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吊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365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吊顶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构件安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吊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如今的轿厢式电梯在轿厢内顶部均设有吊顶用于防尘、通风、安置照明灯等。

如图3所示,现如今的吊顶连接方式一般直接通过螺栓1或是螺丝将吊顶直接固定连接在轿厢的顶壁上,再在吊顶的四周设置通风装置和通风板2进行通风。

上述现有技术在对吊顶进行保洁或者换灯时,没有放好会导致吊灯落下砸伤人员,为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吊顶连接结构,在吊顶在电梯轿厢的顶部之间设置保护装置,在吊顶掉落时能够对吊顶起到缓冲固定的作用,从达到工作人员在对吊顶进行保洁或者换灯时,保护工作人员不被意外落下的吊顶砸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梯吊顶连接结构,包括轿厢本体和吊顶装置,所述吊顶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轿厢本体顶壁的下端面,所述吊顶装置和所述轿厢本体的顶壁之间还设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绳索和固定扣,所述固定扣连接于所述吊顶装置,所述固定扣固定连接在所述绳索的一端,所述绳索的另一端则连接于所述轿厢本体的顶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保护装置位于轿厢本体的顶壁和吊顶装置之间,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扣和绳索,固定扣连接在吊顶装置上同时连接在绳索的一端,绳索上背离固定扣一端连接在轿厢本体的顶壁上,控制绳索的长度,则在吊顶意外掉落时固定扣扣接在吊顶上,绳索被拉直从而吊顶被绳索拉住限制下落,从而达到防止吊顶下落砸伤人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绳索采用钢绳,且所述绳索的直径为2~3cm。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绳索采用钢绳,且钢绳的直径范围为2~3cm,设置直径范围为2~3cm的钢绳作为绳索,能够满足拉动吊顶的结构强度不会发生断裂,且此时的钢绳占用的空间不会过大,便于平时钢绳的放置隐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绳索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移动扣,所述移动扣和所述绳索之间采用活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绳索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移动扣,移动扣和绳索之间采用活扣连接,则移动扣可以通过操作在绳索上进行移动调整位置,则可以根据情况将移动扣扣接在吊顶上控制保护装置对吊顶的限位距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扣和所述移动扣均采用登山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扣和移动扣均采用登山扣,则在固定扣和移动扣扣接在吊顶装置上时,能够防止固定扣和移动扣从吊顶装置上扣接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绳索设有两根,且两根所述绳索在相同的长度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扣和所述移动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绳索设有两根,且在相同的长度位置分别固定连接固定扣和移动扣,则在其中一根绳索发生脱落或者断裂时,剩余的一根绳索仍可以限制吊顶的下落起到保护作用,故将绳索设有两根能够起到防范备用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顶装置和所述轿厢本体的顶壁之间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吊顶装置和所述轿厢本体的顶壁,且在所述螺杆和所述吊顶装置、所述螺杆和所述轿厢本体的顶壁的相接处的两端均抵接有螺帽,所述螺帽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吊顶装置和轿厢本体的顶壁之间还设有螺杆,吊顶装置和轿厢本体的顶壁通过螺杆连接,螺杆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吊顶装置和轿厢本体的顶壁,且在螺杆和吊顶装置、螺杆和轿厢本体的顶壁的相接处的两端均抵接螺帽,螺帽螺纹连接在螺杆上,则通过调控螺杆则能够控制吊顶的高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电梯的吊顶高度,提高吊顶的适用范围,设置螺帽则能够限制螺杆和吊顶装置之间、螺杆和轿厢本体的顶壁之间发生相对松动,影响吊顶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上还套接有垫片,所述垫片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所述螺帽和所述轿厢本体的顶壁,或是分别抵接于所述螺帽和所述吊顶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螺杆上还套接有垫片,垫片的两侧面分别抵接在螺帽和轿厢本体的顶壁上,或是分别抵接在螺帽和吊顶装置上,垫片的两侧面较为粗糙使连接处的摩擦力更大,防止螺帽在固定后发生转动从而导致连接松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和所述吊顶装置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吊顶的翻边部分,且所述吊顶装置和所述轿厢本体的各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螺杆和吊顶装置的连接部位位于吊顶的翻边部分,且吊顶装置和轿厢本体的各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空隙,则电梯的通风装置设置在电梯顶部的任何位置均可,能够从吊顶装置的四边对电梯内进行通风,适用范围广泛且不会影响电梯的整体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吊顶装置和轿厢本体的顶壁之间设置保护装置分别连接于吊顶装置和轿厢本体的顶壁,在吊顶下落时保护装置能够限制吊顶下落,从而防止吊顶落下砸伤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现有 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轿厢本体;2、吊顶装置;3、保护装置;4、绳索;5、固定扣;6、移动扣;7、螺杆;8、螺帽;9、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梯吊顶连接结构,包括轿厢本体1和吊顶装置2,吊顶装置2位于轿厢本体1的内部和轿厢本体1的顶壁固定连接,在工作人员在对吊顶进行保洁和灯具更换时,吊顶装置2容易固定不稳落下,从而砸伤人员,所以,还在吊顶装置2和轿厢本体1的顶壁之间设置保护装置3,限制吊顶装置2的下落,从而保护人员不被吊顶装置2落下而砸伤。

吊顶装置2包括两根绳索4和固定扣5,绳索4一般采用钢绳且直径在2~3cm,固定扣5采用的是登山扣,固定扣5固定连接在绳索4的一端扣接在吊顶装置2上,绳索4的另一端连接在轿厢本体1的顶壁上,保护装置3设置在吊顶装置2的四个角上,在吊顶装置2将要下落时,保护装置3会对吊顶装置2进行缓冲,绳索4被拉紧之后限制吊顶装置2的下落,从而将吊顶挂在半空防止其下落砸到人员。

采用直径范围为2~3cm的钢绳作为绳索4,在保证绳索4强度能够拉住吊顶装置2的情况下,钢绳占用的空间亦不会过大,便于平时将钢绳防止隐藏在的电梯内不影响电梯的美观。

设置有两根钢绳分别在相同的长度固定连接固定扣5,则在保护装置3起作用时,如若其中一根钢绳发生松动或者断裂时,另一根钢绳亦能够起到拉住吊顶装置2的作用,从而起到备用防范的作用。

将固定扣5设置为登山扣,则当固定扣5扣接在吊顶装置2上时是单向扣接,可以防止固定扣5扣接在吊顶装置2上时发生脱落。

在绳索4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移动扣6,移动扣6亦采用登山扣,且移动扣6和绳索4之间采用的是活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则移动扣6可以通过活扣在绳索4上调整位置,可以根据情况来调整移动扣6在绳索4上的位置,再将移动扣6扣接在吊顶装置2上,从而控制保护装置3限制吊顶装置2下落的距离来适应操作。

吊顶装置2的固定则采用螺杆7,螺杆7位于吊顶装置2和轿厢本体1的顶壁之间,且螺杆7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于轿厢本体1的顶壁和吊顶装置2的翻边,在螺杆7和吊顶装置2翻边的连接处、螺杆7和轿厢本体1的顶壁的连接处的两端均抵接有螺帽8,螺帽8螺纹连接在螺杆7上,且在螺杆7上还套接有垫片9,垫片9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螺帽8和吊顶装置2的翻边,或是分别抵接于螺帽8和轿厢本体1的顶壁。

通过螺杆7来将吊顶装置2固定在轿厢本体1的顶壁上,则可以通过调整螺杆7来调整吊顶装置2固定在轿厢本体1顶壁上的高度,从而使吊顶装置2可以适应不同电梯的吊顶高度,提高吊顶装置2连接结构的适用范围,设置螺帽8则能够防止螺栓和吊顶装置2的翻边、螺栓和轿厢本体1的顶壁之间发生相对松动,设置了垫片9,垫片9的两侧面分别抵接于螺帽8和轿厢本体1的顶壁,或是分别抵接于螺帽8和吊顶装置2的翻边,垫片9的两侧面相对比较粗糙,从而使连接处的摩擦力更大,能够防止螺帽8在固定后发生转动导致整体发生松动。

吊顶装置2和轿厢本体1的各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则电梯的通风 可以设置在电梯顶部的任何位置,都能够通过吊顶装置2的四边空隙处对电梯内进行通风,适用范围广泛且不会影响电梯的整体美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