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轿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75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新型轿厢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轿厢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轿厢内会安装有承重轮,承重轮用于与驱动轮连接,以方便对轿厢进行提升和下降。而由于安装不正确等问题,有时会出现驱动轮和承重轮间的安装角度不匹配,这时,往往需要对承重轮进行拆卸和重新定位,以调整承重轮和驱动轮间的角度,这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对轿厢进行拆卸和安装,而且在以后使用时,如果又出现定位不准确的情况,还需要再次拆卸和安装,既麻烦又变相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轿厢架,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轿厢架,包括承重轮、轿厢体和转向减震机构,转向减震机构安装在轿厢体内,承重轮安装在转向减震机构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承重轮安装在转向减震机构内,使得承重轮能通过该机构进行方向调整和减震,使其一方面能更好地配合驱动轮安装和工作,另一方面能减少外力对其影响,增加其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向减震机构包括上板、下板、连接杆、弹簧和轴,其中连接杆一端与上板连接,另一端与下板连接,弹簧安装在连接杆上,轴安装在下板上,承重轮安装在轴上。弹簧能吸收承重轮受到的多余外力,减少承重轮的震动,并通过上板的转动以此实现承重轮的转动,使得承重轮能随意换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轿厢体包括上梁、底梁和立柱,其中立柱一端与上梁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梁相连接,上板安装在上梁内。上梁的设置能方便转向减震机构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梁包括左上梁、右上梁、顶板、底板和挡板,其中顶板一端与左上梁相连接,另一端与右上梁相连接,底板一端与左上梁相连接,另一端与右上梁相连接,挡板安装在顶板下,并和顶板间设有间隙,间隙与上板相匹配。间隙的设置能方便上板在其中的转动,以保证转向减震机构的转动,以此保证承重轮能准确转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轿厢架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新型轿厢架未安装顶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新型轿厢架的转向减震机构的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新型轿厢架的上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图4,新型轿厢架,包括承重轮1、轿厢体2和转向减震机构 3。

转向减震机构3包括上板31、下板32、连接杆33、弹簧34和轴35,连接杆33一端与上板31通过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下板32活动连接,弹簧34 安装在连接杆33上,并分别顶住上板31和下板32,轴35通过螺栓安装在下板32上,承重轮1通过轴承安装在轴35上。

轿厢体2包括上梁21、底梁22和立柱23,立柱23的一端与上梁21通过焊接相连接,另一端与底梁22通过焊接相连接,

上梁21包括左上梁211、右上梁212、顶板213、底板214和挡板215,顶板21一端与左上梁211通过焊接相连接,另一端与右上梁212通过焊接相连接,底板214一端与左上梁211通过焊接相连接,另一端与右上梁212通过焊接相连接,挡板215安装在顶板213下,并位于底板214上,且其一端与左上梁211通过焊接相连接,另一端与右上梁212通过焊接相连接,挡板 215和顶板213之间设有间隙216,间隙216的大小与上板31的大小相匹配,使得上板31能安装在上梁21的间隙216内,并能在间隙216内作一定的旋转。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先根据需要旋转上板31,使得承重轮1的角度和电梯驱动轮的角度相匹配,然后由于承重轮1和驱动轮间会通过钢丝绳连接,承重轮1由于受自身和轿厢体2的重力,其会压住下板32,同时使得上板31 也受力被压在挡板215上,上板31被固定,此时电梯即可正常运行,而运行过程中的产生的变力,由于下板32能作一定的活动,因此其变力会被弹簧 34所吸收。由此,承重轮1能通过转向减震机构3进行换向和减震,使其一方面能更好地配合驱动轮安装和工作,另一方面能减少外力对其影响,增加其使用寿命,提高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