相对所述滑轨的轴心线倾斜设置且互相反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弯曲段长度长于所述车体底架与所述门架底架的最大相对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弯曲段长度与所述车体底架与所述门架底架的最大相对距离的差值小于所述的安置区的离地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的安置区所述车体底架与所述门架底架的相对距离时所述油管Z字形弯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置于所述门架底架内的油管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滑轨固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清洁整洁且能保证油管在货叉活动中也不会受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底架;2-油管;3-门架底架;201-第一端头;202-第二端头;203-固定段;204-弯曲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车体底架1、门架底架3以及油管2,门架底架3与车体底架1通过滑轨4连接,油管2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车体底架1与门架底架3上,油管2设置在车体底架1以及门架底架3的上方,车体底架1、门架底架3以及滑轨4共同构成安置区,安置区内车体底架1底板与门架底架3底板之间形成的间隙随车体底架1与门架底架3的相对距离正比缩放,且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油管2的径向截面直径。安置区车体底架1与门架底架3的相对距离时油管2Z字形弯曲。设置于门架底架3内的油管2至少一部分与滑轨4固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油管2至少包括与车体底架1连接的第一端头201、与门架底架3连接的第二端头202、与滑轨4连接的固定段203以及用于减小第一端头201与第二端头202之间相对距离的弯曲段204,第二端头202与固定段203连接,弯曲段204设置于固定段203与第一端头201之间。弯曲段204的长度大于车体底架1相对门架底架3的最大位移量。第一端头201的轴心线以及第二端头202的轴心线均相对滑轨4的轴心线倾斜设置且互相反向。弯曲段204长度长于车体底架1与门架底架3的最大相对距离。弯曲段204长度与车体底架1与门架底架3的最大相对距离的差值小于安置区的离地高度。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