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76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电梯轿架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轿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轿架是轿厢的承载结构,轿厢的负荷(自重和载重)由它传递到曳引钢丝绳或钢带。传统的轿架主要包括左右两根立柱和连接在两根立柱下部之间的横梁,在每一立柱的下端均固定有“L”形的安装板,安装板的竖向段与立柱固定,横向段位于轿架前侧,用于与轿厢底部固定;在每一立柱上均固定有上下两个导靴和位于两个导靴之间的安全钳。装配时,绕过曳引机的钢带一端与轿架横梁固定、另一端与对重块固定。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轿厢的重力作用,轿架总会有向前倾斜的倾向,主要靠导靴与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这种倾斜。现有的导靴主要包括橡胶滚轮和挡块,导轨卡入挡块与橡胶滚轮之间,轿厢的重力作用导致橡胶滚轮与导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橡胶滚轮沿导轨滚动,即使橡胶滚轮受较大压力,其外圆周面也不会发生形变。但是,如果电梯长时间不运行,在压力作用下橡胶滚轮发生变形,则极易造成电梯运行不平稳,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确保运行平稳、提高使用寿命的电梯轿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轿架结构,包括左右两根立柱和连接在立柱下部之间的横梁,在每一所述立柱的下端均固定有“L”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竖向段与立柱固定,横向段位于立柱前侧,在每一所述立柱上均固定有上下两个导靴和位于两个导靴之间的安全钳,在两个立柱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的过渡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轿架两个立柱的上部之间固定过渡管,实际使用时,钢带搭在过渡管上,从而利用过渡管和钢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轿架上部施加向后的力,有效地减小轿架向前倾斜的倾向、减小导靴与导轨之间的压力,对导靴的受力进行改善,有效地避免了导靴橡胶滚轮发生变形,确保了电梯的平稳运行,提高了使用寿命。

两个立柱上的导靴均左右对称布置,所述过渡管位于上面两个导靴之间。这样设置过渡管的位置,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导靴的受力。

所述横梁位于下面两个导靴之间。

所述立柱由钢板弯折呈竖向的槽状,两个所述立柱的敞口相向布置。立柱的结构简单、牢固、生产容易。

每一所述立柱的敞口端相向弯折形成翻边。有利于提高立柱的结构强度。

所述横梁由钢板弯折呈横向的槽状,并且所述横梁的敞口朝上布置。横梁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结构强度高。

每一所述导靴均包括竖向的挡块和上下两个橡胶滚轮,上面两个导靴的挡块位于橡胶滚轮的前侧,下面两个导靴的挡块位于橡胶滚轮的后侧。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轿架两个立柱的上部之间固定过渡管,从而对导靴的受力进行改善,有效地避免了导靴橡胶滚轮发生变形,确保了电梯的平稳运行,提高了使用寿命,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和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标记如下:立柱1、安装板2、横梁3、安全钳4、过渡管5、导靴6、橡胶滚轮61、挡块62、导轨7、钢带8、对重块9、曳引机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两根立柱1和连接在立柱1下部之间的横梁3。所述立柱1由钢板弯折呈竖向的槽状,两个所述立柱1的敞口相向布置,每一所述立柱1的敞口端相向弯折形成翻边。所述横梁3由钢板弯折呈横向的槽状,并且所述横梁3的敞口朝上布置。在每一所述立柱1的下端均固定有左右两块“L”形的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竖向段与立柱1固定,横向段位于立柱1下部的前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每一所述立柱1上均固定有上下两个导靴6和位于两个导靴6之间的安全钳4,两个立柱1上的导靴6均左右对称布置。在两个立柱1的上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的过渡管5,所述过渡管5位于上面两个导靴6之间。所述横梁3位于下面两个导靴6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一所述导靴6均包括竖向的挡块62和上下两个橡胶滚轮61,上面两个导靴6的挡块62位于橡胶滚轮61的前侧,下面两个导靴6的挡块62位于橡胶滚轮61的后侧。

工作原理:

如图3所示,在井道内安装有曳引机10,钢带8绕过曳引机10,钢带8的前半段搭在过渡管5上,并且钢带8前半段的下端与横梁3固定相连,钢带8后半段的下端与对重块9固定。在井道内还竖向固定有导轨7,导轨7的水平断面呈“L”形,导轨7的一个侧板卡入导靴6的橡胶滚轮61与挡块62之间。这样一来,过渡管5与钢带8之间的相互作用给轿架上部施加向后的力,减小了轿架向前倾的倾向,改善了导靴6橡胶滚轮61的受力,有效地避免橡胶滚轮61发生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